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時間的寶貴,并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工作計劃,才能提高效率。在寫總結時,要注意簡明扼要,突出事實和效果,避免泛泛而談。以下是一些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篇一
分數的意義是個古老的課題,當學生學習分數的產生時,教材說: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例如,用一個計量單位測量黑板的長度,連續(xù)量幾次以后,剩下的不夠一個計量單位,黑板的長度就不能用整數來表示;又例如,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三個小朋友,每人分得的蘋果個數也不能用整數表示。在這種情景下,能夠把一個計量單位、一個蘋果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幾份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分數也就是說,不能用整數表示的,用分數表示;然而接下來的一個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我們還能夠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比如一堆桃子,一批玩具,一個班級的學生等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到的分數中份數與具體個數易混淆。所以,總有很多數學教師以此為題材,去商討,去實踐,期望從中找出能讓學生理解最好的一種教學方法。
近來,在學習了幾位數學教師上的數學國標本第六冊p64p65冊《認識分數》后,越來越感覺到數學教學中少不了追問,愿分享。
片段一:
出示:猴媽媽和四只小猴。
師:猴媽媽給四只小猴分一個西瓜,每只小猴可分得幾分之幾?
生:四分之一。
師:為什么?
生:因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每只小猴可分得其中的一份。
師:猴媽媽還給四只小猴帶來了他們最喜歡吃的桃子,每只小猴可分得幾分之幾?
生:四分之一。
師打開袋子,有8只桃子。
師:每只小猴可分得?
生:2個。
生:八分之二。
教師本來設計的目的十分明確,除了能夠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外,也能夠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可是在最關鍵的地方教師沒有進一步的追問,以至于前功盡棄。如果教師在學生說出每只小猴可分得這些桃子的四分之一時,教師進一步追問:為什么你連桃子的個數都不明白,就明白每只小猴可分得四分之一呢?學生必須會說:因為是平均分給四只小猴,這跟桃子的個數沒有關系,所以是四分之一。如果學生能說到這一步的話,我相信即使之后有個別學生說八分之二,2個桃子等,也能在多數同學的正確引導下順利得到統(tǒng)一意見。
片段二:
師:把6枝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幾枝?
生:每人3枝。
師:把8枝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幾枝?
生:每人4枝。
師:把一盒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得多少?
生:每人12。
師:為什么不回答幾枝鉛筆呢?
生:因為不明白盒里一共有幾枝鉛筆。
師:那么6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還能夠用什么數表示?
生:12。
師:8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呢?
生:也是12。
師:3枝能夠用12表示,4枝也能夠用12表示,為什么?
生:因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
師;對,要弄清楚12是誰的12,整體不一樣,12所對應的量,也就不一樣。
假如把100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能夠用12表示嗎?
在那里,我們能夠看到,學生順著教師的引導,完全把知識內化。并且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在教師不經意的追問下,學生建立了數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也使每個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追問有兩種目的。第一種目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信息。追問的第二種目的是查明真?zhèn)?。在教學中,有很多學生似懂非懂,更有很多學生是不懂的,這時教師就要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利用追問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學生完全問明白,讓那些不懂的學生聽明白。甚至有人說過:知識本身并不重要,經過數學教學,讓學生追問數學上的為什么,養(yǎng)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數學是理性的,教師是理性的引導者,不斷追問著,學生理性的學習者,不斷追尋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篇二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無論多么好,長期使用學生都會產生單調厭倦之感,因此,教師要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fā),在課堂上精當選擇?!缎抡n程理念下的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在課堂設計上就根據不同的內容來采用了多種多樣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不是讓教師以灌輸式的方式把所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真正融入了課堂,做了課堂的主人。
任務型教學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的成就。通過閱讀,我明白了任務型教學是雙邊或多邊的交互式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盡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新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鼓勵學生個性發(fā)展,讓學生自由表達意見”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新理念,也是我們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讀了《新課程理念下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讓我知道了自己教學設計的優(yōu)點和不足。書中的教學設計重視了學生的差異性,照顧了全體學生。鼓勵每個學生發(fā)言了我們才有可能更好的因材施教,關注每個學生。因此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將更加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敢想、敢問、敢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此學習內容在教學設計時切實做到了以人為本,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放在了首位,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一特點在教學設計中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設計上,然后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最后在作業(yè)設計時再加以鞏固。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每一位教師來說既是挑戰(zhàn),又是機遇。我一定會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讀一本好書,如同飲一泓清泉,甘之若飴;讀一本好書,如同飲一杯醇酒,聞之欲醉;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個多年未見的好友傾心交談,快意平生;讀一本好書,如同聆聽一個長者的教誨,受益匪淺。在這本書中,我收獲的是累累碩果,我相信在自己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一定會有借鑒的。
總之,面對新課改,我們教師應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識的更新與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具備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的能力,不斷研究、創(chuàng)造、發(fā)展、豐富數學教學方法,以期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篇三
(教師鼓勵學生解這道題,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大部分學生表現茫然,坐著不動。)。
師:同學們怎樣不做啊。
生1:教師,這道題沒法做啊。
生2:教師,你可能把這道題目記錯了。
生3:可能是朱軍把題目抄錯了。
生4:教師教育我們做題時要細心,朱軍怎樣還把題目抄錯呢真是太粗心了。
師:哦,原先是這樣,難怪好多同學坐著不動,那這道題是沒法做了。
生1:有辦法,只要加一個條件。
