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僅是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他人的回饋和借鑒。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熱門總結范文,歡迎參考借鑒。
初中教學反思篇一
新課程標準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對教師新課程的培訓,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作者從對于新教材的認識、教師應采取的教學方式兩個方面粗略談了談自己的體會:新教材的中心價值轉移到了學生怎樣使用教材上,以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fā)展的主動過程,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tài)信息交流;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
]新課程標準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教學反思。
面向21世紀的數學教學的理念是“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數學教育應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lián)系起來,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數學”。人教版新教材,給我的具體的感覺是:新教材從學科體系到編排形式都進行了重大改革,給人耳目一新,脫胎換骨之感覺。
一、對于新教材的認識:
這套數學教材,最顯著的變化是不再追求學科本身的完備性和知識的覆蓋面,而且符合新課標中的“不僅考慮了數學自身的特點,更遵循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fā)展”,這樣即把教材的中心價值轉移到了學生怎樣使用教材上,而且賦予教材中的知識內容以更多的價值觀,以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和經驗。
初中教學反思篇二
本節(jié)內容,既是對電能知識的深化、具體化,讓學生了解用電器工作時消耗電能快慢與功率的關系。又為本章第三節(jié)“測量小燈泡的功率”的學習,第五節(jié)“電功率和安全用電”的學習作理論上的準備。
本節(jié)教材內容較多,涉及四個知識點:電功率的概念、千瓦時的來歷、額定功率、生活中電功率的測量原理等等,包含概念、原理多方面內容。演示實驗兩個,小資料一份,銘牌展示二例,實物展示二例,警示小貼士二塊。教材中豐富的內容既為教學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同時頭緒多而雜又為學生學習帶來一定的難度。但它是以后學習的關鍵章節(ji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相當重視。上課時我注意做到三點,效果不錯。
1.上課的節(jié)奏盡量加快。與速度的類比不能耽誤太長時間,讓學生提及速度的概念、公式即可類比引出電功率的概念及公式。
2.對公式、原理的理解多通過訓練解決。設置課堂的習題不要太難,重在對公式的應用,并讓學生熟悉公式的單位換算即可,更多的習題可以放在后面進行,對數值的設計也應以巧數為主,不涉及過難、過深的純數學式的計算,以節(jié)約課堂時間。
3.注意讓學生多動手,讓學生動手計算時發(fā)現一些共性的問題,統(tǒng)一解決,以提高課堂效率。
本節(jié)課我體會到在授人知識的時候,要注意發(fā)展了他們的能力,培養(yǎng)了正確的情感價值取向,我體會到作為師者的快樂,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強烈的表達欲,說錯了也不怕,感受到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社會的特點,我學了物理真的有用,只要我留心生活、與人交往,我也能學好物理,學生的動手探究實驗的能力也提高了,通過分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了學習過程,增強了自信心。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得有一桶水”。隨著開放的、民主的、科學的課程走進物理課堂,使得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變數”很多,教師必須對本節(jié)知識及相關內容有較全面、詳盡的了解,僅靠教參是不夠的,在上課時還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遇到課外活動中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關于節(jié)能燈的優(yōu)點,為了讓學生能更多了解相關知識,在課前,我通過到圖書館查資料,上網收集信息,閱讀報刊雜志等途徑,已較全面的了解了節(jié)能燈的相關知識,對節(jié)能燈的各項性能指標、普及情況,它在全市乃至全省為何難以推廣等知識都做了相關了解,因此在學生提到這個問題時我也能應對自如。
即學生掌握了電功率的概念,物理含義,公式及相應的適用范圍,知道了實際電壓和額定電壓的區(qū)別,以及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的不同,并能通過動手實驗體會燈泡的亮暗取決于其實際功率,直接的表征就是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燈泡的電流發(fā)生改變所致。圍繞生活中的“更換合適規(guī)格的燈泡”、“如何節(jié)約用電”等實際問題進行了師生互動,學生學有所得,較好地實現將物理課堂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的課程目標。對課程內容過多的考慮有時并不一定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為學生是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對學生的關注不夠主要體現在以下一些方面,我認為還需要改進:1.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過程中,板書內容和媒體內容的交互上還需要進一步做取舍,避免因出現了比較多的重復而耗費過多的時間,致使課堂容量無形之中受壓縮。2.教師作為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主導者,主要是“引導”,而不是“代替”,讓學生“想到的說出來,說出的寫下來,寫出的做出來”將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3.物理學科的特色——實驗,可以穿插于課程之中,用于檢驗理論知識的正確性;也可以作為整堂課的開始,作為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線索貫穿始終,各有優(yōu)勢,教學中可以大膽重組,嘗試變換,尋找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真正體現“因材施教”和“以人為本”。
