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案全冊篇一
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
第一節(jié) 化學實驗基本方法
一、化學實驗安全
二、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第二節(jié)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
一、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摩爾
二、氣體摩爾體積
三、物質(zhì)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第二章 化學物質(zhì)及其變化
第一節(jié) 物質(zhì)的分類
一、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
二、分散系及其分類
第二節(jié) 離子反應
一、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
二、離子反應及其發(fā)生的條件
第三節(jié) 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
二、氧化劑和還原劑
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jié)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一、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
二、金屬與酸和水的反應
三、鋁與氫氧化鈉的反應
四、物質(zhì)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
第二節(jié) 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
一、鈉的重要化合物
二、鋁的重要化合物
三、鐵的重要化合物
第三節(jié) 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
一、常見合金的重要應用
二、正確選用金屬材料
第四章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jié) 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
一、二氧化硅和硅酸
二、硅酸鹽
三、硅單質(zhì)
第二節(jié)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活潑的黃綠色氣體---氯氣
二、氯離子(cl-)的檢驗
第三節(jié)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對大氣的污染
第四節(jié) 氨 硝酸 硫酸
一、氨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新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案全冊篇二
1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
一實驗 1.實驗安全 嚴格按照實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是避免或減少實驗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實驗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災、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氣體污染空氣、防止暴沸。
2.實驗中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1)創(chuàng)傷急救
用藥棉或紗布把傷口清理干凈,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雙氧水擦洗或涂紅汞水,也可涂碘酒(紅汞與碘酒不可同時使用),再用創(chuàng)可貼外敷。
(2)燙傷和燒傷的急救
可用藥棉浸75%—95%的酒精輕涂傷處,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輕擦傷處到皮膚變棕色,再涂燙傷藥膏。
(3)眼睛的化學灼傷
應立即用大量流水沖洗,邊洗邊眨眼睛。如為堿灼傷,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為酸灼傷,則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濃酸和濃堿等強腐蝕性藥品 使用時應特別小心,防止皮膚或衣物被腐蝕。如果酸(或堿)流在實驗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沖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堿滴到實驗桌上,立即用濕抹布擦凈,再用水沖洗抹布。
如果不慎將酸沾到皮膚或衣物上,立即用較多的水沖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沖洗。如果堿性溶液沾到皮膚上,要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撲滅化學火災注意事項
①與水發(fā)生劇烈反應的化學藥品不能用水撲救。如鉀、鈉、鈣粉、鎂粉、鋁粉、電石、pcl
3、pcl
5、過氧化鈉、過氧化鋇等著火。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機溶劑,如苯、石油等烴類、醇、醚、酮、酯類等著火,不能用水撲滅,否則會擴大燃燒面積;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機溶劑,如cs2著火,可用水撲滅,也可用泡沫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
③反應器內(nèi)的燃燒,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蓋滅。蒸餾加熱時,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氣在冷凝器頂端燃著,絕對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應先停止加熱,再行撲救,以防爆炸。
3.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1)混合物分離和提純方法的選擇
①固體與固體混合物:若雜質(zhì)或主要物質(zhì)易分解、易升華時用加熱法;若一種易溶,另一種難溶,可用溶解過濾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差別較大,可用重結(jié)晶法;還可加入某種試劑使雜質(zhì)除去,然后再結(jié)晶得到主要物質(zhì)。
②固體與液體混合物:若固體不溶于液體,可用過濾法;若固體溶于液體,可用結(jié)晶或蒸餾方法。③液體與液體混合物:若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邊且沸點差別較大,可用蒸餾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點差別不大,可選加某種化學試劑萃取后再蒸餾。
④氣體與氣體混合物:一般用洗氣法,可選用液體或固體除雜試劑。(2)幾種常見的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方法
1 2 分離和提純方法 分離的物質(zhì) 主要儀器 應用舉例 傾 析 從液體中分離密度較大且不溶的固體 燒杯、玻璃棒 分離沙和水
過 濾 從液體中分離不溶的固體 粗鹽提純 溶解和過濾 分離兩種固體,一種能溶于某溶劑,另一種則不溶 分離食鹽和沙 離心分離法 從液體中分離不溶的固體 分離泥和水 結(jié)晶法 從溶液中分離已溶解的溶質(zhì) 從海水中提取食鹽 分液 分離兩種不互溶的液體 分離油和水 萃取 加入適當溶劑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離 用苯提取水溶液中的溴 蒸餾 從溶液中分離溶劑和非揮發(fā)性溶質(zhì) 從海水中制取純水 分餾 分離兩種互溶而沸點差別較大的液體 石油的分離 升華 分離兩種固體,其中只有一種可以升華 分離碘和沙 吸附 除去混合物中的氣態(tài)或固態(tài)雜質(zhì) 用活性炭除去黃糖中的有色雜質(zhì) 色層分析法 分離溶液中的溶質(zhì) 分離黑色墨水中不同顏色的物質(zhì)
4.離子的檢驗 一般來講,陽離子的檢驗需選擇合適的陰離子,陰離子的檢驗需選擇合適的陽離子,并要求具有特別的明顯現(xiàn)象。這就需要選擇合適的檢驗試劑及其添加順序,以避免干擾離子的干擾。
待檢離子 選用試劑 反應現(xiàn)象 .
待檢離子 選用試劑 反應現(xiàn)象
al naoh 白色沉淀,堿過量后沉淀溶解 fe kscn 出現(xiàn)血紅色溶液 ca na2co3,hcl 白色沉淀,加鹽酸后產(chǎn)生無色無味氣體 cl agno3,hno3 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
so4 bacl2或ba(no3)2,hcl或hno3 不溶于強酸的白色沉淀 co3 cacl2或bacl2,hcl或hno3 白色沉淀,加酸后產(chǎn)生無色無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2-2--2+3+3+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 1物質(zhì)的量
定義:表示一定數(shù)目微粒的集合體 符號n 單位 摩爾 符號 mol 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數(shù)。用na表示,約為6.02x1023 微粒與物質(zhì)的量的公式n:n=na 2摩爾質(zhì)量:單位物質(zhì)的量的物質(zhì)所具有的質(zhì)量 用m表示 單位:g/mol 數(shù)值上等于該物質(zhì)的分子量或相對原子質(zhì)量
質(zhì)量與物質(zhì)的量的公式:n=m m 3物質(zhì)的體積決定:①微粒的數(shù)目 ②微粒的大小 ③微粒間的距離 氣體體積主要決定①微粒的數(shù)目 ②微粒間的距離 體積與物質(zhì)的量的公式:n=vvm 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都約為22.4l 4阿伏加德羅定律: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數(shù)
5物質(zhì)的量濃度:單位體積溶液中所含溶質(zhì)b的物質(zhì)的量。符號cb 單位:mol/l 公式:cb=nb/v nb=cb×v v=nb/cb
c(濃)×v(濃)=c(稀)×v(?。┤芤合♂屢?guī)律
2 3 6.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溶液的儀器,其常用規(guī)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其規(guī)律,如500 ml的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檢查其是否漏水。
(2)配制步驟,所用儀器及注意事項 配制步驟 使用儀器 注意事項 計算——固體求溶質(zhì)質(zhì)量,液體求其體積。
稱量/量取 托盤天平或滴定管(量筒)、小燒杯 天平的精確度為0.1 g,量筒的精確度為0.1 ml,量筒量取液體后不需要洗滌。溶解/稀釋 燒杯、玻璃棒 溶解要在小燒杯中,切不可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
冷卻——將液體恢復到室溫(20℃)
轉(zhuǎn)移 一定體積的容量瓶 轉(zhuǎn)移時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液體濺失 洗滌——洗燒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將洗滌液轉(zhuǎn)入容量瓶 振蕩——使溶液充分混合定容 膠頭滴管 加水至刻度線1—2 cm時,用膠頭滴管滴加,并使視線、刻度線、凹液面相切。搖勻——兩手握住容量瓶,上下顛倒搖勻。
裝瓶貼簽 試劑瓶 容量瓶不能用于長期貯存溶液。計算:算出固體溶質(zhì)的質(zhì)量或液體溶質(zhì)的體積。
稱量:用托盤天平稱取固體溶質(zhì)質(zhì)量,用量簡量取所需液體溶質(zhì)的體積。溶解:將固體或液體溶質(zhì)倒入燒杯中,加入適量的蒸餾水(約為所配溶液體積的1/6),用玻璃棒攪拌使之
溶解,冷卻到室溫后,將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滌(轉(zhuǎn)移):用適量蒸餾水將燒杯及玻璃棒洗滌2-3次,將洗滌液注入容量瓶。振蕩,使溶液混合均勻。定容:繼續(xù)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線1cm處,改用膠頭滴管加,使凹液面恰好與刻度
相切。把容量瓶蓋緊,再振蕩搖勻。
搖勻 : 兩手握住容量瓶,上下顛倒搖勻。
裝瓶貼簽: 試劑瓶 容量瓶不能用于長期貯存溶液。
具體要做到:移量要精確,溶解要安全,冷卻要充分,洗滌要潔凈,定容要準確,混合要均勻。
誤差分析:由公式知,凡是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減少或使溶液體積增大的操作,都會使c偏低,反之偏高。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w)與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c)的轉(zhuǎn)化:(注意其中的單位換算)
物質(zhì)及其變化的分類 1.物質(zhì)及其變化的分類(1)物質(zhì)的分類
分類是學習和研究物質(zhì)及其變化的一種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關物質(zhì)及其變化的知識系統(tǒng)化,有助于我們了解物質(zhì)及其變化的規(guī)律。分類要有一定的標準,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可以對化學物質(zhì)及其變化進行不同的分類。分類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
(2)化學變化的分類
根據(jù)不同標準可以將化學變化進行分類:
①根據(jù)反應前后物質(zhì)種類的多少以及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可以將化學反應分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②根據(jù)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將化學反應分為離子反應和非離子反應。
3 4 ③根據(jù)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zhuǎn)移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2.電解質(zhì)和離子反應(1)電解質(zhì)的相關概念 ①電解質(zhì)和非電解質(zhì):電解質(zhì)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夠?qū)щ姷幕衔?;非電解質(zhì)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能夠?qū)щ姷幕衔铩?/p>
②電離:電離是指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產(chǎn)生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③酸、堿、鹽是常見的電解質(zhì)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電離時產(chǎn)生的陽離子全部為h+的電解質(zhì);堿是指在水溶液中電離時產(chǎn)生的陰離子全部為oh-的電解質(zhì);鹽電離時產(chǎn)生的離子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或銨根離子。
(2)離子反應
①有離子參加的一類反應稱為離子反應。
②復分解反應實質(zhì)上是兩種電解質(zhì)在溶液中相互交換離子的反應。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氣體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備這三個條件中的一個,復分解反應就可以發(fā)生。
③在溶液中參加反應的離子間發(fā)生電子轉(zhuǎn)移的離子反應又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3)離子方程式
離子方程式是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離子方程式更能顯示反應的實質(zhì)。通常一個離子方程式不僅能表示某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能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一般依照“寫、拆、刪、查”四個步驟。一個正確的離子方程式必須能夠反映化學變化的客觀事實,遵循質(zhì)量守恒和電荷守恒,如果是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反應中得、失電子的總數(shù)還必須相等。
3.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zhì)和特征
氧化還原反應是有電子轉(zhuǎn)移(電子得失或共用電子對偏移)的化學反應,它的基本特征是反應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
(2)氧化劑和還原劑
反應中,得到電子(或電子對偏向),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物是氧化劑;失去電子(或電子對偏離),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物是還原劑。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chǎn)物;還原劑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產(chǎn)物。氧化還原反應中物質(zhì)的變化關系可用下式表示:
(3)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總數(shù)必定相等,化合價升高、降低的總數(shù)也必定相等。
4 5(4)表示方法
(5)氧化還原性的強弱判定
1物質(zhì)的氧化性是指物質(zhì)得電子的能力,還原性是指物質(zhì)失電子的能力。物質(zhì)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取決于物質(zhì)得失電子的能力(與得失電子的數(shù)量無關)。
2從方程式與元素性質(zhì)的角度,氧化性與還原性的有無與強弱可用以下幾點判定 :
3(1)從元素所處的價態(tài)考慮,可初步分析物質(zhì)所具備的性質(zhì)(無法分析其強弱)。最高價態(tài)——[9] 只有氧化性,如h2so
4、kmno
4中的s、mn元素;最低價態(tài),只有還原性,如cl-、s2-等;中間價態(tài)——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如fe、s、so2等。(2)根據(jù)氧化還原的方向判斷: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chǎn)物。4.分散系、膠體的性質(zhì)(1)分散系
把一種(或多種)物質(zhì)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zhì)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屬于被分散的物質(zhì),稱作分散質(zhì);后者起容納分散質(zhì)的作用,稱作
5 6 分散劑。當分散劑是水或其他液體時,按照分散質(zhì)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
(2)膠體和膠體的特性
①分散質(zhì)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稱為膠體。膠體在一定條件下能穩(wěn)定存在,穩(wěn)定性介于溶液和濁液之間,屬于介穩(wěn)體系。
②膠體的特性
膠體的丁達爾效應:當光束通過膠體時,由于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這種現(xiàn)象叫做丁達爾效應。溶液沒有丁達爾效應,根據(jù)分散系是否有丁達爾效應可以區(qū)分溶液和膠體。
膠體粒子具有較強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帶電粒子使自身帶正電荷(或負電荷),因此膠體還具有介穩(wěn)性以及電泳現(xiàn)象。
金屬 一金屬
1.金屬單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 金屬活動順序 na al fe cu 金屬原子失電子能力;依次減弱,還原性依次減弱
與空氣中氧氣的反應 易被氧化 常溫時能被氧化 加熱時能被氧化
與水的反應 常溫可置換出水中的氫 加熱或與水蒸氣反應時能置換出水中的氫 不與水反應
與酸的反應 能置換出稀酸中的氫 不能置換稀酸中的氫
反應劇烈(先與酸反應再與水反應)反應程度依次減弱(可在冷的濃硫酸、濃硝酸中發(fā)生鈍化)能跟濃硫酸、濃硝酸反應
與鹽的反應 排在金屬活動順序表前面的金屬可將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鈉會與水反應置換出氫氣)
與堿的反應 不反應 al 可以與堿溶液反應,產(chǎn)生氫氣 不反應 2.金屬氫氧化物的性質(zhì)對比
金屬氧化物 na2o na2o2 al2o3 fe2o3 cuo 顏色 白色 淡黃色 白色 紅棕色 黑色 與水反應 生成naoh 生成naoh和o2 不反應
與co2反應 生成na2co3 生成na2co3 和o2 不反應
與鹽酸反應 生nacl、h2o nacl、h2o2 alcl3和h2o fecl3和h2o cucl2和h2o 與naoh溶液 與水反應 與水反應 生成naalo2和h2o 不反應
二.常見金屬陽離子的檢驗方法
(1)na+:焰色反應:火焰顏色呈黃色。
(2)k+:焰色反應:火焰顏色呈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
(3)ag+:加鹽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生成不溶于強酸的白色沉淀。(4)ba2+:加硫酸或可溶性的硫酸鹽,生成不溶于強酸的白色沉淀。(5)ca2+:加可溶性碳酸鹽,生成白色沉淀;加強酸產(chǎn)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6)al3+:加naoh溶液,先出現(xiàn)白色膠狀沉淀,后逐漸溶解。
(7)fe2+:①加naoh溶液,產(chǎn)生白色膠狀沉淀,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
②加kscn溶液不變色,加氯水后溶液變紅色。
6 7(8)fe3+:①加naoh溶液,生成紅褐色沉淀;②加kscn溶液,溶液變血紅色。
1、so42檢驗:① 加稀鹽酸,無變化 ② 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ba2+ + so42 == baso4↓ -
2、co32檢驗:①加入酸,生成無色無味氣體 ②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
co32 + 2h+== h2o + co2↑ ca2++2oh-+ co2 == caco3↓+ h2o -
3、cl-檢驗:①加入agno3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 ②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ag+ + cl-== agcl ↓
4、nh4+檢驗 : 加入naoh溶液并加熱,產(chǎn)生有刺激性氣味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
nh4++ oh-=nh3 ↑ + h2o
5、fe3+ : 加入 kscn溶液反應,溶液顯血紅色;
6、fe2+: ① 加入naoh溶液,先產(chǎn)生白色沉淀,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沉淀。
fe2++2oh-== fe(oh)2↓(白色)4fe(oh)2+o2+2h2o== 4fe(oh)3(紅褐色)②加入kscn溶液,不顯紅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顯紅色。2fe2++cl2=2fe3++2cl - 必修1 化學方程式匯總
一、鈉及其重要化合物
1、鈉與非金屬的反應
4na +o2=2na2o(白色)2na + o2 na2o2(淡黃色)2na +cl2 2nacl
2、鈉與水反應:2na + 2h2o = 2naoh + h2↑(浮、熔、游、響、紅)
3、氧化鈉 過氧化鈉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6、na2co3和nahco3 ①、與酸的反應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 2o+co2↑(反應速率更快)②、與堿的反應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nahco3+naoh = na2co3+h2o ③、與鹽的反應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bacl2=2nacl+baco3↓ ④、相互轉(zhuǎn)化
2nahco2co3+h2o+co2↑(加熱分解)
na2co3+h2o+co2=2nahco3(向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二、鋁及其重要化合物 (結(jié)合al2o3 和al(oh)3的兩性進行記憶!)
