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結合個人經(jīng)歷,分享一些特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自然景觀的攝影作品,讓我們一起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和魅力。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篇一
【導語】本站的會員“eddy_yjp”為你整理了“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范文,希望對你有參考作用。
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學習的愿望、要有對知識的渴求和智力活動奧秘的志向。而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素養(yǎng),這就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地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從而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蘇聯(lián)現(xiàn)代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書中每一條建議,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而這很多都來自于蘇霍姆林斯基自身教育。
教學。
什么是知識呢?《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的第七條這樣寫到:“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敝挥挟斨R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據(jù)人的思想,激發(fā)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那么這就要求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努力做到使學生的知識不要成為最終目的,而要成為手段?!安灰屩R變成不動的、死的‘行裝’”,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與多樣性的實踐活動充分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知識“活起來”。
如何更好地學習知識呢?書中的第二十一條建議指出“興趣的秘密何在?”每一個教師都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那么,怎樣才能把課上的有趣?興趣的源泉又在哪里呢?書中提到:“學生對知識的興趣首先就在于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tài)度?!痹趯W習過程中,教師的靈活教學往往是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如果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爭取到學生熱愛你的學科,那么這將會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夠使學生的天賦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其次,興趣的源泉還在于學生是否能夠?qū)⑺鶎W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如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可以運用到獲得的知識,這就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較大的收獲。
書中的眾多理論都值得我們?nèi)ニ伎己徒梃b,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第七十五條:“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拔覀兊墓ぷ?,就其本身的性質(zhì)和邏輯來說,就是不斷地關心兒童的生活。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讀完這段話不僅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面對學生我們永遠都要保持善良的心,用愛去撫育、培養(yǎng)、澆灌他們。教師應該是孩子們最信任的人,是能使他們在失落、傷心時一起尋找問題、排解憂愁;也是能在他們喜悅、快樂時,共同分享并將快樂傳遞給更多的人。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信任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加倍愛護學生對我們的信任!
教學無涯,丹心永駐。在教育這條路上,我們青年教師任重而道遠。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今后我還將繼續(xù)學習更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優(yōu)秀的教育經(jīng)驗,希望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能夠“讓孩子們心里的詩的琴弦響起來”!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篇二
人活到老學到老,這永遠是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古人早就說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有潺潺流淌的一汪清泉活水,就得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一本教育專著——《給教師的建議》。《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專著,但絲毫看不出理論的成份,每句話皆讓人感覺都是出自實踐的經(jīng)驗之談。雖然時間離我們已有幾十年了,雖然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前蘇聯(lián),但對于我們中國現(xiàn)在教育,依然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指導性的意義。
