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岳陽樓記》譯文簡寫篇一
作者:范仲淹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宋仁宗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當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guī)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我觀賞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么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象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xù)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的風狂吼,渾濁的浪頭沖白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奸人的誹謗、害怕壞人的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端的種種情緒了。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就象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群的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著千里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著的金光,靜靜的月影象現(xiàn)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tài)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不同,為什么呢?他們不因為環(huán)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這就是進入朝延做官也擔憂,辭官隱居也擔憂。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陽樓記》
2000/04/30
《岳陽樓記》譯文簡寫篇二
師:請劃分這篇文章的部分和層次,概括部分和層次的意思。
生:第一部分(第1段),寫作記緣由。著重說滕子京謫守后的政績,由此生發(fā)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第2—4段),為全文主體,寫洞庭湖上的不同景物和登樓者對景物的不同感受。
第一層(第2段),寫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二層(第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第5—6段),抒發(fā)作者的寬大胸懷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上文敘事、寫景、抒情均系為此而設。
師:哪幾句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
生:“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p>
師:哪些語句表明滕子京在巴陵郡的政績?
生:“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表明滕子京在巴陵政績卓著。
師:哪些語句概括了重修岳陽樓時的盛況?
生:“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予于其上”概括了重修岳陽樓時的盛況。
師:哪句話交代了本文寫作緣由?
生:“屬予作文以記之”表明了作者寫此文的緣由。
師:第2段中哪句是總領句?
生:“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是這段的總領句。
師:本文作者對景物的描寫非常生動逼真,但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不是為了寫岳陽樓和洞庭湖優(yōu)美的景色呢?請從課文中找佐證。
生: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不是為寫岳陽樓和洞庭湖的優(yōu)美景色;目的是借景抒情?!斑w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就是證明。
師:“前人之述備矣”照應了上段哪句話?
生:“前人之述備矣”照應了上段中“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一句。
師:有人說“詩有詩眼,文有文穴”,此文的點睛之筆是什么?
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此文的點睛之筆。這句話點明本文的中心論點。
師:哪些語句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生:體現(xiàn)“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語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師:請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生:本文熱情的贊頌了朋友滕子京謫守巴陵后的光輝政績,生動地描寫了洞庭湖的雄偉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觀景所觸發(fā)的“悲”、“喜”之情;并通過褒揚“古仁人之心”,貶抑了一般“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從而抒發(fā)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寬廣胸懷和遠大抱負。
生:請老師介紹本文的寫作特點。
師:本文的主要的寫作特點是:
一、結構嚴謹,剪裁得當。
文章開頭一段說:“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屬予作文以記之。”扼要地指出重修岳陽樓是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前提下進行的。而《岳陽樓記》是作者應滕子京的請求而作的。在這段里,對于重修岳陽樓的工程,只用“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兩句交代清楚,并沒有描寫重修后的岳陽樓如何壯麗,因為這與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無關。
第2段,先寫岳陽樓上所見的勝景,“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边@層寫得極概括。一則關于洞庭湖的勝狀
“前人之述備矣”,二則寫洞庭湖的勝狀并不是本文的重點。接著通過“然則北通巫峽……得無異乎?”向重點部分過渡。用“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一反問,引出下面第3、4段文字。