7 8
1、鋁與非金屬: 4al + 3o2 ==2al2o3
2、鋁與弱氧化性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al+6h+ == 2al3++3h2 ↑
鋁與強氧化性酸:鈍化(濃h2so
4、濃hno3)
3、鋁與堿:2al+2naoh +2h2o==2naalo2 + 3h2↑;2al+2h2o+2oh==2alo2+3h2↑ 4 ①、氧化鋁與酸反應: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②、氧化鋁與堿反應:al2o3 +2naoh == 2naalo2 + 2h2o
5、氫氧化鋁制備:可溶性鋁鹽和nh3·h2o --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al3+3nh3·h2o==al(oh)3↓+3nh4 ++
6、氫氧化鋁的不穩(wěn)定性: 2al(oh)3 al2o3+2h2o
7、氫氧化鋁與酸反應: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8、氫氧化鋁與堿反應:al(oh)3 +naoh == naalo2 + 2h2o
9、“鋁三角”(氫氧化鋁的反應在上面已經(jīng)提到,略):
alcl3+3naoh(少量)=al(oh)3↓+3nacl al3+3oh-=al(oh)3↓ ++
alcl3+4naoh(過量)=2naalo2 + 2h2o +3nacl al3++4oh-= alo2-+2h2o naalo2+hcl(少量)+h2o=al(oh)3↓+nacl alo2-+h+ +h2o =al(oh)3 ↓ naalo2+4hcl(過量)=alcl3+3nacl+2h2o alo2-+4h+ =al 3+ + 2h2o
10、明礬凈水原理
明礬溶于水后發(fā)生電離:kal(so4)2==k++al3++2so42-鋁離子與水反應生成:al(oh)3膠體:al3+3h2o==al(oh)3(膠體)+3h+ +
三、鐵及其重要化合物
1、工業(yè)煉鐵原理:fe2o3+3co2fe+3co2
2、鐵與非金屬反應:2fe+3cl2 2fecl3 3fe+2o2 點燃 fe3o4
3、與水反應:3fe+4h2o(g)feo+4h2 34
4、鐵與酸反應:fe+2hcl== fecl2+h2↑ fe+2h+== fe2++h2↑
5、鐵與鹽溶液反應:fe+cuso4==cu+feso4 fe+cu2+==cu+fe2+ fe+2fecl3 == 3fecl2 fe+2fe3+ == 3fe2+
6、鐵的氧化物
fe2o3 + 6h+ == 2fe3+ + 3h2o feo + 2h+ == fe2+ + h2o
7、fe2+與fe3+的檢驗 ①、fe2+的檢驗:
(1)顏色:淺綠色(2)加naoh溶液:先產(chǎn)生白色沉淀,后變成灰綠色,最后成紅褐色 fe2++2oh-== fe(oh)2↓(白色)4fe(oh)2+o2+2h2o== 4fe(oh)3(紅褐色)
(3)先加kscn溶液,不變色,再加新制氯水,溶液變成血紅色 2fe2++cl2==2fe3++2cl-②、fe3+的檢驗
(1)顏色:棕黃色
(2)加kscn溶液:溶液變成血紅色
(3)加naoh溶液:紅褐色沉淀 fe3++3oh-== fe(oh)3↓
8、氫氧化鐵受熱分解:2fe(oh)3 fe2o3 + 3h2o
9、fe2+與fe3+的轉(zhuǎn)化
(1)fe2+→fe3+ 2fe2++cl2==2 fe3++2cl-(2)fe3+→fe2+ fe+2fe3+ == 3fe2+
8 9
四、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1、二氧化硅
① 酸性氧化物:sio2+2naoh==na2sio3+h2o sio2+caocasio3 ② 弱氧化性: sio2 +4hf==sif4↑+2h2o
2、硅酸鹽 na2sio3+2hcl==h2sio3↓+2nacl
na2sio3+ co2+h2o==h2sio3 ↓ +na2co3(酸性:h2co3 > h2sio3)
五、氯的重要化合物
1、氯氣與金屬的反應 2fe+3cl2點燃 2fecl3 cu+cl2點燃 cucl2 2na+cl2點燃
2、氯氣與非金屬的反應
h2+cl2hcl
3、氯氣與水的反應 cl2+h2o== hcl + hclo(次氯酸)
4、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2 ↑
5、cl2與堿溶液的反應 cl2+2naoh=nacl+na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制漂白粉)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白原理)(酸性:h2co3 > hclo)
六、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1、硫的可燃性 s+o2so2
2、2so2 + o2 催化劑 加熱 2so3
3、與水反應: so2+h2o h2so3 so3+h2o== h2so4
4、與堿反應: so2 + ca(oh)2 = caso3 + h2o so3 + ca(oh)2 = caso4 + h2o
5、與堿性氧化物反應:so2+cao == caso3 so3+cao == caso4
6、濃硫酸強氧化性
c + 2h2so4(濃)co2↑+ 2so2↑+ 2h2o cu+2h2so4(濃)cuso4+so2↑十2h2o
七、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1、合成氨: n2 + 3h2 催化劑 高溫高壓 2nh3 nh3·h2o
2、nh3 ①氨氣與水:nh3 + h2o nh4 + + oh-②氨氣與酸: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
3、銨鹽與堿反應:
9 10 nh4no3nano3+nh3↑+h2o
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 2h2o(實驗室制氨氣)
4、銨鹽不穩(wěn)定性:nh4clnh3↑+hcl ↑ nh4hco3nh3+h2o+co2 ↑
5、hno3強氧化性:4hno3(濃)+cu==cu(no3)3+3no2↑+2h2o
8hno3+3cu==3cu(no3)3+2no↑+4h2o
6、雷雨發(fā)莊稼
n2 + o2 2no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其它知識
1、固體顏色: 淡黃色固體: na2o2 , s
2、顏色反應: na元素:黃色; k元素: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
3、沉淀顏色:mg(oh)2 白色;fe(oh)2 白色; fe(oh)3 紅褐色; cu(oh)2藍色
4、離子溶液顏色:fe2+ 淺綠色;fe3+ 黃色;cu2+ 藍色
5、氣體顏色:no2 紅棕色;cl2 黃綠色
6、al、fe在冷的濃h2so
4、濃hno3中發(fā)生鈍化。
7、漂白性物質(zhì):so2 (化合漂白,暫時性);
新制氯水、ca(clo)
2、hclo、o3 (氧化漂白,永久性)
8、常見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
oh-與nh4+、al3+、fe2+、fe3+、cu2+、mg2+、ca2+; h+與co32-、hco3-、so32-、sio32-、clo-ag+與cl-; ba2+ 與 so42-、co32-; ca2+與 so42-co32-、co32-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技巧
一、氧化劑、還原劑中某元素化合價全變的反應,一般從反應物著手配平。 如:pt+hno3+hcl—h2ptcl6+no↑+h2o
分析:還原劑pt和氧化劑hno3中n的化合價全變,可從反應物著手,先用觀察法或最小公倍數(shù)法確定pt和hno3的化學計量數(shù)分別為3和4之后,再用觀察法配平其余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得到: 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
二、自變右邊配 自身氧化還原反應(包括同一物質(zhì)中同種元素變價和不同種元素變價兩種情況),一般從生成物著手較好。如:(nh4)2ptcl6pt—+nh4cl+hcl↑+n2↑
分析:該反應是(nh4)2ptcl6中n與pt之間發(fā)生的自身氧化還原反應,可從生成物著手,先用最小公倍數(shù)法確定pt和n2的化學計量數(shù)分別為3和2,再用觀察法配平其余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可得: 3(nh4)2ptcl6==3pt+2nh4cl+16hcl↑+2n2↑
三、部分變兩邊配
如:zn+hno3——zn(no3)2+nh4no3+h2o 分析:該反應中hno3部分被還原,其化學計量數(shù)應為變與不變之和。對于這類部分氧化還原反應,宜從反應物和生成物同時著手,先確定zn和nh4no3的化學計量數(shù)分別為4和1,再用觀察法配平zn(no3)
2、hno
3、h2o的化學計量數(shù)依次為
4、10、3。
四、多變要整體配
如:cu2s+hno3——cu(no3)2+no↑+h2so4+h2o
10 11 分析:cu2s中的cu和s同時失去電子,應從反應物著手,把cu2s當作一個整體來處理。確定了cu2s和no的化學計量數(shù)分別為3和10之后,再用觀察法確定h2so
4、cu(no3)
2、hno
3、h2o的化學計量數(shù)依次為
3、6、22、8。
四、多變要整體配
如:cu2s+hno3——cu(no3)2+no↑+h2so4+h2o
分析:cu2s中的cu和s同時失去電子,應從反應物著手,把cu2s當作一個整體來處理。確定了cu2s和no的化學計量數(shù)分別為3和10之后,再用觀察法確定h2so
4、cu(no3)
2、hno
3、h2o的化學計量數(shù)依次為
3、6、22、8。
又如:p4+cuso4+h2o——cu3p+h3po4+h2so4 分析:cu和部分的p4得到電子后形成一個整體cu3p,應從生成物著手,先確定cu3p和磷酸的化學計量數(shù)分別為20和24,再用觀察法配平p
4、cuso
4、h2so
4、h2o的化學計量數(shù)依次為
11、60、60、96。
五、化合價難斷,用整體總價法配
如:fe3p+hno3——fe(no3)3+no↑+h3po4+h2o
分析:fe3p中元素化合價難以斷定,以整體記為[fe3p]0,從而可確定fe3p和no的化學計量數(shù)分別為3和14,再用觀察法確定h3po4,fe(no3)
3、hno
3、h2o的化學計量數(shù)依次為
3、9、41、16。 又如:s+ca(oh)2——cas5+cas2o3+h2o 分析:根據(jù)化合價規(guī)則把cas5中s的化合價總值記為[s5]-2,cas2o3中s的化合價總值記為[s2]+4,則: 確定了cas5和cas2o3的化學計量數(shù)分別為2和1之后,再用觀察法確定s、ca(oh)
2、h2o的化學計量數(shù)依次為
12、3、3。
六、有機氧化還原反應用整體總價法配
如:k2cr2o7+h2c2o4+h2so4——k2so4+cr2(so4)3+co2↑+h2o
分析:有機物中元素化合價可依h顯+1價,o顯-2價,根據(jù)化合價規(guī)則把h2c2o4中[c2] 化合價總值記為[c2]+6。k2cr2o7中[cr2]記為[cr2]+12,則:k2cr2o7和h2c2o4的化學計量數(shù)分別為1和3,再用觀察法配平其余物質(zhì)co
2、k2so
4、cr2(so4)
3、h2so
4、h2o的化學計量數(shù)依次為
6、1、1、4、7。
七、復雜問題用“1+n”法
元素價態(tài)變化在三種或三種以上,并分散在三種或三種以上物質(zhì)中又有含氧化合物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按照前面介紹的方法實在難以配平時,可采用“1+n”法。如:cuso4+fes2+h2o——cu2s+feso4+h2so4 分析:將含有氧元素的復雜物質(zhì)cuso4化學計量數(shù)定為1,較簡單的物質(zhì)(fes
2、h2o均可)化學計量數(shù)定為n,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在不考慮氧原子個數(shù)的前提下,調(diào)整其它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得到: cuso4+nfes2+(2n+1)/2h2o——1/2cu2s+nfeso4+(2n+1)/2h2so4 根據(jù)氧原子守恒列方程,求出n值。
將n值代入上式,并將化學計量數(shù)化為整數(shù)即得: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 下面幾個反應,供練習。
(1)cu(io3)2+ki+h2so4——cui2+i2+k2so4+h2o(2)(2)fe(cro2)2+na2o2——na2cro4+fe2o3+na2o(3)fe3c+hno3(濃)——fe(no3)3+no2↑+co2↑+h2o(4)c7h8+kmno4+h2so4——c7h6o2+k2so4+mnso4+h2o(5)ki+kio3+h2s——i2+k2so4+h2o
11 12(6)kno3+c+s——k2s+co2+n2 答案:(1)1,12,6,1,6,6,6;(2)2,7,4,1,3;(3)1,22,3,13,1,11;5,6,9,5,3,6,14;(5)1,5,3,3,3,3;(6)2,3,1,1,3,1。4)(
新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案全冊篇三
1.(2011年高考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這位明星曾帶給觀眾很多快樂,不少“粉絲”競相模仿他的表演,但這次他因醉酒駕車而觸犯法律的行為卻不足為訓。....b.下午,今年的第一場春雨不期而遇,雖然沒有電視臺預報的....降水量大,但還是讓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氣變得濕潤了一些。
c.伴著落日的余暉,詩人緩步登上了江邊的這座歷史名樓,極目遠眺,晚霞盡染,鴻雁南飛,江河日下,詩意油然而生。....d.這本應是一場實力相當?shù)谋荣?,然而北京國安足球隊?jīng)過90分鐘與對手的激戰(zhàn),卻兵不血刃,最終以3:0取得勝利。....【答案】 a(a項不足為訓:不能當做典范或法則。符合語境。b項不期而遇:沒有約定而意外地相遇。句中用來指春雨,使用對象錯誤。c項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地向下游流,比喻情況一天天地壞下去。屬望文生義。d項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未經(jīng)交鋒而取得勝利。而題中則說“經(jīng)過90分鐘與對手的激戰(zhàn)”,前后矛盾。)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初唐的書法家們對王羲之頂禮膜拜,卻丟失了王羲之藐視權威的獨創(chuàng)精神,苦苦地心摹手追,膠柱鼓瑟,但往往若不可及。....b.大家經(jīng)常引證的大名鼎鼎的百老匯劇院區(qū),就是由大量的這....類普通劇場構成的。
c.地產(chǎn)商們得知某廠房宣布拍賣的消息后,紛紛看好這塊位于市中心繁華地段的地塊,廠房受到買家追捧,成為眾矢之的。....d.中國的三大球能不能趕上世界強國,關鍵在于運動員、教練員及至主管部門有沒有窮則思變的勇氣和打翻身仗的決心。....【答案】 c(“眾矢之的”比喻大家攻擊的對象。與“受到追捧”的語境不合。)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孝道”代代相傳,不絕如縷,因....此對當今的廣大青少年進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把孔子和儒學說得不名一文,是極端片面的;把孔子作為上....帝來膜拜,把儒學作為《圣經(jīng)》來推崇,也是非理性的。
c.目前我國許多企業(yè)精于營銷策劃、廣告創(chuàng)意,但卻疏于品牌戰(zhàn)略管理,這導致不少中國品牌陷于曇花一現(xiàn)的宿命。有人統(tǒng)計,中....國品牌的平均壽命只有7.5年。
d.優(yōu)秀企業(yè)優(yōu)秀的原因,在于他們比一般企業(yè)更清楚地認識到,產(chǎn)品的質(zhì)量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休戚相關,一定要千方百計地予以....確保。
【答案】 c(a項“不絕如縷”形容局勢危急,也形容聲音細微悠長。用于此處不恰當。b項“不名一文”指一個錢也沒有。這里望文生義。d項“休戚相關”形容彼此之間禍?;ハ嚓P聯(lián)、利害一致。使用對象錯誤,可改為“息息相關”。)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盛夏的深夜,學生們都沉睡在香甜的美夢中了,這個臨近大河的校園里卻蛙聲陣陣,沸反盈天。....b.與13億人的利益息息相關的《物權法》,歷時五年,經(jīng)過八....次審議,從分歧嚴重的爭論到達成共識,3月16日終于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獲得表決通過。
