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的制定需要考慮到現(xiàn)實的條件和限制,具備可行性和可持續(xù)性。那么我們該如何制定一個較為完美的計劃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和目標的重要性,以便能夠有針對性地安排計劃。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考慮資源的可獲得性和時間的合理分配。此外,考慮到我們的個人情況和能力,我們還應該合理設定計劃的難易程度和時間周期。要制定一個好的計劃,我們需要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因素,并做到周密和全面的考慮,確保計劃的可行性和實施性。計劃是指在一段時間內制定的有關行動的安排或規(guī)劃。它可以幫助我們提前思考和準備,達到預期的目標。計劃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團隊或組織的。我想我們需要制定一個明確的計劃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制定一個高效的計劃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目標,確定想要達到的結果。其次,我們應該分析現(xiàn)狀,了解當前的情況和資源。然后,制定詳細的步驟和時間表,確保每個階段都能按時完成。最后,我們還需評估和調整計劃,以確保它的可行性和適應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制定計劃的方法和建議,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制定和執(zhí)行計劃?,F(xiàn)在就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一
爆竹聲中,我們又迎來了新的學年度,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現(xiàn)將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如下:
本課程根據(jù)中高年級學生社會生活范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別能力,為學生成長為具備參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學習的結果不僅包括知識的獲得、認知水平的提高,也包括正確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這學期將繼續(xù)教育學生既要學會做人,又要學會做事,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啟迪下學做事。
品德與社會教材三年級的教育主題是:我的成長。在這一教育主題下,所涉及的內容都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fā)生的各種社會互動關系。
本冊由四個單元構成。第一單元主要是有關鄰里生活的教育;第二單元主要是學校生活的教育;第三單元主要是在社會生活中與他人關系的教育;第四單元主要是進行熱愛家鄉(xiāng)的教育。
1、從人道的角度出了,尊重兒童的差異與感受。如:在涉及到家庭、父母、親情的教學時,要考慮自己班上是否有離異家庭,怎樣做才能使部分學生的自尊不受到傷害。
2、在學生需要的基礎上,要讓班上所有學生都有參與教學過程的平等機會。學生的平等參與不僅是為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理重要的是為使他們都感受到老師和其他同學對自己的期望。
3、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發(fā)展的需要為學生提供發(fā)展的資源。根據(jù)學生需要的差異考慮教學資源的分配,為所有孩子的發(fā)展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服務。
4、尊重學生的理性思考,特別是在涉及個人體驗與判斷的問題上,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把握“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不把既定結論強加于學生。
月 份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二 月 第一單元 8課時 1—4
三四月 第二單元 8課時 5—8
五 月 第三單元 8課時 9—12
六 月 第四單元 8課時 13—16
七 月 期末復習 檢測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二
本冊教學內容共分四個單元:《家庭、學校和社區(qū)》、《我在學習中長大》、《我和規(guī)則交朋友》、《我的角色與責任》。每個單元下設三到四個學習主題,這四個單元主題所涉及的內容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fā)生的各種社會互動關系(如兒童自我、家庭、學校、鄰里、家鄉(xiāng)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二)教學重點。
1、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關注同學,關注父母,關注自己);
2、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斷能力。
(三)教學難點。
1、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培養(yǎng);
2、讓學生樹立角色意識、責任意識、規(guī)則意識等。
本班共有23名學生,其中,從本校二年級直接升上來13人,前水峪教學點轉入9人,外地轉來1人。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但同時,三年級的孩子又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驅使,產生盲目模仿、嘗試、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顧后果盲目模仿,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斷能力,是三年級教育中應當強調的重點。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有關安全的常識,有初步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2、感受集體生活中規(guī)則的作用,初步形成規(guī)則意識,遵守活動規(guī)則和學校紀律。
3、知道家庭經濟來源的多種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開支。學習合理消費、勤儉節(jié)約。
(二)技能目標。
1、珍惜時間,學習合理安排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抄襲、不舞弊。
2、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盡量少給父母添麻煩;關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3、了解自己的態(tài)度特點,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勢,有自信心。
(三)素質目標。
1、知道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對人寬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有羞恥感,愛惜自己的名譽。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
3、通過學校和班級等集體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會生活中的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現(xiàn)代民主意識。
(四)情感目標。
1、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yǎng)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以恰當?shù)?方式表示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孝敬父母長輩。
2、
感受與同學見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
1、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和體驗,并讓他們通過學習活動,提高對生活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到對周圍社會現(xiàn)象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2、從學生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xiàn)象切入,引起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在探究一切的熱情中,在享受童年的過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識。
1、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學校生活、社區(qū)生活、家庭生活入手,來感受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和環(huán)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學校、社區(qū)各種生活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這些環(huán)境與人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
2、學會利用和開發(fā)地方教育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聯(lián)系當?shù)睾蛯W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xiàn)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
周次教學內容授課數(shù)備注。
1《開學第一課》1課時。
2第一單元家庭、學校和社區(qū)《1、我愛我的家》1課時。
3《2、我們的學校》1課時。
4《3、我們的社區(qū)》1課時。
5第二單元我在學習中長大《1、我學會了》1課時。
6國慶放假1課時國慶節(jié)。
7《2、向“誰”學》1課時。
8《3、做學習的主人》1課時。
9《4、大家都在學》1課時。
101--2單元復習2課時。
111--2單元測試與講評2課時。
12第三單元我和規(guī)則交朋友《1規(guī)則在哪里》1課時。
13《2規(guī)則有什么用》1課時。
14《3我們給自己定規(guī)則》1課時。
15第四單元我的角色與責《1、我是誰》1課時。
16《2、我的責任》1課時。
17《3、我能做好》1課時。
183--4單元復習1課時。
193--4單元測試與講評1課時。
20期末復習1課時。
21期末復習1課時。
22期末考試1課時。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三
一、單元目標態(tài)度:通過學生對自己優(yōu)點、興趣、特長等方面的體驗,使他們學習如何可觀地分析、認識自己,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能力:通過了解、認識自己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分析、反省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的能力,欣賞和尊重別人的能力,與同學溝通、合作的能力。初步懂得怎樣愛護、珍惜自己的名譽。知識:通過人事自己的體驗,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并懂得取長補短的道理;在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活動中初步懂得怎樣愛護和珍惜自己的名譽。