書上說: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fā)展,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fā)現(xiàn)深藏在每一個人內(nèi)心的財富。共產(chǎn)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p>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jù)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tǒng)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yè),課外輔導,現(xiàn)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心得體會《《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我覺得,我們的許多研究論著,往往宏觀的原理性的論述多,結合現(xiàn)實的可行性則基本缺席,這也是許多人不大看重社科研究論著的一個原因。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強烈感受,就是與現(xiàn)實的緊密聯(lián)系,問題意識,憂患意識流淌于字里行間,而一個個社會現(xiàn)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使全書血肉豐滿,鮮活,充實,激起你對現(xiàn)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xiàn)實的思考,并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而絕無某些政治思想讀物的空洞,蒼白之嫌,生動的點,概括的面,點面結合,具體生動。
這本書已經(jīng)出版了幾十年了,但現(xiàn)在的家長們老師們竟還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數(shù)。這樣的應試教育是要付出代價的。這種代價,有的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來,比如信仰的缺失,比如道德的淪喪,比如文化的沒落。這是很可怕的,甚至是很可悲的。
經(jīng)常說以人為本,但現(xiàn)在何嘗真的“以人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養(yǎng)人,就應該以人為本,這是理所當然的。但現(xiàn)在的教育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種功利。這種功利,讓一些教師和家長忘記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試考得怎樣。其實,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考個90分對有些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退步,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就會是一種大進步??傊?,尊重差異,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觀。
所以讀了這本書,我想給自己,也給我的同行朋友們說一句:讀書吧,朋友!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篇三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給教師的建議》是一部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經(jīng)典書集。書中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雖是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干渴的靈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它的一些建議竟與我們現(xiàn)在正在進行的第八次課程改革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有那么多的契合點??梢钥闯觯K霍姆林斯基早在用自己的思考和行動在實踐著新課改的理念了。
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說到:“在絕大多數(shù)下,數(shù)學教師和語文教師在一節(jié)課上所講的時間,不應超過5至7分鐘。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他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地掌握的東西”。這是多么深刻的表述啊!新課標同樣也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通過課前質(zhì)疑、讀中釋疑、學后小結,這樣全程參與,學生主動性、積極性怎能不高呢。我認為,要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zhuǎn)變,做為教師,就必須學會“放棄”。常說放棄是一種美麗,而教師如果放棄的是一直以來主宰的地位,我想這也是一種美麗。
那教師的任務是什么呢?還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不,不是。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這樣指出:教師的任務就是不斷地保持學生對學習、活動的熱愛,點燃創(chuàng)造性的火星,設法使它們熊熊地燃燒起來。這與在新課程改革中提到的創(chuàng)新、個性發(fā)展不是同樣的道理嗎?我想只要教師主動從“首席指揮”退居到“幕后策劃”,把發(fā)展的空間全部留給學生,將心比心,以情換情,那我們的課堂內(nèi)外就將永遠如沐春風,充滿歡笑了。
