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反思,是一種進步的動力。在寫總結時,我們應該突出重點,以清晰地傳達所要總結的核心內容。下面是一些實用的建議,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記憶中的美味字篇一
米酒,是曾經(jīng)奶奶常做的食物,尤其在隆冬季節(jié)。寒風凜冽時,定要煮一打鍋米酒,全家一同品嘗。剛煮好的米酒,粒粒可數(shù),著實可愛,甜甜的、暖暖的,暖到心里去,還可以往米酒里灑幾朵桂花,為酸甜的米酒平添一陣清香,我最愛喝了。
那個飄雪的夜晚,一家人圍著老家特有的火爐,聊著天,時時發(fā)出歡笑聲驅走了嚴寒。奶奶煮了米酒,每人一碗,喝上一口,甜滋滋的,沁人心脾。我手捧著那冒著熱氣的米酒,入神的聽著奶奶講故事。奶奶說“這可是我兒時的美味!”只見奶奶的臉上洋溢著回憶的幸福。從奶奶的敘述中我得知,她年輕時家里貧寒,一到寒冬臘月,冷得不行,沒有厚實的衣物,便喝熱米酒取暖。米九是極廉價的,剩米飯加點酒曲就能釀出米酒來。說著說著,奶奶臉上露出一抹欣然的微笑。我想,奶奶肯定回憶起她年輕時米酒的溫暖甜香了,這甜香,令人陶醉!窗外的雪,愈下愈急,愈下愈美,如柳絮般溫婉輕柔,白雪中的小屋里,溢滿了一家人的歡笑和甜甜的米酒香。米酒香中,取暖用的炭火燒得正旺,為本就暖心的米酒更添了一抹暖意。母親頻頻勸我少喝點,我卻不停,直至喝盡,又巴巴的瞧著奶奶碗里的米酒了。這溫暖,這香甜,讓我不得不喜愛,不得不神往?。?/p>
這個雪夜,酒香中的溫暖,刻骨銘心!
多年未回家鄉(xiāng),該有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鄉(xiāng)的稻子,該是黃了又綠了吧?可是,無論如何,記憶中的米酒香不會變,那一縷溫暖永駐心頭。
一碗米酒飄香,飄來多少鄉(xiāng)愁?
記憶中的美味字篇二
米酒,是曾經(jīng)奶奶常做的食物,尤其在隆冬季節(jié)。寒風凜冽時,定要煮一打鍋米酒,全家一同品嘗。剛煮好的米酒,粒??蓴?shù),著實可愛,甜甜的、暖暖的,暖到心里去,還可以往米酒里灑幾朵桂花,為酸甜的米酒平添一陣清香,我最愛喝了。
那個飄雪的夜晚,一家人圍著老家特有的火爐,聊著天,時時發(fā)出歡笑聲驅走了嚴寒。奶奶煮了米酒,每人一碗,喝上一口,甜滋滋的,沁人心脾。我手捧著那冒著熱氣的米酒,入神的聽著奶奶講故事。奶奶說“這可是我兒時的美味!”只見奶奶的臉上洋溢著回憶的幸福。從奶奶的敘述中我得知,她年輕時家里貧寒,一到寒冬臘月,冷得不行,沒有厚實的衣物,便喝熱米酒取暖。米九是極廉價的,剩米飯加點酒曲就能釀出米酒來。說著說著,奶奶臉上露出一抹欣然的微笑。我想,奶奶肯定回憶起她年輕時米酒的溫暖甜香了,這甜香,令人陶醉!窗外的雪,愈下愈急,愈下愈美,如柳絮般溫婉輕柔,白雪中的小屋里,溢滿了一家人的歡笑和甜甜的米酒香。米酒香中,取暖用的炭火燒得正旺,為本就暖心的米酒更添了一抹暖意。母親頻頻勸我少喝點,我卻不停,直至喝盡,又巴巴的瞧著奶奶碗里的米酒了。這溫暖,這香甜,讓我不得不喜愛,不得不神往?。?/p>
這個雪夜,酒香中的溫暖,刻骨銘心!
多年未回家鄉(xiāng),該有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啊?家鄉(xiāng)的稻子,該是黃了又綠了吧?可是,無論如何,記憶中的米酒香不會變,那一縷溫暖永駐心頭。
一碗米酒飄香,飄來多少鄉(xiāng)愁?
