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課題方案一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有效性的前提
1.讓學生在課堂中“當家做主”
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主要是教師直接講授、灌輸,學生被動參與、接受的過程。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的接受為自主的探究,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盡顯才能、發(fā)揮才智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使教學成為學生能力發(fā)展和提高的過程。比如,我在進行七年級(下)《揚起自信的風帆》中“我能行”這個課題的課堂教學時,以小小辯論會“怎樣看待青蛙的行為”活動為載體,將課堂教學變成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完整的、相互作用的系統(tǒng),通過“闡明觀點”“觀點交鋒”“總結交流”三個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了自信和自負的區(qū)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這樣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有了良好的互動,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特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有了知識和情感的碰撞,而學生也在這碰撞的過程中得到了發(fā)展。
2.構建“雙開”的教學環(huán)境
(1)開放學生主體。開放學生主體的核心是學生大腦的解放,大腦的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在備課的時候,教師在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前提下,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由學生作答,以開放學生的思維,解放大腦。比如,在七年級上《青春暢想》這個課題中,我設計了“青春的感覺是什么?”“什么是青春?”“青春能否永恒?”等暢想青春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探討。
(2)開放教學內容的來源。選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能滿足學生進一步發(fā)展需要的教學內容。開放新教學內容可來源于自然、社會和生活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題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教師將其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即可成為教學內容。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課堂有效性的核心
1.有所舍棄,合理整合教材內容
作為教師,應該深入教材進行系統(tǒng)分析,在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夠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學實際情況,適時、靈活地對教學知識點、教學進度進行合理調整,對可有可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堅決去除,使學生的學習體系更加科學、合理。
2.努力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材中有大量的圖片、名人名言、漫畫等,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實是通過語言、聲音、圖像等手段,創(chuàng)造具體、形象、直觀的審美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優(yōu)化學生的認知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比如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教材知識通過聲音、圖像等形式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便于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學習和記憶更多的新知識點。同時也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探究活動,還可以進行課堂小辯論、即興演講、角色扮演等。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訓練 ——課堂有效性的關鍵
當今的課堂訓練常常陷入重復練習的惡性循環(huán),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如何鞏固學生所學課堂知識,凸顯課堂教學有效性,關鍵還得在如何“優(yōu)化訓練”上下工夫。
1.訓練內容要有目標性
一節(jié)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具有明確的、科學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實現(xiàn),完全取決于教學目標的達成。作為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訓練時,一定要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訓練題,使學生訓練帶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2.訓練應穿插于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之中進行
對于課堂訓練,我們傳統(tǒng)上往往采用集中處理的方法。課堂前半段時間內教師講解教材知識,后半段時間集中進行訓練。這樣學生因對新知識沒有及時訓練而掌握不夠,直接影響學生對后續(xù)知識的學習,嚴重影響了整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連續(xù)性。因此,訓練要盡量避免集中練習,要把訓練穿插于新授知識的過程之中,做到講授完一個知識點,便設計一組相應的練習。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所學知識形成一個鏈條。
3.訓練應富有方法性
在多年的教學中,我逐漸摸索了課堂訓練的一些方法:①學生自己進行閱讀,先讀問題,帶著問題去看題目;大字部分要細讀慢讀,小字部分要略讀、快讀,圍繞著題目逐個地解決問題。②要求學生學會在題目上做“記號”。養(yǎng)成動筆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探索新知的能力。
將提高思想品德課有效性進行到底,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強化德育效果,凸顯“正能量”,也有益于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與提高,這也是思想品德課的生命力之所在。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