又如他在建議中多次提倡的“閱讀”,都是我們當今新課程改革中提的最多的內(nèi)容。在他的例子中生動地告訴我們“書籍對于少年來說,并不是真理的倉庫,而是內(nèi)心體驗的源泉?!备嬖V我們“一個現(xiàn)代的人,如果沒有經(jīng)常與書籍的精神交往,如果沒一種想通過讀書來提高自己的尊嚴的自豪愿望,那么他的.生活就是不可思議的?!笔堑模x書能打開智慧背囊。一個愚昧的孤陋寡聞的人不可能有智慧,只有用源源不斷的知識清泉去滋潤才能茁壯成長。就像我們縣里組織的“以讀為主”的課改實驗、“書香潤校園”,還有今天的讀書心得交流等等這些讀書活動,不僅促使學生啟迪智慧,開闊視野,也使教師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學識。
另外如果我們認真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就會發(fā)現(xiàn)他的有些理念比新課程改革的一些理念還要全面還要深刻。所以當大家遇到困難,無從下手時,那不妨拿起這本書來讀讀,領會領會其中的真諦?;蛟S他經(jīng)驗和思想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課改中遇到而無法解決的難題。
所以,我真誠地邀請工作在一線上的同行們,一起來讀,一起來實踐!因為它就是一位老師,會與你面對面的交流,會給你豁然開朗的感覺;因為它就是一面鏡子,會讓你找到真正的答案,會使你變得更加完美。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篇四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應星光讀書會之約,拿出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再次品讀,不知不覺讀了一個小時,讀了前5篇,掩卷沉思,蘇翁說得很多,我目前雖然還做不到,但至少在教育理念上,還是有所提高的,現(xiàn)在稍作總結一下。
蘇翁說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我理解為在每一節(jié)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好每一位學生求知欲望,要讓每一個學生跳一跳都能夠著桃子,能更好地激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有力所能及的不同的任務去完成,或有成就感,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這樣上課就不會出現(xiàn)調(diào)皮和做小動作的孩子。
蘇翁舉例子說,一個歷史老師課上的很精彩,他是在用一輩子備課,真正備這一節(jié)課才花了15鐘,讓我感悟到厚積薄發(fā)的力量,體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大語文觀,只有多讀名家大家的學術著作,站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才能在課堂上駕馭住學生,知道把學生往哪里引領,在課堂上才不會只重視對知識的講解,才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對知識的感知、思維、識記方面,才會主動注重訓練學生的智力,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對牛彈琴”的情況不會再出現(xiàn)。
蘇翁說:“閱讀要跟學習緊密結合地聯(lián)系起來,如果能通過閱讀能深入思考各種事實、現(xiàn)象和事物,它們又是應當保持在記憶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礎,那么這種閱讀就有助于識記。”也就是說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使用“兩套教學大綱”,我讀后豁然開朗,我理解為挖樹根的原理,每節(jié)課要傳授的知識,就好比是要挖的大樹根,樹根太大怎么能挖出來?先繞著樹根周邊挖,當樹根周邊一圈都挖空了了,樹根就自然而然的出來了,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在這一章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為了幫助兒童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必須重視學科中“關鍵”知識的牢固識記,而要促進這種牢固識記,就必須給學習和識記創(chuàng)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閱讀。他明確指出:“考慮到這一條非常重要的規(guī)律性,我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始終把握住兩套教學大綱:第一套大綱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綱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料來源?!?/p>
結合他在文中列舉的物理和生物教學案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他提出的“兩套教學大綱”:一套是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一套是促進基礎知識牢固掌握和基本技能有效內(nèi)化的背景資料。正如他在這一章的最后一節(jié)提出的:“盡力為你們的學生識記、熟記和在記憶里保持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教材而創(chuàng)造一個智力背景吧。
我們要思考的是,“智力背景”到底指的是什么?
以一篇課文的閱讀教學為例,我們?nèi)绾胃宄睦斫狻爸橇Ρ尘啊薄R黄n文,學生讀通讀順并不難,而要理解事實和情感卻不容易,因為其間既有知識的隔膜,更有歷史的隔閡。認知和經(jīng)驗決定了學生直接接觸文本進行思考的艱難,學生需要一個閱讀思考的支點和平臺。給學生提供或引導學生搜集必要的背景文字或“鏈接”文字的閱讀,對文本形成立體的感受,學生才能與文本展開無隔膜的對話,才能讀有所得,所以要盡力擴大學生相關閱讀的知識面。
我們的初中語文統(tǒng)編教材創(chuàng)建了“1+x”的閱讀形態(tài),是不是蘇霍姆林斯基這種思想的延伸和發(fā)展呢?如:同主題閱讀,同題材閱讀,比較閱讀,回顧性閱讀。這些延展在教讀課文的練習、自讀課文閱讀提示后會有提出。統(tǒng)編教材一直在倡導這一理念:要把語文課堂,語文學習,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不只在課堂上發(fā)生,不只是課堂上的事情,課外也是重要陣地。
