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書法藝術(shù)是文學藝術(shù)之外衣閱讀理解篇一
落筆文題,想到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史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書法家、文學家、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啟功前輩為后世習書者留下的論書警句:“一個書法家必須是一個文學家,而一個文學家不一定是一個書法家?!边@句話為后人提出了一條忠告:要想學好書法藝術(shù),必先學好文學藝術(shù)。
書者只有做到博覽群書,積學儲寶,書林慢步,博通古今,才能用書法藝術(shù)之線條美,呈現(xiàn)出文學藝術(shù)“水懷珠而川媚,石蘊玉而山暉”之境況;展現(xiàn)出文學藝術(shù)“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之境地;表現(xiàn)出文學藝術(shù)“氣是風骨之本”之境界。只有這樣才能用書法藝術(shù)的線條美,縫制出一件反映文學作品思想、文采、意境、風骨、境界得體的“外衣”。扼要概括地說就是用書法藝術(shù)之精氣神去濃縮展現(xiàn)出文學作品之靈魂。
當代的書法愛好者,在學書過程中存在著一種誤區(qū),不清楚書法藝術(shù)本身就是一種綜合的文化,只知低頭臨帖校古字,不明讀書萬卷始通神。這種錯誤就若不做根基,就去蓋摩天大樓;就若一個不識水性的人,冒然去橫渡大江大海;就若一棵無根之樹,去接受暴風雨的洗禮;就若不遵節(jié)令的農(nóng)夫,寒秋才去播種。莊周曰:“長見笑于大方之家?!泵献釉唬骸翱鬃拥菛|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边@個誤區(qū)就若時下有人提出“行千里路”比“讀萬卷書”重要的觀點,這簡直幼稚愚蠢到讓人噴飯的地步。試想,把一個文盲送到河北三國時期古戰(zhàn)場的赤壁之下,讓他以萬古心胸引出懷古思緒,能寫出蘇軾前輩那氣勢磅礴,格調(diào)雄渾,被后人譽為詞中“千古絕唱”的《赤壁懷古》嗎?頂多能聽寫出“大江東去,狼淘盡”。讓人笑掉大牙的錯別字。
筆者就三十多年習書經(jīng)驗之談,認為一個書法愛好者應該認真地學習研讀中國歷代文學作品,研讀古代漢語知識,研讀中國歷代文論,研讀寫作學知識并能行文謀篇。不懂古漢語的書法愛好者,那他還靜止在一個半文盲狀態(tài),即使他練上一輩子字,書作也是難以登上大雅之堂的。因為書法是一種“囊括萬殊,載為一相”的藝術(shù),如遙望古道,“高人君子”而來。需要書者用豐富的知識和閱歷,去充實書法的精神內(nèi)涵,努力做到“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把內(nèi)容(文學)美和形式(線條)美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被后世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前輩學富五車文采超群,能夠達到書文合一登峰造極的境界。
如果看客朋友贊同鄙人文題之觀點,那你在以后的習書過程中,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稱體裁衣是做好“外衣”的起步
稱體裁衣是說裁縫師傅在做衣服前,丈量好主人高矮胖瘦的身體尺寸,這樣縫制出的衣服才適身合體。如果把這個道理用在書法作品創(chuàng)作上,那就需要在創(chuàng)作前,把文學作品“丈量”一番,做出的“外衣”達到和“主人”(內(nèi)容)適身合體。為了避免做出的“外衣”和“主人”(內(nèi)容)衣寬帶松,那就需做到一是“外表研讀”,二是“品質(zhì)研讀”,三是“價值研讀”。
(1)“外表研讀”就是首先閱讀出文學作品的第一印象。就若給人做衣服的裁縫師傅,首先粗略宏觀地觀察主人的外表性格。從前后觀察可看到主人身體是否有駝背,從坐立走的姿勢可看出主人的多種性格。駝背和急性子的人,在生活中走路姿勢身體向前挺,前短后長的衣服穿在他們身上才合身。儒雅斯文和慢性子的人,在生活中走路姿勢身體微向后仰,前長后短的衣服穿在他們身上才適體。
例如為“大巧若拙”做一件“外衣”,首先要知其四個字的出處。當知其它出自《老子》一書,但也不能膚淺地只去理解其表意是說最靈巧的東西看似笨拙,那你就像盲人摸象得到的只是個片面的理解認識。你要聯(lián)系起老子圣人在書中所有的“大”字去理解,“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直若曲、大辯若訥、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這樣去粗略理解“大巧若挫”還不夠,你要通篇閱讀老子《道德經(jīng)》一書后,再回頭感悟這四個字,你才能悟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黑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曉諭后人的哲學思想,只有你理解了“大巧若拙”的深層含義,你就會毫不猶豫選擇古樸的大篆或隸體去書寫“大巧若拙”了。