生2:這朱軍太粗心了,浪費了我們的學習時間。
生3:這樣也好,它能夠提醒我們,做任何事都要細心一點才好。
生4:我想,可能是教師有意出這樣的錯題考我們的。
生:(齊答)行。
師:需要怎樣的條件呢。
生1:只要加上一個“六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就能夠了。
生2:加上“六年級一共有多少人”,雖然能求出“參加其它興趣小組的有多少人”,但這不是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生3:如果明白“六年級有幾個班,平均每班有幾人”,就能經過兩步計算,求出“參加其它興趣小組的有多少人”了。
生4:因為是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所以我贊成生3的意見。
師:你們認為所加條件的數據,我倒清楚,“六年級有5個班,平均每班63人”。同學們,此刻你們覺得能夠解答了嗎如果能夠,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把這道題先補充完整,一會兒我們來交流。
(學生認真思考,有的試著口頭編題,有的同桌討論,互相交流,個個興趣盎然。)。
師:誰來把這道題補充完整。
(學生陸陸續(xù)續(xù)舉起手來,教師見生1欲舉又止,并用鼓勵的目光看了看生1,他鼓起勇氣舉起了手。)。
師:生1把這道題補充得很完整,我們掌聲鼓勵一下。(學生鼓掌)。
二、反思。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資料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教師要努力供給與學生實際生活有關的信息材料,讓學生從被動理解知識向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轉化。這則案例對我有三點啟發(fā)。
1.巧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心理學研究證明: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思維,僅有當個體活動感到自我需要問“為什么”、“是什么”、“怎樣辦”的時候,這種思維才算是真正的啟動。所以,教師要經過多種途徑努力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營造氛圍,使學生感到有疑要問,有話要說,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和自主本事的發(fā)展,才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想問、要說、好思的良好習慣。
2.充分尊重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運用得當,能鼓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進取性,使膽小的學生變得勇敢、自信;運用失當,將挫傷學生的學習進取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yǎng),并且要重視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幫忙他們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學生出現錯誤時,既怕同學笑話,又怕教師批評,心理壓力很大。這時,教師不能指責學生,否則就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就會扼殺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學會寬容,給學生以面子,細心翼翼地呵護他們的情感,幫忙他們尋找錯誤的原因,并加以引導,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3.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說話本事。
在數學教學中,異常是應用題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自主精神,讓學生充當課堂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在主動探究的基礎上,闡述自我的思維過程,這是新時期課改的要求。首先,這節(jié)課上,教師一改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故意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教師設置的錯題中,發(fā)現問題,進而主動思考,發(fā)表看法和想法,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其次,教師供給的數學信息來自學生的生活(不完整題例),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并且易于解決。這樣就鞏固和提高了解答兩步應用題的本事,并且學生在辨析、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容易品嘗成功的喜悅;最終,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在計算、解答的過程中出現類似于以上錯誤題例的現象時有發(fā)生,教師應及時抓住這種信息源,把日常見到的,并且是學生易錯的問題,經過題例的形式,呈現給學生,由學生在質疑、發(fā)問、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啟動心靈,受到震動,得到教育。這樣不僅僅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并且能融知識性和人文性于一體,可謂一舉兩得。
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為學生搭建一個合作探究、互相交流的平臺,營造一種民主的研討氛圍,讓學生的思想自由地馳騁,讓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自然地噴發(fā),要求學生口述思維過程,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本事。即使學生出現錯誤,教師也要寬容,真誠地幫忙學生,讓每一位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四
案例背景: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老師不可避免的要經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為是否符合新課程的理念。
教學應該更多的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對于“差生”的情感更應加倍關注。健康與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以及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非常有利于學生非智力與智力因素協(xié)調發(fā)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梢?,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重要性。我們真的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給后進生更多的陽光,讓他們發(fā)揮內在的潛力,正常的沐浴燦爛的陽光,擁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教學過中,經常會運用談話教學,在談話中會提出一些問題,一些成績好的同學總是會把老師提出的問題脫口而出,這樣一些差生就會濫竽充數,不懂裝懂,所以我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應舉手,然而我盡量關注那些差生,當我發(fā)現有的“差生”干脆不理你坐在下面做起小動作時,我要么當場說表揚哪位同學,批評哪位同學,這時學生們頓時熱情高漲,個個坐得工工整整,聲音洪洪亮亮的,都想爭取到我的表揚,要么走到他的跟前看著他以制止他的小動作。或者就點名做小動作的同學回答問題,當他不會回答時,請優(yōu)秀生回答聽完別人的回答后,再請他回答,如果答對了,及時給予表揚。每次課后我都留幾個成績差上課反映慢的學生,讓他們對著黑板上的題目一個個讀下來,遇到讀錯的我會讓他們思考一下,再講解方法,盡量讓他們有所懂??紤]到“差生”,要幫助“差生”,給“差生”機會,建立他們的信心,我從來不罵他們或者打他們,而是耐心的教導。而幾位“差生”表現大同小異,眼里閃過一絲欣喜,但臉上沒有一絲笑容,他們體現出的神情令我記憶猶新。于是我要求他們要更努力更認真,以勤補拙。如果他的表現還好,我則表揚他的進步,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那時我看到了他開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反思一:教師要備課,要備學生,更要備“差生”。
教師備課要對學生的個別差異細心觀察,并充分估計。采用“分層教學”、“分類施教”,使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發(fā)展思維,能力中等的學生產生興趣,能力較差的學生掌握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相應的提高。而且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后,學生抑或是“差生”能不能接受你的教學方法,要真正做到的備學生,貼近學生的知識體系,從而引導學生融入課堂,使“差生”喜歡上數學,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反思二:教學應該更多的關注每個“差生”的情感,乃至每個學生的情感。
《數學課程標準解讀》有這樣一段:“作為促進學生一般性發(fā)展的數學學習,應該更多關注學習的情感因素。事實上,健康與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學習氛圍非常有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協(xié)調發(fā)展。”由此可見,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重要。
