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鐘表設計教學視頻鐘表教學圖篇一
1、調(diào)查:早上起床需要由爸爸媽媽叫醒的人數(shù)。(學生舉手,師看看大約多少人)
2、采訪:
①請問xx,早上誰叫你起床???為什么要他叫呢?
(學生可能回答:到時間自己會醒來或用小鬧鐘叫起床等)
3、我們來看看電腦中的小軍和小明是怎樣起床的。
課件演示:早上,客廳的掛鐘指向七時整。
①媽媽走到小軍的床前說:“小軍,7點了,快起床!要上學了?!?/p>
②小明聽到鬧鐘響就自己起床穿衣,準備上學。
討論:誰的習慣好一些,為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小明的習慣好,小明不睡懶覺,小明不用媽媽叫,自己會起床,小明會用鬧鐘,提醒自己等。)
師小結(jié)過渡:小明真能干,會看鐘表。掌握了時間,自己的事情就能自己做了。你們想知道小明的一天是怎樣過的嗎?我們一起去看看。
1、觀看電腦動畫“小明的一天”,初步感知時間概念。
指導學生上局域網(wǎng),看動畫“小明的一天”: 鬧鈴響,小明早上6:00起床—早餐后7:30上學—8:00上課—12:00吃午飯—下午4:00踢足球—晚上8:30小明睡覺了。
師: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么有順序呀!這樣的一天一定會有很多收獲的。
咦?小明是怎么知道在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呢?是什么幫了他的大忙?(生:鐘表)你們想學會認鐘表嗎?今天我們也來學習認鐘表,和時間交個朋友,好嗎?(板書課題:認識鐘表)
2、操作、交流,認識鐘面
(1)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小鬧鐘,仔細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么?小組里的同學可互相交流。
反饋:誰來向全班同學介紹一下你的小鬧鐘?指生到臺前,將小鬧鐘放在實物投影上介紹(引導學生盡可能介紹出:鐘面上的數(shù)、大格、小格、指針等)。
師:介紹得真清楚。同學們的鬧鐘上面大多都有四根針。但是,平常我們在認鐘表的時候,一般只需要看兩根針就可以了。
(2)出示電腦中時鐘娃娃。問:指著12的是什么針?(生答后,閃動分針,彈出“分針”兩個字)指著7的是什么針?(生答后,閃動時針,彈出“時針”兩個字)
怎樣記住時針、分針的不同樣子呢?
3、認識整時。
(1)現(xiàn)在鐘面上的時刻是幾時?(7時)。
(2)注意看,(課件演示:分針走一圈,時針從數(shù)字7走到數(shù)字8)現(xiàn)在是幾時?(8時)
(4)我們看,7時、8時、6時這三個時刻,它們的指針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仔細觀察一下,看誰能發(fā)現(xiàn)? 學生自由匯報。
小結(jié):對,分針都指著12。當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整了。
(5)整時的寫法。
6時整還可以怎樣寫?7時整、8時整呢?
4、認識幾時半。
(1)時鐘娃娃上現(xiàn)在是8時整。(電腦演示由8時到8時半)現(xiàn)在還是8時整嗎?是幾時?8時半還可以怎樣說?(8時30分)怎么寫?(8:30)
觀察8時半的鐘面。誰能說出兩根針的位置在哪兒?(引導重點觀察時針的位置)
(2)分別出示2時半、9時半的時鐘娃娃,讓學生認讀。
師:對,它們的分針都指向6,當分針指向6的時候,肯定就是表示幾時半的了,到底是幾時半,就要看時針的位置。
(4)師用實物鐘面再撥幾個半時的時刻讓學生認一認。
5、掌握用上午、下午、中午、晚上這些詞語表示時間。
師:(出示兩幅圖)圖上是幾時?小朋友在干什么?(電腦出示小明上午10時上課的情境圖和晚上10時睡覺的情景圖)。
啟發(fā)學生議一議:為什么都是10時,有的小朋友在上課,有的小朋友在睡覺?(生回答后,電腦出示:上午10時 晚上10時)
師小結(jié):看來要準確地表達時刻,還得會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師依次貼出時間詞語卡片,并讓學生讀一讀)
1、用形體表示時刻。
(1)現(xiàn)在讓我們來學做一個時間操,放松放松。
兩名學生上臺,用動作分別表示出老師卡片上的時刻(8時和5時),讓其他學生猜猜表示的是幾時。
師演示一個1時半的時刻給學生后,再演示一個錯誤的鐘面時刻(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9”),這是幾時呢?噢,這個鐘壞了,可能是幾時呢?看誰最能干,能幫忙修一修?(激發(fā)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可能想到多種方法,如:時針不動,將分針撥向12,即9時;分針不動,將時針撥向8與9的中間,即8時半;分針不動,將時針撥到9與10的中間,即9時半;或同時調(diào)動時針和分針,得到其它時刻等等,老師都及時給予肯定。)
鐘表設計教學視頻鐘表教學圖篇二
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葵花向陽性的特征,掌握剪紙的方法。
2、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探索,獲得剪紙方法,培養(yǎng)學生參與手工制作的興趣。
3、引導學生了解時鐘的構(gòu)成和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了解鐘表的剪紙方法。
活動準備:
范例、彩色卡紙、剪刀、。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導學生了解葵花的特點,老師出示范例葵花的一面,請學生觀察,引導學生了解葵花的特點。
二、欣賞范例,讓學生觀察不同。
1、老師變魔術,將葵花變成時鐘。
2、引導學生說出時鐘的構(gòu)成和特點,它和葵花的不同,并告訴學生作品的名稱。
三、學習剪紙鐘表。
1、讓學生了解準備的物品名稱,請學生觀察,引導他們了解這些物品是制作葵花時鐘的哪部份。
2、請學生自己觀察后,和同伴交流討論,你認為用這些物品制作葵花時鐘,步驟是怎樣的?(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
3、老師和學生交流制作方法,得出有效結(jié)論。
(1)制作表盤;
(2)寫上數(shù)字;
(3)粘貼花瓣;
(4)固定指針。
4、學生制作,提醒學生操作安全。
制作過程中,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四、作品展示。
五、游戲。
1、老師撥時間請學生認。
2、老師隨意說一個時間,請學生撥一撥。
六、活動延伸。
1、引導學生說出怎樣可以將時鐘變得更漂亮。
2、還可以做什么樣子的時鐘。
鐘表設計教學視頻鐘表教學圖篇三
1、1、結(jié)合學生日常作息時間,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態(tài)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2、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半時,體會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
3、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課程標準中相對的知識技能目標:能認識鐘表,了解24時記法,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小明的一天(1課時)
1、1、讓學生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和半點。
2、2、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
3、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會認讀整進、半時。
通過對比,認識整點與半點的特點。
鐘
一、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1、教師先出一個謎語,讓學生猜一猜。
2、2、出示各種漂亮的鐘,激發(fā)學生認識鐘表的欲望。
3、3、拿出實物讓學生辨整點與半點時鐘分別是如何敲的?
二、說一說。
1、1、說說課本當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過的?結(jié)合小組討論。
2、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樣度過的呢?
三、認一認。
具體地說說小明幾點在干什么?
一、三、比一比。
引導學生討論,發(fā)現(xiàn)半時和整時的區(qū)別,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討論完后請小組長代表發(fā)言,最后教師作出總結(jié)。
二、四、結(jié)合實踐。
1、1、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說說自己是怎么安排時間的。
2、2、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
三、五、練一練。
1、1、第1、2題都是鞏固鐘表的認識。
2、2、小調(diào)查是學生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來說一說,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可作為一次家t作業(yè),第二天來進行組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