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吳天一事跡吳天一光榮事跡篇一
時至今日,五十五歲的劉伯明已經(jīng)兩度肩負著全國人民的希望向太空征戰(zhàn),而每次都圓滿完成任務的他為國家在航天領域立下了汗馬功勞。
哪怕是劉伯明的家人都想不到。曾經(jīng)那個一度輟學去打工的劉伯明如今竟成為了中國人民的驕傲,甚至得到了被國家領導人親自頒發(fā)證書的殊榮。
1985年,一位英俊秀氣的青年從教室自信滿滿地走了出來,而后被通知已經(jīng)通過招飛體檢的青年又參加了文化課的考試,最終這位青年順利地通過了考試,從家鄉(xiāng)齊齊哈爾來到了長春空軍飛行學院。
這位青年就是劉伯明,劉伯明面對前來送行的老師和父母深深鞠了一躬,因為沒有他們的支持自己也不可能通過飛行員的考試。
劉伯明的高中老師張福林這次也親自趕過來送劉伯明,他一直非常喜歡劉伯明這個聰明努力的學生,這次劉伯明通過錄取后第一時間就告訴了他這個好消息。
劉伯明在高中時期非常聰明,也非常懂禮貌,幾乎教過他的老師都會喜歡上這個安靜踏實又努力的孩子。
臨走前張福林對劉伯明說道“繼續(xù)努力,按照你高中時期的精氣神來繼續(xù)堅持,以后一定沒問題,如果感覺自己有進步就給我寫信,退步就不用了啊”。
在老師帶著深切的希望和打破離別的幽默之下,在場的人都開懷大笑,而劉伯明也在這樣的歡聲笑語之中堅定地踏入了學校,以后的每年只要劉伯明獲得了好成績都會給老師張福林寫信告知。
作為高中班主任的張福林其實非常看好自己這個看了三年的學生。
每次張福林收到劉伯明的信件回到家中總是第一時間來讀信,信中的劉伯明會把近期發(fā)生的事情和自己面對學業(yè)的困擾都告訴他的老師,張福林每次讀完信都會既心疼又希望劉伯明能夠堅持下來。
因為作為劉伯明的老師,他非常清楚這對于劉伯明來說是一次改變?nèi)松臋C會。
所以每次給劉伯明的回信中張福林都會想辦法開解他,跟他說一些最近發(fā)生的事情和家鄉(xiāng)的變化,包括每次都會鼓勵劉伯明。
在張福林的心里,他是相信劉伯明的,因為高中時期的劉伯明一直都是一個能吃苦又踏實的好學生,所以他希望劉伯明能把握這次機會。
兩人的信件來往持續(xù)了整整四年,這份簡單卻又濃厚的師生之情陪伴了劉伯明整個大學生涯,對他來說這是一種精神寄托,更是家人師友親切地期盼,所以劉伯明非常重視也非常努力做好自己的學業(yè)。
劉伯明在學校每天早上都要進行一萬米的晨練,剛開始的他很難跑下來,但是每次都是咬著牙堅持下去,后來慢慢適應之后的劉伯明每天早上不跑還感覺不習慣。
劉伯明的父親劉志生曾經(jīng)在北京親眼見到了兒子真實的訓練是怎樣的,“坐在一個高空上面,那個椅子會來回旋轉(zhuǎn),然后下來還要辨別方向,甚至要一整天頭朝下睡在一張斜的床上”。
劉父每次提起兒子的訓練都是一臉的無奈和心疼。
吳天一事跡吳天一光榮事跡篇二
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于3月3日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播出。20__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獲得者、兩院院士、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顧誦芬當選為年度人物。組委會以唐代詩人韓愈《送汴州監(jiān)軍俱文珍》中的一句“沖天鵬翅闊”表達了對顧誦芬院士將畢生理想與祖國需要緊密相連,心有大我,赤誠報國,為新中國航空事業(yè)和國家科技事業(yè)傾盡心血的無限敬仰。
“每當國慶閱兵戰(zhàn)機呼嘯飛過,都是萬眾矚目的時刻。人們在仰望的時候,也是在行注目禮。幾代戰(zhàn)機幾代人,他在長空留下了鮮明的痕跡?!苯M委會在給予顧誦芬院士的頒獎詞中這樣寫道:像靜水深流,靜水里涌動報國的火;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的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顧誦芬院士出生于1930年,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研究員,是享有盛譽的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新中國航空科技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我國航空科技事業(yè)的引領者、我國航空界唯一的兩院院士、航空工業(yè)第一位航空報國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顧誦芬院士始終致力于推動中國航空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設計多型飛機氣動布局,建立新中國飛機空氣動力學設計體系。