本節(jié)課我體會到在授人知識的時候,發(fā)展了他們的能力,培養(yǎng)了正確的情感價值取向,我體會到作為師者的快樂,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強烈的表達欲,說錯了也不怕,感受到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社會的特點,我學了物理真的有用,只要我留心生活、與人交往,我也能學好物理,學生的動手探究實驗的能力也提高了,通過分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了學習過程,增強了自信心。
物理意義是什么,它的表達式又是什么,這是老師在引入時特別注意的。首先我用一個“25w”的燈泡單獨接到家庭電路當中,讓學生觀察電能表鋁盤轉動的情況;然后再拿一個“800w”的燒水壺接到電路中,同樣讓學生觀察電能表鋁盤轉動的情況。通過比較從中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這個實驗現象還是比較明顯的,不過需要學生近距離才能觀察到,稍微遠的地方就看不到了。通過實驗發(fā)現,當把不同的用電器接到電路中,電能表鋁盤轉動的快慢不同,這就說明了不同的用電器他們消耗的電能快慢一般也是不同的。接著我再分別拿一個“25w”和“100w”的燈泡接到電路中,讓學生分別觀察電能表鋁盤轉動的情況。實驗發(fā)現,當把“100w”的燈泡接到電路中時,燈泡比“25w”的燈泡還要亮些,電能表鋁盤轉動也變快了。
關于“電功率”的教學,一直都是難點,因為這個地方公式多,物理知識抽象,學生不易理解。記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計算多,在教學時我注意兩點:一是在學生做計算題時,要先按照例題的做法寫出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相當于過去的已知,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分清每個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久而久之就會記清,事實證明效果很好。二是不讓學生做太難的計算題,不做公式推導,因為這的公式多,推導出的公式更多,學生會記不住,聽不懂,講了白講,推了白推,所以不要做無用功,要耐心等待,等到學生掌握的很好時再講。
初中教學反思篇三
轉眼間一學期即將結束,正如老舍養(yǎng)花所言:真是有喜有憂,有笑有淚。學生學到了學語文的方法和技巧,也掌握了許多語文知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生的基本功不夠扎實,對于拼音、字形不能熟練的拼寫和運用,而古詩文只會背誦不能準確地默寫。
2、對閱讀篇目的理解不夠透徹,不能準確抓住文章的中心,導致答題不夠圓滿。
3、作文水平有限,不能正確審題,有新意質量高的作文有但是不多,而且部分同學書寫不夠工整,文面不夠整潔,句式標點也有錯誤,故作文得分也不夠理想。
針對以上情況,經過老師討論,達成共識:打算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把課堂教學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相結合,力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和語文素養(yǎng)。這必須得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夯實基礎,穩(wěn)打穩(wěn)扎。
教學工作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環(huán)是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備課才會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上課前,讓學生熟讀課文,對每個生字的字形、拼音及意思均有所了解,課堂上老師再點撥指導,把容易讀錯、寫錯的字多讀幾次、多寫幾遍。在理解掌握字詞的基礎上再深入分析課文,不僅要從段落層次,而且還應從情感表達、寫作特點等方面來理解課文內容。對于古詩文,除了要讓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感情之外,還要讓學生會讀會背,會默寫。教師不僅要把作業(yè)布置下去,更要及時檢查,做到作業(yè)日日清,一定要讓學生熟練掌握古詩文。
2、加強閱讀,提高分析能力。
除了要求學生多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之外,還要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多讀課外讀物,讀名家名篇,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還應有目的地帶領大家共同鑒賞一些好的文章,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魅力,把握作品的語言,全面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3、作文教學,落到實處。
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最頭疼的就是作文教學了。只讓學生模仿作文選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多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找“米”,積累素材,表達真情實感。多寫短篇習作,從遣詞造句到語段篇章、從標點符號到脈絡結構,從文從字順到立意創(chuàng)新等等,教師都應落到實處。不僅要指導學生寫作文,還要指導學生修改作文。教師要把批改和評講相結合,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下次作文盡量揚長避短。評講結束后,最好讓學生當堂朗讀自己的作文,這樣不僅對該生是一種鼓勵,對其他學生也是一種督促和激勵。
1、上課內容力求豐富。
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努力提高教學技能。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要精神飽滿,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多。使學生受到感染,積極主動的學習語文,時間一長,學生的語文成績就會提高。
2、努力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
語文需要學生多讀多講多練,因此多讓學生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十分重要。多讓學生讀一些古詩文或名家名篇,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鑒賞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
3、組織豐富多彩的節(jié)目。
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在課下也可以組織一些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如讓學生每天抽十分鐘練習鋼筆字,定期舉行寫字比賽,寫得好地予以表揚獎勵,學生每兩個月出一份手抄報,從刊頭設計命名到內容設計、版面安排、美術圖案都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做得好的張貼在班級里,學生看著自己的作品也會頗為得意呢!這樣做,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只有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讓他們的語文功底日漸深厚,語文成績才能蒸蒸日上!