c.備受關注的手機單項收費問題正由有關部門進行可行性論證,一項有利于手機使用者的政策即將呼之欲出。....d.馮小剛的賀歲片《集結(jié)號》在泰州上映時,票房率大增,中途退場的觀眾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答案】 b(a項“沸反盈天”形容喧嘩吵鬧,亂成一團。b項“息息相關”指呼吸相關聯(lián),比喻關系密切。符合題意。c項“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畫得逼真,泛指文學作品的人物描寫十分生動。d項“鳳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貴的人或事物。)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很多人可以從《士兵突擊》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體會到相同的情感,很容易把自己移情到其中的角色身上:該劇的火爆和20年前《平凡的世界》的走紅如出一轍。....b.陳家老屋是香水河畔最古老的建筑,與陳家老屋形影相吊的....是它的左側(cè)立著的一株無枝無葉的百年老樹。
c.在朝鮮核試爆后,各媒體盛傳中國軍隊在中朝邊界修建鐵絲網(wǎng)的說法純屬小題大做,其實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兩國按國際....慣例從沒有停止過在重要地段修建隔離網(wǎng)以加強國土防衛(wèi)的工作。
d.從貪官的人生軌跡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幾乎都有一種類似的墮落“模式”:最初的私欲膨脹,中途利令智昏而貪贓枉法,最后“回....歸”難求。
【答案】 b(a項“如出一轍”形容兩件事情非常相像。b項“形影相吊”指人孤單,不能用來指物,用在此處不合語境;c項“小題大做”比喻把小事情當做大事情來辦,有不值得這樣做或有意擴大事態(tài)的意思。d項“利令智昏”指貪圖私利使頭腦發(fā)昏,喪失理智。)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最近幾年,俄羅斯杜布納核研究所可謂是慘淡經(jīng)營,國家撥....給的預算實際上只能到位一半,研究所只能向各種基金組織申請研究補助。
b.先生雖辭世多年了,但他那些富含哲理的話語,卻一直如晨.鐘暮鼓,時時警醒著我。...c.崔顥《黃鶴樓》詩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黃鶴去”,還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來,評論家莫衷一是。....d.鬧得紛紛揚揚的“安大線”和“安納線”石油管道鋪設之爭....終于塵埃落定,2004年最后一天俄政府決定修建“泰納線”。
【答案】 d(“紛紛揚揚”指雪、花、葉等飄灑得多而雜亂,應用“沸沸揚揚”。)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ǎ゛.當人們紛紛向災區(qū)人民捐錢捐物獻愛心的時候,你卻無動于衷,細大不捐,你這樣做,不感到羞愧嗎? ....b.張檢察官厲聲問道:“請問這個貪官給了你什么好處,你替他為虎作倀,干出這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來?” ....c.在職場里競爭有時候機會很多,有時候卻機會不等人,如果老是瞻前顧后,高不能攀,低又不就,可能會坐失良機。....d.昨天晚上,那小偷可真夠猖狂,李大伯一家就在客廳看電視,他竟然登堂入室,把幾個房間里的首飾和現(xiàn)金一掃而光。....【答案】 c(a項“細大不捐”指小的大的都不拋棄。b項“為虎作倀”比喻給惡人做幫兇。這里“替他”與“為虎”語意重復。c項“瞻前顧后”有兩種含義:①形容辦事謹慎,考慮周密;②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此處用②項意義,符合語境。d項“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范曾潑墨人物畫的出現(xiàn),使幾成絕響的梁楷潑墨人物畫于八百年之后,再次奏出黃鐘大呂般的華美樂章。....b.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休養(yǎng)生息是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由衰轉(zhuǎn)....盛、由頹而新的重要政策,是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某一特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和客觀規(guī)律。
c.隨著高考的改革,一些高考考的就學、不考的就不學或少學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將會顯得捉襟見肘,甚至山窮水盡。....d.河西的房價已經(jīng)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足足漲了每平方米1000元,南京樓市的這種漲幅甚至讓京滬粵等地的市民都嘆為觀止。....【答案】 d(“嘆為觀止”是贊嘆所見實物好到極點,不符合句意。應改為“望洋興嘆”。)9.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在完成對“毒奶瓶”的全面清查后,浙江省質(zhì)量監(jiān)督局的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他們將對浙江范圍內(nèi)的食品包裝、容器生產(chǎn)企業(yè)展開專項整治,讓假冒偽劣商品在劫難逃。....b.暮春時節(jié)是潭柘寺“二喬玉蘭”的盛開期,4月上旬,這兩株玉蘭的樹冠上就布滿了含英咀華的花蕾。....c.一場浩劫過后,大片原始森林毀于一旦,斷壁殘垣歷歷在目,....慘不忍睹。
d.近年來,中東的局部戰(zhàn)爭接連不斷,造成大量難民毀家紓難,....流離失所,這一現(xiàn)象已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
【答案】 c(a項“在劫難逃”指某種災難不可避免。b項“含英咀華”意為嘴里含著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體會詩文中的精華,不能用來形容“花蕾”,使用有誤。c項“歷歷在目”指一個個清清楚楚出現(xiàn)在眼前。d項“毀家紓難”指貢獻出全部家產(chǎn),緩解國家危難。)10.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熟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ǎ゛.中央本著安土重遷的原則,給三峽移民分配了肥沃的土地并....發(fā)放了豐厚的遷移補償費。
b.遠離都市的喧囂,靜靜地躺在鄉(xiāng)村的小河旁望著天上恒河沙...數(shù)般的星星,心中一片澄凈。.c.此次,馮小剛把影片最重要的角色給了張涵予,其他人反而成了舉重若輕的角色。....d.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對全球的稻米生產(chǎn)發(fā)揮了敲門磚的作...用。
【答案】 b(a項“安土重遷”指在某個地方住慣了,不肯輕易遷移,用在此處屬望文生義。b項“恒河沙數(shù)”本是佛教用語,指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樣難以計數(shù)。形容數(shù)量極多。c項“舉重若輕”指某人很有才干,能輕易地完成艱巨的任務。此處應為“無足輕重”。d項“敲門磚”用來敲門的磚,敲開門就扔掉。比喻暫時用以撈取個人名利地位的工具或手段。)11.把句中加點的詞語換成成語,改換不正確的一項是()a.學習語文要細水長流,如果像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那.........肯定是學不好的。(換為“一曝十寒”)b.情況十分緊急,險情就是命令,李剛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鐵.......鍬一扔,縱身跳進洶涌的江水里。(換為“當機立斷”)c.真是屋漏偏遭連夜雨,那個私立中學因連續(xù)的意外事故,發(fā).......不出薪水了。(換為“禍不單行”)d.“光想吃現(xiàn)成飯不行,你還得仔細想想。”(換為“坐享其......成”)【答案】 b(“當機立斷”指抓住時機,立刻決斷;“不管三七二十一”指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不能互換。)1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這次商品博覽會,聚集了全國各地各種各樣的新產(chǎn)品,真可謂浩如煙海,應有盡有。....b.我們雖然缺乏管理經(jīng)驗,但可以向先進企業(yè)學習,起初可能是邯鄲學步,但終究會走出自己的路來。....c.運動會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見肘。....d.該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7年度報告《重要現(xiàn)象》中寫....道,中國在世界經(jīng)濟強勁增長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 d(a項“浩如煙?!毙稳莸浼?、圖書等極為豐富。不能形容商品。b項“邯鄲學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既然已經(jīng)不會走路了,怎么走出自己的路來?c項“捉襟見肘”形容衣服破爛,也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d項“旁征博引”指大量搜集材料廣泛引用例證,表示論證充足。)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a.便民箱、井蓋板、金屬垃圾桶被盜,名草名花不翼而飛,王....大媽提起這事,就氣憤不已。
b.因為學生們的寫作體驗還不十分豐富,老師對他們的作文就不應該反唇相譏,而應多從真情實感的正確、流暢表達等方面加以引....導。
c.科舉時代的莘莘學子,寒窗苦讀,為的就是金榜題名,為的....就是榮華富貴。
d.他們常年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盡管如此,他們從未退縮過,仍然艱苦卓絕地奮斗著,并樂此不疲。....【答案】 b(“反唇相譏”指受到指責不服氣,反過來譏諷對方。用在這里不合語境。)1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ǎ゛.他這個人就是倔脾氣,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歡尋根究底,倘若不問個水落石出,是決不會善罷甘休的。....b.西方詩歌很難譯得形神兼?zhèn)?,理性上我一貫贊同忠實,然而伴隨忠實而來的板滯或晦澀又常使我意興闌珊。....c.我們班文學的氛圍向來就很濃,最近,有幾個喜歡舞文弄墨....的同學還寫起了武俠小說,一時間,他們的大作貼滿了黑板報。
d.一個廠家推出了一種暢銷的產(chǎn)品,許多廠家就趨之若鶩,蜂....擁而上,結(jié)果很快就供過于求,產(chǎn)品大量積壓,造成了經(jīng)濟的損失。
【答案】 b(“意興闌珊”指興趣衰減。a項“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來。可以改為“一清二楚”。c項“舞文弄墨”指玩弄文辭,耍弄筆桿。含貶義,不合文意。d項“趨之若鶩”指追逐壞的事物。含貶義。)1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ǎ゛.這所學校向家長發(fā)了一封關于收取學費的公開信,雖言“切實減輕群眾負擔”,可實際收費額卻步步攀升,首鼠兩端,堪稱奇文。....b.對于全球變暖問題,以中國為首的發(fā)展中國家積極應對,而某些西方發(fā)達國家卻作壁上觀,態(tài)度消極。....c.歌手叢飛被評為道德模范當之無愧,但有些人卻認為他做了一些不甚了了的事情,不值得大肆宣揚,此種識見令人寒心。....d.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和矛盾,我們黨員干部要善于削足適履,以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答案】 b(a項“首鼠兩端”指猶豫觀望,遲疑不決,而不是自相矛盾。b項“作壁上觀”比喻置身事外,從旁觀看。符合語境。c項“不甚了了”指不太了解、不太清楚。這里曲解了成語的意義。d項“削足適履”指腳大鞋小,為了穿上鞋而把腳削去一塊。比喻無原則地遷就現(xiàn)成條件或不顧客觀條件生搬硬套。這里誤用作了褒義詞。)1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ǎ゛.由于自己好吃懶做,以前接濟過他的親戚也不愿再理他,現(xiàn)在他已百無聊賴了。....b.只要你設身處地到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去,你不能不為奮戰(zhàn)在....科研第一線的工作人員那種忘我的精神所感動。
c.幾十個亡命之徒擺成一字長蛇陣,明火執(zhí)仗地向我公安干警....撲來。
d.李向群在抗洪斗爭中威武不屈,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不愧....為新時期的雷鋒。
【答案】 c(a項“百無聊賴”側(cè)重指精神上沒有寄托,不用來表示經(jīng)濟上貧困,適用對象錯誤。b項“設身處地”的意思是“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語境是要“到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去”,不是設想,因此不能用“設身處地”。c項“明火執(zhí)仗”指點著火把,拿著武器,多指公開搶劫。合乎語境。d項“威武不屈”指不因武力或權勢的脅迫而屈服。此處不合語境。)1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他們常常在一起高談闊論,憂國憂民,吟詩作賦,呵佛罵祖,最后醍醐灌頂,一醉方休。....b.她終于認識了自己,戰(zhàn)勝了自我。在新的學年里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并駕齊驅(qū),被評為優(yōu)秀學生干部。....c.《云水謠》為何受歡迎?陳坤說:“愛情!男主角對兩個女人的情感河流在歷史風云中跌宕起伏,這才是打動所有人的關鍵?!?....d.這所大學的一些學生語言水平實在低劣,被人貽笑大方。....【答案】 c(a項“醍醐灌頂”指灌輸智慧,使人醒悟。不指飲酒。b項“并駕齊驅(qū)”指并排套著的幾匹馬一齊奔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但不能用于一個人。c項“貽笑大方”意思是讓內(nèi)行人見笑,已有被動之意,屬語意重復的錯誤。)1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熟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他善于讀書,常常能從書中斷章取義,并恰如其分地運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b.好男兒應當馬革裹尸,戰(zhàn)死疆場,報效國家,不能沉湎于享....受和兒女情長之中。
c.中央電視臺每天中午的“快樂驛站”欄目確實辦得妙趣橫生,常逗得觀眾樂不可支。....d.不管如何描述姚明,都不算言過其實,因為姚明的文化意義....已遠遠超過體育本身,他已經(jīng)成為了推動美國人了解中國和亞洲的一面鏡子。
【答案】 a(“斷章取義”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nèi)容,而只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含貶義,在本句中屬貶詞褒用。)
新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案全冊篇四
1.(2011年高考重慶卷)下列各項中,標點符號使用符合規(guī)范的一項是()a.秦少游《踏莎行》曰:“霧失樓臺,月迷津渡?!币粋€迷字便攝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懷疑人類對這個物質(zhì)世界的認識真有窮盡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對性推導,是否還存在一種與物質(zhì)相對的反物質(zhì)?
c.我們班有個“班媽媽”,說話霸道而幽默?!鞍鄫寢尅边@個外號是她自封的,理由實在讓人無語:“我的地盤我做主,你們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說別的,就是光聽聽這些課程的名稱——《公正》《幸?!贰恶雎犚魳贰贰憔陀新犗氯サ臎_動。
【答案】 c(a項中“一個迷字”中的“迷”應加引號,以表示強調(diào)。b項中第一個問號應為句號。d項中先在書名號之間加頓號,然后去掉所有書名號,因為課程名稱不能用書名號。)2.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細看這婦女,不過三十
二、三歲,衣衫襤褸,頭發(fā)散亂,微長的面孔有些憔悴。
b.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們——開始向別里科夫游說:他應當結(jié)婚!