以上是我今天讀老霍后一些粗淺的體會,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拍磚!由衷感謝余芳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星空讀書會提供的平臺,我相信團隊的力量,跟著團隊一起飛翔!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篇五
人類進入21世紀,書籍——這一古老的傳媒似乎已離我們越來越遠。人們越來越不喜歡讀書,我們讀書的目的性、功利性也越來越強,為考試而讀,為作文而讀,為娛樂而讀,我們已越來越欣賞“快餐式”的文化,而我們的文化底蘊也變得越來越淺薄。
我利用近兩年的時間,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該書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解決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專門為中小學教師寫的。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即使在今天,對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仍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他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很多都是他在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真實生動。讀完之后,我由衷地說:“蘇霍姆林斯基真?zhèn)ゴ?,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彼绲兰页0愕拿恳痪湓捠悄敲磳嵲谟质悄敲丛诶?,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jīng)碰到過的。能吸引我的地方很多,如《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幾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談淡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等,因為這些是我在工作中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看了后,對我?guī)椭艽蟆T谶@里我談一談自己讀后的感受與啟發(fā)。
體諒學生的苦衷,是一個講不講人道的問題,是一個教師職業(yè)道德問題,同時也是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問題。你只有去體諒學生,以他的苦為苦,你才能真正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不僅僅將他作為提高你教育業(yè)績的工具。是一個教育方法問題,是說你體諒他的苦衷,你就會盡力去除那些能導致他苦衷的'方法。這些方法因為讓學生極不舒服,所以一定是不科學或不藝術的。你體諒學生的苦衷,你被學生從心底里接受了,你就握著一把鑰匙,一把讓學生學業(yè)成功,也同時讓你事業(yè)成功的鑰匙。其中這句話最值得我們深思一—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fā)展,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fā)現(xiàn)深藏在每一個人內(nèi)心的財富。共產(chǎn)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
二、教師要有寬容精神。
寬容不僅是一種方法或手段,寬容是精神,是一種美德。如果我們凡事只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別人是錯誤的,如果我們甚至不能同有不同見解、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如果我們與任何獨立獨行或標新立異的人無法溝通,那么我們沒有學會寬容。我們已邁入了一個多元化的世界,進入這個世界的資格就是要具有寬容精神。寬容會使我們掙脫身心的一切束縛,使我們每一天都很自由。
三、教師要學會敬畏。
我們教師敬畏什么?要敬畏真理。學校是傳達真理的地方。敬畏真理,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真正實現(xiàn),師生間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才可能變?yōu)楝F(xiàn)實。教師要敬畏權威。一所學校里有多個權威代表一所學校的實力。敬畏權威很重要,敬畏權威就意味不妒能忌賢,意味著對權威的某些缺陷保持寬容。學校應有權威的氛圍,才能催生出眾多權威。教師要敬畏生命,生命是自然的精華。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生命體,即使你看到的學生再厭惡,你也應把他視為生命。敬畏生命才能真正地愛每個孩子。學會敬畏的人,格外謙遜,格外自足。
我們往往通過外部手段讓學生讀書,這些外部手段合起來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逼”!用批評、教育、幫助、指導、訓練、懲罰的辦法來逼,或用表揚、獎勵、哄騙、引誘的方法來逼。外部手段往往有效,卻沒有長效。最持久的辦法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力量。對知識的渴望是人的本能,沒有比本能更大的力量。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孩子。
五、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學習。
我認為學校要形成師生共同學習的特色。師生共同學習,首先是一種姿態(tài),一種教師將自身與學生置于平等地位的姿態(tài)。在許多方面,師生之間不可能完全平等,平等是有條件的,如果教師和學生都作為學習者的身份出現(xiàn),則師生同時面對知識,才可能平等起來。師生共同學習,是一種氛圍。教師和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就會激發(fā)起很大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教師在學生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下,教學才會更有效。師生共同學習,更是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對教師的課堂組織的技巧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師生的共同學習對教師課堂控制方式是個挑戰(zhàn)。