主持研制的殲8、殲8ⅱ超聲速殲擊機,開創(chuàng)了我國自主研制殲擊機的先河,殲8系列飛機是20世紀我軍核心主戰(zhàn)裝備。他建立了我國殲擊機研制體系,為航空武器裝備跨代升級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他高度關注國家戰(zhàn)略安全,為大飛機飛上藍天提供決策支持。他對黨忠誠,甘于奉獻,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飛機設計領軍人才,為新中國航空工業(yè)70年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感動中國”自20__年啟動以來,近200位人物和群體走進大眾視野,他們傳遞出的精神力量激蕩人心,令無數(shù)國人為之動容。其中,“壯志凌云”的殲10飛機總設計師宋文驄和“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航空報國英模羅陽分別于20__年和20__年獲得“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他們與顧誦芬院士一樣,作為航空人的杰出代表,身上凝結(jié)著的“忠誠奉獻、逐夢藍天”的航空報國精神,感染和激勵著后來者們接續(xù)奮斗,也讓更多國人認識“深藏功名塵與土”的航空人,認可“隱秘而偉大”的航空事業(yè)。
“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以“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為核心主題,全面展現(xiàn)中國人所經(jīng)歷的波瀾壯闊的20__年。共評選出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江夢南等10位年度人物,并特別致敬中國航天人。
吳天一事跡吳天一光榮事跡篇三
【頒獎詞】為鄉(xiāng)親臥底,你吃遍所有的苦,為百姓打工,你換來群眾最多的甜。你喬裝改扮,卻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隱姓埋名,可我們都知道你是誰,為了誰。
【事跡】人物介紹:1968年出生,云南省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沾益縣駐浙江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為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從20xx年9月起,陳家順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業(yè),以農(nóng)民工的身份應聘到企業(yè)“臥底”打工。
在很多被陳家順關照過的農(nóng)民工眼里,“陳老師”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陳家順說自己有“軟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說你們干部騙人”。
現(xiàn)年45歲的陳家順,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記者在演播室內(nèi)見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顯單薄,臉上多少看得出知識分子氣息。雖然在舞臺上盡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沒法兒掩飾平日走路頻率很快的習慣。
幾年前,陳家順被派往浙江義烏,擔任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麻煩事接踵而來:此前勞務輸出由鄉(xiāng)鎮(zhèn)、村負責宣傳動員,但是鄉(xiāng)親出去后常說外面的情況和聽到的宣傳不一樣。陳家順成了鄉(xiāng)親們的“出氣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頓。
“最受不了難聞的氣味,開始兩天連飯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適應。每天早上起來最辛苦的就是清洗豬舍,剛開始時要花3小時才清洗完,后來熟能生巧,只花1小時就能干完了?!币粋€月后,陳家順在重點收集了工作環(huán)境、生活條件、工資待遇、子女上學等“情報”后辭職,推薦了幾位鄉(xiāng)親來這里務工。
陳家順愛給自己找麻煩,很多農(nóng)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機號,他早已把自己當成了他們中的一分子?!拔覀冊傩量啵K究背后是有組織依靠的,而農(nóng)民工呢?他們漂泊異鄉(xiāng),無依無靠,那是真的辛苦!”隨著在媒體上的曝光率不斷增多,現(xiàn)在陳家順“臥底”越來越難了,但他說,只要心里裝著農(nóng)民工朋友,即便換個方式,也可以為他們做事。