c.中國有句俗話,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狈从车氖侨藗円话愣枷氩粩嘤兴M步的心理。
d.傳說伊歐斯是希臘神話中“黎明”的化身,(其實,指的是晨曦和朝霞),是希臘神泰坦的女兒。
【答案】 b(a項頓號要去掉,相鄰的兩個數(shù)字連在一起表約數(shù),中間不用頓號。c項“流”后的句號應在引號外,且改為逗號。d項括號應接在“黎明”之后,是句內(nèi)括號。)3.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代劉知幾的《史通》總結(jié)了史傳文學的經(jīng)驗,其中說:“愛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惡必書,是為實錄?!?/p>
b.什么是學習型社會,怎樣建設學習型社會,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關鍵是什么,這些問題都有待我們?nèi)ニ伎?,去探索?/p>
c.北大方正的創(chuàng)造人王選把科技領域里的人才比喻為三類: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撿兔子的人。他自認為是第二種人。
d.“惠函”“惠正”中的“惠”的含義是“您給予我的??”意思。
【答案】 b(第三個逗號應該用冒號,表明下文對上文的總結(jié)。)4.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好的文章應像蘇軾所說的“大抵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以忠實、誠懇的表達來取得流暢、生動的效果。
b.《泰戈爾評傳》一書對泰戈爾的生平、思想、以及主要的詩歌、戲劇、小說作出了精彩的評論。
c.誰能告訴我,對于世俗而言,我的寫作意味著什么?對于心靈而言,它又意味著什么?我是在還原童年的印象呢,還是在用當代的視角審視我的故鄉(xiāng)?
d.列夫·托爾斯泰對《圣經(jīng)》有著深刻的理解,他用小說表達了對《圣經(jīng)》的獨特的闡釋。(《復活》的開頭就引用了《馬太福音》《約翰福音》《路加福音》中的某些章節(jié))【答案】 b(應去掉“以及”前面的頓號。)5.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建設新農(nóng)村最重要的是人才,城市反哺農(nóng)村,比資金、技術支援更重要的是人才支援。
b.老子思想中充滿了戒懼心態(tài),“豫呵其若冬涉水(《道德經(jīng)》15章)”,就是說人生要隨時保持如履薄冰的狀態(tài)。
c.cctv-3主辦的以《關愛生命 遠離毒品》為主題的公益演出活動將在國際禁毒日這天進行現(xiàn)場直播。
d.“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們?!敝笇T嚴肅地說,如炬的眼神掃過一張張年輕的臉。
【答案】 a(b項括號應放在引號后。c項書名號應改為引號。d項應將原句問號改為逗號,“同志們”后的句號改為問號。)6.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英國女作家羅琳所寫的長篇小說:《哈利·波特》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創(chuàng)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話。
b.2002年、2003年,中國與東盟各國先后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和《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雙方關系進一步升格為:“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
c.棄核,還是不棄核?這是朝鮮面臨的兩難選擇。外界猜測,朝鮮不過是想在談判中獲得最大的利益——經(jīng)濟的援助和安全的保障。
d.《長江日報消息》,鐵道部前不久正式開通“鐵流網(wǎng)()”,市民只要登陸該網(wǎng),就可以在網(wǎng)上訂票。
【答案】 b(a項冒號刪去。c項問號改成逗號。d項“《長江日報消息》”改為“《長江日報》消息”;括號位置不當,改為:“鐵流網(wǎng)”()。
7.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四川省各市(州)政府負責人20日在成都與四川省政府簽下節(jié)能“軍令狀”——“四川省節(jié)能目標責任書”,承諾在5年內(nèi)使當?shù)貑挝粐鴥?nèi)生產(chǎn)總值能耗降低20%以上。
b.“這個領域有很多專利壁壘,如果沒有信心和勇氣,很難做下去。”對龍芯團隊,徐冠華的贊嘆發(fā)自內(nèi)心:“龍芯體現(xiàn)了中國科學家對自己能力的高度自信。”
c.“擦邊球”是什么意思,“擦邊球”是說問題已經(jīng)到了邊緣地帶,既可以看做是這個問題,也可以看做是那個問題,兩邊看都有一定的道理。
d.“十一”早晨,學校慶祝國慶節(jié)的標語就高高掛起,一進大門,就能看見“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8周年!”的橫幅。
【答案】 d(a項中“四川省節(jié)能目標責任書”的引號應改為書名號。b項冒號改為逗號。c項“意思”后面應用問號。)8.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這種驚人的事實證明:人如果老想著錢,看不到別有用心的人的腐蝕進攻,就會誤入歧途,可見這些事實是可以作為活教材的。
b.同時,在產(chǎn)品的包裝上、商標上、說明書的文字、圖片上講究精美,也是必要的。
c.第二屆《全球華人少年美文寫作征文大賽》暴露出“少年作家”的眾多問題,錯別字連篇,文風華而不實,模仿韓寒??
d.最近,教育部制訂了中學語文“新課標”——《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該課標是課程改革的依據(jù)。
【答案】 d(a項“歧途”后應為句號。b項第二個頓號應改為逗號。c項書名號改為引號。)9.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這個經(jīng)濟協(xié)作區(qū),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較強的工業(yè)基礎,巨大的生活資料市場,較豐富的動植物、礦產(chǎn)、海洋、旅游等資源。
b.當太陽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時,與神女般若隱若現(xiàn)的“海爾—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陽旁邊,金星、木星也同現(xiàn)在天宇。
c.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書征訂單上提醒郵購者:務必在匯款單上寫清姓名及詳細地址(匯款單附言欄內(nèi)注明所購的書名、冊數(shù))。
d.今年春節(jié),這個省的沿海地區(qū)要完成3700萬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務重、工程難、規(guī)模大。
【答案】 a(b項引號誤用,“海兒——波普”既不是著重論述的對象,作為專名又不全面;c項括號內(nèi)的語句不是注釋性文字,而是需要強調(diào)提醒的內(nèi)容,應去掉括號。d項頓號誤用,并列短語間用逗號。)10.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小河對岸
三、四里外是淺山,好似細浪微波,線條柔和,蜿蜒起伏,連接著高高的遠山。
b.證券交易所內(nèi)那些穿紅馬甲的人便是經(jīng)紀人,穿黃馬甲的人則是管理和服務人員;這是全世界都統(tǒng)一的。
c.他從報上看到某大學研究生院和《中國文化》編委會聯(lián)合主辦《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暑期講習班》的招生啟事,立刻寫信去報名。
d.“唉!”作家嘆道,“紅塵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個不知姓名的陌生人來,這不是大海撈針嗎?”
【答案】 d(a項“三四”之間頓號多余。b項分號運用有誤,改為冒號,表示對上文的總結(jié)。c項“??講習班”不加書名號,應用引號。)11.下列標點符號的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11月3日至5日,中國領導人和48個非洲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代表相聚北京,共敘中非友誼、共商合作大計、共謀未來發(fā)展、共同譜寫新的友好篇章。
b.在10月31日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珠海航展),一批我國自主研發(fā)、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軍、民用飛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c.英國的一家主流媒體《衛(wèi)報》披露,美國官員和伊拉克反抗組織首領在約旦首都安曼舉行了密談,兩方會談的中心議題是“圍繞武裝派系的和解問題?!?/p>
d.針對“高爾夫球為貴族運動”一說,北大許智宏校長幽默地說:“我不打高爾夫,對高爾夫一竅不通。”不過他表示,現(xiàn)在幾乎所有大學都有網(wǎng)球場。
【答案】 d(a項后三個頓號都改為逗號;b項括號部分應在“博覽會”后;c項句號應在引號外。)12.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句是()a.當時,人們對空間和時間有兩種對立的看法:一是空間和時間是無限可分的;二是空間和時間是由不可分的小段組成的。
b.山東省提出“抬龍頭,擺龍尾,全身動”的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略,旨在建設海上山東,促進東部沿海地區(qū)與中西部地區(qū)全面發(fā)展。
c.楊絳先生寫的《記錢鐘書與圍城》,給我們詳盡地介紹了《圍城》這部令人拍案叫絕的杰出長篇小說是如何創(chuàng)作出來的。
d.年味淡了,是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還是其中另有原因?我們是漠然置之?還是積極主動地去做些什么?這個現(xiàn)實問題,值得我們認真反思。
【答案】 b(a項并列分句應用逗號;c項《記錢鐘書與圍城》應為《記錢鐘書與圍城》;d項“??是,??還是”是選擇問,“必然”“漠然置之”后面改為逗號。)13.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我不知道他們到底稱贊我什么?是文章寫得好,還是勇氣可嘉,抑或根本就不是稱贊,只是對于失敗者的無可奈何的安慰。
b.一方面是旅游線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
一、經(jīng)濟承受能力不同,這是我國開放歐洲旅游面臨的兩大難題。
c.吳宇森的大制作影片《赤壁》已于昨天(4月5日)正式開始拍攝。記者從劇組獲悉,扮演曹操的張豐毅已第一個進組,扮演孫權的張震將于近日前往北京正式試妝。
d.由宜昌市廣電局等多家單位聯(lián)合主辦的“全市樂在新農(nóng)村電視歌舞大賽”日前落下帷幕。其中,五峰的山歌、長陽的撒葉兒荷、南曲、當陽的漳河大鼓以及枝江的楠管等一大批民間藝術瑰寶被發(fā)掘并展現(xiàn)出來,在比賽中大放異彩。
【答案】 c(a項第一個問號應為句號,“勇氣可嘉”后應為問號;b項第二處逗號應為冒號,表分總關系;d項“山歌”“南曲”后的頓號應為逗號。)14.下列各項中,標點符號的使用合乎規(guī)范的一項是()a.據(jù)報道,今年年底之前,世界知名學府、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全部約1800門課程將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免費向全世界開放。
b.游客質(zhì)疑:若只參觀故居,豈不花冤枉錢?旅游公司的導游卻霸氣十足:“那沒有辦法”,“可以打投訴電話,去投訴嘛?!?/p>
c.記者問周杰倫是否向劉德華開價一億新臺幣?周杰倫助手表示:“我沒聽說過這件事,網(wǎng)絡上的東西也不一定準確?!?/p>
d.他有很多缺憾與局限,但他有著作為“人”最為可貴的一些品格,諸如熱忱、悲憫等,而這些又正是很多人(包括一些所謂的成功者)所丟失的。
【答案】 d(a項應刪去頓號;b項句號應在引號外;c項問號應為逗號。)15.下列各項中,標點符號的使用合乎規(guī)范的一項是()a.我國“十一·五”末期,全國人口總量(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和臺灣省)控制在13.6億以內(nèi);到2020年,人口總量將控制在14.5億左右。
b.細想先生多年來給我的信函,用紙確實是最大眾化的,或者質(zhì)地脆硬的信紙,或者郵局出售的明信片,而信封則永遠是印有《天津日報》紅色字樣的那種。
c.一副棉布套袖,我說不清到底聯(lián)系著什么?聯(lián)系著質(zhì)樸、節(jié)儉?聯(lián)系著勤勞、創(chuàng)造和開拓?好像都不完全。
d.讀完這兩部歷史小說,我既為《樓蘭》——這座古西域的一代名城的不幸湮滅而痛心不止;亦為《異域人》中的一代忠臣——班超“立功西域”的偉大業(yè)績而欽嘆不已。
【答案】 a(b項中“天津日報”的書名號應為引號;c項中“到底聯(lián)系著什么?”中的問號應為句號;d項中分號應為逗號。)16.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a.“傘頭秧歌”是晉西北呂梁山區(qū)所獨有的社火形式,尤以緊鄰黃河邊的一個小縣——臨縣最為盛行。
b.曾被美國中央情報局誤以為核反應堆的土樓,現(xiàn)在永定縣境內(nèi)的種類最多、數(shù)量最多、規(guī)模最大、功能最全;被稱為“沒有大門的中國客家土樓民居博物館?!?/p>
c.唯美、情趣、懷舊是“中國現(xiàn)代女性文學經(jīng)典”書系的特色,其中有冰心的《春水》、凌叔華的《酒后》、蘇雪林的《綠天》、石評梅的《煙霞余影》等作品。
d.你想,倘若徐志摩和陸小曼時代也有手機的話,后人還能讀到那么多情真意切、美麗如詩一般的情書嗎?
【答案】 b(分號改為逗號;結(jié)尾句號應在引號外面。)
新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案全冊篇五
【一】
一、教學內(nèi)容
教學重點:1、引入物質(zhì)的量的必要性
2、物質(zhì)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3、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及其應用。
4、物質(zhì)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粒子數(shù)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物質(zhì)的量及其單位摩爾,兩個基本公式的應用。
課時安排:約15~20分鐘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摩爾是物質(zhì)的量的基本單位,認識到物質(zhì)的量與微觀粒子之間的關系;掌握摩爾質(zhì)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爾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涵義。
3、掌握物質(zhì)的量、摩爾質(zhì)量、物質(zhì)的質(zhì)量之間的關系。能用于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
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邏輯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養(yǎng)計算能力,并通過計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運用、鞏固概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概念的透徹理解,培養(yǎng)嚴謹、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在講解今天的內(nèi)容之前,老師先考考大家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請問物質(zhì)是由什么組成的?。?/p>
學生答:分子、原子、離子等微粒。
嗯,是這樣的!物質(zhì)就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
那么這些粒子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呢?
學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運動…
對!它們都很??!
我們知道,物質(zhì)之間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都是分子、原子或離子之間按一定的數(shù)目關系進行的。但是這些微粒都太小,顯然我們是不能一個一個將它們?nèi)〕鰜磉M行反應吧!
那大家告訴我,在實驗室里我們是怎樣取用物質(zhì)來進行化學反應的???
學生答:天平稱固體的質(zhì)量,量筒量液體的體積。
嗯,雖然我們說物質(zhì)之間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都是微利之間按一定比例進行的。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是稱取一定質(zhì)量(g)或者量取一定體積(ml)的化學物質(zhì)來進行我們需要的化學反應的。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微觀粒子的數(shù)目和物質(zhì)宏觀的質(zhì)量或者體積之間是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的。
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探討它們之間的這種聯(lián)系!
板書課題:物質(zhì)的量
嗯,老師現(xiàn)在遇到了一個小麻煩,現(xiàn)在老師的粉筆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買一些??墒欠酃P好小啊,一支支的數(shù)好麻煩?。⊥瑢W們有沒有什么好的建議呢?
學生答:買一盒、買一箱、、、看來同學們都很留心生活啊!如果我們用盒子把粉筆裝起來,那就方便多了。
我們之前說我們不能取用分子、原子等微粒來進行化學反應是因為它們都太小了!那我們可不可以也用一個“盒子”將它們按一定數(shù)目的集合體的形式“裝”起來呢?
其實早就有人想到這個“盒子”了!國際科學界是用“物質(zhì)的量”來“裝”這些微粒的。
物質(zhì)的量它是一個物理量,就像同為物理量的質(zhì)量一樣,它也是有符號和單位的。
回憶所學知識,思考并回答老師的問題,緊跟思路,漸漸進入課題
緊跟課堂節(jié)奏,思考老師的問題,興趣提升
意識到微觀粒子時需要集團概念的通過對物質(zhì)組成,分子等微觀粒子共性的回顧,讓學生懂的在研究微觀粒子時“集團意識”的重要性。
通過實例,使學生認識到分組達到了使問題簡化的目的。
過渡到物質(zhì)的量的概念
板書:一、基本概念
1、物質(zhì)的量
(1)是一個物理量;(2)符號:n;(3)單位:摩爾(mol)(4)表示含有一定數(shù)目粒子的集體
(5)注意:
“物質(zhì)的量”是一個統(tǒng)一、不可分割的整體,不能增加也不能減少。不能把它理解為“物質(zhì)的質(zhì)量”或“物質(zhì)的數(shù)量”。
摩爾作為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這一單位只適用于微觀粒子(如分子,原子,離子,電子,質(zhì)子等),不適用于宏觀物質(zhì)。
[問]能否說1mol小麥約含有6.02×1023個麥粒?