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弊鳛榇龠M學生一般性發(fā)展的數學學習,應該更多關注學習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實上,健康與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非常有利于學生非智力與智力因素協(xié)調發(fā)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個班最能體現學習數學的最終效果。由此可見,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重要。
反思三:教學中應該考慮對“差生”的更多鼓勵。
在回答對老師的問題時,“差生”受到教師的表揚后的那種驚喜使我久久不能忘懷,使什么讓他們眼中一直閃悅那種激動的神情呢?久而久之,讓我發(fā)現這不是別的,正是教師一句表揚的話。為什么我們不是給“差生”更多的表揚、更多的鼓勵、更多的陽光呢?這樣不僅讓他們可以經受鼓舞,還能正常的沐浴燦爛的陽光,擁有健全的人格。我們還要時時關注“差生”的情感,沒有情感的教育是沒有生命的教育。課堂上當老師用真情走進“差生”的情感世界,用心靈去感受心靈,用情感去贏得情感時,“差生”就會以十二分的熱情回報你,喜歡你,接受你所教的知識,喜歡數學學習。
反思四:對“差生”要滿懷期待之心。
期待是一種激勵的方式,這種激勵可以激發(fā)“差生”積極而熱烈的情緒,激勵他們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取得進步,在課堂里,教師要用期待的眼神望著他們,并期待他們舉手,給“差生”參與課堂的機會。
希望在以后注意“差生”的情感的問題上,我們數學老師都能繼續(xù)不斷的努力和探索,讓關注“差生”的情感真正落實到課堂中來。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篇五
一、案例主題。
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自由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全面發(fā)展、和諧發(fā)展、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二、案例理念。
親其師而信其道。營造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與學生平等相處,寬容以待,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更讓教師體驗到為人師的幸福。讓愛意回蕩在師生之間。
三、案例描述。
1、抓住最初的教育契機,讓學生喜歡自己。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愛好。作為教師,在和學生第一次接觸之前,就要從儀表、舉止、說話藝術、授課藝術等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盡可能利用第一次見面的機會,給學生留下最好的印象,以增強自身的人際吸引力,為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每次和新學生見面的第一節(jié)課上,我都會和很輕松地介紹一下自己,和學生聊聊自己的興趣、愛好、習慣,同時也了解一下他們的想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然后,我會站在學生的立場說話,告訴他們我也和他們一樣,不喜歡下課拖堂、不喜歡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覺得老師和自己是心貼心的(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對學生提很多要求)。最后,再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最好是qq號,讓學生可以無所顧忌地和老師說一些悄悄話、說一些真心話。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贏得了孩子們的信任和愛戴,才能使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順利展開。
2、用心備課,讓每一節(jié)課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數學課本來給人的感覺是枯燥、乏味的,可是,看看那些優(yōu)秀的數學教師,他們的數學課堂卻是那樣的精彩:抽象的數學知識蘊含在有趣的故事、快樂的游戲、神奇的魔術中。這樣的數學課,常常讓孩子們徜徉其中,流連忘返。
根據課堂和教學的需要,巧妙地穿插一些活動,例如猜謎語,講故事,做游戲,搞競賽,以及完成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我始終認為,只有讓學生感覺到課堂是新鮮的、有趣的,他們才能學得輕松,對這節(jié)課的印象才會深刻。
3、課間多和學生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
交往次數是建立人際關系的客觀因素。一般來說,交往次數越多,了解的時間越長,彼此就會越熟悉,關系就會越密切。學生和教師的交往多數僅限于課堂上,而且每次都是以授課為內容,學生對教師很少有全面的了解。因此,我認為作為教師,我們應利用閑暇時間有意識地多接觸學生,改善和密切師生關系,使學生和我們相互熟悉和理解,增加彼此的喜歡程度,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我們所教科目的興趣,實現教學目標。
課間孩子們活動的積極性總是非常高。有一次,看到學生踢毽子,我走過去請求她們:“可以讓我加入嗎?”學生笑著點頭答應,可還是有點疑惑的問:“老師,你也會踢毽子?”瞧,在他們眼中,老師是只會教書,不會玩耍的!我不動聲色的踢給他們看,從眼角的余光中,我看到她們臉上的表情由懷疑變?yōu)橄矏偅^而變?yōu)轶@異。等我收了毽子之后,學生不約而同地發(fā)出一聲驚嘆:“哇!老師,你太厲害了!”然后,學生們七嘴八舌地嚷嚷開了:“老師,你怎么踢得那么多,又踢得那么好,教教我們吧!”“老師,你以后經常和我們一起踢毽子好不好?”我微笑著答應她們。很簡單的一件事,讓我和孩子們的關系拉近了很多,很多孩子把我當成了能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的好朋友。后來經過仔細觀察我發(fā)現:凡是下課和我一起踢過毽子的學生或是看過我踢毽子的學生,在上下一節(jié)數學課時都聽得特別專心,似乎覺得不認真聽講就對不起我這個朋友。而我,也從這件事上收獲了許多的快樂和幸福。
4、多鼓勵,少批評,對每一個孩子都充滿期望。
我們都知道,如果教師喜歡某些學生,對他們抱有較高的期望,學生常常以積極態(tài)度對待教師,誘發(fā)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這些學生常常如教師所期望的那樣進步。相反,如果教師不喜歡學生,對學生期望過低或經常受到教師的冷漠、歧視,學生也以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教師,不理會教師的要求,這些學生的成績和品質就會一天天變壞。
班里有位小姑娘,剛開始數學成績不太理想,但是從小組活動中,我發(fā)現她非常負責任,我就建議她做我們班的數學課代表。剛開始,她懷疑自己的能力,怯怯地對我說:“老師,我的數學不太好,我怕自己干不好,影響咱班的數學成績?!蔽夜膭钏f:“雖然你的數學成績不是最優(yōu)秀的,但你絕對是咱們班最負責人的學生,數學課代表非你莫屬,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給了她莫大的信心。自從當了課代表,她上課聽講比以前更專心了,做題比以前更細心了,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對后進生的輔導更用心了。同時,在協(xié)助老師搞好數學教學的工作中,她也做得非常出色,每天、每周、每月各小組學習競賽的評比、總結,她總能做得井然有序,讓老師沒有半點后顧之憂。
班里還有個學生,每次上課都不能認真聽講,而且總是側著身子,隨時準備和后面的同學說話??吹竭@種情況,我非常氣憤,就狠狠地教訓他幾句,可是后來發(fā)現他絲毫也沒有改正。后來有一次批改他的作業(yè),我發(fā)現他做的方法非常有創(chuàng)意,我就抓住機會在班里表揚了他,并微笑著對他說:“如果你能在上課時稍稍再專心一些,你的數學成績一定會突飛猛進。”沒想到聽了這話,他的臉一下子紅了。從那以后,他上課聽講還真的比以前專心多了??磥恚昂煤⒆佣际强涑鰜淼摹边@句話還真是沒說錯。
四、案例特點。
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好壞直接影響教育的效果。師生間彼此真誠地接納對方,從而達到心理相容,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熱情高漲,主體作用就能發(fā)揮出來,教學目標就能實現。
教師的一生都要和學生打交道,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不但會迸發(fā)出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顯著提高,而且也會使我們教師在愉快的氛圍中度過一生。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六
《折扣》。
諸暨市安華鎮(zhèn)小樓彩麗。
教學內容:
浙江省編義務教材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二單元《分數乘法》第二小節(jié)《分數(百分數)乘法應用題》第二教時(教材第45---46頁)。
學習目標:
1.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悟到“折扣”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明確。
2.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出發(fā)考慮。