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以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認識自己的性格、有事、興趣和特長,幫助學生客觀地分析、認識自己,建立起自尊、自愛和自信。
三、教學難點: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正確認識自己。
四、單元內容1.認識我自己2.我的興趣特長3.愛護自己的名譽*4.我在進步。
五、單元課時:14課時。
六、學情分析:對于三年級小學生來說,學習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懂得做人要自尊與自愛,珍惜自己的名譽等,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教學時應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以學生生活中的感受、體驗為切入點,力求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探究自己、認識自己。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四
第三單元:
1.從戰(zhàn)爭給人類,特別是給兒童帶來的巨大苦難的視角,使學生知道戰(zhàn)爭的殘酷、戰(zhàn)爭的危害,從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時,使學生知道全世界人民為了世界和平,制止戰(zhàn)爭,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2.科學技術的喜與憂。
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生活,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學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并以紫激發(fā)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在了解科學技術帶給我們諸多好處的同時,也要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不當不僅不能造福人類,還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使學生能一分為二地看待科學技術的作用,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3.初步了解聯(lián)合國的性質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機構,理解聯(lián)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fā)展方面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知道聯(lián)合國為解決世界兒童問題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產生的積極效果,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識。
第四單元。
1.使學生通過對6年小學生活的回顧,總結自己的成長過程,認識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績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同學、家長的幫助獲得的,為順利跨入中學大門樹立應有的信心,同時,引導學生在回顧過程中反思6年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日后的學習生活提供借鑒。
2.“百聞不如一見”,為了能讓六年級的同學對中學有感性的具體的認識,設置了直接到中學參觀的活動課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未來的中學生活的主要內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特別是做好克服困難的思想準備。
3.生活是兒童受教育的基礎,從六年級畢業(yè)學生即將面臨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喚起學生成長,成才的進取意識和對未來中學生活的渴望和準備,幫助他們在離開小學大門后能夠堅實地邁好通向中學的第一步。
三、任務、目標:
本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那么對綜合課這個性質老師已不再陌生。特別是到了五、六年級地理、歷史、科學等各科內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課不再是純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而是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將品德、行為規(guī)則、法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國情、歷史與文化、地理環(huán)境等教育的有機融合,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基于以上的課程性質和總目標,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延續(xù)了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的設計思路,課程的設置圍繞學生的社會生活展開,并注意到兒童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及認知領域,將觸角深到更加廣闊而深遠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級下學期又是整個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后一個學期,這個學期的學生,大部分已經形成了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可以說他們的良好品德和社會性的發(fā)展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狀態(tài)。因此,從六年級下冊的教材來看,更重視學生日益增強的道德素養(yǎng)與社會性的不斷發(fā)展,較上冊而言,在內容上更加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同時因為他們又將面臨著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話題,引導學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向初中階段順利過渡做了必要的準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品德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體驗。
3、根據(jù)本冊教材安排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兒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引領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
4、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盡量多地呈現(xiàn)直觀性的材料。
5、在本冊教學中進行課題《品德與社會綜合性的教學實踐與研究》的落實。
6、將社會中的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
7、大膽想象,解決生活問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五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投入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1、通過“說說我自己”的學習,引導學生對自己能夠有一個比較初步的正確的認識。正確對待自己的興趣愛好,建立自己的信心,做事情能夠持之以恒。
2、通過“我與家庭”,的學習,主要讓學生認識自己生活的家庭成員,引導他們尊重家長,與家庭成員搞好關系。要經常與家長溝通,要和鄰里和睦相處,搞好關系,要注意保護自己。做一個聰明讓人喜愛的孩子。
3、通過“安全生活每一天”的學習,引導學生學習了解有關學校的學習常識與規(guī)則,使他們具有一定的集體觀念,禮讓精神,互助精神,引導學生尊敬師長,關心集體,愛護同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生活,適應社會,為他們逐步具備參與現(xiàn)代生活的能力,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2、通過學習、實踐體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社會問題的基本方法,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念,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開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的潛能。
3、將品德、行為規(guī)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主題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社會性獲得良好發(fā)展。
難點:
注意教材內容和多種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幫助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第一單元我的家
1.人人都有自己的家3課時
2.我愛我的家3課時
第二單元我學習和生活的地方
1我們的學校3課時
2.我生活的社區(qū)3課時
第三單元我在生活中長大
1.我成長,我快樂3課時
2.做生活的小主人3課時
第四單元我和規(guī)則交朋友
1、規(guī)則在哪里3課時
2、規(guī)則有什么用3課時
3、我們給自己定規(guī)則3課時
期末復習、考試3課時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六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課程的課內外學習活動中去。
三年級學生主義榮譽感都比較強,大部分都積極向上,勤奮刻苦,能夠互相幫助,互相探討問題,勤于思考,勇于發(fā)言,大多數(shù)能聽從老師指導,遵守紀律,遵守課堂常規(guī),有了錯誤能虛心接受,積極改正。
《品德與社會》教材三年級的教育主題是:我在成長。在這一教育主題統(tǒng)領下,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教材共設計了七個單元教育主題:
1、我和我的同學;2、我要安全地成長;3、我的成長與家庭;4、我的鄰里生活;5、我的成長與學校;6、我的成人與他人;7、家鄉(xiāng)哺育了我。
這七個單元主題所涉及的內容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的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fā)生的各種互動關系(如兒童自我、家庭、學校、鄰里、家鄉(xiāng)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本冊由前三個單元構成。第一單元主要進行自我認識與同學關系的教育;第二單元主要進行安全生活教育;第三單元主要進行與家庭生活有關的教育。教材在“我在成長”教育主題統(tǒng)領下,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根據(jù)學生的生活實際需要和不斷擴大的認知范圍,用社會關系、社會活動、社會環(huán)境三條主線,貫穿個人、家庭、學校、社區(qū)(家鄉(xiāng))等四個不同范疇,并使范疇形成彼此互動的關系。因此教材呈現(xiàn)如下特點:
1、 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本冊內容主要讓兒童從自己熟悉的學校生活、社區(qū)生活、家庭生活入手,來感受自己生活環(huán)境和環(huán)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學校、社區(qū)各種生活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以及這些環(huán)境與人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本冊的教育內容,讓學生樹立角色意識、責任意識、規(guī)則意識等。在探究一切的熱情中,在享受童年的過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識。
2、 注意了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培養(yǎng)。三年級的兒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驅使,產生盲目模仿、嘗試、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顧后果盲目模仿,幫助兒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斷能力,是三年級教育中應當強調的重點。教材注意了這一內容的體現(xiàn),如《我想要 我能要》幫助學生建立現(xiàn)在社會所要求的消費觀念,特別應避免兒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傾向。
3、 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關注同學,關注每一節(jié)課,關注父母,關注自己等。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和體驗,并讓他們通過學習活動,提高對生活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到對周圍社會現(xiàn)象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xiàn)。三上教材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xiàn)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如《他為什么學得這樣好?》通過做小記者采訪、總結、體驗,關注身邊的榜樣,關注自己的學習習慣,正確引導學生的好學之心。
1.了解自己的態(tài)度特點,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勢,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對人寬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有羞恥感,愛惜自己的榮譽。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
3.感受與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
4.珍惜時間,學習合理安排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抄襲、不舞弊。
5.感受集體生活中規(guī)則的作用,初步形成規(guī)則意識,遵守活動規(guī)則和學校規(guī)律。
6.通過學校和班級等集體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會生活中的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現(xiàn)代民主意識。
7.了解有關安全的常識,有初步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8.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yǎng)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以恰當?shù)姆绞奖硎緦λ麄兊母屑?、尊敬和關心,孝敬父母長輩。
9.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盡量少給父母添麻煩;關系家庭生活,愿意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10.知道家庭經濟來源的多種方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開支。學習合理消費、勤儉節(jié)約。
第一周——1.自畫像
第二周——1.自畫像(2課時)
第三周——2.同學之間(2課時)
第四、五、七周——3.他為什么學得這樣好?(2——3課時) 4.同樣是學習(2——3課時)
第六周——國慶放假
第八周——5.我不耍賴皮(2課時)
第九周——6.平安回家(2課時)
第十周——7.讓危險從我們身邊走開(2——3課時)
第十一周——8.心中的110(2課時)
第十二周——9.家庭樹(2課時)
第十三周——10.父母的疼愛(2課時)
第十四、十五、十六周——11.現(xiàn)在的我能做什么?(2——3課時) 12.家庭的記憶(2——3課時)
第十七、十八周——13.我想要,我能要(2——3課時)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七
全體學生都活潑可愛,品德優(yōu)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非常投入。但由于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
三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兒童期,這一階段是兒童品德和社會性發(fā)展的啟蒙階段,他們剛剛進入“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這一冊的教育內容應當是對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打基礎的教育,是學生由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自然銜接。
本冊教材在“我在成長”教育主題統(tǒng)領之下,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根據(jù)學生的生活實際需要和不斷擴大的認知范圍,用社會關系、社會活動、社會環(huán)境三條主線,貫穿個人、家庭、學校、社區(qū)(家鄉(xiāng))等四個不同范疇,并使四個范疇形成彼此互動的關系。
1、發(fā)展自我意識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認同、自我悅納的態(tài)度,積極進行自我概念與人格的建構。
2、通過這個年齡段同學之間經常發(fā)生的各種活生生的事例,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發(fā)展理解,體諒他人的社會認知能力和情感傾向。
3、肯定自己和班上每個同學都有學得好的經驗,體驗和共享學習成功的喜悅;知道成功的學習與個人多種良好素質的關系;獲得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做學習小主人的經驗與體會;體驗時間的寶貴,逐步養(yǎng)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懂得學習不僅僅是學校中的學習,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做事進行學習,學習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初步養(yǎng)成多問、多想的思維習慣。
5、感知各類社會性活動中存在規(guī)則,初步體會規(guī)則的雙重作用,經驗規(guī)則的制定與修改過程,初步樹立公民意識與民主觀念。
6、知道常見的交通信號、標志和標線的意義,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規(guī)會給自己、家人、他人和公眾帶來傷害,樹立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意識,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7、學習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電、火、煤氣等的意識,養(yǎng)成相應的行為習慣,遠離危險,珍愛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長。
8、提高分辨能力,不上當受騙,遇事多動腦筋,學會自護自救。不迷戀游戲廳、網吧,不進入對兒童有危險、有傷害的場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9、懂得“我”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結構),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長輩的一些禮節(jié)。
10、體會家庭親情,感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和父母長輩的養(yǎng)育之恩,學會關心和了解父母,以恰當?shù)姆绞叫⒕锤改搁L輩。
11、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長輩)的養(yǎng)育。
12、了解家庭的發(fā)展變化,知道家庭重要的和事件,感受家庭的傳統(tǒng)與價值,體會自己的成長與家庭發(fā)展變化的關系。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計十三課。課時安排為每周兩課時,每課時40分鐘。教學進度為每課時一課,并在每單元布置進行調查、活動等,在一單元學習內容完成后,安排一課時進行調查、活動等的小結,完成教材上的練習。
第一單元:家庭學校和社區(qū)
1、我愛我的家(2課時)
2、我們的學校(2課時)
3、我生活的社區(qū)(2課時)
第二單元:我在學習中長大
1、我學會了(2課時)
2、向“誰”(2課時)
3、做學習的主人(2課時)
4、大家都在學(2課時)
第三單元;我和規(guī)則交朋友
1、則在哪里(2課時)
2、規(guī)則有什么用(2課時
3、我們給自己定規(guī)則(2課時)
第四單元:我的角色與責任
1、我是誰(2課時)
2、我的責任(2課時)
3、我能做好(2課時)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八
三年級絕大部分學生能遵守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參加了少先隊組織,班上班風好,學風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率100%,但也有幾個學生,組織紀律渙散,上課時能勉強遵守課堂紀律,課余時間就不能自覺了,本學期得對他們進行自律教育。
課程是在中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本課程根據(jù)中高年級學生社會生活范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guī)范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huán)境教育等有機地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活動的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別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品德與社會》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yǎng)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的態(tài)度。
2、在生活中養(yǎng)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