六、教師應當與書籍結下“終生之緣”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天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yè)、課外輔導,現(xiàn)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著這些問題。我尋找答案。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弊x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而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創(chuàng)造、自我提高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應該首先考慮的!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篇六
一一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其中“一個“差生”的“思維的覺醒”一文,讓我感觸頗深。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巴甫里可的差生。用老師的話來說:“看來,這孩子沒有能力掌握知識”。教他識字的女教師給他的鑒定是:思維遲鈍的兒童。在一節(jié)植物課上,學生們在學習用各種方法把果樹嫁接到野生砧木上去。巴甫里克成功地完成了這項實驗,并且在試驗中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全校。許多孩子都想用同樣的方法培育樹苗,而搞成功的只有3人,其中2人是女孩子。而生物教師自己,據(jù)他本人承認,連一根樹枝都沒有種活。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學科教師的話來說,是“表現(xiàn)在手指尖上”。一位教師在校務委員會的會議上說:“這個五年級生會做的事,是有經(jīng)驗的園藝工也很少能做成功的?!睆倪@件事情上開始了巴甫里克的“轉(zhuǎn)變”。巴甫里克身上那種害怕、拘束、猶豫的表現(xiàn)消失了?,F(xiàn)在,當他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時候,他已經(jīng)不是在竭力回想教科書里的什么地方是怎么說的,而是在出神地思考著,從他所看到和觀察過的東西里引出結論來。巴甫里克現(xiàn)在帶著那么強烈的求知欲聽著教師們講課,使一些教師感到有些意外。
一一巴甫里克他是不幸的,在“分數(shù)第一”的教育思想下,記憶能力差、不會解答數(shù)學題的孩子,就算你不斷的補習也是個“反應遲鈍、無可救藥”的落后生。巴甫里克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們五年級開設了他特感興趣的“植物學”這門課程,因為“那位植物學教師善于安排課堂教學,他不僅要求學生像平常所說的那樣“掌握教材”,而且讓學生去自己獲取知識。”在這里他的思維覺醒了,他的才能有了展現(xiàn)的舞臺。經(jīng)過努力,他最終成了農(nóng)藝師并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一一巴甫里克的故事感動著我,正是這樣刺眼的字眼兒映入我的眼簾,讓我再次打開電腦,搜索到《少年中國強》其中一期節(jié)目,專心致志地又看了一遍“何不凡”的故事。何不凡——他的出生給媽媽帶來了喜悅,他的出生讓媽媽真正認識到自己長大了,他的出生讓媽媽看到了他是一個“不平凡”的孩子,所以取名——不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何不凡的世界。
一一巴甫里克、何不凡,乍一看都是所謂的差生,但就像節(jié)目當中說的那樣,他們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只是極度的喜歡和極度的不喜歡,喜歡的全身心投入、專心致志地學,絞盡腦汁、煞費苦心地想,付諸實施、精益求精地做;不喜歡的則反之,一切都不在乎。例如:學校六年級6班的何鈺杰同學特別喜歡古文,他的風采我們已在校園晨會上一睹為快,他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背完了《國學》教材的上下冊32篇文言文和32首詩,已經(jīng)讀完郭校長送他的《后漢書》,而且他已經(jīng)能寫小古文了,最近他又在給老師及同學寫傳記了,其中已經(jīng)寫了28個同學和3位老師,在傳記中,他把每個人物的外貌、性格、愛好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沒有雷同,沒有編造,沒有抄襲,完全原汁原味兒。自從喜歡上《國學》這本書開始,一個有點木納、從不善于主動表達的他,讓所有的老師同學對他刮目相看-——何鈺杰,他有著自己美麗的夢想,長大后當一名作家。喜歡上《國學》的那一刻,就是何鈺杰思維覺醒的成長歷程,而郭校長就是幫助何鈺杰思維覺醒的那個關鍵人。在我們的教學生涯當中,也許還會碰到像何不凡、巴甫里克這樣的若干個孩子,但此時的我已學會不再生氣憤怒,因為我有了學習目標,我要像何不凡媽媽一樣堅定自己的信念,像郭校長一樣擁有一雙慧眼努力地呼喚孩子思維的覺醒。
一一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有善于發(fā)現(xiàn)、開掘?qū)W生的閃光點,根據(jù)孩子的個性及興趣對其進行引導,使學生形成陽光般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人格。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成為我們祖國的建設者,只是領域不同,所以我們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要對任何孩子放棄希望!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篇七