吳天一事跡吳天一光榮事跡篇四
北京,中國航空工業(yè)科技委院內(nèi),一條500米的路,顧誦芬從60多歲走到了90多歲。
現(xiàn)在的顧老雖已92高齡,但只要身體狀況允許,他仍然堅持從家中步行至辦公室。
500米,40分鐘,顧誦芬始終不疾不徐、沉著平和。他記得,從前的自己經(jīng)過這條路時,“走路都帶風”。
1956年,沈陽飛機設計室成立,顧誦芬作為首批核心成員,開啟了新中國自行設計飛機的征程。
1964年,中國開始自行設計第一型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顧誦芬先作為副總設計師負責殲-8飛機氣動設計,后全面主持該機研制工作。他帶領設計部門與風洞試驗單位聯(lián)合攻關,在國內(nèi)第一次創(chuàng)建了戰(zhàn)斗機噴流影響試驗方法,該試驗方法也成為后來確定發(fā)動機噴流影響的基本方法。
1969年7月5日清晨,在沈飛試機跑道的一端,殲-8英姿勃發(fā)地停在那里,等待著起飛的命令。上午9點半,試飛員尹玉煥駕駛殲-8飛機在跑道上疾速滑行,拉桿爬升,直沖藍天,飛至3000米上空,做平穩(wěn)歡快地盤旋,動作矯健而輕盈?!帮w行正常”,塔臺的話筒里傳來尹玉煥的報告。飛機在兩次通過機場上空后,平穩(wěn)地降落在機場上,殲-8首飛成功了!正式宣告終結(jié)了中國不能研制高空高速戰(zhàn)斗機的歷史。
1980年,殲-8ⅱ飛機立項研制。顧誦芬任該型號總設計師,組織和領導軍地多個部門、上百個單位高效協(xié)同工作,僅用四年就實現(xiàn)了飛機首飛。
20__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__年度國家科學技術(shù)獎勵大會。此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91歲的顧誦芬頒發(fā)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
“黨和人民給了我很多、很高的榮譽。這些榮譽應歸功于那些振興中國航空工業(yè)的領導和默默無聞、頑強奮斗的工人、技術(shù)人員?!鳖櫿b芬談到這至高榮譽時這樣說。
得知顧誦芬先生獲此榮譽后,許多新一代的航空人對顧誦芬講出深情祝愿?!邦櫩偸巧蜿査牡诙慰傇O計師,為新中國飛機設計事業(yè)做出了彪炳史冊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鄙蜿査傇O計師孫智孝說。“顧院士是飛機氣動力設計的奠基人,在他的帶領下,沈陽所一代代航空人不負眾望,注重創(chuàng)新,信念無比堅定,力量無比強勁?!鄙蜿査彼L左林玄說?!皬睦弦惠叺脑O計師身上,我看到了勤奮、鉆研、嚴謹、忍辱負重、勇于擔當?shù)钠焚|(zhì),由于行業(yè)的特殊性,他舍小家,為大家,遠離名利,為了國家和民族做出個人最大的犧牲。”沈陽所首席專家王永慶說。
顧誦芬的辦公室在二樓東側(cè)。一套木桌椅、兩個舊沙發(fā)是這件屋子僅有的活動空間,剩下全被各式書籍和資料填滿。在這片“書的海洋”里,顧誦芬仍然能記得每一本書的位置,記起每一本書的內(nèi)容,其中不乏有他主編的叢書。
吳天一事跡吳天一光榮事跡篇五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落下了帷幕,十件感動了無數(shù)人的故事敲擊著我們每個人心靈的最深處。
南陽市鎮(zhèn)平縣高丘鎮(zhèn)黑虎廟小學教師張玉滾,因為一句承諾他扎根于深山之中十七年,他用了一根扁擔挑起了深山中孩子們的上學夢。他扎根偏僻山村十七載,像一盞燈,照亮山區(qū)孩子求學上進的道路,用堅守和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不僅僅是他們,還有無數(shù)的中國人,他們勇于奉獻,樂于承擔,鑄就了大國的榮耀與輝煌。
盡管獲選的感動中國人物和群體有著不同的社會和職業(yè)背景,也用著不同的方式感動著別人,但從他們身上,我們還是能夠看到一個共同的特質(zhì),那就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令人感動、為人景仰的高尚精神,奠基和建構(gòu)著和諧社會及其所特有的和諧文化。
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我們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為集體做些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會越來越好。
感動的事跡永不隨風被遺忘,感動的人們,不管怎樣,在我們心中永遠被銘記于心中!