問題,并能正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群體意識,促進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
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學習重點:使學生能正確地按折扣和成數進行計算,并能領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以。
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
學習難點:使學生能夠在教學情境之中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
《折扣》是《分數(百分數)乘法應用題》的第二教時,是在學生學習了把折扣、成數改寫成百分數,以及“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體現創(chuàng)新”和“關注生活,注重實效”的教學理念。在新課程的理念下使用舊教材,一方面,教材本身固有的學習要求還是應當達到的,另一方面,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他們能夠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地參與學習活動,并能學有所思、學有所得,教師對原有教材又不能不進行一定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為此,我著重做好以下三點:
1.巧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聯系生活,加強應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
3.自主創(chuàng)新,改編教材,謀求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教學過程預設: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出示雅典奧運會吉祥物“雅典娜”和“費沃斯”,說說它們的名稱,并。
猜測價格。(課件展示)。
二.導入新課,感悟新知。
1.出示兩家商店中這種吉祥物的不同價格,說說你會上哪一家店購買。
甲商店:120元乙商店:110元。
2.出示兩家商店不同的促銷方式:
甲商店:底價搶購,八折起乙商店:六一特價,一律九折。
4.這種吉祥物在這兩家店的價格究竟各是多少,我們該怎樣計算?
[指導學生列式計算:甲商店120×80%=96(元)。
乙商店110×90%=99(元)]。
5.小結:剛才這道題的的實質,就是求商品原價的百分之幾是多少。
6.試一試:
(1)某家具商店將一種原價320元的床墊八五折出售,這種床墊的現。
價是多少元?
(2)一種電視機原價每臺2600元,“五一”期間以9.5折出售。這種。
電視機的促銷價是多少元?
三.簡單應用,加深體驗。
情境展示:某兒童用品商店在兒童節(jié)期間對部分商品進行特價酬賓:
玩具機器人:原價220元,打四折;水杯:原價20元,打九五折;
故事書:原價120元,打八折;籃球:原價78元,六五折。
問:如果給你100元錢進這家商店購物,你將如何合理使用這100元錢?
四: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種飲料,大瓶裝每瓶1200毫升,10元一瓶;聽裝每聽200毫升,2元一聽。
現有三家商店出售這種飲料,并推出了不同的促銷方式:
甲商店:買一大瓶,送一聽;
乙商店:一律九折;
丙商店:滿30元八折優(yōu)惠。
問:
1.你喜歡上哪一家商店購買?說說你的想法。
2.你們班共有多少同學?如果每位同學配備200毫升飲料,共需多少飲料?
3.這么多飲料,上哪一家店購買可以使所花費的錢最???請通過小組合作制訂一個。
購買方案。
(思考:購買方案的制訂應視班級的具體情況而定。這道題具有比較開闊的思維空間,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挑戰(zhàn)。要盡可能使學生感悟以下兩點:1,可以在兩家或兩家以上商店組合購買;2,用同樣多的錢買到更多的飲料。這樣這道題就具備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義)。
五.總結收獲,課后延伸。
1.說說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結合學生回答小結本課內容)。
2.出示課后延伸題:
(2)安華鎮(zhèn)某大型襪廠2003年的產值達到了560萬元,打算2004年在此基。
礎上增值二成。該襪廠2004年比2003年增值多少萬元?
說說這兩題涉及到了什么內容,回家后先獨立完成,再請家長進行檢查。
板書設計:
折扣應用題。
甲商店:120元乙商店:110元。
底價搶購,八折起中秋特價,一律九折。
(表示現價是原價的80%)(表示現價是原價的90%)。
120×80%=96(元)110×90%=99(元)。
反思:
這堂課是我曾經開設過的一堂校級公開課,課后學生與聽課教師的反響相當好。我個人認為,這堂課在以下幾方面是處理得比較成功的:
一、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程度,關注他們的處境和感受。興趣永。
遠是最好的老師,本節(jié)課中我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以他們熟悉的“購物情境”導入學習,把簡單、枯燥的學習理性知識的過程變成學生自主探究、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動態(tài)過程,促使學生思維活躍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也使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皩?。
用性”是這節(jié)課的一個顯著特點,無論是“折扣”還是“成數”,都是現實生活中的客觀存在,也正因為此我們才有學習和探討的必要。因此,我結合班級和上課時的實際情況組織教材,盡可能使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并通過課后延伸等方式,啟發(fā)學生將所學內容在現實生活中進行充分的體驗和感悟,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深廣的學習空間。
三、大膽改編教材,使課堂教學更具藝術性。在原教材中,這一課時的學習內容包括“折扣”和“成數”兩部分,我在教學中則選擇了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折扣”作為主要的學習內容。至于“成數”相對而言離學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離,但卻是學生家長所熟悉的,因此我把這一內容作為這堂課的課后延伸,讓學生在回家以后通過自學以及與家長的交流和探討自主掌握。從學生的反饋情況看,他們完全能夠做到這一點。
當然,這堂課也有不足之處,對一些同學而言,這節(jié)課的難度較大,尤其是“合作探究”部分。雖然有小組成員間的互助互學,還是有部分同學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用新課程的理念教學舊教材,對于那些習慣了傳統(tǒng)教學的學生而言也是一種挑戰(zhàn),這是值得教師重新思考的。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篇七
教學案例:“認識平面圖形”
[背景分析]。
[教學目標]。
1、透過操作和觀察、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畫一畫各種圖形,直觀而充分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索與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初步的觀察潛力、動手操作潛力和用數學進行交流的潛力。
4、在愉悅的氛圍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1、初步感知體與面的關系,對立體圖形有必須的感性認識。
2、找出平面圖形的共性,區(qū)分不同的形狀。
[課堂實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美。
(上課一開始,播放優(yōu)美、輕快的音樂)。
生:漂亮。
師:漂亮在哪里呢?為什么覺得它漂亮?。?/p>
生:因為它有很多種顏色:有綠色、紅色……。
生:因為它畫了大樹、房子、太陽……。
生:它有很多種形狀,有圓圈、有三角形……。
生:想。
二、動手操作,誘導美。
師:其實,小朋友的手也能夠創(chuàng)造出這些美的圖形,先請大家從學具袋里任意拿出一個正方體,把它按在紙上沿著底面畫一個圖形,看看在你的筆下能夠變什么樣的圖形?(邊示范邊說明)。
(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小朋友們,此刻你能不能告訴大家,從長方體的底面畫出來的圖形是什么樣貌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師:哦!你明白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們,什么樣貌的圖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師:沒錯,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還有一點這個小朋友沒有說,正方形的四條邊也都相等。我們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條邊都相等的圖形我們就叫正方形。老師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們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長方形說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大家再拿出任意一個長方體和圓柱,也沿著底面畫畫看。
來自 m.sunshinestudy.com
生:(第二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先來說圓柱底面畫出了圖形?