物質(zhì)的量描述的對象是粒子的集體,但沒有限定是何種粒子集體,因此,我們在使用摩爾表示物質(zhì)的量時,要用化學式指明粒子的種類。例:1molna+或n(na+)=1mol
[練習]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a)1摩爾氧
(b)1.5摩爾o2
(d)摩爾是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e)0.5摩大米
那這個“盒子”里到底裝了多少個微觀粒子呢?
國際上規(guī)定,1mol粒子集合體所含的粒子數(shù)與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shù)相同,約為6.02×1023個。
并且也給這個數(shù)值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
板書:2、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
定義: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shù);符號:na;單位:mol-1。約為6.02×1023mol-1
跟進老師的節(jié)奏,結(jié)合預習開始學習物質(zhì)的量及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相關知識;
正式過渡,讓學生以良好的狀態(tài)進入課題;;
通過上面的學習,相信大家對物質(zhì)的量及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已經(jīng)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面老師又有問題了,請問1molfe含有多少個鐵原子?那2molfe呢?
請問你們是怎樣得到2molfe中鐵原子的個數(shù)的呢?
很好!這樣我們就得到了物質(zhì)的量n、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na與粒子數(shù)(n)之間的關系了:
n=n×na即:n=n/na
板書:二、基本公式
n=n×nan=n/n
強化練習:
1、1molh2所含氫氣分子的個數(shù)6.02×1023;
2、2molo2含1.204×1024個氧分子;
好,來給大家簡單說說na≈6.02×1023mol-1的這個數(shù)字究竟有多大?
將1分硬幣排列成1mol,可來回地球與太陽之間400億次。
科學研究是永無止境的!在我們有了物質(zhì)的量這個物理量以后,3 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
思考并回答:1molfe含有6.02×1023個鐵原子;2molfe含1.204×1024個鐵原子。
回答:2×6.02×1023就得到2molfe中鐵原子的個數(shù)
跟進思路,思考問題,強化記憶
通過實際練習得出物質(zhì)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與粒子數(shù)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易于接受、記憶深刻;
通過練習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通過實例使學生印象深刻,對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有一定的認識
請同學們看教材12頁,1molh2o的質(zhì)量是18g,約含有6.02×1023個水分子;
0.5molh2o的質(zhì)量是9g,約含有3.01×1023個水分子;
1molal的質(zhì)量是27g,約含有6.02×1023個鋁原子;
2molal的質(zhì)量是54g,約含有1.204×1024個鋁原子;
數(shù)學是很奇妙的,數(shù)據(jù)中常常會體現(xiàn)出一些規(guī)律!那么在這些數(shù)據(jù)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
提示:當它們的物質(zhì)的量都為1mol時它們的粒子數(shù)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呢?當它們的質(zhì)量以克為單位時,1mol的粒子的質(zhì)量與他們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或者相對分子質(zhì)量在數(shù)值上又有什么關系呢?
總結(jié):
1、1mol任何粒子集合體都含有6.02×1023個粒子;
2、1mol任何粒子或物質(zhì)的質(zhì)量以克為單位時,其數(shù)值都與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或者相對分子質(zhì)量相等。
在這里科學界又達成了共識!將單位物質(zhì)的量的物質(zhì)所具有的質(zhì)量叫做摩爾質(zhì)量。摩爾質(zhì)量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質(zhì)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或者是相對分子質(zhì)量。
板書:3、摩爾質(zhì)量
定義:單位物質(zhì)的量的物質(zhì)所具有的質(zhì)量;符號:m;單位:g/mol(-1)
練習:
mg的摩爾質(zhì)量是24g/mol;
co2的摩爾質(zhì)量是44g/mol;
h2so4的摩爾質(zhì)量是98g/mol;
那么:我們接著探討上面數(shù)據(jù)中的規(guī)律,表中顯示1mol的al質(zhì)量為27g,2molal的質(zhì)量是54g,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al的摩爾質(zhì)量是27g/mol。我們從這里就得到了物質(zhì)的量(n)、質(zhì)量(m)和摩爾質(zhì)量(m)之間的關系:
m=n×m也即:n=m/m
板書:n=m/mn=m/m
我們說:學以致用!
那么我們能用今天所學習的知識來解決怎樣的問題呢?現(xiàn)在老師這里剛好有一瓶“380ml的農(nóng)夫山泉”我們怎樣才能通過計算知道里面有多少個水分子呢?
知道了它的體積,我們可以通過密度求得它的質(zhì)量為300g,那么物質(zhì)的質(zhì)量和它所含的微粒個數(shù)之間是通過什么紐帶來聯(lián)系的呢?(通過公式,提示學生運用物質(zhì)的量)
解:m=ρ×v=1g/ml×380ml=380g
m=18g/mol
n=m/m=380g÷18g/mol=21.1mol
n=n×na=21.1mol×6.02×1023mol-1=1.27×1025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可以算出一瓶水里面含有多少水分子,假如現(xiàn)在老師手里的是一瓶純凈的氣體呢?我們有怎樣求算其中的微粒數(shù)目呢?下次課我們就一起學習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希望大家課后積極地預習和思考。
緊跟課堂節(jié)奏,認真分析,教材12頁的材料,得出結(jié)論;緊跟老師的提問得到摩爾質(zhì)量的概念;
認真聽講,分析題目,得出答案;
認真分析,得出答案;分析規(guī)律;
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回憶課堂知識,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通過教材實例,讓學生理解摩爾質(zhì)量的概念;
通過題目使學生對摩爾質(zhì)量的概念有一定的掌握;
通過學生親自參與得出結(jié)論,加深記憶;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聯(lián)系生活,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引起學生的興趣?;仡櫿n堂,達到加深學生記憶的效果
六、板書設計
一、基本概念二、基本公式
含義
符號
1、n=n×na
單位(符號)
1、物質(zhì)的量
含一定數(shù)目粒子的集體
n
2、n=m/m
摩爾(mol)
2、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shù)
na
mol-1
3、摩爾質(zhì)量
單位物質(zhì)的量的物質(zhì)所具有的質(zhì)量
m
g/mol(-1)
七、教學反思
【二】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物質(zhì)的量及其單位,了解物質(zhì)的量與微觀粒子數(shù)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了解學習物質(zhì)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學生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涵義。
4.使學生了解摩爾質(zhì)量的概念。了解摩爾質(zhì)量與相對原子質(zhì)量、相對分子質(zhì)量之間的關系。
5.使學生了解物質(zhì)的量、摩爾質(zhì)量、物質(zhì)的質(zhì)量之間的關系。掌握有關概念的計算。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并通過計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運用、鞏固概念。
情感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zhuǎn)化是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之一。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
強調(diào)解題規(guī)范化,單位使用準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主要介紹物質(zhì)的量及其單位和摩爾質(zhì)量。這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物質(zhì)的量這個詞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難以理解。容易和物質(zhì)的質(zhì)量混淆起來。因此教材首先從為什么學習這個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聯(lián)系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zhì)的紐帶,在實際應用中有重要的意義,即引入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紹物質(zhì)的量及其單位,物質(zhì)的量與物質(zhì)的微粒數(shù)之間的關系。教師應注意不要隨意拓寬和加深有關內(nèi)容,加大學生學習的困難。
關于摩爾質(zhì)量,教材是從一些數(shù)據(jù)的分析,總結(jié)出摩爾質(zhì)量和粒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或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自然引出摩爾質(zhì)量
6 的定義。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本節(jié)還涉及了相關的計算內(nèi)容。主要包括:物質(zhì)的量、摩爾質(zhì)量、微粒個數(shù)、物質(zhì)的質(zhì)量之間的計算。這類計算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有關化學計算的能力,還可以通過計算進一步強化、鞏固概念。
本節(jié)重點:物質(zhì)的量及其單位
本節(jié)難點:物質(zhì)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議
1.在引入物質(zhì)的量這一物理量時,可以從學生學習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理解物質(zhì)的量是聯(lián)系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zhì)的橋梁,可以適當舉例說明。
2.物質(zhì)的量是一個物理量的名稱。不能拆分。它和物質(zhì)的質(zhì)量雖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教學中應該注意對比,加以區(qū)別。
3.摩爾是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但是這一概念對于學生來講很陌生也很抽象。再加上對高中化學的畏懼,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難點。因此教師應注意分散難點,多引入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引發(fā)學習興趣。
4.應讓學生準確把握物質(zhì)的量、摩爾的定義,深入理解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
(1)明確物質(zhì)的量及其單位摩爾是以微觀粒子為計量對象的。
(2)明確粒子的含義。它可以是分子、原子、粒子、質(zhì)子、中子、電子等單一粒子,也可以是這些粒子的特定組合。
(3)每一個物理量都有它的標準??茖W上把0.012kg12c所含的原子數(shù)定為1mol作為物質(zhì)的量的基準。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數(shù)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因此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近似值為6.02×1023mol-1,在敘述和定義時要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在計算時取數(shù)值“6.02×1023mol-1”。
5.關于摩爾質(zhì)量。由于相對原子質(zhì)量是以12c原子質(zhì)量的作為標準,把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數(shù)即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作為物質(zhì)的量的基準,就能夠把摩爾質(zhì)量與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聯(lián)系起來。如一個氧原子質(zhì)量是一個碳原子質(zhì)量的倍,又1mol任何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數(shù),所以1mol氧原子質(zhì)量是1mol碳原子質(zhì)量的倍,即。在數(shù)值上恰好等于氧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給物質(zhì)的量的計算帶來方便。
6.有關物質(zhì)的量的計算是本節(jié)的另一個重點。需要通過一定量的練習使學生加深、鞏固對概念的理解。理清物質(zhì)的量與微粒個數(shù)、物質(zhì)的質(zhì)量之間的關系。
課題:第一節(jié)物質(zhì)的量
第一課時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物質(zhì)的量及其單位,了解物質(zhì)的量與微觀粒子數(shù)之
7 間的關系。
2.使學生了解學習物質(zhì)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學生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涵義。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并通過計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運用、鞏固概念。
情感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zhuǎn)化是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之一。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
調(diào)動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積極主動學習。
強
調(diào)解題規(guī)范化,單位使用準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物質(zhì)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教學難點:物質(zhì)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教學方法:設疑-探究-得出結(jié)論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方程式的含義是什么?
學生思考:方程式的含義有:宏觀上表示56份質(zhì)量的鐵和32份質(zhì)量的硫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88份質(zhì)量的硫化亞鐵。微觀上表示每一個鐵原子與一個硫原子反應生成一個硫化亞鐵分子。
導入:56g鐵含有多少鐵原子?20個鐵原子質(zhì)量是多少克?
講述:看來需要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把宏觀可稱量的物質(zhì)和微觀粒子聯(lián)系起來。提到物理量同學們不會感到陌生。你們學習過的物理量有哪些呢?
回答:質(zhì)量、長度、溫度、電流等,它們的單位分別是千克、米、開、安(培)
投影: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
物理量
單位名稱
長度
米
質(zhì)量
千克
時間
秒
電流
安[培]
熱力學溫度
開[爾文]
發(fā)光強度
坎[德拉]
物質(zhì)的量
摩爾
講述:在定量地研究物質(zhì)及其變化時,很需要把微粒(微觀)跟可稱量的物質(zhì)(宏觀)聯(lián)系起來。怎樣建立這個聯(lián)系呢?科學上用“物質(zhì)的量”這個物理量來描述。物質(zhì)的量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等方面,特別是在中學化學里,有關物質(zhì)的量的計算是化學計算的核心和基礎。這同初中化學計算以質(zhì)量為基礎不同,是認知水平提高的表現(xiàn)。在今后的學習中,同學們應注意這一變化。
板書:第一節(jié)物質(zhì)的量
提問:通過觀察和分析表格,你對物質(zhì)的量的初步認識是什么?
回答:物質(zhì)的量是一個物理量的名稱,摩爾是它的單位。
講述:“物質(zhì)的量”是不可拆分的,也不能增減字。初次接觸說起來不順口,通過多次練習就行了。
板書:一、物質(zhì)的量
1.意義:表示構成物質(zhì)的微觀粒子多少的物理量。它表示一定數(shù)目粒子的集合體。
2.符號:n
引入:日常生活中用打表示12個?!按颉本褪且欢〝?shù)目的物品的集合體。宏觀是這樣,微觀也是這樣,用固定數(shù)目的集合體作為計量單位??茖W上,物質(zhì)的量用12g12c所含的碳原子這個粒子的集合體作為計量單位,它就是“摩爾”
閱讀:教材45頁
講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shù)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是為了紀念偉大的科學家阿伏加德羅。這個常數(shù)的符號是na,通常用它的近似值6.02×1023mol-1。
板書:二、單位――摩爾
1.摩爾: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符號:mol
2.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數(shù),符號:na,近似值6.02×1023mol-1。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個微粒。
講解: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和6.02×1023是否可以劃等號呢?
不能。已知一個碳原子的質(zhì)量是1.933×10-23g,可以求算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因此注意近似值是6.02×1023mol-1。
提問:1mol小麥約含有6.02×1023個麥粒。這句話是否正確,為什么?