(二)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學習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xiàn)象,嘗試合理地、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判斷和選擇。
4、學習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三)知識。
1、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guī)則,初步懂得規(guī)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影響。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相互依存關系,簡單了解當今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本冊教材共三個單元,計十三課。課時安排為每周兩課時。
第一單元認識我自己。
教學內容課時安排周次時間。
1、兩年來的變化(2課時)第二周。
2、我的優(yōu)點和不足(2課時)第三周。
3、我的興趣和特長(2課時)第四周。
4、相信我能行(2課時)第五周。
法制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單元我愛我家。
5、說說我的家。
6、我是怎樣長大的。
7、爸爸媽媽真辛苦法制教育:了解環(huán)境衛(wèi)生法規(guī)規(guī)范自身行為。
8、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9、共建文明家庭第三單元我們的班集體。
10、說說我們班法制教育:了解環(huán)境衛(wèi)生法規(guī)規(guī)范自身行為。
11、同學友誼要珍惜。
12、我們應該這樣學。
13、團結合作才能贏法制教育:課題四:用火安全。
課時)2課時)2課時)2課時)1。
課時)2課時)(2課時)(2課時)1。
課時)2課時)(2課時)(2課時)(1課時)第六周。
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3。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九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會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材共設計了四個單元,這四個單元主題所涉及內容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fā)生的各種社會互動關系(如來自社會的愛)。這四個單元教育主題是:第一單元主要是在愛的陽光下;第二單元主要是我們共歡樂;第三單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沒有他們;第四單元主要是尋路和行路。
“尋路和行路”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主題以兒童的成長與安全的關系為教育內容,從校外探路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對出行有很大的學問認識,最后落實到保護自己的安全教育。
總要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引導學生在家人愛的關懷下,懂得爸爸、媽媽的艱辛,以達到關愛社會。
2、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嘗試合理地、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會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理解感謝他人。
4、初步了解個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學看平面圖,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懂得愛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
2、發(fā)揮藝術形式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效能,重視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以人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重視發(fā)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tài)度、情感、行為表現(xiàn),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chuàng)意等。
4、開發(fā)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xiàn)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5、重視教學反思,在反思中與學生共同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十
新的一學年又開始了,為使本班的語文教學工作能更加有效地完成,現(xiàn)結合教材特點和教學要求及本班學生實際情況,特擬定了如下計劃:
本冊共有課文xxx篇,其中精讀課文xxx篇,略讀課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其中,精讀課文后有要求認識和要求學會的字,還有課后練習題,又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課文的練習題后,還安排有“資料袋”。第一單元和第五單元各安排一次綜合性學習。分別是“我們的課余生活”“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教材繼續(xù)以專題組織單元,設計了8個專題。它們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細心觀察、燦爛的中華文化、壯麗的祖國山河、科學的思想方法、獻出我們的愛。每個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xiàn)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每組由導語、三篇精課課文、一篇略讀課文、一個語文園地組成。精讀課文后面有會認和會認的字,略讀課文后面沒有安排會認的字,哪字屬于生字就隨文注音。精讀和略讀之間有連接語,并適當提出略讀的要求。一部分后面有資料袋,有兩組課文安排了綜合性學習。每個語文園地由5個欄目組成。其中4個固定的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第5個欄目是機動欄目,為“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臺”或“成語故事”,這四項內容分別在8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
全冊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幾種情況:導語、課后練習、資料袋和語文園地里的不認識的字,只在全冊書第一次出現(xiàn)時注音,后面出現(xiàn)均不注音;精讀課文和略讀里不認識的字,出現(xiàn)一次注一次音,直到這個字要求學生認識為止。課文中的多音字隨文注音,用方括號標出。
本班共有學生xxx人。根據(jù)上學期任課教師介紹,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由于年齡較小,頑皮的較多,作業(yè)基本上都能做完。經過幾天的觀察了解,我發(fā)現(xiàn)全班有幾人認識能力停留在一年級,甚至不如一年級的孩子。部分學生書寫能力不強,還需要全方面鍛煉書寫能力。全班大部分學生分析能力不夠靈活,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了解祖國壯麗的山河、富饒的物產,培養(yǎng)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認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厚博大,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學習革命領袖、科學家的優(yōu)秀品質;受到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的思想品德教育。
2、會使用字典,學習使用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開始練習用鋼筆書寫正楷字、用毛筆描紅。
3、.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繼續(xù)學習默讀,學習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1、學會xxx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確書寫;會認xxx個生字,只要求讀準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
2、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句的意思。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中運用。注意語言的積累,初步養(yǎng)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1、準確把握三維目標,不隨意拔高或降低,并且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進行合理的教學。
2、扎實進行語言訓練,著重進行段的訓練——讀懂一段話,寫好一段話,繼續(xù)對學生的識字、寫字給予重視,幫助他們積累詞匯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達方法。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朗讀、默讀和做其他各種練習的時間。要擴大訓練面,使全體學生參與訓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個體活動時間,訓練應嚴格要求,及時反饋和矯正,講求實效。
3、注意聽說讀寫的聯(lián)系。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學表達,從讀中學寫。在作文訓練中,要充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且注重學生平時知識的.積累.4、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根據(jù)課文特點,選擇學法指導的時機,有的可以在學習課文前,如查字典確定字義、多音字確定讀音等;有的宜在學習課文中,如連句成段的兩種方法(總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學完課后再次總結,如說一段話的意思。在學法指導時不必過多地講道理,應多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練習,在實踐中達到熟練的程度。
出自 kAOyanmIJI.COM
5、繼續(xù)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采用一幫一等不同的形式來鼓勵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持之以恒的幫助潛能生,建立對學習的信心。
教學內容。
8月30日-8月31日。
注冊、打掃衛(wèi)生。
9月1日-9月2日。
始業(yè)教育。
1、我們的民族小學。
9月6日-9月11日。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槐鄉(xiāng)的孩子。
9月14日-9月18日。
語文園地一。
5、灰雀。
6、小攝影師。
9月21日-9月25日。
7、奇怪的大石頭。
8*我不能失信。
語文園地二。
9月28日-9月30日。
9、古詩兩首。
10月8日-10月10日。
10、風箏。
10月12日-10月16日。
11、秋天的雨。
12*聽聽,秋的聲音。