生:圓柱能夠畫出一個圓圈。
生:圓形。
生1:我畫出了一個長長的,方方的圖形。
生2:我畫出了正方形。
生:不一樣,一個是長長方方的,一個是四四方方的。
師:為什么同樣是長方體,他們畫出的圖形不一樣呢?我們來看看他們是用什么樣的長方體畫出來的好嗎?(請學生把運用的長方體拿上講臺展示)哦,小朋友們都看一下,原先這個長方體是一個特殊的長方體,它的兩頭都是正方形的。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這個我們把它取名叫“長方形”,這就是它的照片,我們一齊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圓形和正方形說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接下來輪到球了,它能畫出什么圖形呢,小朋友們想試試看嗎?(想)。
(第三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畫得時候,你們發(fā)現什么困難沒有?
生:球很難畫,我畫不出來。
生:(根據教師指定的名稱找對應的圖形)。
師:小朋友們表現都很棒,用掌聲給自己鼓鼓掌。(拿出三棱鏡),沿著它的底面也可畫出一個新的圖形。(教師畫)它就是你們熟悉的朋友dd三角形。
師總結:我們這天認識了四個新朋友,他們是誰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這四個好朋友和我們昨日認識的立體圖形不一樣,他們住在平面圖形的王國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尋找美。
生(興奮地討論著,給課堂氣氛掀起一個高潮)。
師: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師的第一個任務已完成了,第二個任務就是幫它們找找生活中的朋友dd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圖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訴你身邊的同學。(教師巡視指導)。
誰來幫老師來完成這個任務?
師:我們重新再來看這幅圖。(電腦逐一顯示各種圖形,學生說它們各自的名稱。)。
四、游戲鞏固,創(chuàng)造美。
(1)找一找,練習一第3題。
(2)拼一拼,練習五第4題。
(3)引導學生用這四種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或其他的,拼好的進行全班展示,并給矛獎勵。
(4)畫一畫,用學過的這些圖形設計一幅自己喜歡的圖案,畫得漂亮得,老師給他簽名,并送給一朵小紅花。
五、課堂小結,表達美。
師:這天,你覺得我們的課堂美嗎?美在哪里?
生:美,因為我們能夠拼很多畫也能夠畫出很多畫。
師:這天小朋友拼出的畫,畫出的畫很漂亮,很有創(chuàng)意,回家的作業(yè)就把你們的作品帶給爸爸媽媽看,說給他們聽,美在哪里。
[教學反思]。
一、創(chuàng)設情境dd以美激趣。
鮮艷美觀的圖案,簡潔大方的板書,親切生動的語言,活潑搞笑的故事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妙方”,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我就創(chuàng)設了如下情境:以“陽光明媚的早晨”畫面導入,透過學生邊觀察邊欣賞,“說說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識與美結合起來,觸動學生的心靈,之后讓學生透過動手描一描,拼一拼,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來獲得知識并從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回歸生活dd以美促智。
“平面圖形”這部分知識源于現實生活,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具有必須的感性積累。所以在教學中我安排了讓學生合作、尋找交流生活中物體的圖形這一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和生活積累,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用心評價dd以美育德。
教師的每一次動情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學生記憶猶新,激情高潮。為了迎合低年級學生的好表揚心理,我承讀了幼兒教育的評價方式:如掌聲、小紅花、智慧星等,以無聲、有聲的方式對學生及時評價,營造舒心、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八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普遍運用的一種教學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進學生思考,激發(fā)求知欲望,發(fā)展思維,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調節(jié)課堂氣氛,培養(yǎng)口頭表達潛力。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也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更是教學成功的基礎。
教師的課堂提問行為卻存在很多不足,如提問方式單一、資料簡單、只針對少數學生,課堂中我們經常聽到的是教師簡單、隨意、重復的提問,學生則是不敢或不愿回答問題,或不能、不善于回答問題。有些教師的提問得不到學生的配合,學生要么答非所問,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課堂教學的冷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師教學《認識角》為了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配合教師設計的“我們去旅游”的情景線索,出示了一系列與交通標志相關的實物:出口指示牌(長方形),轉彎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圓形),手巾(正方形)等,讓學生比較它們的不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圓形沒有角)。
師:這些是什么。
生:交通標志。
師:它們有什么不同。
生1:有些是圓的,有些是方的。
師:還有嗎。
生2:它們表示的好處不同。
師:什么不同。
生:轉彎指示牌表示……,限速警示牌表示……,
生2:我不同意…..