初中教學反思篇四
因此,“探究性”教材不僅是學生的任務,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
教師只有對教材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才能真正形成師生和課文作者。對話。
任何形式的課堂(包括視聽媒體的使用)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的手段不應公式化、程式化,如課堂討論或死板、單調,或聽之任之;有些班完全用鼠標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課本等等。
這種教學方法淡化了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本質,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作秀”的嫌疑,流于形式。
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但不應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及時介入,或提出必要的觀點和概括,或適當地展開課文,才能引導探究深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tǒng)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問問哪里的運河應該是清澈的,哪里才是活水的來源?!弊鳛橐幻處?,“這是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我要上上下下地去要它!”
雪萊有一首著名的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其實,現在沐浴在第二輪繼續(xù)教育的東風中,享受國家重視義務教育的雨露,就是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美麗春天。
每個語文老師應該創(chuàng)造一個溫暖的夏天他的職業(yè)生涯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春天,鳥兒在歌唱,花兒香,符合時代的東風,高舉的旗幟課程改革,簡而言之,播種一個紅色秋天祖國的未來。多反省,多清醒,多進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我們應該不斷反思,與時俱進。
初中教學反思篇五
:作為一名初中教師,反思初中政治教學工作,有許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政治是老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初中階段,上思想政治課的老師要教育、啟發(f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反思提高。
反思初中政治教學工作,有許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為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政治課的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等等,都與老師的才能與素養(yǎng)的提高分不開的。思想政治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課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初中政治教學工作,有許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政治是老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初中階段,上思想政治課的老師要教育、啟發(f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此淺談點滴體會。
1、勇于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于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拔崛杖∥嵘怼蔽冶M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還是能做到。特別注意學生的言行,說話較為恢諧,學生不反感,有時就是一個眼神,學生都很在意。幾乎每上一節(jié)課,只要有不如意時,會多寫一點,如果覺得這節(jié)課有興奮點也記下。
2、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隨著深化改革的發(fā)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作為政治老師不能滿足于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fā)展的需要。老師也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能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調動學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對知識爆炸時代,老師所掌握的知識往往難以跟上形勢的發(fā)展。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合上時代的節(jié)拍。不斷進行教育反思,記取和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接受。
3、老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有的老師總是一廂情愿替學生“著想”,常常因此忽略學生感受。
初中教學反思篇六
(一)。
張淑平。
這篇小說的教學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因此,課前我劃出課文主要的層斷,上課時師先范讀,學生再跟讀,最后到個別讀,效果還不錯,學生能在朗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的情感那就是“爸爸對自己的親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寫得而不露?!?/p>