語文園地三。
10月19日-10月23日。
13、花鐘。
14、蜜蜂。
10月26日-10月30日。
15、玩出了名堂。
16*找駱駝。
語文園地四。
11月2日-11月6日。
期中檢測。
11月9日-11月13日。
17、孔子拜師。
18、盤古開天地。
11月16日-11月20日。
19、趙州橋。
20*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語文園地五。
11月23日-11月27日。
21、古詩兩首。
22、富饒的西沙群島。
11月30日-12月4日。
23、美麗的小興安嶺。
24*“東方之珠”
語文園地六。
12月7日-12月11日。
25、矛和盾的集合26、科利亞的木匣。
12月14日-12月18日。
27、陶罐和鐵罐。
28*獅子和鹿。
語文園地七。
12月21日-12月25日。
29、掌聲。
30、一次成功的實驗。
12月28日-12月31日。
31、給予樹。
32*好漢查理。
語文園地八。
1月4日-1月8日。
選讀課文。
1月11日-1月15日。
總復習。
1月18日-1月22日。
期末考試。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十一
1.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
2.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際關系,學會與他人交往。
3.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益意識。
4.讓學生了解國家、民族和文化,樹立愛國主義情感。
1、品德教育。
(1)養(yǎng)成好習慣,如勤儉節(jié)約、尊老愛幼等。
(2)培養(yǎng)團結合作精神,讓學生懂得互相幫助、分享和寬容。
(3)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如孝敬父母、尊師守紀等。
(1)讓學生了解自己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包括家庭、學校和社區(qū)等。
(2)指導學生如何與他人交往,如何處理人際關系。
(3)帶領學生關注社會熱點,了解國家政策和社會現(xiàn)象。
1、案例教學法。
通過真實的案例,讓學生深入了解道德與社會的關系。
例如,講述一個勇敢救人的英雄故事,讓學生明白救人是一種美德。
2、游戲教學法。
采用游戲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例如,讓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家庭、學校和社區(qū)等場景。
3、論述教學法。
通過講解、闡述和辯論等方式,讓學生理解道德和社會的重要性。
例如,讓學生就“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這一話題進行討論。
1.考試評估。
定期進行品德和社會知識的考試,考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2.作業(yè)評估。
布置與課堂內容相關的'作業(yè),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3.口頭評估。
采用口頭提問和講解等方式,讓學生口述所學知識和體會。
本教學計劃為三年級學生制定,共分為20個課時,每節(jié)課時為40分鐘。
第二課時:好習慣的養(yǎng)成。
第三課時:尊老愛幼,學會關愛。
第四課時:分享和寬容,團結合作。
第五課時:孝敬父母,尊師守紀。
第六課時:了解家庭和學校。
第七課時:認識社區(qū),了解社會。
第八課時:如何與同學交往。
第九課時: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
第十課時:如何幫助別人,學會公益。
第十一課時:如何保護環(huán)境。
第十二課時:如何遵守交通規(guī)則。
第十三課時:了解國旗、國歌和國徽。
第十四課時:講述國家和民族的歷史。
第十五課時:了解中國的地理和文化。
第十六課時:學習祖國的風土人情。
第十七課時:了解科學知識和新技術。
第十八課時:關注社會熱點,了解國家政策。
第十九課時:講述一個勇敢救人的故事。
第二十課時:總結本學期學習的內容。
1、教師要注重情感教育,通過親身示范和感人事例,激發(fā)學生的愛心和正義感。
2、教師要注重啟發(fā)式教育,通過提問和引導,讓學生自主思考和體驗。
3、教師要注重實踐教育,通過實地參觀、社會調查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
4、教師要注重多種教學手段,采取多種方法,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
品德與社會教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教學計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結合現(xiàn)代教學理念,全面打造品德與社會教育的課程體系。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善于模仿和學習,只要引導得當,他們能夠自主思考和表達。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教學要注重實踐和多樣化,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表達、體驗和感受。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打造更具特色的品德與社會教育課程。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十二
在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立足于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適當關注兒童對未來生活的需求,把道德學習建立在真實的生活背景和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上,使之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陶冶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挖掘生活中資源,將生活中的素材整合為教學資源,才能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打造出高效課堂,提升教學理念。
1、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本冊內容主要讓兒童從自己熟悉的學校生活、社區(qū)生活、家庭生活入手,來感受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和環(huán)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學校、社區(qū)各種生活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這些環(huán)境與人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本冊的教育內容讓學生樹立角色意識、責任意識、規(guī)則意識等。在探究一切的熱情中,在享受童年的過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識。
2、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關注同學,關注每一節(jié)課,關注父母,關注自己……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和體驗,并讓他們通過學習活動,提高對生活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到對周圍社會現(xiàn)象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xiàn)。三上教材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xiàn)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總結、體驗,關注身邊的榜樣,關注自己的學習習慣,正確引導學生的好學之心。
3、富有開放性,給教師和學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間。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課程資源不限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材”,“學生、教師、家長、社會人士等都是本課程的重要資源。此外,本課程的資源還包括:圖書(包括教材及教輔)、報刊、圖片、地圖、圖標等文本資源;影視節(jié)目、錄音、錄像、vcd、網絡、軟件等音像資源;博物館、教育基地、圖書館、實驗室、紀念館、文化館、自然和人文景觀、各種社會組織和政府機構等”;“有條件的地方要盡量開發(fā)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教材注意了引導教師學會利用和開發(fā)地方教育資源,使教師能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教師能聯(lián)系當?shù)睾蛯W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xiàn)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
四、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按照課程要求,安排了“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長”、“我們一起長大”、“班級是我們快樂的家”“我喜歡的學?!彼膫€主題。三年級的兒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驅使,產生盲目模仿、嘗試、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顧后果盲目模仿,幫助兒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斷能力,是三年級教育中應當強調的重點。
1、全面準確地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課和社會課,也不是兩者的簡單疊加。該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2、大膽選擇、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
教學中應依據(jù)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社會參與,重視學生生活圈的逐漸擴大,注重社會性意義的發(fā)掘,如:民族文化、社會風俗倫理、歷史、地理、政治、法律、經濟等方面的整合。隨著活動形式逐漸復雜,涉獵的范圍慢慢擴大,文本資源、社會信息、考察采訪資料等要綜合運用。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凡能促進課程內容與現(xiàn)代社會、科技發(fā)展和學生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長知識、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養(yǎng)成好習慣的一切可用教育資源,都應成為品德與社會的有效課程資源。教師本身的學識、態(tài)度和價值觀,也構成了影響學生學習的課程資源的一部分。
3、綜合組織多種活動。
情感在活動中萌發(fā),課堂在活動中生成。養(yǎng)成好習慣的養(yǎng)成,能力的培養(yǎng),性情的陶冶是離不開課堂內外豐富多彩的活動的?;顒邮挂磺小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仿佛嫩芽無聲無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動的范例,如編劇本,角色扮演、小記者采訪等,然而教學總是處在一種流動的狀態(tài),時刻挑戰(zhàn)教師的智慧。使活動更適合自己班級的學生,使活動更具操作性,及時調控活動進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導學生去進行角色轉換。