之后學生爭論起來。
在這種“滿堂問”的課堂里,教學氣氛是活躍了,甚至顯得有些熱鬧,但學生受益不多。我們老師總是想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千方百計創(chuàng)設情景,再引出問題;在這些情景的渲染下,教師有意無意地會拋出一些無關的問題,并且認為完全尊重學生的所有問題和興趣才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當生1已經講到要害時,教師的那句“還有嗎”,本是想讓更多的學生來敘述,提高課堂的參與度。不想教師的隨意發(fā)問是畫蛇添足??梢?,教師的設問如果沒有明確的目的,隨意發(fā)問,就不能發(fā)揮相應的`價值和作用。教師的問要適可而止,把握好度,當學生偏離基本的思維方向的時候,教師來一點“武斷”的糾正也是必要的。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篇九
科目。
數學。
年級。
五年級。
教學時間。
執(zhí)教者。
王冬梅。
一、教材內容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中的一節(jié)內容(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75——76頁的內容,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研究圖形的面積,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設計理念:
數學課的教學應當以注重引導學生親歷數學知識探究過程、突出思維訓練為主要目標。主要設計理念是:一是以學生為課堂學習的主體,關注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經驗,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素材、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自主的投入學習,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二是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載體,注重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去探究數學知識,親歷數學知識探索過程,感受成功的快樂。三是以問題為思維訓練的源泉,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激活思維。四是以生活為學習數學的基礎,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知識,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解決數學問題,并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組合圖形的含義,理解并掌握組合圖形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結合具體的題例,使學生感受到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三、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難點。
教學難點:割補后找出相應的計算數據解決問題。
四、學習者特征分析。
(1)多媒體教學法。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六、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
實驗(演示)教具。
圖畫,圖片,教科書,粉筆,教學支持資源。
課件,投影,幻燈片。
網絡資源。
多媒體教室。
七、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讓學生猜一猜(學習過的平面圖形),說一說(面積公式),看一看(給出的圖案像什么)。
學生獨立與小組合作交流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問題。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匯報時用多媒體將學生的學習成果演示出來,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3、師生。
總結。
分割法填補法。
學生合作交流,探討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板書并計算面積總結方法,學以致用。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真正的轉變們了教師的角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獲取更多的解題方法。讓他們都有成功的掌握“分割法”和”添補法”這兩種計算方法.讓學生明確分割圖形越簡潔,解題方法越簡單。與此同時,教師要適時提醒學生們要考慮到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系,有些圖形分割后找不到相關的條件就是失敗的。這樣做有利于突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1,為了鞏固新知,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前面情景導入時幾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解決了一個,剩下的我放在練習里。2設計一個組合圖形的草坪,面積大約45平方米。
學生在畫圖程序中,自己設計出組合圖形的圖畫,并涂上漂亮的顏色。讓學生把掌握的知識拓展到實際生活中去。
總結收獲、小結全課。
學習這節(jié)數學課,你有什么收獲,或者有什么心得?
學生自由說,暢所欲言。
學生可以說知識上的收獲,也可以說情感上的收獲,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將本堂課的內容進行了總結.也可以評價他人的學習表現,生生互動評價,學生既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體驗了成功,促進了發(fā)展。
教學過程流程圖。
形成性檢測與評價。
1、是否能夠通過自學、掌握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
2、是否能正確計算簡單的基本圖形的面積。
3、是否能夠積極參與課堂上的學習活動。
4、是否能夠與老師同學交流。
心得體會。
5、是否能夠傾聽他人發(fā)言。
6、是否能夠理解,掌握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
九、教學總結與反思。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北師大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是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安排學習的。本節(jié)課是以學生已經學習過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基本圖形面積計算為基礎,結合實際情境和具體的圖形來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不僅能夠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情感。
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本課一開始我就從談論生活中的各種組合入手,進而出示七巧板拼圖讓學生觀察得出這些圖形都是一些組合圖形,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為下一步探究組合圖形做好鋪墊。
2、注重方法的指導與總結。
3、問題來源于學生,回歸于學生。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放手讓他們拼圖,畫圖,分割圖,并自行解決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在拼一拼、畫一畫,分一分的活動中,初步形成“組合”的概念,從而對“組合圖形”的意義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新課程理念強調:人人在數學學習中有成功的體驗,人人都能得到發(fā)展。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fā)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始終貫穿著學生的自主參與,我只是輔助學生參與到整個過程中,學生由探究到發(fā)現到總結,思維活躍,興致勃勃。課堂成為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在數學知識技能的形成、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當然也還有很多細節(jié)的地方需要改進,比如教師語言的精練度,課堂教學時間的掌控、學生操作的方式,以及匯報的形式等等,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以完善。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說說圖意,在講給同桌講一講;。
2.誰能提出數學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解決提出的問題!
3.誰愿意把自己的問題說給大家聽?
4.誰愿意解決她剛才提出的問題?
5.重點講解一道乘法題。
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
16×4=48(元)。
6.引導學生討論算法,匯報算法。
二、拓展應用。
1.試一試。
2.連一連。
2×3215×416×526×8。
5×1219×560×74×30。
3×1624×252×415×6。
17×54×163×4084×5。
3.一件上衣的價錢是一條褲子的2倍。買這樣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錢?
4.光明小學3名教師帶45名同學去海洋館參觀,用400元錢買門票夠嗎?
三、總結。
今天學習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一
1、學生在聯系生活實際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梯形,發(fā)現梯形的基本特征,認識梯形的高。
2、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學會用不同方法做出一個梯形,會在方格紙上畫梯形,能正確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梯形,能測量或畫出梯形的高。
3、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經歷梯形的認識過程,了解梯形的特征。
建立廳性的高的概念,畫梯形的高。
配套教材、直尺、三角尺等。
一、生活導入。
1、出示例1的圖片,你能在這些生活場景中找到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嗎?
(重點可讓學生上臺指一指梯形)。
2、你能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到梯形嗎?
3、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梯形。你還記得我們昨天是怎樣研究平行四邊形的嗎?