教學過程中,我抓住父親對“我”上學偷懶的懲罰,表現了父親對“我”的深情,那就是嚴厲但不失愛心,情節(jié)是: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賴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懲罰,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頓,仍然堅持要她上學,不過拿了五大枚銅板,破例讓她坐洋車上學,她上學時忘了穿上花棉襖,爸爸拿著送到學校來,還給了她兩個銅板。事情不大,卻充分表現出爸爸是十分愛她的,這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激起了陣陣漣漪,使她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能夠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懂得自己去克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父親的人物性格躍然紙上,這些上課過程我都較好地處理了,也是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另外的教學要求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從中感受至愛親情?!蔽恼碌膬蓷l線索:一線是爸爸愛花,另一條是畢業(yè)典禮。前者是主線,因為作品所要刻畫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后者是畫線,是為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序而設的,它對主線只是起著烘托、映襯、推動的作用。對于線索的把握,學生較容易把握,但書上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親情你們能談談嗎?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學生雖然有個別發(fā)言的,但不夠熱烈,也就是說在拓展延伸這方面,老師引導的不夠深入,學生還不能從課文中真正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是這堂課的不足之處,為了把“世上只有爸爸好”這樣的口頭禪作文說好,是否前面變布置,也許效果好些,假如今后加強這方面的練習,會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張淑平。
通過這節(jié)課我認識到:
一、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在教學中,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體導入新課并進行教學,能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很快的入情入境。我在課前安排播放了歌曲《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使學生很快對土地產生了熱愛之情,接著在導入新課后我安排了課文視頻《土地的誓言》。當我打開視頻時,學生很快就被聲、光、圖片、動畫、文字所震撼,同時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強化了學生的感受,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還把學生的學習欲望推向高潮。尤其是那組日本飛機轟炸東北三生的照片,更激起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者的仇恨,對偉大祖國的熱愛。當學生在寫作時,我把艾青《我愛的土地》當作背景音樂,音樂的旋律不僅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也使學生有了寫作的欲望。這樣不僅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而且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怎樣在課堂體現呢?首先要創(chuàng)設情境,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上使學生有效地把耳、目、腦、口充分運用起來調動學生進行積極思考。課堂上,學生不僅要認真聽讀,還要自己以飽滿的熱情去親身朗讀體驗,特別是自己有疑問的地方,還要認真聽同學發(fā)言,讓學生愿意去嘗試、探索,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整個過程。我盡量多設計一些學生活動。要盡量讓學生多說,要鼓勵學生說,哪怕學生說的是錯誤的,讓學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組內交流更體現了這一點。教師要講到“點子”上,要讓學生化被動學為主動地學,化“填鴨式”為主動索求。教師在這時要適當地作調撥。然后,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寫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作的欲望,提高寫作水平。
三、充分發(fā)揮在教學中愛國情感教育作用。
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愛國情,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而愛國情感不是感性的說教,它務必在教學中有個實實在在的載體,那就是要帶領學生研讀文本,反復品味,切己體察,讀出文中情,讀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學生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來。為了讓今天的學生了解寫作背景,我還利用了多媒體課件,展示了當年日軍轟炸東北三省的圖片,那一幅幅悲慘的畫面,增強了學生的形象感受,那一聲聲爆炸,更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之心。還通過課外搜集一些關于土地的詩歌等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懷。
(三)。
趙艷文。
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本學期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雖然總體看,教學效果是好的,但是,教完了之后,發(fā)現許多環(huán)節(jié)還沒有盡善盡美,按捺不住自己的沖動,要把反思寫一寫,希望對以后的教學有所幫助,也希望在教學之路上能夠鉆研得更深入。
1、反思備課。