學生思考:各執(zhí)己見。
結(jié)論:不正確。因為物質(zhì)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使用范圍是微觀粒子。因此在使用中應指明粒子的名稱。6.02×1023是非常巨大的一個數(shù)值,所以宏觀物體不便用物質(zhì)的量和摩爾。例如,地球上的人口總和是109數(shù)量級,如果要用物質(zhì)的量來描述,將是10-14數(shù)量級那樣多摩爾,使用起來反而不方便。
板書:3.使用范圍:微觀粒子
投影:課堂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1)1mol氧
(2)0.25molco2。
(3)摩爾是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4)1mol是6.02×1023個微粒的粒子集合體。
(5)0.5molh2含有3.01×10
23個氫原子。
(6)3molnh3中含有3moln原子,9molh原子。
答案:
(1)錯誤。沒有指明微粒的種類。改成1molo,1molo2,都是正確的。因此使用摩爾作單位時,所指粒子必須十分明確,且粒子的種類用化學式表示。
(2)正確。
(3)錯誤。物質(zhì)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之一。摩爾只是它的單位,不能把二者混為一談。
(4)錯誤。6.02×1023是阿伏加德
羅常數(shù)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簡單等同。
(5)錯誤。0.5molh2含有0.5×2=1molh原子,6.02×1023×1=6.02×1023個。
(6)正確。3molnh3中含有3×1=3moln原子,3×3=9molh原子。
投影:課堂練習
2.填空
(1)1molo中約含有___________個o;
(2)3molh2so4中約含有__________個h2so4,可電離出_________molh+
(3)4molo2含有____________molo原子,___________mol質(zhì)子
(4)10molna+中約含有___________個na+
答案:(1)6.02×1023(2)3×6.02×1023,6mol(3)8mol,8×8=64mol(因為1molo原子中含有8mol質(zhì)子)(4)10×6.02×1023(5)2mol
討論:通過上述練習同學們可以自己總結(jié)出物質(zhì)的量、微粒個數(shù)和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三者之間的關系。
板書:4.物質(zhì)的量(n)微粒個數(shù)(n)和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三者之間的關系。
小結(jié):摩爾是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shù)是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約為6.02×1023。物質(zhì)的量與粒子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
作業(yè):教材p48一、二
新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案全冊篇六
第一單元
1、沁園春·長沙·教案
【背景資料】
一、寫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nóng)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這首詞。據(jù)《湖南全省第一次工農(nóng)代表大會日刊》載:“毛先生澤東??去歲回湘養(yǎng)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帶,從事農(nóng)民運動??后為趙恒惕所知,謀置先生于死地。先生聞訊,間道人粵?!?/p>
二、補充注釋
《沁園春》:詞牌名。沁園:東漢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園林,后為外戚竇憲所奪(見《后漢書》)?!肚邎@春》詞牌,相傳由此得名。據(jù)《詞譜》載,《沁園春》雙調(diào),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韻;下片12句,五平韻。
【示范教案】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了解《沁園春 長沙》的寫作背景。2.了解詞的發(fā)展簡史。
3.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訓練學生誦讀能力。
2.著重訓練學生抓準詞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1.培養(yǎng)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熱愛。
2.感受革命前輩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熱情。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以樂景寫哀,景中寓情,情中顯志。從詞中可以感受到詞人的心情是惆悵的,寫的又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詩詞里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diào),詞人筆下的秋景是活潑、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寫山河的壯麗,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詞人正是在這不一致中突出了強烈的革命精神。當然,這里面也含有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
2.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含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明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被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3.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xiàn)力,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爭”字、“擊”字、“翔”字等都極為準確精當。
【解決辦法】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誦讀。
2.補充古詩文(小說、戲?。┲袑W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證。3.精講必要的歷史知識。【學生活動設計】
1.課外提前準備:注音,細讀注解,反復讀,完成預習作業(yè)。2.課堂隨教師誦讀——美讀——成誦。3.觀看多媒體。4.自由討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課內(nèi)美讀成誦。
2.通過抓住主要意象來把握內(nèi)容大意。
二、誦讀 背誦
1.抽查學生朗讀,教師點評。2.教師范讀或放錄音。3.全班誦讀,背誦。
三、簡要交代寫作背景 1.指導閱讀詞前說明文字。2.對下闕有關內(nèi)容的解說。
這首詞寫于1925年深秋,大約是毛澤東同志離開湖南前往當時革命活動的中心廣州時。毛澤東同志從1911年至1925年,曾數(shù)度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這期間,國內(nèi)外發(fā)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等都是影響世界形勢的巨大變革。這樣的歲月,如歷史群山中聳峙的一座又一座崢嶸高峰。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薄扒⊥瑢W少年??糞土當年萬戶侯”。
在這一時期,毛澤東同志在長沙組織了湖南學生聯(lián)合會、新民學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反對袁世凱稱帝,領導了驅(qū)逐張敬堯等軍閥的活動。特別是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在湖南地區(qū)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四、帶著練習二,就“意象”問題作必要的點撥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詞人情思的形象。本詞的上片描寫了一幅湘江秋景圖,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
詞用最凝煉的語言塑造形象,表達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從釋句入手,釋句則應從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現(xiàn)力、含有豐富意蘊的關鍵詞、句來分析,盡量做到抽象的詩句、詞句能夠闡釋,含蓄的句子能夠解釋。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把握意象,還應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憑著聯(lián)想和想象,補充字面所沒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細節(jié),揣摩語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構成一個完整的畫面并感受之,領略之,品味之。
研究型拓展(多媒體字幕)
1.把這首詞和《舶沁園春 雪》作比較,自選角度,寫300至400字賞析短文。2.把《沁園春 長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較賞析。
附1: 桂 枝 香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豪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四。
附2:板書設計:
萬山 崢嶸歲月
意象 湘江 看 作者:“立”于“寒秋” 憶 同學少年 戰(zhàn)斗 萬類 中流擊水 精神
附3:參考資料
周汝昌 《詞的欣賞》 曹雄飛 《詩歌鑒賞的要點和步驟》
...........................................毛澤東
2、詩兩首(雨巷、再別康橋)·教案
雨巷
【教學目的】
體會詩歌創(chuàng)造的朦朧迷離,低回動人的意境?!窘虒W設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歌情感。【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今年夏天有一個很明顯的天氣特征,是什么? 生答:“多雨!”
一到陰雨的天氣,天是濕漉漉的,地是濕漉漉的,讓我們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幾分濕漉漉的。雨總是帶給我們一些莫名的憂郁、無可名狀的哀傷,但這種微妙的情緒又很難準確把握,用語言傳神地表達,“雨巷詩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下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
二、作者簡介
“雨巷詩人”的大名我們早已聽過,有誰知道作者的基本情況? 根據(jù)學生回答總結(jié):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給自己起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qū)兮,后飛廉使奔屬?!蓖媸巧裨拏髡f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純潔而溫柔,多情又瀟灑。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學的說法,屬于雙魚座。雙魚座的人浪漫柔情,以愛情為生命的養(yǎng)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現(xiàn)實,優(yōu)柔寡斷。戴望舒就是典型的雙魚座性格。
三,詩歌賞析:
1、有這樣溫柔多情的筆名,又有這樣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筆下流淌出來的詩句也必然是細膩多情的,下面就讓我們共同欣賞這首《雨巷》。
師配樂朗誦。
2、欣賞完了這首詩,我們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麼,你們覺得這首詩美在何處? 有好幾個男生脫口而出”丁香一樣的姑娘美!”(生笑)這個姑娘美在何處?她長什麼模樣,穿什麼衣服?(生安靜)無從知道,那何以見得這姑娘的美?
3、從文本中,我們只知道她是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板書:丁香)丁香是什麼樣的呢,有同學見過嗎(展示丁香圖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開花,花紫色,密集成圓錐花序。有淡雅細沉的香氣。因為它的高潔與冷艷,文人墨客把它作為哀婉、愁怨、惆悵的象征反復吟詠,古來已久。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曰:“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碧浦兄骼瞽Z詞曰:“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笨梢?,丁香在古典文學當中是個“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麼,丁香一樣的姑娘會是個什麼樣子的姑娘呢?
生1:應該是一個纖弱的、優(yōu)雅的、楚楚動人的、惹人愛憐的小家碧玉。生2:應該是憂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同學的描述很形象生動,這樣一個動人的姑娘,我們?nèi)滩蛔《枷肟匆豢此乔嘻惖哪橗?,看一看她到底長什麼模樣呢?
我們看不到,就連詩中的我也看不到。因為,姑娘打著一把油紙傘。我想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板書:油紙傘)大家最早聽說油紙傘是在哪個故事里?
生齊答:《白蛇傳》。油紙傘出現(xiàn)在白娘子初遇許仙的旖旎傳說里,出現(xiàn)在丹青繪就的江南煙雨中,出現(xiàn)在少女玲瓏的舞蹈中,也出現(xiàn)在歌曲動聽的旋律中,不知不覺當中,油紙傘已經(jīng)定格為美的背景、美的點綴?,F(xiàn)在,這把油紙傘出現(xiàn)在丁香姑娘的肩頭,我們單只看到傘,已經(jīng)覺得它很美,那麼它點綴的姑娘呢?
生:肯定更美!
油紙傘的出現(xiàn)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樣描繪春雨的?
生:象牛毛、象花針、象細絲,細細的、密密的。
宋人秦觀又在詞中這樣描繪春雨:“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贝河暌彩且粋€惹人閑愁幾許的經(jīng)典意象。(板書:春雨)而《雨巷》則把文人對雨的喜愛推向了極至:象一幅微微泛黃的舊水墨畫,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一個長發(fā)披肩的女子,從雨巷中裊裊走來,攜著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著一懷嫣然極致的心事,有嘆息,但不哀傷,有顧盼,但不凄然。
4、至此,丁香姑娘已經(jīng)成為抒情主人公和我們讀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這個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詩人愛情向往的象征?
生回答,師歸納總結(jié):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詩人渴望而終未能得的愛情,可能是青年時未酬的壯志,可能是年少時青澀的一個愿望,也可能只是對曾經(jīng)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懷戀,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轉(zhuǎn)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憶的寄托。
詩人只是通過她來表達這種對于美好事物的飄忽短暫、轉(zhuǎn)瞬即逝的痛惜和追憶,念念不忘卻又無從把握,只剩下淅瀝春雨中的深深追憶,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無可奈何。盡管全詩沒有一句直白的情語,但情語卻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語之中了。同學們總結(jié)一下,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生回答,師歸納總結(jié):對丁香姑娘的期盼,對眼前現(xiàn)狀的迷茫和對往昔之美的深深追憶。
四、延伸拓展:
其實,對美的追憶和留戀是人類共同的情結(jié),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學們能否聯(lián)系一下自己的閱讀和欣賞的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學生踴躍發(fā)言:
生1:李商隱的《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保ń處燑c撥)這段感情早已經(jīng)逝去了,只剩下當事人面對著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來深深的懷戀,然而無論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卻也無可挽回了。當初怎麼就不知道珍惜呢?
生2:王菲的歌曲《滄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詞特別動人,“給我一剎那,對你寵愛;給我一輩子,送你離開。”(教師點撥)兩個人的交會只有一剎那,于是兩個人的相互溫暖也只在一剎那。短暫的寵愛過后,用漫長漫長的一生來回味這一剎那,珍藏這一剎那,于是,剎那即永恒。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成誦,在反復誦讀中深入體會作者的感情。
2、聯(lián)系自己的情感體驗,寫一篇隨筆,寫下自己對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憶。
再別康橋
【教學目的】
1。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2。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a。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b。通過教師的分析賞析,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窘虒W重點】
1。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2。《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欣賞法。【課時安排】一課時?!菊n堂教學設計】 一。導語: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nèi)心。
二。志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富商家庭。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中學與郁達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并于同年應父命與年僅16歲的張幼儀成婚,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于婚外愛戀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與元配夫人張幼儀離異。同年8月辭別劍橋啟程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經(jīng)常發(fā)表詩作,1923年與胡適等成立新月社,為主要成員,1924年,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任翻譯,后隨泰漫游歐洲。同年認識有夫之婦陸小曼并相戀,1926年10月,與陸小曼結(jié)婚,1927年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華書局編輯。1930年秋,應胡適之邀,到北京大學任教授。在此期間,徐志摩為了生計,往返于北平與上海之間疲于奔命,然而仍舊難以滿足早已移情別戀的陸小曼,只是礙于舊情與面子,不好再次離異。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時年35歲。
他的不少詩作,神秘、膘朧、感傷、頹廢的傾向明顯,但也不乏語言清新、比喻貼切,具有輕柔明麗風格的佳作。選自《猛虎集》的《再別康橋》就以音節(jié)和諧、意境優(yōu)美,備受讀者們的青睞。1931年11月19日,他搭“濟南號”飛機從南京到北京,在距濟南50里的黨家莊,忽 遇大霧,飛機觸山著火,不幸遇難?!扒那牡奈易吡耍缥仪那牡膩?;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薄对賱e康橋》中的詩句竟成了他的語。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時年僅36歲。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
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禈?,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三。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老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及飽含的深情。
四。整體鑒賞《再別康橋》。(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這首詩歌)
(一)提示: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崩畎椎摹顿浲魝悺罚骸袄畎壮酥蹖⒂校雎劙渡咸じ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啟發(fā):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zhuǎn)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如何選擇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部分。
(二)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提問:
1。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2。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么作用? -------串講詩句 a、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diào)。
第2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第3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簽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
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云彩”本來是不能帶走的,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夸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里,節(jié)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xiàn)了出來。b、第一節(jié):借代 第二節(jié):暗喻 第三節(jié):擬人 第四節(jié):移就、夸張 第五節(jié):照應開頭 第六節(jié):暗喻、擬人、移情 第八節(jié):重疊復唱
c、寄托情感尋求解脫的詩歌有個共同的抒情特點,其抒情結(jié)構大體表現(xiàn)為:“物我相對”→“物我相融”→“物我相對”。讀者在詩的開頭往往能看到一個清晰的抒情主體,因某種現(xiàn)實原因而面對著一個或物象或情境的客體。然后,因出神于這些物象或情境,使抒情主體融于客體中,或神與物游,或物我皆忘。當神游或忘我到達極致后,不能繼續(xù)維持這種物我和諧時,抒情主體會幡然回到與客體的相對之中。這種抒情結(jié)構常常被詩人用來表達失意之后的虛幻寄托、抑郁縈懷的短暫解脫。