根據學生回憶板書:
(1)探究特點。
(2)認識高、底。
(3)多種練習。
有了這些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經驗,你想自己來進行研究活動嗎?在小組里討論一下,你們準備開展哪些活動來完成(1)和(2)。
老師的友情提醒:研究梯形時注意和平行四邊形的聯系與區(qū)別,將使你事半功倍。
二、小組活動。
(一)探究特點。
1、展示小組內制作的梯形,介紹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2、歸納梯形的特點: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二)認識高、底。
1、介紹小組內的研究成果。
2、在此基礎上指導看書自學:
量出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間的距離,這就是梯形的高。這樣的高有多少條?為什么?與平行四邊形不同的是,梯形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稱。說說什么是上底、下底、腰、等腰梯形。
3、試一試: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條邊,量出每個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4、說明:第二個梯形是直角梯形。在直角梯形中有幾個直角?
三、練習提高。
想想做做1-5。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同桌間說說看。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二
教學內容:《義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3~4頁教學目標:
1.以生活中有關“左、右”的真實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2.通過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建立“左、右”方位感的過程。3.能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關條,體驗其相對性。
4.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左、右”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教學重、難點:
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關系,體驗其相對性。教具準備:課件教學過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小朋友們會念拍手歌嗎?喜歡玩嗎?誰能來表演一下?問:小朋友們,剛才他們是用什么拍掌的?2.體驗左、右。
(1)師:請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2)看一看。
(4)師小結:左手、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許許多多的事情,小朋友們瞧瞧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好朋友嗎?(5)生說。(要求學生摸著說。)(6)揭示課題。
3.小游戲:聽口令,做動作。舉左手,舉右手;舉右手,舉左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腳跳兩下,右腳跳兩下。拍一拍:
在身體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兩下掌。二、感知群體中的左邊、右邊,建立方位感1.找一找。
(1)第一橫排坐在最左邊的是誰?最右邊的又是誰?
(2)第二橫排中,從左往右數,第__個同學是誰?從右往左數,第__個同學又是誰?
師小結:同一個人,從不同的方向去數,順序也就不同。(3)你的左邊是哪個同學?右邊又是哪個同學?(4)同桌互相說一說。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學?(5)全班交流。
2.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一只小豬找不到回家的路,請小朋友用學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識幫小豬找家。(2)學生展開討論。(3)計算機演示結果。
(4)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三、體驗左右的相對性,加強理解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1)師:老師和你們是面對面站的。請你判斷:老師舉得是哪只手呢?(2)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3)全班交流、驗證。
師小結:兩個人面對面站的時候,左、右剛好相反。2.游戲鞏固認識。(1)師生齊舉左手。(2)師與生演示。
老師的右手搭在同學的哪只肩上?老師的左手搭在同學的哪只肩上?學生的右手搭在老師的右肩上。學生的左手搭在老師的左肩上。(3)兩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褡在對面同學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對面同學的左肩上。(4)全班齊做。
1.計算機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識介紹自己的臥室。2.學生運用前、后、左、右的知識介紹生活中的情境。3.師小結,全課結束。分析:
每個學生的生活與數學知識背景、數學活動經驗、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自身思維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課程標準教學新理念指出,數學內容的呈現形式應多樣化,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1、突出知識之間的聯系與綜合數學是一個整體,其不同的分支之間存在著實質性聯系。按照教材的編排意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全過程。2、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發(fā)學生興趣。這節(jié)課教學內容是左右,從日常生活入手,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從自身入手,從真實的生活中提出問題。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貼近他們現實生活的內容進行教學,才能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知識是密不可分的,使數學課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從而產生學習和探求數學的動機,主動應用數學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3、注重呈現形式的豐富多彩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努力讓孩子們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喜歡數學,從而主動地從事數學學習。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征,采取適合于他們的表現形式,培養(yǎng)他們一種愿意甚至喜愛的積極情感。
4、關注對數學的理解,發(fā)展富有個性地學習促進隨著開放式教學的深入開展,課堂中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應用有關數學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上應盡量抓住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關注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及時調控課堂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三
一例一議“精細化教學”
科學探究,是當今課堂教學改革領域中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舉措,教師要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探究學習的機會,尤其要抓住每一個細節(jié),把握每一次機遇,讓學生不失時機地在探究中學習,在探究中收獲,在探究中提高。實踐證明,課堂上科學、有效的探究,是構建高效課堂、實現精細化教學的必由之路。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練習六中有這么一道題:
學生自主解答后,我發(fā)現大體有兩種不同的答案,其一是這樣的——。
涂黃色油漆的面積:
其計算結果為12800平方厘米;
涂紅色油漆的面積:
65×40×2+40×3×40。
其計算結果為10000平方厘米。
而另一種狀況則是——。
涂黃色油漆的面積:
[65×40+v65+10w×40+40×40]×2。
其計算結果為14400平方厘米;
涂紅色油漆的面積:
v65+10w×40×2+40×3×40。
其計算結果為10800平方厘米。
學生的解題思路大致相同,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兩種不同的結果呢?對此,我組織、指導學生進行了探究。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大家發(fā)現了兩種解法的差別在于1號頒獎臺的高的取值不同,即一種解法的取值為65厘米,另一種解法的取值為75厘米。由于題圖中明確標注了40厘米、65厘米及10厘米等數值,則能夠從中對三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取值,而正常狀況下這幾個量(已知條件)的取值在圖中能夠很容易得出來,為什么會有學生產生誤解呢?到底哪種取值是正確的?透過討論、探究,最后大家一致認為1號頒獎臺的高為65厘米。
(下面是師生探究活動記實)。
學生甲:如果2號頒獎臺的高是65厘米,那么原題的圖中就就應把“65厘米”字樣標在2號頒獎臺的左邊,所以根據“65cm”字樣標注在1號頒獎臺的正面上,我認為65厘米是給出的1號頒獎臺的高。
學生乙:我觀察到1號頒獎臺正面左邊的這條棱被分成兩條線段,上面較小的部分是10厘米,而從圖中能夠明顯地看出下面較大的部分則為65厘米長,而這兩個數字都是標注在這兩條線段附近的,所以1號頒獎臺的高就是10厘米與65厘米之和,即75厘米。
聽了我的說法,同學們躍躍欲試,紛紛行動起來。
經過同學們的測量、計算、比較,最后證實了1號頒獎臺的高為65厘米。
【課后反思】。