一直以來,我的備課十分認真,這節(jié)課也一樣,我把知識點備得十分詳盡,按照課文的組織順序,從作者、題目入手,一滴不漏地進行講解。由于課文寫的十分吸引人,所以學生也十分愛學,剛講完時覺得還不錯,可是課后在回顧時就發(fā)現了問題,因為這一課可以挖掘出許多外延,培養(yǎng)他們綜合探究的能力,而且,整節(jié)課也可以一線串珠地完成。在知識內容的學習上,可以更多地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能力,在教法上,也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在研究學情上,忽略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薄弱,以至于字詞夯的不實??傊?,深刻地鉆研一節(jié)課,發(fā)現了許多可以改進的內容,這其中有很多都源于備課時的考慮欠周到。
2、反思教學目標。
我的教學目標是這樣設計的: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學習對比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寫景的方法;對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這個目標注重了知識的學習,但是,經過反思發(fā)現,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能力的提高。在本文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學習準確的形容,準確地表述動作,學習如何增添文章語言的生動性;學習寫景的方法;從寫景中領悟作者熱愛留戀百草園的思想感情;以點帶面,以課本為基礎,跳出文本之外,深層挖掘,從文章中領悟魯迅成為偉人的原因等。
3、反思教學設計。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我首先是配圖片介紹作者,但是,圖片沒有起到作用,然后是介紹這組散文,介紹三味書屋的三味,在就是感知課文,分析課文,分析的過程也是按照由課文順序進行。反思后,我發(fā)現自己的教學設計忽略了檢查字詞這個環(huán)節(jié),因為課文較長,所以設計時就沒有想學習字詞,但是,在讀文章時就發(fā)現了問題,也使我明白了無論多么細小的問題,教師都要重視,學生畢竟是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的。而且,介紹作者的圖片也應該用上,否則,只是浪費,毫無意義。最主要的是課程的進行未必非要按照作者的寫作順序,可以重新組織,使之成為一個有關聯(lián)的整體。而且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問題上,課前的考慮也不充分??傊?,這節(jié)課的設計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忽略了育人功能。
4、反思學情。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序和認知水平,要切實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在本節(jié)課中,詞語的字音和字形這個問題上,我犯的錯誤就是沒有考慮到學情。
5、反思組織教學。
在組織教學中,我的這節(jié)課還算沒有大的問題,但導入新課的時候,可以做得更吸引學生。
6、反思教法、學法的設計我的教學,沒有真正做到放手讓課堂變成學生的課堂,如果在教法上下功夫,完全可以還課堂給學生。
7、反思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出現了下列誤區(qū):(1)、表面熱鬧、一問一答,美名曰:師生互動。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同時,觀察并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fā)現并解決了什么問題。通過這種反思,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節(jié)奏和教學行為。在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我們要求找出和分析“雪中捕鳥”一段的動詞,這時,師生一問一答,課堂氣氛表面上很熱烈,但教學效果卻不理想。這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不能發(fā)揮教育機智,而是僵化地照搬教案,忽視了學生的主動發(fā)展。課堂上的問答也只是限于幾個學生,對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理念理解得不透。(2)、提問只關注結果,忽視對規(guī)律的揭示。如只關注答案“是什么”、“對不對”、“是不是”等,很少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3)、提問面向少數學生,多數學生“冷場”。
針對以上所談到的內容,我設計了一個再教設計,如下。學習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學習對比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準確的形容,準確地表述動作,學習如何增添文章語言的生動性;分析文章寫景的方法;從寫景中領悟作者熱愛留戀百草園的思想感情;以點帶面,以課本為基礎,跳出文本之外,深層挖掘,從文章中領悟魯迅成為偉人的原因;理解作者對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一、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看圖片,了解作者(提問),他的外貌如何形容?想知道魯迅的學習生活是怎樣的嗎?下面讓我們沿著童年的足跡,從少年魯迅的學習過程中追尋他成為偉人的秘訣。
二、解題。
1、文章的題目為什么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你從題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當魯迅四十多歲時在回憶這段生活,一定有什么令他難忘的,為什么難忘?什么地方難忘?我們就來看看為什么他晚年時又寫童年。(進一步激發(fā)興趣)我們按照兩地的景、人、事來分析課文。
三、賞析課文。
(一)1、歸納百草園的景(提示:從句式、內容、順序上分析)。提問。2、探究:從遣詞描寫來看,這段用詞十分準確、生動,形容黃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輕捷”“直竄”,形容石井欄用“光滑”都十分貼切。這些詞語又體現了作者對百草園的喜愛。如果不用形容詞會這樣?(完成目標三)。
用最短的時間背誦這節(jié)文字,并把背誦方法介紹給同學們。
3、理性思考:你認為這段景物描寫有什么特點?(生總結寫法)。
4、思考:魯迅是一位文學大家,通過這段景物描寫,我們是否能夠透視少年魯迅的哪些行為習慣,對他日后成為作家有積極影響?(觀察)。
2、長媽媽給魯迅講的這個故事,魯迅成年后是否從中挖掘出了一定的人生道理?
3、從魯迅“及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一句,你看出少年魯迅有怎樣的心理?