第3、4兩段是對“覽物之情”的具體描述。這兩段在形式上是對稱的,都是先寫景,后寫遷客騷人觸景而生的情。景不同,情也不同。一悲一喜,形成鮮明的對照。這又證實了前文的“異”字。
第5段是全文的重點。在這段里,作者提出理想化了的“古仁人”不同于“遷客騷人”的地方正在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回答了前面所提出的“或異二者之為”的原因。于此抒發(fā)了作者的遠大抱負,揭示出文章的主題。
二、出色的景物描寫。
抓住景物的特征對景物作生動細致的描繪。以第2段為例,高山和江水本來都是雄偉的形象,作者卻在二者的前面用了一個“銜”字和一個“吞”字,這就把洞庭湖的浩瀚氣勢一下子渲染出來了?!昂坪茰珳?,橫無際涯”二句寫湖的廣闊,是從空間著筆。而“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二句則是從時間方面描寫的。空間描寫著重其持久不變的方面,時間描寫則著重其千變萬化的方面。又如第4段,從“至若春和景明”到“郁郁青青”寫晝景?!按汉途懊鳌睂懱?,“波瀾不驚”寫水,“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又共寫天和水?!吧锄t翔集,錦鱗游泳”寫動物,“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寫植物?!伴L煙一空,皓月千里”又寫天,“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又寫水。都抓住了特征,十分生動細致。
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歷來偉大作家都是善于把自己的情寓于景中,既描繪鮮明的圖畫,又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岳陽樓記》就具備這一特色。它描寫岳陽樓之大觀,只用了“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22個字,就把洞庭湖波瀾壯闊、雄渾浩淼的圖畫,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特別是描繪岳陽樓的兩種景色和遷客騷人的兩種心情,使人有如親臨其境之感。當霪雨凄風的時候,岳陽樓是那樣陰慘:可以聽到“陰風怒號”、“虎嘯猿啼”等令人膽寒的聲音;可以看到“日星隱耀”、“山岳潛形”、“薄暮冥冥”等陰森可怕的色彩;可以感到那種“商旅不行”、“檣傾楫摧”的悲涼境界。面對著此種景物,產生“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的心情,那是十分自然的了??墒牵敗按汉途懊鳌?、“皓月千里”的時候,岳陽樓卻又是另一幅圖畫。它是那樣明媚,那樣歡快,我們似乎看到了“一碧萬頃”、“錦鱗游泳”、“浮光躍金”的鮮艷色彩;聽到了一片“漁歌互答”的歡樂的聲音;并且“岸芷汀蘭,郁郁青青”,真覺有一股清香撲鼻而來。面對此種景象,抒發(fā)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其喜洋洋”的心情,那也是十分自然的了。
四、散文辭賦化。
《岳陽樓記》是一篇散文,卻包含了辭賦的特點。作者在文章中大量使用了整齊的排偶句,使文章節(jié)奏和諧,音調鏗鏘,增強了語言的音樂美和感染力。如第三段里,“從霪雨霏霏”到“虎嘯猿啼”,第4段里從“春和景明”到“此樂何極”,都是四個字的排比句。其中“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和“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等又都是對偶句。這些排偶句還往往平仄對稱,并且押韻。如“日星隱耀”是仄平仄仄,下句的“山岳潛形”就是對稱的平仄平平。第3段里的“霏”和“開”押韻,“推”和“啼”、“譏”和“悲”押韻;第4段里的“明”、“驚”、“頃”、“泳”和“青”押韻,“里”、“璧”和“極”押韻,“忘”和“洋”押韻。這些押韻字的使用,都增強了文章的聲音之美。
這些整齊的排偶句和押韻句,并不是與散文句分開使用,而是將它們夾用在散文句子中間。如第2段,以散文句“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開頭,接著便用“銜遠山”到“氣象萬千”三組排比句?!按藙t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又是散文句?!叭粍t”以下直到“得無異乎”,散文句中夾用“北通巫峽,南極瀟湘”一組對偶句。第2、3段,基本上是散文句,可是多數(shù)句子的末字押韻。還有在句中押韻的,如“感極而悲者矣”的“悲”字,“其喜洋洋者矣”的“洋”字。在散文句中夾用排偶句和押韻字,可使文章變化多姿,不落板滯。
字詞解釋
(1)注音
謫(zh6)
郡(j)n)
屬(囑)(zh()予(y*)
浩浩蕩蕩(sh1ng)
潛(qi3n)
冥(m0ng)
頃(q!ng)
汀(t9ng)
皓(h4o)
寵(ch%ng)
偕(xi6)
耶(y6)
噫(y9)
嗟夫(ji5)(f*)
(2)通假字
①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具”通“俱”
②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通“囑”
(3)詞語
①百廢具興:許多被廢置的事情都興辦起來了。
②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
③霪雨霏霏:連綿繁密的雨。
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
(4)譯句
①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譯:(洞庭湖)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噬著長江的流水,浩浩蕩蕩,寬闊無邊。
②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譯:或早或晚,(一天里)湖面上有時灑滿陽光,有時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
③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譯: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遠離國都(朝廷),思念故鄉(xiāng),擔心別人誹謗,害怕別人譏諷,滿眼是蕭條的景象,感慨橫生而悲傷的情緒了。
④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譯:我曾經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說的那兩種表現(xiàn)不同。
⑤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憂其君。
譯:在高高的朝廷(做官)就為人民憂患,在僻遠的江湖間就為國君憂慮。
⑥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譯:那他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就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后才享樂”吧。
⑦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有這種人,我同誰同道呢?(“吾誰與歸”即“吾與誰歸”,疑問句中賓語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