記憶中的美味字篇三
槐花餅確切的說不應該叫槐花餅,是用玉米面和洗凈的槐花和到一起做成的一種面食,像饅頭。小時候在槐花飄香的季節(jié),這種面食就成了我們大快朵頤的解饞食品。
奶奶的手很巧,做槐花餅時,總能花樣百出,把摻了槐花的玉米面團團捏成小兔子,小鴨子,在我們艷羨的目光里放進冒著熱氣的蒸屜里,我們就會吧嗒著口水等他們膨脹變大。
在那個沒有零食,沒有水果的年代,奶奶靈巧的雙手讓我們在那美味的槐花餅里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前幾天看街上有賣槐花餅的,確實做成了餅子的形狀,一元一個,有月餅那么大,兩面被油煎的焦黃,吃到嘴里又香又脆,只是這種香是被油浸出來的香,缺少了槐花本身的那種清香。
地瓜。
小時候家里種的最多的出了小麥,玉米,就是地瓜了。在那個糧食不是很富裕的年代,地瓜也成了我們果腹的食品。
和玉米面熬成粥,加點水煮一鍋,最樸實的作法卻也讓我們吃出了拔絲地瓜的香甜。
最喜歡奶奶大鍋熬得地瓜玉米面糊糊,切成丁的地瓜浸潤在金黃色的玉米面糊糊里,喝到嘴里,地瓜綿軟細甜,連帶著玉米面糊糊的清香,我們會敞開肚皮喝上兩大碗。
記憶中的地瓜香甜可口,皮薄多汁,就是生吃都像蘋果那樣清脆多汁,決然不想現(xiàn)在的地瓜,不管是蒸,煮,烤,炸,吃到嘴里都味同嚼蠟,無滋無味。
現(xiàn)在市場上賣的地瓜不光個頭小的可憐,切成段熬成粥,還絲絲洛洛的不面也不甜??局?,有那么一股濃郁的香味,吃到嘴里卻也是不面不甜的。
馬子菜。
馬子菜,學名馬生菜,俗稱曬不死,是農(nóng)家地頭最常見的一種野菜。生命力極強,拔下來在太陽下暴曬幾天,一場小雨的滋潤,他又會光嫩如新。
在馬子菜泛濫的季節(jié),他就成了我們餐桌上的佐餐好菜。最常見的有三種吃法,一是洗凈了用開水焯過涼拌,一是直接加油爆炒,再就是剁碎了蒸成包子。
涼拌很好做,就是把焯好的馬子菜切成段,加入蔥,蒜,鹽,醋,最后淋點香油,吃到嘴里清爽可口,不一會就被我們幾個小饞貓吃的只剩淋漓的湯汁。那點香油的香氣加上馬子菜的清脆,刺激著我們的味蕾,恨不能把剩下的湯汁都喝掉。
爆炒,就是把焯好的馬子菜大火炒幾分鐘,撒點蔥蒜鹽出鍋,說實話炒出的一點也不好吃,因為那時候家里條件不好,舍不得吃油,只用那么一點點的油炒那么一鍋菜,那味道就是開水煮青菜,只能嘗出點咸味。
雖然香油也是奢侈品,但是那個時候的芝麻純,做出的香油味道也正,在涼拌菜上點一滴,整個屋子都香氣繞梁。因此我們更喜歡吃涼拌的馬子菜,其實也是為了聞那滿屋子的香氣。
把馬子菜剁成小段包包子,也是我們喜歡的吃法,哈哈,因為母親會舀出一勺葷油(就是用肥豬肉煉出的油)拌菜餡,我們幾個小饞貓圍著面板看母親不急不慢的把調好的餡料靈巧的包進趕好的面皮里,那餡料紅紅綠綠,因為加了葷油,有點發(fā)亮,襯著白色的面皮,煞是好看。
母親蒿了一把蒸了幾個包子,哈哈,又可以吃到二十年前的美味了,我迫不及待的抓起來嘗嘗,可是吃起來不是那個味,馬子菜又酸又澀,料是放足了,肉也放不少,吃起來卻不香了。
科技發(fā)展了,經(jīng)濟進步了,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我們不在缺吃少喝,腸胃都被雞鴨魚肉填的滿滿的,其實那些童年的美味還存在,只是我們缺少了品嘗那些美味的饑餓。
記憶中的美味字篇四
望著這一團團嬌小的花,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童年時奶奶給我做的“橘花”菜。
每當橘子樹有蛀蟲時,奶奶總要爬到樹上捉蟲。她不太會爬樹,就搬來一張長椅,讓我扶著。她左腳先踩上去,再用力一蹬,右腳也跟著上來,把身子緊緊靠在橘樹上,左手抓住樹干,右手拿著個拍蚊器到處揮舞,不一會就趕走了許多蚜蟲,我只有驚訝的份。
盼到了金秋,橘子便成熟了。奶奶拿著剪刀,挑選了好的,剪下來放到我手上。我再把橘子放進麻袋里。忙活了半天,數(shù)量夠了,奶奶就將袋子拎進廚房,我知道,不一會就有口福了。
果然,奶奶不休息,又忙活了起來?!肮詫O女,找個圓盤子給我?!蹦棠谭愿赖?。
我一邊執(zhí)行“任務”,一邊好奇地問奶奶:“奶奶,要圓盤子干什么?”