看《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其中說到:“備課”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基礎,是教師必備的技能。其實備課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為對教材的研讀。
在我們幼兒園也采取了個人獨立備課,備課組研究個人再次備課的方式,為的是讓我們充分熟悉教材。特別是對于語言領域中的故事、散文和詩歌等,除了對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理解,我們更應該體會其中的意境美、語言美。比如在活動《桃花瓣》中,剛開始我們只是將活動重點故事的理解和講述上,經(jīng)過備課組的研討,我們再次分析教材覺得在春季這個美好的季節(jié)中開展這樣的活動要充分挖掘活動的意境美,于是我將活動定位于感知桃花瓣飄落的美,引導幼兒用語言、動作等多種方式表現(xiàn)桃花飄落的美感,并嘗試用散文中的語言用不同的音調(diào)詮釋,表現(xiàn)散文的美。活動效果比較好,孩子們用語言表現(xiàn)美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其實,除了語言活動需要我們自己分析教材,科學、社會等其他領域也需要我們研讀教材,只有教師研讀了教材,心中有教材才能引導孩子獲得更多,自己組織活動的時候才能夠駕輕就熟。心有教材方能從容,才能走出教材、超越教材。當然,除了備教材,我們還需要備孩子,了解他們已有的經(jīng)驗,清楚了解在活動中對于他們來說難點是什么,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活動出彩,讓我們的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暑假在家期間,一直在看《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這本書是由朱家雄,張亞軍以與幼兒教師對話的視角來編寫的。本書中所搜集的文章都是由幼兒園一線教師撰寫的,有的是日常工作的經(jīng)驗提升,有的是與孩子之間發(fā)生的'點點滴滴,有的是關于教學的體會和反思,有的是對家長,對班主任的,甚至是對自己工作的反思……讀后感覺有很多共鳴的地方。
在書的第一輯“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第三篇中《品讀“職業(yè)幸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作者所寫的“幼兒教師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來是媽媽”,每天超負荷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憊,有時會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面對大家對幼兒教師是“高級保姆,低人一等”的觀念,如何能夠感受到幸福,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呢?我想這也是很多幼兒教師的困惑。
一、以真誠、平等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你會發(fā)現(xiàn)幸福就在你身邊。
在我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感受著那份快樂:和他們一起散步觀察春天,一起撿拾落葉,一起游戲玩耍,一起放風箏,一起寫生繪畫。記得有一天,我外出聽課,下午回來后,孩子們好象很久沒有看到我一樣,熱情地叫起來:“老師,你到哪里去了?”“你怎么這么久才回來?”我問:“你們是不是想我了?”有幾個孩子唧唧喳喳地說著:“是啊,我們想你了?!边@些可愛的孩子!特別讓我感動的是前幾屆已經(jīng)畢業(yè)的孩子,那些情景至今想來還歷歷在目:孩子們拿著小本本互相留下祝福的話,寫下家中的電話號碼,希望老師畢業(yè)后能給他們打電話,還有的說:“我們會想你的,畢業(yè)了還來看你們。”有幾個孩子進了小學后真的來看我們了。當我見到他們的一剎那,孩子撲過來緊緊地抱住我:“老師,我們想你!”我緊緊地摟住孩子,那一刻我感覺自己是幸福的。
二、家長的信任、尊重和肯定,讓我們感到幸福。
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我們教師的工作有著很大的影響。孩子年齡小,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都很差,因此大小便弄臟衣褲,不小心摔破了皮,跌青了臉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但是當我們聽到家長一句:“老師,不要緊,沒關系的?!薄袄蠋?,麻煩你了,不好意思?!薄袄蠋?,你們真的很辛苦?!边@些理解和寬容的話語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安慰和鼓勵,也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的支持,有家長的理解和信任,真好!
當看到家長在班級博客中發(fā)表感謝的話和祝福時,我們是幸福的;當收到家長發(fā)來的新年祝福時,我們感動著;當家長給我們提出中肯的建議時,我們思索著。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關心、信任、肯定,我們才能將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讓家長更加放心和滿意。
三、教學中的成功讓我體驗幸福。
教師最引以為幸福的我想應該就是教學中的成功了。一次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能使孩子受益匪淺,而且能讓自己感到驕傲和自豪。成功的教學還能收獲成果,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得到最大的發(fā)展,取得可喜的成績。當看到孩子畫出一幅幅獨特新穎的圖畫,捧回亮閃閃的獎牌時,我們的心里是激動而又自豪的;當看到我們的學生一個個有出息,當上了班長、班干部,評到了三好學生時,我們的心里是寬慰的。
四、自身的學習和成功是幸??鞓返?。
經(jīng)過自己的鉆研制作完成了一個課件;通過努力使自己的展示課、教研課能比較成功地同伴面前展示;聽到領導和同事對我們的肯定和贊賞……這些都讓我深深地體驗到了那份幸福。
原來幸福一直就在我的身邊,包圍著我,感染著我,現(xiàn)在我對幸福又有了更深的體驗與感受。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尋找自己的幸福吧!