對于一道數學題的解答,似乎大可不必如此“興師動眾”,而課后想起來,我的這種做法并非“小題大做”,而卻是“大有益處”的。
1、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2、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3、透過“借題發(fā)揮”而把知識向未知領域延伸,不但實現了“比例尺”這項知識的滲透,而且還使學生懂得了“學無止境”的道理。
4、達成了培養(yǎng)學生構成細致而有序的審題習慣這一教學設想。
回顧此例的教學,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盲目地、簡單地教給學生問題的答案,正如上面的這個問題,如果我只是告訴學生1號頒獎臺的高為65厘米,認識不清的學生只要照做就能夠了,那么仍會有學生感到不解,甚至還可能依然堅持自己的看法而一頭霧水。
因而,為實現精細化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我們要明確:
教會學生一個問題并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抓住教育契機,教給學生科學的、適用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引發(fā)學生參與探究,以切實實施精細化教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與數學素養(yǎng)。
【相關閱讀】。
文檔為doc格式。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十四
教學內容:
估算黃豆粒數。
教學目標:
學會估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利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黃豆,杯子,天平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
生:黃豆。
師:你們想知道這些黃豆有多少粒嗎?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黃豆有多少粒。
二、小組討論,確定方案。
師:你們可以用課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組合作,實施方案。
四、匯報交流。
方案一:
先數一杯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二:
先測一把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三:
先測100粒黃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稱出總重量,再用除法計算即可。
五、小結。
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大家都要做留心觀察的人。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篇十五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會用正字法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身邊有趣事例的的調查活動,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會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
教學難點:
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問題。
教學方法:
討論法、觀察法、情景法、分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準備:
操行統(tǒng)計表、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六一兒童節(jié)就要來了,我們班上要出兩個節(jié)目,大家覺得我們可以出什么呢?
生:唱歌、跳舞、繪畫、走時裝步。
師:不錯,合唱、舞蹈、小品、樂器我們可以考慮一下,我們可以從這四類節(jié)目中選出兩個,我們怎么決定出哪兩個節(jié)目呢?這就要用到我們一年級時所學的統(tǒng)計知識。老師想讓大家投票來決定,下面老師請每組討論出兩個節(jié)目,等會投票。板書課題:“統(tǒng)計”。
二、探究新知。(隨時注意給表現突出的大組或個人加五星和紅旗)。
1、收集數據的過程。
師:我們要知道哪兩個節(jié)目的票數第一步就需要我們來收集數據。
板書“收集數據”。
師:小組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教師行間巡視,對方法收集好的小組和合作愉快的小組加五星)。
師:下面請各小組匯報交流各種方法,并說說本小組認為最簡單的記錄方法,談談為什么?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硪粋€新的方法正字法,下面組長就把討論結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書寫順序畫一筆畫。(學生按大組順序上臺投票配上音樂伴奏曲)。
2、整理數據的過程。
師:請大家整理好每種節(jié)目的票數,再填到統(tǒng)計表中,我們數“正”字筆畫的過程,就是我們整理數據的過程。
師:下面請小組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匯報交流結果)一個格子不表示1票,而把它表示成兩票剛好用4個半格子。
師:大家覺得他的方法可行嗎?沒錯,我們可以用一個格子表示2票。請大家分別在條形統(tǒng)計圖上用這種方法表示出每種節(jié)目的票數。老師想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來畫一畫。
師:一個格子表示幾票要根據統(tǒng)計表中數量最多的項目和每豎行總共的格子數來確定。
3、描述、分析的過程。
師:從黑板上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生:xx的票最多,xx的票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幾票?知道了條形統(tǒng)計圖中一個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個人或物,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表示2個或3個甚至更多個人或物。
師:剛才大家的.回答就是我們對統(tǒng)計表描述分析的過程(板書“描述、分析”)。
三、聯系生活。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我們的統(tǒng)計知識,比如跟跟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回來,我們可以統(tǒng)計買的什么種類的商品最多;老師在班上要統(tǒng)計哪一組的五角星最多,哪一組的表現最優(yōu)秀等等?;丶液蟠蠹依^續(xù)找一找能夠用到統(tǒng)計的例子,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四、描述分析。
這個案例能貼近學生生活,從學生感興趣的事例中選取素材進行教學。案例中,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從熟悉有趣的“慶六一”開聯歡會出節(jié)目出發(fā)。由于學生喜歡的節(jié)目很多,可是出2個節(jié)目,產生進行統(tǒng)計活動的需要,必須從同學們喜歡的節(jié)目中選取最多人喜歡的2個節(jié)目。只有通過統(tǒng)計才能確定出哪2個節(jié)目。讓學生經歷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逐步體會統(tǒng)計的必要性。在這樣一個良好的情境中,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合作、交流,課堂成了學生創(chuàng)造靈感的空間。
五、體會與反思。
課標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教師能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興趣、貼近學生生活出發(fā),靈活選取素材。重視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從熟悉有趣的“慶六一”開聯歡會出節(jié)目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發(fā)進行統(tǒng)計活動。讓學生經歷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如:先要知道哪2種節(jié)目是最多人喜歡的?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時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用“貼星星”的方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節(jié)目,只有讓學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礎上才能逐步體會統(tǒng)計的必要性。
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傾聽別人的見解。課學教學要有師生平等、開放的良好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讓他們的思維活起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案例中,教師本著同學生商量的語氣“出什么節(jié)目好呢?”、“怎么辦?”讓學生在這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中交流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的學習氛圍濃厚,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案例中,教師提出“開聯歡會,由于班費有限,只能買2種水果,買什么好呢?”這里遇到了困難,產生了分歧,有了爭執(zhí)。教師把握機會組織學生討論,這個討論是必要的,也是適時和有價值的。這里融入了小朋友的猜測、驗證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方式,大膽地進行探索、創(chuàng)造,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統(tǒng)計的整個過程中真心體會到統(tǒng)計的意義和價值。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