奶奶只是神秘地笑笑,并未告訴我原因,這使得我更加覺得奇怪。她洗好手,挑選了幾個大小差不多的橘子,剝了皮,又一片一片地取下來?!澳棠?,你還想干什么?”我追問道。
她不再隱藏,和藹地告訴我:“我想把這些橘子片,有序地排列起來,做成一道‘橘花’菜。”
我一聽,不禁佩服起奶奶的想象力來,可心里又不相信,她真能做出這樣的菜嗎?奶奶胸有成竹地擺起來,經(jīng)過她的精心設計,一盤“橘花”菜新鮮出爐。她把我們都叫到廚房,一起端上“橘花”菜。大家嘖嘖贊嘆,都稱奶奶是高手。奶奶謙虛地說:“過獎,過獎,這是我孫女和我一起做的,大家嘗嘗?!蹦棠屉S即轉過頭來看看我。
我久久地望著她那雙眼睛,雖不大,卻飽含著溫情,飽含著對我的愛。嘗著橘子,我感受到這真正的美味。
也許,徐徐春風中,橘花盡情綻放,不敗的樣子。
記憶中的美味字篇五
跳躍于我鼻尖上的記憶,莫過于媽媽一手燜燉的玉米燉排骨。
去菜場買來最好的排骨,配以玉米,紅蘿卜,列有烹之,文火燉之。巧搭成一鍋營養(yǎng)菜,這鮮嫩爽口般的佳肴,嘗一口,這味道讓我無法忘卻,始終都忘不了的記憶。再嘗一口,什么味道使玉米令我再也不會忘卻的`記憶。
那天,從腦海里開始一幀幀閃現(xiàn),讓我清楚地看見媽媽系上圍裙,忙碌的身影,本身強壯的媽媽在白色的燈光下,是那么憔悴。香味卻漸漸溢了出來,彌漫在爸爸、媽媽身旁。母親沒有任何反應地繼續(xù)擺弄鏟子,在她的手中,卻如同輕巧的水筆,操縱自如,隨意撥弄。這就是記憶中的味道。
當她將玉米燉排骨像個禮儀小姐般端上來時,玉米發(fā)出的香氣沁人心脾,排骨的骨髓中的骨香,鮮奶烈艷的醇香,完美的交織在一起,凝筑在血液里,流向身體各處,使人感覺非常溫暖,天空湛藍無暇,四周一片寂靜……這就是記憶中的味道。
現(xiàn)在想來,燙而粗糙的甜蜜,貯存在心底的愛,這簡簡單單的清湯排骨,是純粹的世間真情。美味之所以值得回味,只是因為那一湯一骨皆由滿滿的溫情和愛意滿滿熬煮煨燉,用一生的時光盛好母愛。這就是記憶中的味道。
眾里尋味千百度,其實就在情濃處。這記憶中的美味,真是令我無比難忘。
記憶中的美味字篇六
女孩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油燜大蝦!害怕母親做不出合乎自己口味的菜肴,女孩一個勁地叮囑母親:就是我高考的時候你老給我做的那種,就是那種味道!