當前學校的大多數(shù)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包辦過多,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相對較弱,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所承擔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應當承擔的責任。而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是一個人社會性發(fā)展的基礎,需要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礎。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多進行一些生活體驗,并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人們在生活中是怎樣在根據(jù)不同的場合很好地進行著角色轉換,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要注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提高學生的認識。
5、重視發(fā)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
發(fā)展性教學評價關注人的發(fā)展過程,課程標準將學生的發(fā)展、教師的發(fā)展與課程的發(fā)展融為一體。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tài)度、情感、行為表現(xiàn),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chuàng)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十三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yǎng)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的態(tài)度。
2、在生活中養(yǎng)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
(二)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2、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
3、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xiàn)象。
4、學習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三)知識。
1、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
2、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相互依存關系。
品德與社會課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家庭、學校、家鄉(xiāng)、祖國、世界是他們的不同領域。
1、感受生命的美麗,知道世界因為生命才美麗,人類應該善待、關愛生靈萬物。
2、了解殘疾人、老年人、生活有困難的人,體會他們的心理,尊重他們并愿意盡力幫助他們。
3、了解出行的學問。
4、了解家鄉(xiāng),具有家鄉(xiāng)人的自覺意識和歸屬感。
中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三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計十四課。課時安排為每周兩課時,每課時40分鐘。教學進度為每課時一課,并在每單元布置進行調查、活動等,在一單元學習內容完成后,安排一課時進行調查、活動等的小結,完成教材上的練習。
第一單元:珍愛生命。
1、美麗的生命(2課時)。
2、我們的生命(2課時)。
3、安全的生活(2課時)。
第二單元:關心你愛護他。
1、讓爺爺奶奶高興(2課時)。
2、伸出愛的手(2課時)。
3、我的鄰里鄉(xiāng)親(2課時)。
4、大家的事情大家做(2課時)。
第三單元:出行的學問。
1、學看平面圖(2課時)。
2、校外探路(2課時)。
3、尋路和行路(2課時)。
4、馬路不是游戲場(2課時)。
第四單元: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1、我的家鄉(xiāng)在哪里(2課時)。
2、家鄉(xiāng)的美景家鄉(xiāng)的人(2課時)。
3、濃濃鄉(xiāng)土情(2課時)。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十四
三年級學生絕大部分學生能遵守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參加了少先隊組織,班上班風好,學風好。但也有幾個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上課時能勉強遵守課堂紀律,課余時間就不能自覺了,本學期加強對他們進行自律教育。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本課程根據(jù)中高年級學生社會生活范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guī)范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huán)境教育等有機地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活動的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別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總要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yǎng)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的態(tài)度。
2、在生活中養(yǎng)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
4、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5、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二)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參與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xiàn)象,嘗試合理地、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4、學習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三)知識
1、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guī)則,初步懂得規(guī)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影響。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相互依存關系,簡單了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4、知道在中國長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初步知道影響中國發(fā)展的重大歷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國成立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
5、知道世界歷史發(fā)展的一些重要知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周次 教學內容 教學時數(shù)
第一周 我的自畫像 2課時
第二周 別人眼中的我 2課時
第三周 心中有陽光 2課時
第四周 溫馨的港灣 2課時
第五、六周 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 3課時
第七周 爸爸媽媽的心,我能懂 2課時
第七周 說說我們的學校 1課時
第八周 校園里的發(fā)現(xiàn) 1課時
第九周 給學校畫張“地圖 2課時
第九周 在學校工作的人們 1課時
第十周 我能為學校做點什么 2課時
第十一周 看地圖,找家鄉(xiāng) 1課時
第十二周 家鄉(xiāng)的山和水 2課時
第十三周 我的家鄉(xiāng)變了樣 1課時
第十三周 家鄉(xiāng)明天更美好 1課時
第十四周 我喜歡過年 2課時
第十五周 家鄉(xiāng)的風味小吃 2課時
第十六周 小城故事多 2課時
第十七周 一起采風去 1課時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十五
一、指導思想:
以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為指導,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為主,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意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使孩子們形成開朗自信大方寬容有愛心,有理想,有目標的合格小學生。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的好的習慣,社會生活范圍的,認識社會和品德的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學生樂于本課程的學習,能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課程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規(guī)范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huán)境教育等有機地融合,讓學生在與社會環(huán)境、社會活動的交互作用中,發(fā)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發(fā)展自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和道德判別能力,為成長為具備現(xiàn)代社會生活能力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四、教學目標:
1、學生在生活中養(yǎng)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團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個人的權利和義務,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guī)則,懂得規(guī)則、法律社會公共生活的意義。
3、嘗試地、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的判斷和選擇。
4、學生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五、教學方法:
1、把握課程,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多種教學活動,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學生已經驗,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探究。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有機起來,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chuàng)設條件盡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十六