《讀懂幼兒的思維》讀后感。
“嬰幼兒是天生的學習者,掌握環(huán)境和征服世界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本能和驅(qū)力。”本書譯者開篇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良多。是啊,既然幼兒本身就是學習者,所以如何來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他們的主動學習,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就成了我們老師們的一個首要任務。如何做好這一點,就要靠我們的細心與用心。
一、細心去發(fā)現(xiàn)。
在很多游戲中,具有很大自由度的自主游戲,一直是幼兒們的最愛,在自主游戲中,孩子們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自主性,自由地玩樂,從中獲取著自己需要的知識經(jīng)驗。正如本書第5頁中“8歲卡門和7歲約翰之間的對話”,其實事情的越因很簡單,就是他們倆幫玩具娃娃洗澡與洗玩具娃娃的衣服。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筆者卻捕捉到了這一細節(jié),在關注他們的對話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其實是一種有目的、合作的玩,他們在其中不僅交流自己已經(jīng)獲得的知識,還能一起用所得的知識解決實際中碰到的困難,其中有假設、有實踐、有結論。而這種發(fā)現(xiàn),就能很好地幫助老師建立對孩子自身經(jīng)驗的認識,不斷創(chuàng)設有利的環(huán)境,從而幫助孩子們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提升??梢?,孩子們的學習遠處不在,關鍵在于老師要具有一雙慧眼,不斷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自主學習,從而做好自己“支持者”的角色。
二、用心去引領。
老師在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與興趣點后,如何來進行引領,則又是一項關鍵。在這其中,老師首先要進行分析選擇,選取其中有價值的點,來進行進一步的生成活動。因為孩子畢競是孩子,認知能力差,是非觀念不清晰,盲目地隨著幼兒走,就失去了老師的引領作用,也會讓孩子們走入誤區(qū)。如本書第4頁中“6歲艾沙卡的故事”,老師在得知艾沙卡洗汽車的發(fā)現(xiàn)后,敏感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價值,從而設置了一些場景,來引導艾沙卡進一步的實驗。雖然學習并不是在學校開始、在學校結束的,但和媽媽洗車的經(jīng)驗開啟了艾沙卡的思維之窗,而老師的引領與幫助,通過在學校和同伴們一起進行的活動,艾沙卡的經(jīng)驗進一步獲得了擴展,這其中,老師的引領作用就是其中的關鍵。
細心去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生活與游戲,用心去引領其中有價值的點,那么我們老師就能真正讀懂孩子們的思維,與他們靠得更近,真正做好我們“孩子學習的支持者、引領者與合作者”。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篇八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來驚天動地。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撒下的是淚滴?!?/p>
一首老歌,旋律悠揚,歌詞動人,那份對老師的愛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這首歌唱了這么多年,哪知如今的我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教師,我要把我心中的愛繼續(xù)傳遞下去。
我愛我的學生,但是我卻不知道怎樣愛他們。是給予無限寬容和自由馳騁的天地,還是一板一眼地嚴厲管教?這樣的困惑讓我這個新老師更加努力的學習,因為我要為孩子們打造一個溫暖快樂的學習天堂。
捧讀此書,不由自主地感覺這位慈祥,睿智的長者,坐在你的面前與你聊天,他的.豐厚學養(yǎng),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滋潤你的心靈。此書中每談一個問題,都有生動實際的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每每翻看這本教師寶典時,從字里行間就能感覺作者對教育滿滿的愛,這是對學生無限的關懷,是對教育事業(yè)無盡的熱忱。而這種愛是特別的,不是縱容,也不是拘禁,而是一種拿捏到位的教育藝術。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篇九