d、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云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shù)囊庀筮x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三)從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詩歌。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
1、形式:四行一節(jié) 錯落排列 字數(shù)相近回環(huán)呼應——建筑美
明確:首句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節(jié)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回環(huán)對應。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揮一揮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須贅言。既然在康橋涅槃過一次,又何必帶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環(huán)呼應、結(jié)構嚴謹,給人以整體之美。
2、語言:節(jié)奏感 旋律美 彈跳性——音樂美
明確:這首詩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節(jié),每一節(jié)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shù)基本上是6。7字(間有八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jié)押韻,逐節(jié)換韻,追求音節(jié)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詩的第一旋律上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2節(jié)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出的歡樂的曲子;詩的尾節(jié)與首節(jié)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如詩歌的第一節(jié),便三次用了“輕輕的”,這個形容詞,顯得節(jié)奏輕快、旋律柔和,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2節(jié)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出的歡樂的曲子;韻式上嚴守
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yōu)美的節(jié)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jié)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梢哉f,正體現(xiàn)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3、意境:金柳 新娘 招搖 彩虹似的夢——繪畫美
明確:八節(jié)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給人視覺上美的享受。畫面表現(xiàn)之一是,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意境,披著夕
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忘,直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第5、6節(jié),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借用"夢/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里跌足放歌的狂態(tài)終未成就,此時的沉默而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詩人仿佛在悉心呵護一個情人的睡夢,生怕這個夢境有絲毫的殘損,輕柔的嘆息般的旋律與依依別情離緒完美地統(tǒng)一在一起。畫面美表現(xiàn)之二是,詩人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
新詩特點
中國新詩是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國文學進入了光輝的現(xiàn)代時期而形成的。把“五四”以后的詩歌視為中國詩歌的一個獨立階段和特殊部分,稱之為新詩,不僅因為它在時間上屬于現(xiàn)代,更因為它反映了中國詩歌現(xiàn)代化的進程,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詩歌,這也就是新詩之所以新的所在。就其主流而言,新詩的特征主要為:
(一)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先鋒和一個縱隊,在科學與民主的文化啟蒙下,它是以現(xiàn)代的民主主義、社會主義思潮為思想基礎的,集中表現(xiàn)了對于人的命運和人民命運、民族命運的關注,并在創(chuàng)作主體的個性、自我意識和描寫對象社會化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從未有過的加強。
(二)以改變詩歌語言為突破口,以白話為武器,經(jīng)歷了真正的“詩界革命”,而與舊傳統(tǒng)決裂,有意識地擺脫古典詩詞的嚴整格律,終于實現(xiàn)了“詩體的大解放”,“從很接近舊詩的詩變到很自由的新詩” 從而形成了完全獨立于傳統(tǒng)的詩詞之外的嶄新詩歌形式,并建立起現(xiàn)代詩歌的新傳統(tǒng)。
(三)新詩既以舊詩為革命對象,則自必以引進外來形式為詩體模式,我們的新詩在‘五四’時代基本上是從外國詩(主要是英國詩)借來音律形式的”(朱光潛《新詩從舊詩學習得些什么》,因而它乃是‘累積了幾百年世界進步文學傳統(tǒng)的一個新拓的支流”,在中國詩歌流變史上,是“截然異質(zhì)的突起的飛躍”。這樣就決定了中國新詩不斷接受外來影響并溶化自己民族風格中,以致在語言鑄造和詩藝運營上,愈來愈與外國詩歌趨同,逐漸增加了它的世界性色彩。
(四)新詩誠然完成了舊傳統(tǒng)的打破和新傳統(tǒng)的建立;但打破或者叫決裂,并不意味著割斷,而只能是揚棄與吸收、批判與繼承,也就是推陳出新。不推陳便不能出新,而沒有可推之陳也便沒有可出之新。每一時代的新詩歌,總是在民歌和前代詩歌基礎上,吸取其他民族的新因素而生發(fā)創(chuàng)造出來,但它的根須卻必然深深扎在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土壤中。
人所共知,胡適是新詩最早的開拓者,從1915—1916年就著手白話詩的試驗,一開始就朝著打破舊詩詞最頑固的語言形式移桔的方向沖擊:“若想有一種新內(nèi)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縛精神的枷鎖鐐銬”。他主張:詩要“合乎語言的自然”,“話怎么說,詩就怎么寫”,他曾說:“詩歌革命自何始,要須作詩如作文”,他把這種“詩探索”叫作詩的“嘗試”,并概括為“詩體的大解水’(《談新詩))。
鴿 子 胡適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氣?。幸蝗壶澴樱诳罩杏螒?。/看他們?nèi)齼蓛?,/回環(huán)來往,/夷猶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村青天,十分鮮麗?。ā缎虑嗄辍?918年)
從藝術上來看,這首中國早期新詩的代表作也有很多特色,尤其是它較好地體現(xiàn)了作者本人提出的一套開風氣的新詩理論。如胡適曾指出:關于新詩的音節(jié),靠的是“語氣的自然節(jié)奏”和“每句內(nèi)部所用的字的自然和諧”,平民并不重要;而用韻方面,可以有多種自由,或“用現(xiàn)代的韻”,或“平厭互押”,“有韻固然好,沒有韻也不妨”;至于藝術表現(xiàn)方法,則需要用“具體的做法”,換言之,“凡是好詩,都是具體的;越偏向具體的,越有詩意詩味。凡是好詩,都能使我們腦子里發(fā)生一種或多種——明顯的逼人的影像”((談新詩》)。對照《鴿子》一詩,正是如此。首先,該詩的音節(jié)確實大體上做到了自然和諧,全詩基本上用自然的語氣一氣貫注下來,相當流暢;其次,該詩注意押的,且全詩又押同一韻(i),然而詩中用的又是現(xiàn)代韻,也不受平區(qū)限制,這樣,全詩既自由地表達了思想,但又具有詩歌的音樂感;還有,該詩的主旨(表達新文化運動倡導者的自豪感)雖是抽象的,但作品的確采用了“具體的寫法“,即把筆墨集中在描繪潔白的鴿子在藍天中“回環(huán)往來,夷猶如意”和“研身映四’這幅鮮麗的畫面上,這就避免了“抽象的題目用抽象的寫法”的弊病,也給讀者留下了聯(lián)想和回味的余地。
相隔一層紙 劉半農(nóng)
屋子里攏著爐火,/老爺分付開窗買水果,/說“天氣不冷火太熱,/別任它烤壞了我?!保葑油馓芍粋€叫化子,/咬緊了牙齒對著北風喊“要死”?。蓱z屋外與屋里。/相隔只有一層薄紙!(1917年10月,北京)
新詩運動雖從形式革新入手,但是革新形式的目的當然也是為了能容納新的內(nèi)容。如果說胡適對于新詩運動的貢獻主要在于提倡白話人詩與詩體解放,那么劉半農(nóng)對新詩運動的貢獻則在于他能更鮮明地或者說更直接地強調(diào)詩的精神的革新。舊持發(fā)展到清末,由于對傳統(tǒng)的因循沿襲,詩體的束縛與文言的陳腐已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因此解放詩體、復蘇語言的功能便成為迫切的任務。然而,舊詩之所以舊,不僅僅在于形式的保守封閉性,還在于內(nèi)容的陳腐老朽,這就是說,新詩運動必須對形式與內(nèi)容進行同步變革。劉半農(nóng)是最早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關注新詩內(nèi)容革新的詩人之一。這首詩在新詩史上的意義,就在于它運用正在嘗試著的新詩的形式表達一種新的、體現(xiàn)新的時代精神的內(nèi)容。劉半農(nóng)認為,詩貴在一個“真”;“只須將思想中最真的一點,用自然音響節(jié)奏寫將出來便算了事,便算極好”。新詩要汲取自《國風》以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為野老征夫游女怨婦寫照”,善于在“社會現(xiàn)象中見到真處”。顯然,這首詩明顯地借鑒了傳統(tǒng)詩歌,尤其是在意念與表現(xiàn)方法上得到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詩句的暗示與啟迪,通過兩個反差極大的場景的對比描寫,鮮明、具體地揭示了社會不平等現(xiàn)象和貧富的懸殊對立,具有較強的批判性。這首詩還顯示了劉半農(nóng)運用語言的工力。敘事與描寫簡潔概括,人物的語言鮮明有個性,諸如老爺?shù)恼Z言漫不經(jīng)心,顯示其富貴而傲慢;而叫化子的語言強烈,節(jié)奏突兀,令人感受到他的憤怒之情。
術語:意象
意象既是詩歌形象化的基本要素,那它就廣泛存在于詩歌作品之中,因此理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就意象的分類而言,大體可分為六類
1、實體意象(簡稱物象或?qū)嵪螅<从涩F(xiàn)實中客觀存在的事物的具象在詩人胸中、筆下的藝術反映。
2、虛幻意象(簡稱虛象)。系由詩人大腦對客觀現(xiàn)實作哈哈鏡式的變態(tài)反映、從而幻化虛構出的非現(xiàn)實中存在的幻象,諸如夢境或神仙鬼蚊世界中的種種意象,還包含一著神仙大顯神通與鬼蜮興妖作怪的虛構事象。
3、事態(tài)意象(簡稱事象)。在詩人腦中和筆下反映出的種種事態(tài)的各自進程及其前因后果,諸如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成因等。
4、自然力意象。即自然現(xiàn)象中那些可見可聞可感可觸的現(xiàn)象在詩人腦中和筆下的反映,如朝暉夕陰、寒來暑往、雷鳴電閃、雨雪陰晴、風云變幻對詩人情緒的具體影響等等。
5、時間意象。乃是反映在詩人頭腦中和行于筆下的晨昏晝夜、春夏秋冬、古往今來的諸多意象。
6、空間意象。反映在詩人腦中、筆下的意象的空間位置與距離之類,諸如上下四方、遠近高低、長短寬窄、大小粗細等等。須注意的是:后面這兩種時空意象,在具體的詩歌作品中往往不是孤立存在,而總是與前面四種意象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因而更富有表現(xiàn)力。
在具體詩作的選題、構思、立意、表達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詩人們總是根據(jù)自己特定的創(chuàng)作意圖,在自己頭腦的“萬花筒”里對一連串的意象進行定向篩選、拼接與組合,從而創(chuàng)造出千姿百態(tài)的詩的形象、詩的意境來,并隱含或包孕著詩人的情思意趣。由于對諸意象的篩選、拼接、組合的方式各各不同,也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便具有各自不同的妙趣。就意象之間聯(lián)系方式而言,大體就有:意象疊加、意象脫節(jié)、意象組合、意象并列、意象切割、意象密聚。意象示現(xiàn)、意象隱現(xiàn)和全意象等;乃至意象造型等也非與此不無關系。
《再別康橋》背景
此詩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歐游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海。但他這次重游康橋的時間,卻是在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是在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誰也沒通知,就在一個晴朗的下午,一個人懷著砰砰直跳的激動心情,悄悄地到康橋來找他的英國朋友的。所謂“康橋”,現(xiàn)在通澤“劍橋’,即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因徐志摩年輕時曾在此讀書、生活過,結(jié)識過許多英國朋友,故對此常懷有一股特殊的感情。遺憾的是,因他事先沒有聯(lián)系好,他所熟悉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橋,在那里靜靜地等待著他。于是,他一個人就在他七八年前曾經(jīng)生活過的每一塊地方、每一個角落,靜靜地散起步來,那過去的一幕幕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xiàn)?由于他當時比較忙,又趕著到達廷頓莊去會見另一位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的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涌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zhí)筆,記下了這次重運康轎的切身感受。
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教學目的】通過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詩人情感發(fā)展的脈絡,培養(yǎng)學生閱讀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學難點】詩人情感發(fā)展的脈絡 【教學方法】誦讀——鑒賞——分析
一、導入:
1933年1月的一個早晨,一個年輕人站在陰冷、潮濕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飛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飛,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普通農(nóng)婦,他的保姆——大堰河,揮筆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這一首蘊涵了濃濃深情的詩歌。這位詩人就是艾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板書課題)
二、分析全詩詩人感情的變化:
詩歌是靠形象來表達感情的,所以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就是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提問:瀏覽全詩,思考,作者在這首詩表達了那樣的一些感情?
現(xiàn)在我們就來讀詩,看一看這些同學的回答是不是很好的把握了詩人感情發(fā)展的脈絡。
(一)首先我們來看詩歌的第一層,請一位同學幫我們把這一節(jié)的內(nèi)容朗讀一下。 問:詩人是怎樣想起大堰河的?為什么艾青說“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聽到秋風蕭瑟的聲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純潔無私的內(nèi)心世界如同雪一樣的潔白無暇,而白雪覆蓋大地的莊嚴肅穆的景象正好表達了詩人深切的悼念。正因為這許多原因,艾青想起了這個給過他無限溫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會地位(她是童養(yǎng)媳,以養(yǎng)育我而養(yǎng)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蓋的墳墓,枯死的瓦菲,長了青苔的石椅,這一切在我們的心中構成了怎樣的一種意境呢?(凄涼、衰敗、荒寂)這樣的景象,寄托了詩人深深的哀悼和懷念之情。因此,我們在讀這幾節(jié)時,該用怎樣的語氣去朗讀呢?(低沉、舒緩)好,大家一起把第三節(jié)讀一下。注意把握詩人的感情。
(二)如果說第一層是作者站在現(xiàn)實的牢房里,那么,從第四節(jié)開始,作者就轉(zhuǎn)入了對大堰河深情的回憶了。
艾青因為生他時母親難產(chǎn),后來又因為一個算命先生說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撫養(yǎng)了5年。那么,詩人在這個不屬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第四節(jié)。
問:詩人回憶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幾個分鏡頭?主畫面又是什么呢? 八個鏡頭,主畫面是“抱在懷里,撫摩我” 詩人運用這樣的手法,是為了突出她怎樣的品質(zhì)? 勤勞、慈愛。
現(xiàn)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一個勤勞、充滿母親般慈愛的大堰河向我們走過來了,她的雙手輕輕的撫摩著她的乳兒,這是怎樣的一雙手啊。大家睜開眼睛,誰能給我描述一下這雙手?
是啊,正是這雙勤勞的,盡管粗糙卻溫暖的手,使一個貧困的家庭充滿了溫馨,使艾青——這個被地主家庭嫌棄的孩子得到了無微不至的母愛,而我和大堰河只不過是乳兒和乳母的關系。
詩人在五歲時終于被領回了自己的家,這是怎樣的一個家啊。但詩人心中感覺到卻是——“忸怩不安”。
問:為什么會這樣?(補充背景介紹)
大堰河家窮,卻有愛,我家富有,但缺少愛,想到這些,詩人心中充滿了——眷戀與感激。
全班同學齊讀
4、5、6三節(jié),讀出詩人的眷戀之情,感激之情。
(三)大堰河在流盡了她的乳汁之后,又開始勞動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讀第七節(jié),思考:大堰河從事著這樣又苦、又臟、又累的活兒,為什么始終含著笑呢?
大堰河的笑是有著多種原因的,有為和乳兒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悅,有在勞動中獲得的滿足。這讓我們想起了另一個和她有著相似命運的人——祥林嫂,當她在魯家作著比一個男人還多的事情時,“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這是多么淳樸,寬厚的靈魂啊。
全班女同學齊讀六個含著笑的句子。
(四)但是,詩人寫到這里,認為還不足以表現(xiàn)大堰河對我的愛,于是,她又帶著我們走進了大堰河美麗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大家瀏覽第八節(jié),看一看,作者選取了幾個細節(jié)來表現(xiàn)大堰河對自己的深愛?
問:為什么說做夢能表現(xiàn)大堰河對我的愛呢?
大堰河的夢正是她對詩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長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滿。我們試想一下,如果這個夢實現(xiàn)了,有一個嬌媚的媳婦叫她一聲“婆婆”,她會有怎樣的表情呢?
(五)是啊,誰不期望美夢成真呢?如果這個夢能實現(xiàn),該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盡自己的血汗后,就過早的離開了人世,結(jié)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教師朗讀
9、10節(jié))問: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禮)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這里,詩人的心一陣陣發(fā)痛,他的心中充滿了對她悲苦命運的深切同情。
問: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吭娙藢@個社會懷著怎樣的感情?齊讀11節(jié),讀出詩人的憎恨之情。
(六)艾青的回憶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在他的回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卻有著金子般美好心靈的大堰河。她勤勞,善良,寬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詩人的心中。詩人從回憶的大門走了出來,外面依然是漫天飛舞的雪花,依然是陰冷潮濕的牢房,但詩人卻有著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給大堰河由心靈而寫成的贊歌。(教師范讀
12、13節(jié))
問:為什么是紫色的靈魂?這首贊歌,僅僅是呈給大堰河的 嗎?(紫色代表著高貴,這首詩歌是獻給所有勤勞的中國人民)
三、小結(jié):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這首詩,理請了詩人由現(xiàn)實到回憶,再到現(xiàn)實的抒情結(jié)構,體會詩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詩人見到了艾青,曾激動的說,德國有萊茵河,法國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羅河,那么,我可以驕傲的說,中國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詩人半個世紀的創(chuàng)作看成是一條巨大的河流的話,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頭。
.............................................艾青
第三單元
9、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教學目標】
1、賞析人物形象,提高學生初步鑒賞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燭之武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優(yōu)秀品質(zhì)。 【教學重點】分析燭之武這一人物形象?!窘虒W方法】探究拓展法。【教具使用】多媒體。【課時安排】一課時?!窘虒W步驟】
一、導入:曹操有句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古往今來,有多少志存高遠之士,哪怕社會、命運對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緊要關頭,依然挺身而出,為國家為蒼生獻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熱。燭之武就是這樣的一個讓我們敬佩不已的人,今天我們來看《燭之武退秦師》。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分析三個人物形象。
二、第一個人物——鄭伯。
1、找學生讀鄭伯說的話: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后讓學生說對他的看法。
(大部分同學會說鄭伯是一個禮賢下士、從諫如流的君主。)
啟發(fā)學生們是不是還能有別的理解:他平白無故的怎么禮賢下士起來了呢? 讓學生們想一想鄭伯和勾踐有什么共同之處。(二人都是事到臨頭才開始求賢。)
2、讓學生們品味他的話:“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p>
言外之意就是:你出來干活,是幫我的忙也是幫你的忙,你如果不肯幫忙,對你也沒有好處。
話里含有威脅的意味。
再想一想秦晉攻打鄭的原因——當年慢待重耳,可知鄭伯是個目光短淺又自私的人,如今來求燭之武,也不過是臨時抱佛腳罷了。
3、從鄭伯身上可得出什么教訓? 啟發(fā)學生思考,找人回答。
明確:一定要不斷挖掘和重視人才,不要等到危機出現(xiàn)后再重用人才。
三、第二個人物——佚之狐。 他真的是慧眼識英雄的伯樂嗎?
1、找學生讀佚之狐的那句話: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讓學生談對佚之狐的看法。多數(shù)學生會說這是個伯樂。那么請學生思考如下問題:他真的是慧眼識英雄的伯樂嗎?