吳天一事跡吳天一光榮事跡篇六
3:0零封美國隊,打破了世界杯8年逢美不勝的歷史,取得七連勝,這是23日在20__年女排世界杯第七輪比賽中中國女排取得的成績。
這個目標讓無數(shù)中國人沸騰,贏得全網(wǎng)刷屏級點贊,聽起來簡單的目標,要付出的卻不止汗水那么簡單,不止是取得的驕人成績。這些背后的故事,更令人心潮澎湃——史無前例的五連冠,國人的激情被中國女排徹底點燃,七連勝,這個戰(zhàn)績讓人想起:1981年11月16日的傍晚,第三屆女排世界杯的決賽正在進行,緊張時刻,整個國家都安靜了下來,人們緊張地守在,黑白電視機和收音機前,中國女排和號稱“東洋魔女”的,東道主日本隊,正進行慘烈的冠軍爭奪戰(zhàn):“中國隊把球傳起來!”在主場球迷震耳欲聾的吶喊聲中,主攻手郎平頂住壓力,瞅準來球,高高躍起,一記重扣,“鐵榔頭”扳平了比分。中國女排最終以3-2戰(zhàn)勝日本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
然而,這只是一波五連冠的開頭一個屬于中國女排的黃金時代才正式拉開帷幕。
1982年第9屆女排世錦賽中國女排完勝東道主秘魯女排,首次摘得世錦賽桂冠。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在逆境中不可思議地扭轉(zhuǎn)了局勢,中國女排摘得金牌,五星紅旗又一次在賽場上高高升起。
響徹中華大地。天安門前人潮人海的歡呼,優(yōu)秀隊員被印上郵票,女排姑娘們參與國慶游行,接受山呼海嘯的致敬,只有那個年代的中國女排,能穿透黑白電視屏幕變成彩色。
那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人們意識到,無論是經(jīng)濟實力還是體育水平,我們和世界強國相比都存在不小差距,必須奮起直追,國人的激情被中國女排徹底點燃,“振興中華”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中國女排成為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女排精神也成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寫照,追溯歷史,女排精神是在艱苦奮斗中磨練出來的。
1951年11月,新中國第一支中國女排在北京成立,當時條件艱苦,沒有特定的訓練場地,全隊就進行全國拉練,據(jù)首任主教練馬啟偉回憶:他們背著行囊“行軍”,相當于游擊隊,可以說是另一種長征。
1964年東京奧運會,大松博文率日本女排奪取奧運會冠軍,1965年4月,周恩來總理邀請大松博文來華訓練中國女排。
低谷期的堅持,她甚至都不敢抱自己女兒,時間回到90年代,中國女排在經(jīng)過五連冠的戰(zhàn)績之后陷入了新老交替的陣痛,中國女排主教練和隊員更換頻繁,此消彼長,十余年間,中國女排再沒能站上三大賽世界之巔,在低谷時,中國女排一直在奮力堅持,從未選擇過放棄。
1995 年退役后赴美留學的郎平“臨危受命”,回國擔任女排主教,她拋家別女一個人回到北京。
回國執(zhí)教,不僅薪水不高,風險和壓力都是巨大的,工作也特別辛苦,豐厚的待遇和優(yōu)裕的生活條件都沒有了,還要長期面對同丈夫、女兒兩地分居之苦。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病痛的折磨,讓郎平心力交瘁。
1999年之前,包括在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郎平昏厥了好幾次,醫(yī)生在給郎平做手術(shù)時,發(fā)現(xiàn)她的膝蓋已經(jīng)老化到70歲的水平。
“女兒向我跑來時,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動她?!边@是昔日的世界第一主攻手發(fā)出的無奈感嘆,不到四十歲的她身體已幾近崩潰,作為主攻手,郎平的兩個小指斷是經(jīng)常斷掉的。
此時女兒已入青春期,正是最需要母親的時刻,郎平考慮再三,主動辭去了中國女排的帥位。
好在女排精神已是一個烙印,一直在姑娘們心中流傳。
20__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主力隊員因傷退賽,決賽對陣俄羅斯隊時,在先負兩場的情況下實現(xiàn)激情澎湃的驚天逆轉(zhuǎn)。
中國女排在低谷中,逐漸找回自己的狀態(tài),第二個黃金時代正在來臨。
20__年國際排聯(lián)公布的世界排名,中國僅列第五位。很多人把這時的中國女排形容成一塊“燙手山芋”,4年換了3位教練,已經(jīng)沒有第二個能夠接手或敢于接手的教練。
“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后依然沒問題!”同年5月郎平在中國女排最危難的關頭再次選擇了挺身而出!