全體學生都活潑可愛,品德優(yōu)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非常投入。但由于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
2、教師基本情況分析。
本人從事小學教學已20多年,并且不斷學習各種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努力提高業(yè)務水平,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具有較高的教學能力。本學期,我將深入研究我們教學實施細則,加強對學生預習方法和限時作業(yè)的研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教材情況分析。
1、本冊教材內容、結構及特點。
1.教材特點:
(一)聯(lián)系生活,“主題”呈現(xiàn),“引導”先行。
本教材內容以主題的形式呈現(xiàn),主題的確定充分尊重學生的社會生活需要和已有生活經驗。主題是綜合性的學習活動內容,每一主題都內在地體現(xiàn)不同的設計維度,達到內容維度的整合。
(二)地方特色,整體視野,滲透文化熏陶。
本教材兼顧城市和農村社會背景,讓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小學生對整個社會生活有比較廣泛的了解。
(三)突出主體,注重活動。
強調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實踐,注重綜合學習和活動學習,體驗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反思性學習,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
2.本冊教材內容結構及特點:
1教材特征描述。
具體地講,本冊教材材力顯現(xiàn)這樣一些特征:
(1)教材以學生遭遇或可能遭遇的生活事件為基本內容,為學生感知生活親近社會提供的情境和空間。
(2)教材通過展現(xiàn)典范事件的過程,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的背景事件、經歷和問題中自主探究,自主構建。
(3)教材順應學生不斷開放和逐步發(fā)展的視野,力求課程固有的學科規(guī)律,情感態(tài)度以及人之的變化規(guī)律在螺旋上升中達到契合。
2教材的功能建構。
(1)綜合性。
以學生的社會生活、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為基礎,進行教材開發(fā)。教材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社會環(huán)境,如時間、空間、人文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活動。
(2)經驗性。
人的經驗是在充滿暗示的社會生活中,在面對事件并作出自主選擇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經驗需在特定的關系中構成學生豐富而變化的生活。
(4)開放性。
教學內容、教學時空的全面開放,把握學生社會生活的背景或生活領域,展示家庭、學校、社區(qū)和家鄉(xiāng)、祖國、世界的聯(lián)系,學校不局限于課堂,開放性將品德學科充滿生機與活力。
2、本冊教材各單元特點。
第一單元幸福的搖籃。
《幸福的搖籃》是三年級的第一單元,前接“品德與生活”,后續(xù)四個年級的“品德與社會”,是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起點。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也是人的良好道德和社會性品質發(fā)展的起點。家庭的親情,父母的疼愛,學生雖然或多或少地知道了一些。但是,他們并不一定能感受到父母因為自己所付出的心血。培養(yǎng)學生心中有父母,體諒父母的辛苦,把關心、孝敬父母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成是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對落實“我在成長”中的過程目標十分關鍵。
第二單元我愛我的學校。
第三單元成長的足跡。
《成長的足跡》是“我在成長”這一內容標準下的單元主體。第八課《給自己頒獎》是第三單元是“成長的足跡”中的第一課,“給自己頒獎”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全面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優(yōu)勢,樹立自信心。
第四單元做個文明小公民。
《做個文明小公民》從學生身邊的公共設施、公共秩序和公共場合中的安全問題等方面入手,通過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探究、體驗、調查、設計和交流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公共設施為人們提供的便利,從而激發(fā)學生愛護公共設施,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識。
3、本冊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把握學生與自然、學生與他人和社會、學生與自我、學生與文化的關系,是聯(lián)系學生生活并把學生關系中的人必須把握基本關系。
2、把握學生社會生活的背景或生活領域,并注重在不同年級側重不同的生活領域,由低到高逐步深化。
難點:1、牢牢把握學生社會生活不同領域中的基本要素,體現(xiàn)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具體發(fā)展目標。
4、學習本冊教材基礎及要達到的要求。
本教材把握品德與行為規(guī)范和社會性發(fā)展兩個基本點,注重品行養(yǎng)成與社會性發(fā)展的統(tǒng)一,整合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不同維度的目標,促進學生品行與社會品質的發(fā)展,增強學生現(xiàn)代社會生活能力。
強調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實踐,多種學習活動方式,注重綜合學習和活動學習,探究性學習,實踐性學習等。
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yǎng)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以恰當?shù)姆绞奖磉_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孝敬父母長輩。
(2)、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盡量少給父母添麻煩,關心家庭生活,分擔家務,有一定的責任感,知道家庭經濟來源的多種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地開支,勤儉節(jié)約。
(3)、了解學校的發(fā)展變化,增強對學校的親切感,尊敬老師,尊重學校工作人員的勞動,感受與同學間的友愛之情,學會與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
(4)、了解自己的特點,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勢,有自信心,學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寬容待人。
(5)、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愛惜自己的名譽,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
(6)、初步形成積極上進的生活態(tài)度,理解和體驗做人要誠實守信,學會尊敬他人。
(7)、觀察本地交通秩序現(xiàn)狀、交通常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注意交通安全。
(8)、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個講文明、有教養(yǎng)的人。
(9)、體驗公共設施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愛護公共設施,做到人人有責。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十七
本班共有36個學生,全體學生都活潑可愛,品德優(yōu)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非常投入。但由于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
三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兒童期,這一階段是兒童品德和社會性發(fā)展的啟蒙階段,他們剛剛進入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這一冊的教育內容是對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打基礎的教育,面向廣闊的生活空間,體現(xiàn)學習活動在時間、空間上的開發(fā)性,重視實際生活中現(xiàn)實性、情感性、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和審美教育。教材形式活潑,富有童趣。它版面新穎,圖文并茂,充分運用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并采用對話,富有親切感。是學生由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自然銜接。
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教育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生活中要養(yǎng)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的態(tài)度。
2、教育學生文明禮貌、誠實守信、有愛寬容、公平公正、關心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參與與集體生活。
4、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xiàn)象,嘗試合理地、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5、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guī)則,初步懂得規(guī)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6.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互相依存關系,了解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7.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影響。
1、積極轉變觀念,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根據(jù)實際情況組織教學活動,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努力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幫助學生去體念,去探究。
3、充實教學內容,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切感。
4、拓展教學空間,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念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5、采用電化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十八
三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兒童期,這一階段是兒童品德和社會性發(fā)展的啟蒙階段,他們剛剛進入“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這一冊的教育內容應當是對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打基礎的教育,是學生由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自然銜接。