據(jù)史料記載,說服秦伯的初定人選是佚之狐,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勸退秦師。但他為什么自己不去而舉薦了燭之武呢?
引導學生思考、回答。
明確: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能否說服秦伯誰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惱了秦伯,自己掉了腦袋不算,還可能被牢牢的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讓后人指指點點。抬出燭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幾率,在成就燭之武的同時自己也落個“伯樂”的美名。所以說他是一條狡猾的狐貍!
2、通過他的話,我們可知他對燭之武是很了解的。那么既然他知道燭之武這么能干,為什么到現(xiàn)在才舉薦呢?
讓學生分析他這是一種什么心理。明確:嫉妒、紅眼病。
四、第三個重點人物——燭之武
1、關于燭之武
書上的記載:正史上對他的記述除了《左傳》這些文字外,別處似乎很難找到他的名字了。
《史記》里有簡單的幾句:“鄭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于秦”、“乃間令使謂秦穆公”。“人”“使”二字使燭之武成了無名英雄。
《東周列國志》里說他“須發(fā)盡白,佝僂其身,躊躇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佚之狐對他的評價是:“口懸河漢,舌搖山岳?!睆钠浜髞淼谋憩F(xiàn)看,此言不虛。
2、請學生思考:
⑴這樣的人為何老不見用?年近七十,也只是個小小的“圉正”(弼馬溫)? 明確:當權者不注意選拔人才,有權者的嫉妒。
⑵ 從文中可看出,他對國家大事了解得很透徹。既然燭之武一直不被用,他了解得那么透徹想干什么?
啟發(fā):劉備三顧茅廬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對他暢談天下大勢??梢哉f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著出山的準備。
燭之武也是如此。盡管懷才不遇,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希望。燭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業(yè),他的心始終沒有放棄過“一飛沖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關注著天下形勢,思考著安定天下濟蒼生一逞抱負的路徑。你想,一個小小的“弼馬溫”,怎么對晉國的歷史、對晉國國君的為人那么清楚,對秦伯的心理、對秦晉之間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袄象K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無疑是后人敬仰他們的主要緣由。
3、讓學生展開想象,想象燭之武在漫長的歲月里是怎樣渴望為國立功,實現(xiàn)自己的報負的。
可以想象:燭之武向多少人探問過天下的分分合合,路人、行商、政客(其中可能就有佚之狐);可以想象出多少個日夜他翻看竹簡的手勢與眼神;想象出多少次他側(cè)耳細聽能從王宮里傳來征召自己的聲響時的焦急與渴盼。
4、燭之武的閃光處——“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讓學生用燭之武的言行來證實這句詩。
教師闡述:這樣一個才華長久沒顯出來的人,當國家有難的時候他還是出來解國家之圍了。
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須發(fā)盡白的老者,夜縋而出時是怎樣的一種情形。當他拄著拐杖走進秦營時又是怎樣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
歲月給了燭之武太多的落寞與不甘,同時也磨礪了他的沉穩(wěn)與敏銳,對鄭國的最樸素的愛又加固了他的沉穩(wěn)與敏銳。他與秦伯的交鋒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他的勝局,幾十年積蓄的能量終于在瞬間有了釋放和爆發(fā)的閃亮時刻。
“機會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p>
只是這機遇來得太遲了一點兒,而且是冒著亡國的危險。但如果不是秦晉圍鄭,燭之武恐怕真得“駢死于槽櫪之間”,湮滅于歷史的風雨之中了。
5、拓展:燭之武這么能干,以我們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他是不是也有一些小小的缺點呢?
如:燭之武為何不在“臣之壯也”的時候,也像三百年后的晚生毛遂那樣,大膽地“自贊”于鄭伯的駕前呢?
在推銷自己這點上,春秋之“士”遠不如戰(zhàn)國之“士”放得開。商鞅、馮諼、范睢、蘇秦,哪一個不是在竭力運籌、想方設法(有的甚至不擇手段)去干謁王侯,以期受到垂青授以大任,創(chuàng)出一番功業(yè)而名垂史冊呢?我覺得,在燭之武的心里,更多的還珍藏著做為“士”的標志之一的清高與孤傲?!笆繛橹赫咚馈?,如果碰不上一個敬賢禮士、思賢若渴的開明君主,寧可老死家中、默默無聞,也絕不涎皮賴臉的去求人家賞給自己一個板凳、彎腰低頭地做一個平庸的官僚。他們?nèi)松钅旮涣姷臍q月在磋砣中消磨逝去,我們可以為他們惋惜,但我們必須向他們那高傲的靈魂敬禮!
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看法。
五、總結(jié)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那些鮮活的身影卻依然存留在人們的心頭。象燭之武這樣的識大體顧大局,臨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說就是國家的脊梁!讓我們以古人為鏡來勉勵自己吧!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精彩的人物語言——說理透辟,善于辭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動活潑的情節(jié)。
2.掌握文章中出現(xiàn)的古漢語常識,注意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3.了解燭之武說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認識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教學重點】
1.燭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2.波瀾起伏,生動活潑的情節(jié)?!窘虒W難點】
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對《左傳》的語言特點有所了解。【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
(1)借助工具書,通讀原文。
(2)參考有關資料,對《左傳》在先秦文學史中的地位及《左傳》的語言特色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故事情節(jié),特別注意對燭之武這個中心人物的把握。(4)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及難點。
一、從復習《曹劌論戰(zhàn)》引入,進一步認識《左傳》。
(可讓學生回憶初中的有關知識,然后回答,教師補充。)《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史,為“十三經(jīng)”之一。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解說《春秋》而作,故又稱作“春秋三傳”?!蹲髠鳌反蠹s成書于戰(zhàn)國初,與《國語》成書時間差不多,二書在思想傾向上與基本一致,《左傳》比《國語》有新的發(fā)展,民本思想更加鮮明?!蹲髠鳌分杏浟吮姸嗟臍v史人物,不論其地位貴賤,職務高低,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時代社會各階級、階層的成員,有天子、諸侯、卿、士大夫,也有將相、武臣、學者,有說客、良醫(yī)、商賈、娼優(yōu),也有宰豎、役人、盜賊、俠客等。各種歷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較詳細的事跡記錄或鮮明的形象描繪。整部《左傳》,猶如一幅人物層現(xiàn)疊出的彩畫長卷,展示了風云變幻的春秋時代的社會歷史面貌。
二、讓學生聽本文的錄音帶或教師范讀,讓學生注意重點字的讀音。
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縋(zhuī)而出 共(gōng)其乏困
闕(ju?)秦 秦伯說(yua)
逢(páng)孫
然后讓學生以各種形式(自讀、領讀等)讀三遍。
三、簡介背景
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鄭國做了兩件對不起晉國的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結(jié)果是楚國大敗。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jié)好。但仍未感化晉國。
晉國為什么要聯(lián)合秦國攻鄭呢?因為當時秦國也要爭奪霸權,也需向外擴張。發(fā)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zhàn),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間的戰(zhàn)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lián)軍,另一方則是以楚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lián)軍。兩年后,當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
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擴張的欲望,于是秦晉聯(lián)合也就必然了。
四、理清層次
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課后練習題一,實際上是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各段大意。第一段:秦、晉圍鄭
(讓學生思考本段的作用)寥寥25字,寫出了形勢(“晉侯、秦伯圍鄭”,兩大國圍一小國——兵臨城下,形勢嚴峻);寫出圍鄭原因(“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兩事與晉利害相關,和秦利害關系不大——秦可以爭取);寫出駐軍位置(“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分兵駐扎——鄭有機會單獨與秦接觸)。參照“春秋時期形勢圖”和“秦晉圍鄭形勢圖”(《教師教學用書》p162-163),讀過下文,就可以看出作者伏筆的巧妙、行文的縝密。
第二段:臨危受命本段以簡約之筆,刻畫了3個人物。
①佚之狐的話對刻劃燭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師必退”表現(xiàn)了佚之狐對燭之武的了解與信任,使讀者未見其人,先知其才,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燭之武的才能。
②鄭伯是如何說服燭之武的?當鄭伯準備使燭之武見秦君時,卻遭到拒絕:“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鮮明地流露出對年輕時未被重用而產(chǎn)生的牢騷與不滿。而鄭伯則表現(xiàn)得大度寬容而不卑不亢?!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先屈尊自責,動之以情;后以國家大義警之,曉之以理。于是,燭之武只得“許之”。
第二課時
第三段:說退秦師 “夜縋而出”說明秦晉完全包圍了鄭國,連城門也打不開了。進一步說明兵臨城下的嚴峻形勢。本段的重點在“說”,說辭雖僅百余字,卻委婉曲折,開闔跌蕩,步步進逼,層層深入??煞炙膶樱?/p>
①“秦晉圍鄭,鄭既知之矣”——坦言知亡,避其銳氣。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鄭只對晉國有利。因為秦、晉目前尚是盟國,燭之武的措辭是委婉而謹慎的,他沒有立即指出秦、晉聯(lián)盟的虛偽性,卻巧妙地點明秦、晉畢竟是兩國這一事實。這樣既符合實際,又從根本上動搖了秦、晉聯(lián)盟的基礎,這不能不讓秦伯動心。
③“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至“君亦無所害”——說明舍鄭會對秦國有益。如果說第二層是分析危害動搖秦伯的話,這一層則是引誘秦伯了。假如燭之武繼續(xù)挑撥秦、晉關系,很可能引起對方的反感。因此,他換了一個角度,闡明鄭國存在對秦國可能有的種種好處。攻鄭還是友鄭,秦王當然要權衡利弊了。
④“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至“唯君圖之”,在經(jīng)邊一番拉攏引誘后,燭之武不失時機地從秦、晉兩國的歷史關系,說明晉國曾對秦國過河拆橋,忘恩負義,赤裸裸地挑撥秦晉兩國的關系。然后又從歷史說到現(xiàn)實,進一步分析了晉國的貪得無厭,讓秦國意識到自己的危險,最終退兵,且留兵助守。
第四段:迫晉退兵面對風云突變的局勢,晉侯沒有感情用事,而表現(xiàn)了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這種隱忍不發(fā)、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正是晉文公終成霸業(yè)的根本原因。
(以上對文章層次和大意的了解可通過學生討論、教師補充的方式進行,不必字字落實,只求了解大意。)
五總結(jié)全文。本文的主要特點是: ①伏筆與照應得當。
②情節(jié)波瀾起伏。大軍壓境——佚之狐薦燭之武——燭之武發(fā)辭——晉公平息燭之武的怨氣——燭之武出使退敵成功——子犯建議攻秦兵——晉公再曉之以理。
③敘事詳略得當。六參考譯文 晉文公、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在與晉國結(jié)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jié)盟。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南。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编嵅饬?。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xiàn)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煩勞您手下的人了。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困難的,您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么害處。況且,您曾經(jīng)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筑城拒秦,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現(xiàn)在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國受損而晉國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高興了,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并派杞子、逢孫、楊孫幫鄭國守衛(wèi),就率軍回國。子犯請求晉文公下令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借助了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以混亂代替聯(lián)合一致,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這樣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第三課時
一、在熟讀了解大意的基礎上落實實詞、虛詞、語法等文言知識。 可由讓學生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師可以先分類然后讓學生回答。分類如下: 1.通假字
(1)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給。
句意是:秦國的外交使臣經(jīng)過鄭國,鄭國可以供給他們所缺少的物資糧秣等物。)(2)秦伯說。(說,同“悅”。句意是:秦穆公聽了很高興。)
(3)失其所與,不知。(知,同“智”。句意是:失掉了盟國,不是聰明。)2.古今異義詞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一個代詞“夫”與名詞“人”表達:“那個人”之意。今常為一詞,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去,離開。今常用于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或過去的時間。)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今常用于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箱子、網(wǎng)籃等。
句意是:秦國的外交人員經(jīng)過鄭國,鄭國可以供給他們?nèi)鄙俚馁Y糧。)3.一詞多義
封(1)既東封鄭(做疆界,動詞)
(2)肆其西封(疆界,名詞)之(1)唯君圖之(代詞,指闕秦以利晉)(2)子犯請擊之(代詞,代秦軍)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詞“的”)(4)燭之武(介于姓、名之間的助詞)(5)臣之壯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其(1)君知其難也(他的,代詞)(2)吾其還也(表希望的語氣副詞)
(3)以其無禮于晉(鄭國,代同)以(1)敢以煩執(zhí)事(拿,介詞)(2)以亂易整(用,介詞)
(3)以其無禮于晉(因,介詞)4.詞類活用 越國以鄙遠。
(鄙,名詞作動詞,作為邊邑。句意是,越過別國而以遠處地方為自己的邊邑。)既東封鄭。(東,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面。句意是,既然晉國把鄭國作為東西的疆界。)肆其西封。(西,方位名詞作定語,西面的。句意是:擴展它西面的疆界。)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詞作動詞,損害。句意是: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傷害他。)晉軍函陵。(軍,名詞作動詞,駐扎。句意是:晉軍屯駐在函陵。)
5.古漢語句式
(1)判斷句鄰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斷。句意是:鄰國的勢力雄厚了,也就是您秦國的勢力削弱了。)
以亂易整,不武。(否定判斷句。句意是:用自相沖突改變步調(diào)一致,不是威武。)
(2)倒裝句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句意是: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佚之狐言于鄭伯。(介詞結(jié)構后置句,句意是:佚之狐對鄭文公說。)(3)省略句 許之。(省略主語“燭之武”。句意是:燭之武應許了他。)敢以煩執(zhí)事。(“以”后省略了賓語“之”〈代亡鄭的事〉。句意是:請拿此事麻煩您的左右。)
二、總結(jié)、擴展 正確把握文言文的文意,并正確進行分析評價,就要掌握評價文意的方法和技巧。這是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了解文章的歷史背景,這對準確地理解,分析和評價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了解作者生平及概況,正確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如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才能做出正確的分析和評價。
3.從內(nèi)容到結(jié)構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這是進行分析評價的基礎。對記敘性的文章,要重點搞清人物、事件,前因與后果,記敘與議論;對議論的文章,要把握文章的觀點,正確理解觀點與材料的關系。
4.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具體地歷史地,實事求是地分析作品的思想意義。如此,我們才能正確把握文意,并準確進行分析評價。
三、布置作業(yè)
1.寫一段能表達人物個性的語言片斷,要求 300 字左右。2.辨析下列多義詞的意思。注意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若: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假如)3.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說:1.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陳述)2.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雜說〈一種文體〉)
3.秦伯說,與鄭人盟(喜歡,高興)辭:1.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2.停數(shù)日,辭去(告別)3.不辭勞苦(推托)鄙:1.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邊遠的地方)2.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邊境)3.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微:1.則名微而眾寡(細小,輕微 2.微聞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3.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稍微,略微)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沒有,如果不是)之:1.輟耕之壟上(往,到)2.子犯請擊之(他們〈指秦軍〉)3.是寡人之過也(的)
4.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助詞,不譯)
.....................................《左傳》
10、荊軻刺秦王·教案
【目的要求】
一、理解思想內(nèi)容,學習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二、結(jié)合課文學習,進一步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培養(yǎng)文言標點和翻譯的能力。
三、體會課文的寫作特色,提高鑒別欣賞能力。 【要點難點】
一、要了解戰(zhàn)國末期燕國與秦國的斗爭形勢,從整體出發(fā),再來觀察燕太子丹遣荊軻刺奏王的意義。
二、要歷史地看待古人,看待英雄人物,要實事求是地分析評價。
三、要理解學習本文歷史的真實性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