但郎平上演了王者歸來。
20__年亞錦賽,中國女排戰(zhàn)勝韓國隊,重回亞洲巔峰。
時隔12年,再奪奧運冠軍。千萬臺電視機前,裁判的最后一個哨聲響起解說員喊道“中國隊冠軍”!無數(shù)中國人相擁而泣,心中的熱血前所未有的洶涌翻騰!
20__年女排奧運會資格賽上,中國女排以三戰(zhàn)全勝的戰(zhàn)績第一時間拿到奧運門票,如今在奧運前最后一次大考——20__女排世界杯中,女排姑娘們又贏得七連勝!
看比分似乎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復雜,但女排姑娘力拼下的每一個球都重若千鈞!
“只要穿上帶有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征。”平時訓練時郎平經(jīng)常親自上陣,不斷地給隊員喂球、指導訓練細節(jié),用她的話說就是:我一個快60歲的老太婆都還在拼,沒有人好意思偷懶!
輸過贏過奮斗過,哭著笑著堅持著,這支隊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現(xiàn)體育的本質(zhì),更讓人看到了不畏競爭、執(zhí)著堅持的女排精神!
30年前女排精神激勵,振興中華!30年后女排精神已扎根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中國為什么行?因為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
吳天一事跡吳天一光榮事跡篇七
吳天一是我國著名低氧生理學與高原醫(yī)學專家、高原醫(yī)學事業(yè)的開拓者,也是青海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扎根高原六十載,他常年奔走為牧民群眾送健康,每到一個地方就問“哪里海拔最高?”被牧民親切地稱為“馬背上的好曼巴”。
青藏鐵路建設期間,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chuàng)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跡,被稱為“生命的保護神”,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這位84歲的老人,腳步略顯遲緩,卻目光堅毅,他腳下的高原印記著他半個多世紀以來奮斗的足跡。期間,年僅13歲的吳天一申請入伍,之后被分派到中國醫(yī)科大學學習。1958年,經(jīng)歷了朝鮮戰(zhàn)場洗禮的吳天一跟隨部隊調(diào)防到青海,在這里他見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設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其中一位志愿軍的戰(zhàn)友尤其讓他印象深刻。
吳天一:痰多得從鼻子里、口腔里、嘴里面都涌出來,缺氧特別嚴重。他說飛機大炮都沒把我打倒,我到了這個地方,得了這個怪病。最后,他就去世了。這個話也刺痛了我,這也是激發(fā)我要從事這一項研究的一個起因,一個動力。
從此,吳天一開始了他六十多年的高原病學研究,為了獲得第一手的研究資料,吳天一人生的黃金時代,多數(shù)是在青藏高原的調(diào)研中度過的。山路崎嶇,需要騎馬行進。在騎兵支隊當過兵的吳天一,常常笑稱自己是塔吉克族的好騎手。
趕著馱儀器和行李的牦牛,餓了吃凍成冰坨的羊肉,渴了喝牧民的奶茶。為了拿到一份珍貴的樣本,吳天一常常要一天騎行六、七十華里。
在調(diào)研途中,吳天一遭遇過六次車禍,留下14處骨折。最嚴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點就戳入心臟。100天后,他又出現(xiàn)在了馬背上。在高低壓綜合艙的人體實驗中,吳天一耳膜穿孔;阿尼瑪卿山科考,雙眼白內(nèi)障;長期高原奔波,導致慢性高原心臟病。
吳天一:應該說全身很多地方的機器都有損壞。但是你做高原,你沒有這樣的獻出你不可能會有這樣的獲得。
身體屢遭重創(chuàng),而理想的火焰卻愈然愈旺,吳天一對于高原病學的研究也愈發(fā)深入、透徹。20__年,青藏鐵路修建,吳天一擔任醫(yī)學專家組組長,他主持修建了45個高壓氧艙、38個低壓艙,建立了三級救援體系,以確保每一位筑路工人都能得到最有效的高原救治。