4、閏土父親教會了魯迅捕鳥的同時,魯迅是否能從中學到什么做事的道理?(耐心、細心)。
(殘忍。要敬畏生命,不要濫捕濫殺生靈,這是我們現在最起碼的生態(tài)意識。)。
我的這個教學設計完全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主,并且在以教材為根本的同時,時常跳出文本之外,把整篇文章的教學貫穿起來,處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走進了課堂,成為主宰。
總之,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發(fā)現這節(jié)課有何收獲,有失誤,方法上有改進,我想,只要我及時記錄,及時總結,就能在再教時有些創(chuàng)新,久而久之,我們的教學水平就會有一個大的提高。我們的素質必然得到提升,教學效果也就必然得到提高。在新一輪課程改革過程中,進行反思性教學,看來是十分必要的。
初中教學反思篇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提出改變原有的接受性教學模式,為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課程改革把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擺在突出位置,就是為了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對培養(yǎng)未來需要的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倡導探究性學習是生物課改的主要理念之一。為此,《標準》將“科學探究”列為“具體內容標準”的一個主題,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學生能夠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體驗科學過程與科學方法;理解科學本質,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科學態(tài)度和價值觀,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教材的所有探究活動的欄目類型包括“觀察與思考”、“資料分析”、“探究”、“實驗”、“演示實驗”、“調查”、“設計”、“進一步探究”、“制作”、“技能訓練”、“課外實踐”等,為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提供了素材。這是舊教材所沒有的。
調動學生的經驗,從學生興趣和生活實踐出發(fā),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從中獲得成功喜悅和體驗。如“種子萌發(fā)環(huán)境條件”的探究實驗,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有的學生就提出種子萌發(fā)必須有光的假設,就此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操作,記錄分析,最終得出結論,并幫助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這樣,學生的動手能力強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也強了,從實際中獲得新知的能力就隨之提高。
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多方位多角度考慮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認識生物》中,我在課堂中提出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有生命?植物能否進行呼吸?如果能,怎樣進行呼吸?第四單元第一章《生物圈中人的由來》中提出人這一物種是怎樣由來的?以及人的個體是從哪里來的等,調動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又如第二單元第三章第二節(jié)《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中。
1.植物的組織怎樣形成的?
2.人的器官由四種組織構成,那么植物體的器官是由什么構成的?
3.構成人體的組織和構成植物體的組織有什么區(qū)別?
4.人的組織是由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構成植物體的細胞是否也有不同的形態(tài)和功能?然后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然后小組討論,最終得出結論。
利用掛圖、標本、模型、實物、投影等探究性實驗,演示實驗,科學調查,資料分析等,設置認知沖突,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如第一章第一節(jié)《生物的特征》中,我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關于生物特征方面的資料,拿到課堂上分析討論,從而歸納出生物的特征。
新課程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現代教學法也以發(fā)展學生的智能為出發(fā)點?!白灾鲗W習”正是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激勵、組織、點撥、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其學會學習?!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知識的原動力。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必須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切實感到獲得知識的過程是一種美好而有趣的過程。如在“致同學們”這節(jié)課,增加介紹當代生物科學發(fā)展狀況與人類生存發(fā)展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性,感嘆于生物科學的高深和奧秘,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因此,教學方式應當服務于學生學習方式,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新教材改變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平常教師習慣要求學生認真聽講,新教材從強調學生自主性學習考慮,從教師語言入手,促進學生愛聽、會聽、聽準。課堂教學中,直觀性語言趣味性強,利于調動學生聽的欲望;啟發(fā)性語言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規(guī)范的語言,有助于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品質。如在講授第三單元第三章第一節(jié)《綠色植物生活需要水》時,可設計了如下引言: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水在海洋、大氣和陸地之間循環(huán)流轉,不分晝夜,農田需要合理灌溉,旱災時,會使糧食減產,甚至顆粒無收。這都說明了什么呢?(學生思考)從而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自主學習就是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充分利用工具書、參考書和各種儀器進行學習的方法。例如,設計《綠化校園的設計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有關花卉、林木、草皮等植物的知識,或訪問附近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學校、社區(qū),吸取其中設計的優(yōu)點。小組充分討論,設計出最為理想的校園綠化、美化環(huán)境平面圖,通過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嘗試。