(2)“品質(zhì)研讀”就是盡可能地去把握好文學作品的肌質(zhì),尋求出作者構(gòu)思謀篇的各種要素,如:立意、用詞、時間、情節(jié)、比興、押韻、情景等。例如李白前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一首氣勢磅礴帶有浪漫色彩的山水詩。遙望那雄偉壯觀的廬山,群峰中峭拔高聳突兀而出的香爐峰,在晨陽的籠罩下紫氣蒸騰煙霧繚繞。遠看瀑布似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在流動的江面上,瀑布帶著萬馬奔騰迅疾而下的浩大聲勢,怎能不讓人疑惑它是銀河從九天之上瀉落而下啊!李前輩的這首山水詩,純用形象的詞匯來說話,其中包括了“日照”、“香爐”、“紫煙”、“瀑布”、“銀河”等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的色調(diào),再加上“生”(表現(xiàn)時間過程)、“遙”(表現(xiàn)人物視角)、“下”(表現(xiàn)事物形態(tài))、“疑”(表現(xiàn)人物思緒)等詞的配合,焉能不突出詩作品質(zhì)之高遠?這樣的研讀雖沒有超出詩作文字的內(nèi)容,但了解了這些主詞之后,定然會確定書寫這首詩,那幾個詞需要用重筆,那幾個詞需要用弱筆,那幾個字需要夸張變形。通過“品質(zhì)研讀”這首詩,筆者認為這一件“外衣”用行草或狂草“縫制”更為適宜。
(3)“價值研讀”是尋求發(fā)現(xiàn)文學作品中的文化內(nèi)涵,循著文學作品的內(nèi)涵可探尋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例如選材書寫孟郊前輩《游子吟》詩作,就應該進行一番“價值研讀”,“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兒要離娘遠游,母親難舍子去。母親她感受的是那種剜肉切膚之痛,有掛念、有留戀、有疼愛、有酸楚,于是乎母親把這千滋百味復雜而又單純的情感,都揉合在這一針一線上。“密密縫”看似簡單的三個字,卻凝結(jié)著天下母親子女的無限疼愛。把母親的日夜牽掛“縫”在了子女身上。作者站在拷問兒女孝心的境界,提出了小草般的兒女,怎能報答父母春日般的養(yǎng)育之恩呢?就是這樣=一首歌頌偉大母愛的詩作,也蘊涵著兒女應該孝敬父母的美德,幾千年來一直引起炎黃子孫的代代共鳴,警省地撥動著兒女孝敬關愛父母的心弦。僕以為書寫這首飽含著孝母、敬母、尊母的詩作,必先備上一顆孝母感恩虔誠的心。懷著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心態(tài),畢恭畢敬、一筆一劃、認認真真、力透紙背地用楷書去完成。
二、境界是做好“外衣”的布料
文學境界是文學作品幻現(xiàn)在看客腦海中,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生活經(jīng)歷,帶著詩意和思想覺悟與精神修養(yǎng)的想象空間與高度。劉勰前輩在《文心雕龍·隱秀》中用“境”的概念,評論了嵇康和阮籍的詩格,說他兩個的詩“境玄思淡”,并提出了“為外之重旨”、“余味曲包”的萌芽文學境界初論。
要理解體悟文學境界,需從“物境、情境、意境”三個方面入“境”。
“物境”是作者對描寫事物的神韻有了透徹的了解后,用文字逼真地描寫出其形象?!扒榫场笔亲髡咴谖膶W作品中加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馳騁想象力,表達出作者的思想境界?!耙饩场笔俏膶W作品具備了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結(jié)構(gòu)特征后,又給看客一種韻味無窮的美感特征和感悟美好生命的本質(zhì)特征。它們符合華夏民族的審美觀,是抒情文學作品的至高境界,成為了從古至今文人墨客至境的追求。劉禹錫前輩“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超脫境界;李白前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浪漫境界;王昌齡前輩“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保家衛(wèi)國豪邁界;于謙前輩“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大無畏境界;王之渙前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奮進境界。這些都是詩人們在心靜中回味出的奇思妙境,所以說境界是“縫制”文學作品“外衣”所需求的絕好布料。
三、書法的線條美是縫制文學作品“外衣”的關鍵
縫制文學作品“外衣”的成功與否,取決于運用書法線條的功夫與技法。雖然形式服務與內(nèi)容,但是內(nèi)容決定、選擇、制約著形式,反過來內(nèi)容又反作用于形式。所以說在書寫文學作品時要根據(jù)作品的意境,形成了運筆結(jié)字的輕重、縈帶、方圓、澀疾、斂放、虛實、粗細、長短、聚散、伸縮、向背、俯仰、斷連、疏密、剛?cè)岬裙P勢去服務于文學作品內(nèi)容。只有形式與內(nèi)容結(jié)合的和諧自然,書法作品才能帶給看客無窮無盡的思考、聯(lián)想、思索與奮進。
線條可超脫于內(nèi)容的激情、境界,或一鶴飛天,或驚蛇入草,或馬踏飛燕,或擒獅搏象,或狂風旋雨,或劍拔弩張,或筆走龍蛇,或龍飛鳳舞,把文者與書者共同的情感,直截了當?shù)匦篃o遺,將線條美發(fā)揮到登峰造極推文上升的境地,充分釋放出文學藝術(shù)與書法藝術(shù)的精神力量。
做好一件完美的“外衣”,不僅給看客一種賞心悅目的視覺美,還要引發(fā)出看客的想象共鳴空間,感受感染到書法藝術(shù)和文學藝術(shù)的精氣神。一件“外衣”的縫制成功,得益于深厚的文學知識底蘊。賞之如甘露潤肺使人心曠神怡,觀后情入佳境趣味無窮。古人論書曰:“大抵飽學宗師,下筆無一點俗氣而暗合古法,茲胸次使之然也”,亦云:“學書尤貴多讀書,讀書多則下筆自雅”,王羲之前輩論書曰:“藏骨抱筋,含文包質(zhì)”,高二適先生說得更為干脆:“不好好讀書,寫到死也只是個寫字匠”,這些都是對“外衣”的評價。筆者感悟書法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是讓看客賞后數(shù)日猶覺神情在目,余音在耳,如若美女臨去拋下秋波那一轉(zhuǎn)也。
行文到此用鄙人的一首拙詩收尾吧,“書法發(fā)自智慧根,觀鵝會意悟筆行。夜雨潑下一得閣,滴點皆成屋漏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