放下電話,女孩兩眼放光地給火車上的同伴描述她記憶中的油燜大蝦。從女孩的眉飛色舞的神態(tài)上,你似乎能體會到美味給女孩的味蕾曾經(jīng)所帶來的刺激,無奈火車上人人食欲不振,口味寡淡,任憑女孩說得如何起勁,同伴也只是勉強地擠出禮貌的笑容。
美味像永久的病毒,蟄伏在腦海中,并與某一段獨特的記憶相契合。一旦我們在不經(jīng)意間開啟這段記憶,病毒迅速釋放信號刺激舌尖,隨之食指大動,美味饒舌,思緒也像羽毛般輕輕地落在記憶的心田。
朱自清的《冬天》中有一段極精彩的父子四人圍著桌子吃白水豆腐的描寫: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陰冷的冬夜,一鋁鍋冒著熱氣的白水豆腐足以滿足貧窮年代的人們對于美味的幻想。但是這種美味只停留在豆腐的嫰而滑上嗎?假如讓朱自清獨享這一鍋豆腐,或許豆腐的滋味在朱自清的記憶中要寡淡許多。之所以如此難忘,是因為豆腐的味道虛化為對父親筷子掉下來的豆腐的期待。
沒有記憶的美味不過是饕餮后的一聲飽嗝而已。明朝,有位大太監(jiān)到南京做官,一天吃完鯽魚后,把廚子叫來責備:為什么鯽魚不新鮮?廚子甚是委屈,呢喃道:餐餐都是新鮮的`鯽魚。太監(jiān)怒斥:既然新鮮,為何沒有臭味!原來,鯽魚從南京貢往北京,由于路途遙遠,所以入宮已經(jīng)有些腐爛,做出來的魚當然有臭味。太監(jiān)只記得臭味便是鯽魚的獨特標記,并以此衡量魚的正宗與否。但他想吃的是鯽魚嗎?他內心真正需求的不過是一種身份的象征臭味的象征。
小時候每次挑食或有挑食苗頭的時候,祖母總會不厭其煩地嘮叨一遍朱元璋殺廚子的故事。故事的內容很簡單,講的是朱元璋當年討飯的時候,從老鼠洞挖了一些糧食,熬了一碗熱粥,吃粥時頓覺天下美味不復如此!等朱元璋坐江山后,找廚子來復原當年的那碗粥的味道,卻怎么也不合自己的胃口。于是朱元璋一怒之下殺了一批又一批的廚子。最后,有個聰明的廚子讓朱元璋餓了一天,再來吃自己做的粥的時候,朱元璋狼吞虎咽,覺得這才是當年那碗粥的味道!朱元璋急忙問廚子的配方,究竟放了幾碗水?放了幾碗糧?用的是什么火候?結果,廚子甩出五個字:肚饑好下飯!
雖是杜撰口傳的野史,卻也有幾分值得咂摸的滋味!廚子是極聰明的,他知曉朱元璋所牽掛的美味更多地來說是一種記憶,而這種饑餓的記憶便是這碗粥的關鍵。
下了火車,女孩直奔出站口。望著她急匆匆的背影,慘淡許久的口鼻竟嗅出幾分油燜大蝦的味道,或許記憶總有交疊的部分吧。
記憶中的美味字篇七
寒風凜冽。雞棚里,母雞們聚集在了一起,給小雞送去溫暖。小雞們也乖巧地躲在母雞的腳下,擠成一團。這似乎是一種催促。
周日,我和爸爸來到鄉(xiāng)下,尋找最原始的“土”食材——土雞蛋。
走近農(nóng)家,我們分頭找了起來。我一來到雞棚,便聞到了從里面飄出的雞臭味,好感直線下降。但為了完成任務,我還是捂住鼻子,冒著“生命危險”“闖”了進去。借著南邊窗口透出的白光,依稀看見,雞棚里的陳設很簡單,兩邊是一些給雞生蛋用的稻草做成的小鋪盆。中間有一塊空地,是專門給雞曬太陽的。幾根竹竿搭出了秋千一樣的架子,那是給雞娛樂的吧。
在這么昏暗的屋子里找一個還沒有手掌大的雞蛋,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為了日后的那一頓美味的晚餐,再難也要做。于是,我橫下心來,開始“翻箱倒柜”地找起來。
它就在墻角,我也就找到了第一只雞蛋。有了開頭,我“越戰(zhàn)越勇”,一下子又找出了好幾只雞蛋。滿載而歸,我把撿到的雞蛋全都交給了早已等候多時的外公。外公熟練地把蛋放入碗中,拿出一雙筷子輕快地攪拌起來。
生火、放油、翻炒……不一會兒,蔥花蛋便炒好了,那淡淡的清香,似一股暖流,沖走了全身的疲憊。
記憶中的美味字篇八
自暑假結束,便又繼續(xù)循規(guī)蹈矩的日子。這不,還沒吃幾天食堂的大鍋飯,嘴里已經(jīng)淡出了鳥味!