教學是復雜的活動,鞏固學生自主學習的地位,就必須確定教師的主導作用,正如****同志指出的,要愛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就必須為學生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fā)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的環(huán)境。這就需要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全面落實自主學習的新的構想。這些都是課改所要求的。
初中教學反思篇八
體育教學目的是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身心發(fā)展,使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對發(fā)展學生身體各方面素質、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觀念,鍛煉學生克服困難,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實大部分學生不論自身的體育成績如何,他們對體育運動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培養(yǎng)和利用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歡快和愉悅,對我們的體育教學工作會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中學體育包括理論與實踐兩大部分。理論課十分抽象、深奧,并且系統(tǒng)性不強,實踐課包括隊列隊形、基本體操、跑、跳、投、技巧、支撐跳躍、單杠、雙杠、民族傳統(tǒng)體育、籃球及韻律體操和舞蹈等。體育課是身體活動課,而身體活動是以身體素質與思想素質作基礎的。學生基礎不同,要掌握相同的教學內容,這也成了體育教師的一大難點。另外限于條件,體育實踐課受場地影響大,背越式跳高少不了海綿包,籃球教學要有很多的球與球場,遇大風、下雪、落雨、強日光,體育課變更的隨意性則更大。
二、初中學生正處生長發(fā)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發(fā)育期。第一,由于體內新陳代謝旺盛、精力充沛,充滿朝氣,活潑好動,喜愛體育運動及競賽以表現自己。第二,由于身體發(fā)育不均衡,加之中樞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能力差,所以動作笨拙、別扭、不靈活,而且容易頭暈和疲勞,干事情往往虎頭蛇尾、有始無終。第三,由于性機能開始成熟,性意識覺醒,開始注意異性,產生好奇心,并且愛表現自己來吸引異性。第四,成人感產生并逐漸對身體形態(tài)產生意識,開始評價別人和進行自我評價,所以應以正面教育引導為主,不可打擊其自尊挫傷其人格。
三、游戲法教學是比較適合的方法。體育課中使用游戲法,可以激起學生運動熱情;但當學生很活潑時上體育課,又必須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這時可用集中注意力的游戲;素質練習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戲法進行調節(jié),如追逐跑練奔跑能力、聽信號追逐跑練反應速度與動作速度,“跳深”與蛙跳的競賽練跳躍能力,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來練障礙跑和跳高。結束部分用音樂伴奏跳迪斯科來放松肢體,或用聽信號大聲笑的游戲放松情緒。
總之,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光在于讓學生鍛煉身體,而且還在于激發(fā)和保持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主要表現為學習興趣。學生對體育本身帶有一定的興趣,只要我們稍加引導就可以激發(fā)出學生的濃烈學習興趣。了解了學生對哪些體育項目感興趣,并根據此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學內容盡量與學生興趣接軌。課堂中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采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進行調動,使其主動學習,才能使學習氣氛寬松、廣闊,學生無拘無束地置身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課堂煥發(fā)無限的生命力,學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角。這樣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教學反思篇九
講完《壓強》這節(jié)課后,我仔細回顧了教學的全過程,結合評課老師的點評,有了如下的認識和體會。
一、壓強是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它不僅貫穿本章的學習,還是后面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的基礎,所以壓強的概念在初中占具著重要的位置,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壓強的概念。壓力概念是學習壓強概念的基礎,雖然我把握住了重點和難點,但設計時過于重視理論知識,輕視了對實際例子的運用。
二、本節(jié)課我利用一句“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彈力重力摩擦力,力力探因”的話語引入新課,出人意料的結果,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告誡學生學習力的知識需要謹慎的思考和嚴謹的探究過程,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
三、關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系”,我讓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動手準備實驗、做實驗,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探究壓力的相關知識的活動,讓他們也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克服畏難心理,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他們感受到“實驗就在我們身邊”。類比以前的探究實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設計實驗降低了難度,照顧了學生的差異,讓學生相互交流,使其從觸覺、視覺不同角度認識壓強。但在施教的過程中,我給學生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不夠,沒有照顧到可能有不同想法的這一部分同學來進一步發(fā)表意見,師生共同探討,以讓問題進一步拓展和延伸。
四、壓強的知識學生接觸比較多,但對概念很陌生,我在教學中通過類比速度概念的方法讓學生去歸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及時組織學生運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幫助學生掌握壓強公式的同時,有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但是由于時間關系,沒有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演示的活動中,不便于掌握全班學生的學習動向。
五、關于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我從上述例題出發(fā),讓學生掌握一種運用公式分析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運用公式分析問題的意識。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沒有更多的時間結合實例進一步的分析、運用來鞏固。沒使學生注意到雖然增大和減小壓強都可以從壓力和受力面積兩個方面著手,但在實際應用中應視條件采取合適的方法。
六、關于板書。由于準備倉促,又是第一次用階梯教室上課,板書的設計重點不突出,指導單位換算時,沒有讓學生用更多的時間去感受單位之間的關系。
總體而言,我這堂課從設計和施使中還是突出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性,但細節(jié)把握不夠好,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