我們有時候會對一些事物有根深蒂固的認識,有些認識甚至根本就不對,改變起來很不容易,但不改又絕對不行,因為涉及到孩子的未來。
很多的時候,自以為教會了孩子好多知識,而只要孩子們把這些知識記住就會讓老師很高興,事實上有好多的孩子記住了不少卻沒有消化,不會運用,反而成了學習的負擔,就像柳宗元筆下的小蟲子,見一點拾一點,最后累垮自己。
蘇氏告訴我們學知識,不是學習的目的而學習真正的目的是通過學過的知識讓我們的生活更幸福。
在教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為了這樣的事情而頭痛:我們苦口婆心的教育學生,學生卻愛搭不理,無動于衷;我們聲情并茂給學生們講故事,卻總有學生目光呆滯,心不在焉;面對這樣的孩子們我們著急不安,甚至生氣,其實,這說明這部分孩子已對學知識厭惡,產(chǎn)生了冷淡和不易接受性,這可是學習大忌,如此以往這個孩子的學習越來越疏遠。
怎樣改變這種狀態(tài)呢?蘇氏告訴我們,在上課時,學生的第一要務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思考,借助知識去認識周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讓學生體驗到思考的樂趣,和運用知識的享受,久而久之,學以至用的能力就會逐漸形成,活學活用才有可能創(chuàng)新。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篇十
教師工作中的另外一個重大缺點,就是教師對幼兒的知識抱著冷淡的、缺乏熱情的態(tài)度。幼兒的不好的回答沒有觸動教師,沒有迫使幼兒去認真地思考幼兒知識薄弱的原因。
蘇氏說的對,對于幼兒知識的冷淡,缺乏熱情的態(tài)度,其實在我們每個老師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教學中,我們常常無意間把這種冷淡的情感傳遞給幼兒,而我們毫無察覺。
教學,是在師幼平等的對話中進行。教學中師幼間的對話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當幼兒回答不出老師提出的問題,或者回答錯誤時,教師的回應常常是“請坐”、“不大對”,或者干脆把幼兒晾在一邊,讓其他幼兒回答。這對幼兒而言他已經(jīng)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冷淡,至少覺得自己沒有得到重視。
讓我們來分析以上的對話,當幼兒回答錯誤時,老師一聲“請坐”,表面上對幼兒似乎尊重有加,但幼兒的感受是:“我錯了”,或者“老師根本沒在意我的回答”,因為老師對幼兒的思考未作任何評價,幼兒感受不到來自教師對自己勞動的關注,他會很茫然。優(yōu)秀老師的做法是,“你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么?”“再想想?!薄缓蠼o予期待,給予時間,給予點撥,給予改正的機會,讓幼兒通過解決問題感受學習的快樂,感受被尊重的快樂。
像以上的對話情景,我們常常能看到。其實,那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的對話,因為真正意義上的對話,應該出于內(nèi)心對幼兒真誠的關注,對幼兒人格的完全的尊重。以上所謂的尊重其實是一種偽尊重,充其量那最多是一種形式上的尊重,它不能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愛,當然感受不到學習帶來的快樂了。
那怎樣才是對幼兒勞動的真正尊重呢?個人認為,那應該是對幼兒尊重基礎上的真誠的關愛。孩子的心靈是敏感的,也是脆弱的,需要老師精心呵護。我們要努力建構每次對話的現(xiàn)實意義,讓幼兒感受到師幼的交流充滿著人文的關愛,閃耀著人性的溫暖。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貼心的話語,一個善意的愛撫……都能讓幼兒感受到老師的潺潺細流般的關愛。幼兒常常沉浸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怎么會喪失學習的愿望呢?相反,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在一次次的冷淡中,他才會把自己包裹起來,成為老師心中的對學習、對知識充滿冷淡的那個孩子。
課堂上,如果我們真正學會傾聽了,真正學會讓幼兒自己解決問題了,真正改變教師的傳統(tǒng)角色了,真正關注每個幼兒了,真正尊重每個幼兒了……相信,我們的課堂肯定會充滿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