在人頭攢動的食堂里,扒拉完盤里的飯菜,忍不住揮箸“指點江山”了。
回想起某一美味,舌上的味蕾瞬間被激活,但口中仍是無味,只得望梅止渴似地咂巴咂巴嘴,然后咽下一大口唾沫。
日日吃著學校硬得粒粒可數(shù)的白米飯,開始懷念糯糯的,黏黏的紅棗糯米粥。上面浮著一層煮得軟軟的燕麥,綴著幾粒飽滿潤澤的紅棗,騰騰的熱氣和著暖暖的棗香、粥香,一勺勺送入胃里,身心頓感歡愉。
有時早晨嚼著又大又枯的燒餅,喉頭干澀難咽,嘴皮都綻裂。于是,發(fā)自內心地渴望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兒。想著那滾燙的鮮湯,漂浮著翠綠的蔥段兒,喉間似有饞蟲抓撓作癢,卻仍是無計可施。只得憤憤咬下一口燒餅,干澀地咽下。
人就是這樣,對于那些望不到嘴里的美味,有一種過分的執(zhí)念。其實“千里莼思,末下鹽豉”,并非似想象中那般迷人。猶記得幼時十分鐘愛一家早點鋪內的小籠包。那家鋪子的小籠包十分厚道,里料的的確確是給足了的。無論從包子哪一邊咬下去,總是一口見肉的,且餡兒肥瘦搭配適宜,既不透著肥肉的油膩,也不覺得瘦肉的結板。但自我去家上學后,就鮮有光顧了。幾年后,輾轉回鄉(xiāng),總對那面薄餡大溢滿香氣的小籠包念念不忘。便七拐八彎地去尋,終于尋著那家鋪子,心下大喜過望。裝了幾籠后,仔細觀之,發(fā)現(xiàn)幾年未見,這包子越發(fā)嬌小玲瓏了,咬了一口,還沒嘗到餡,再咬,終于咬出一嘴肥肉……好不失望。遂不復得當年之美味,徒留遺憾。
我總算明白,大抵那些美味們都有個時序,人應逢時按節(jié)地好好享受一番,才不負大自然的恩澤。開春了,韭菜抽苗了,擼一把韭菜苗兒,擱上雞蛋一塊兒烙成噴香的雞蛋餅。后來,刺槐開花了,摘幾串和些米面,蒸成清香的蒸菜,淋上幾滴香油吃……再后來,夏季到了,什么嫩滑爽口的小菜都出來了,蓮蓬,菱角也來湊湊熱鬧,更少不了消暑的綠豆湯……秋風一過,糖炒栗子的香氣便已洋溢滿大街……冬天,更不用細說,豐盛的年貨到下半年都吃不完。
眼下,中秋臨近,開始分外思念月餅的滋味。黃澄澄的月餅印上幾個“合家團圓”的字樣,輕輕咬上一口,蛋黃的餡兒在舌尖流轉,個中滋味,實在令人神往。
記憶中的美味字篇九
我忘記了很多小時候的事情,但是記憶中的味道我一直忘不了。
放學了,我飛快的向家跑去,因為,今天是我吃雞蛋炒飯的日子。我一路上一邊哼著小曲一邊跑,時不時看見一個小石頭,就會像跳舞一樣一邊轉圈一邊跳過去。就這樣我到了家門口,按了按門鈴“叮咚、叮咚”,門打開了,我飛快的跑進去了。
到了家以后,媽媽已經(jīng)炒好了,放在桌子上了。蛋炒飯金黃金黃的,上面還有一些綠色的蔥花,和記憶中的一模一樣。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安皇沁@個味道!”我傷心地說。媽媽不解問:“那是什么味道?”我指了指照片上的奶奶,就回到自己的房間去了,不知不覺睡著了。在記憶中,奶奶的雞蛋炒飯是多么的美味啊!雞蛋混著米飯的麥香,可口極了!也充滿了奶奶對我的愛??上У氖?,再也吃不到了。
時間在一點點的過去,可是記憶中的美味我一直沒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