吳天一:因為要保證工人的安全,生命是第一位的,青藏鐵路建設的時候,這些工人很多都要寫血書的,一定要參加。
吳天一和醫(yī)療團隊的目標是“不死一個人”,他們按照最高標準,制定了縝密周全的醫(yī)療救助體系,而最終5年14萬筑路大軍無一因高原病死亡,這被國際醫(yī)學界稱為高原醫(yī)學的奇跡。
守護高原人民和建設者的生命健康,是吳天一的初心,而六十多年來,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都融進了廣袤的青藏高原。
吳天一事跡吳天一光榮事跡篇八
因為劉伯明優(yōu)異的成績讓他先后在牡丹江機場和錦州飛行大隊中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而后在1991年劉伯明開始執(zhí)行單獨飛行任務,包括單獨駕駛當時國家最新型的戰(zhàn)斗機殲八,這是對他新的考驗,也是對他的信任。
1998年,劉伯明迎來了人生的轉(zhuǎn)折點,他與翟志剛等人一同被挑選為我國的第一批航天員,航天員與飛行員雖然都在空中作業(yè),但是二者的區(qū)別和難度還是相差非常大的。
來到了新環(huán)境的劉伯明很快就適應了新的訓練,因為要去外太空完成任務,這對航天員的身體素質(zhì)有很大的要求,但是劉伯明重新拿出了之前那股努力勁兒,硬是咬牙挺了過來,在20__年還被選為神舟六號的備用員。
直到20__年,劉伯明執(zhí)行了神舟七號的飛行任務,與他一同前去的還有航天英雄翟志剛和景海鵬,順利完成任務并成功著陸的劉伯明三人被當時的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了“英雄航天員”的榮譽稱號。
這也是劉伯明首次真正執(zhí)行飛行任務,而后被送到學校學習之后的劉伯明攻讀了北京理工大學的博士學位,在今年的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人員名單上,劉伯明以五十五的年齡成功入選。
誰能想到以四十歲的年齡還能將博士學位攻讀下來,誰能想到以五十歲的年齡還能成功入選艱巨危險的航天任務,誰能想到這樣的劉伯明曾經(jīng)還有一段輟學打工的故事。
1966年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的一個小村子里,劉伯明出生了,而后幾年中他的兄弟姐妹們也都陸陸續(xù)續(xù)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劉伯明在家中排名老二,他的上面有個哥哥。
其實那個年代的農(nóng)民生活非常不容易,因為家里的小孩太多,而且家長們都需要出去干農(nóng)活或者打工,所以幾乎很少有時間來管他們,家里的小孩子都是哥哥姐姐們帶大的。
劉伯明作為二哥所以需要每天照顧好自己的弟弟妹妹,替父母分擔一些壓力,因為從小劉伯明就要承擔家庭的責任,這也導致了劉伯明從小就養(yǎng)成了擁有責任感的好習慣。
“那個時候我跟他母親很忙,我們每天都是早早地就出去了,直到晚上十一二點才能回來,所以家里的事情都是他(劉伯明)來做,包括照顧這些弟弟妹妹們”。
劉伯明不只是懂事,在學習成績上也是名列前茅,雖然平時劉伯明都會跟隨小伙伴一起瘋玩,小伙伴包括家長都說在家沒見過他學習,但是劉伯明依然考上了縣里的重點高中。
這對這個家庭來說既是一個好消息,也是一個壞消息。
起初剛進入高中的劉伯明非常好學,并且勤奮懂禮貌的他被很多老師認可,但是隨著冬天的到來,劉伯明每天都要步行很遠的路程才能走到學校,“有一次我半夜起來,突然聽到家門響了,我還以為有小偷過來了,沒想到是他剛從學?;貋怼保瑒⒏高@樣說到。
心疼兒子每天這樣辛苦的劉父于是咬牙給兒子買了一輛自行車,雖然是二手的,但是也花了他一百多元錢,這筆錢對當時的劉家來說還是不小的數(shù)字。
可是隨著弟弟妹妹們的長大,家里的花銷也越來越大,劉伯明每次回到家中都能看到父親蹲在門口一直抽煙,而眉頭也緊緊地皺在一起。
父親要供這么多孩子上學實在是負擔不起,劉伯明是明白家里的情況的,白天上課的劉伯明每次想到父親皺到一起的眉頭都忍不住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