本教材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編制了“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長”、“我們一起長大”、“班級是我們快樂的家”、“我喜歡我們的學?!彼膫€單元,共12個主題,31個活動。 讓兒童從自己熟悉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入手,來感受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和環(huán)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學校、社會各種生活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這些環(huán)境與人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
1、讓學生體驗家人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愛,愛家庭、愛家人,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和居家生活安全意識,行成真愛生命、熱愛生活、關系他人的生活態(tài)度。
2、了解自己的特點,知道每個人各有所長,學會取長補短,學會與同學合作,誠實守信,平等相處。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對人寬容。
3、學會關心集體,維護集體榮譽。遇到困難不退縮,體驗克服學習困難,取得成績的樂趣。初步形成規(guī)則意識和民主平等意識。
4、熱愛關心學校,尊重學校工作人員的勞動。學會在生活中辨認方向的方法,能利用圖例畫出自己學校的平面圖和上學路線圖。
1、全面準確地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課和社會課,也不是兩者的簡單疊加。該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在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過程中的依據(jù)是什么?課程標準。
2、引導學生去進行角色轉換。當前學校的大多數(shù)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包辦過多,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相對較弱,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所承擔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應當承擔的責任。而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是一個人社會性發(fā)展的基礎,需要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礎。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多進行一些生活體驗,并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人們在生活中是怎樣在根據(jù)不同的場合很好地進行著角色轉換,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要注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提高學生的認識。
3、大膽選擇、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教學中應依據(jù)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社會參與,重視學生生活圈的逐漸擴大, 注重社會性意義的發(fā)掘,如:民族文化、社會風俗倫理、歷史、地理、政治、法律、經濟等方面的整合。隨著活動形式逐漸復雜,涉獵的范圍慢慢擴大,,文本資源、社會信息、考察采訪資料等要綜合運用。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凡能促進課程內容與現(xiàn)代社會、科技發(fā)展和學生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長知識、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養(yǎng)成好習慣的一切可用教育資源,都應成為品德與社會的有效課程資源。教師本身的學識、態(tài)度和價值觀,也構成了影響學生學習的課程資源的一部分。
4、綜合組織多種活動。情感在活動中萌發(fā),課堂在活動中生成。養(yǎng)成好習慣的養(yǎng)成,能力的培養(yǎng),性情的陶冶是離不開課堂內外豐富多彩的活動的?;顒邮挂磺小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仿佛嫩芽無聲無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動的范例,如編劇本,角色扮演、小記者采訪等,然而教學總是處在一種流動的狀態(tài),時刻挑戰(zhàn)教師的智慧。使活動更適合自己班級的學生,使活動更具操作性,及時調控活動進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第一單元 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長------------------8課時
第二單元 我們一起長大-------------------7課時
第三單元 班級是我們快樂的家-------------------9課時
第四單元 我喜歡我們的學校------------------7課時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十九
三年級學生絕大部分學生能遵守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參加了少先隊組織,班上班風好,學風好。但也有幾個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上課時能勉強遵守課堂紀律,課余時間就不能自覺了,本學期加強對他們進行自律教育。
總要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yǎng)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的態(tài)度。
2、在生活中養(yǎng)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
4、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5、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二)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參與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xiàn)象,嘗試合理地、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4、學習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三)知識。
1、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guī)則,初步懂得規(guī)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影響。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相互依存關系,簡單了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4、知道在中國長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初步知道影響中國發(fā)展的重大歷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國成立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
5、知道世界歷史發(fā)展的一些重要知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周次教學內容教學時數(shù)。
第一周我的自畫像2課時。
第二周別人眼中的我2課時。
第三周心中有陽光2課時。
第四周溫馨的港灣2課時。
第五、六周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3課時。
第七周爸爸媽媽的心,我能懂2課時。
第七周說說我們的學校1課時。
第八周校園里的發(fā)現(xiàn)1課時。
第九周給學校畫張“地圖2課時。
第九周在學校工作的人們1課時。
第十周我能為學校做點什么2課時。
第十一周看地圖,找家鄉(xiāng)1課時。
第十二周家鄉(xiāng)的山和水2課時。
第十三周我的家鄉(xiāng)變了樣1課時。
第十三周家鄉(xiāng)明天更美好1課時。
第十四周我喜歡過年2課時。
第十五周家鄉(xiāng)的風味小吃2課時。
第十六周小城故事多2課時。
第十七周一起采風去1課時。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二十
1、通過“說說我自己”的學習,引導學生對自己能夠有一個比較初步的正確的認識。正確對待自己的興趣愛好,建立自己的信心,做事情能夠持之以恒。
2、通過“我與家庭”,的學習,主要讓學生認識自己生活的家庭成員,引導他們尊重家長,與家庭成員搞好關系。要經常與家長溝通,要和鄰里和睦相處,搞好關系,要注意保護自己。做一個聰明讓人喜愛的孩子。
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學3、通過“我們的學校生活”的學習,引導學生學習了解有關學校的學習常識與規(guī)則,使他們具有一定的集體觀念,禮讓精神,互助精神,引導學生尊敬師長,關心集體,愛護同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調動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生活,適應社會,為他們逐步具備參與現(xiàn)代生活的能力,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2、通過學習、實踐體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社會問題的基本方法,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念,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開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的潛能。
3、將品德、行為規(guī)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主題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社會性獲得良好發(fā)展。
注意教材內容和多種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幫助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第一單元說說我自己。
1.認識我自己2課時。
2.我的興趣特長2課時。
3.愛護自己的名譽2課時。
4我在進步1課時。
第二單元我與家庭。
1.家庭的親情2課時。
2.我是家庭的一員2課時。
3.與家人說說心里話2課時。
4.我和鄰居2課時。
5.居家的安全與保護2課時。
6.“護蛋”行動1課時。
第三單元我們的學校生活。
1.我和同學2課時。
2.我們敬愛的老師2課時。
3.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課時。
4.我們的班集體2課時。
期末復習、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