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總是讓人不禁回顧一下,我們是否需要總結一下過去的一年。在寫總結過程中,我們可以尋求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美食推薦,希望能讓大家品味到不同地方的美食文化和風味。
散文名篇6篇篇一
清雨淅淅,其意綿綿。乘風為浪,遇冷凝菱。
春雨養(yǎng)萬物,生發(fā)在一時。如母親般滋潤大地,回復生機。一點一滴,皆是天地的恩澤。應是念與萬物不易,方降之雨露恩賜。降之潤天澤,落之養(yǎng)地物。于草木,如情人間的蜜語甜言,潤發(fā)心扉。于厚土,如生之無望的人絕地逢生,喜極而泣。于人類,如陰云密布中透射的一縷陽光,奕然神采。當春雨絲絲,如母親的愛意點點滴落在我的身心。千里不再是距離,遠方也能觸手而及。母親也是愛護著我,如春雨助長萬物一般。不過不及春雨的偉大,她的愛只是自私到我一人而已。
春有博愛,夏有廣難。磨石阻之,踏落而行。當狂風卷攜暴雨而來,枝椏低彎,激蕩花葉。惟有無畏者方可矗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數(shù)人合抱的古木才是最后的勝利者,經歷時光的洗禮,遭遇風雨的磨礪,更甚者會有人為的破壞。等到暴雨將其檢驗而成。也許暴雨是最后的磨難。如同疾風驟雨過后的風平浪靜。樹木如此,人也如是。生在萬丈紅塵,總遇諸多磨難。古語有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是故難也不難,苦亦不苦。人活當世,無難者無路,畏阻者難行。無論有多大風雨,相信眼前的苦痛只是暫時而已。人終歸是要活下去,終歸是要繼續(xù)前行。等前路坦途,再回頭,多大的風雨都會幻有彩虹。百年而立的青竹注定被夏雨打磨,散落一生翠葉,換與一世挺立。夏雨的確是險阻,夏雨不過是磨石。成長路上總有坎坷,真正的愛是看著你受傷后學會成長,是施加磨難助你前行。
秋意灑然,風卻蕭蕭。像極等待浪子的母親,伶仃孤苦。雖疾也無力,縱狂也無聲。攜一卷相思情,走遍山河大地,尋那無處是家的浪子。又或年老,沖昏了眼芒,辨不得孰是孰非。愛子之切,以殘力打落滿國花葉。尋不得愛子,心也茫茫。老了的雨,便不中用。所念不得,其心也苦。所依無處,其身也渺。走遍天下也無處,最是難尋故人影。老了,便罷了,像一位失望的老嫗,駝身而回。至此,便息了蹤影。冬季也無風雨。
雨是慈母心,雨是浪子愁。雨是厚土情,雨是天恩賜。
淫雨霏霏,其心蒼然。
散文名篇6篇篇二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先秦孟子)。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散文名篇6篇篇三
寧坤要我給他畫一張畫,要有昆明的特點。我想了一些時候,畫了一幅:右上角畫了一片倒掛著的濃綠的仙人掌,末端開出一朵金黃色的花;左下畫了幾朵青頭菌和牛肝菌。題了這樣幾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門頭掛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懸空倒掛,尚能存活開花。于此可見仙人掌生命之頑強,亦可見昆明雨季空氣之濕潤。雨季則有青頭菌、牛肝菌,味極鮮腴。”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謂雨季?!坝昙尽保堑嚼ッ饕院蟛庞辛司唧w感受的。
我不記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長,從幾月到幾月,好像是相當長的。但是并不使人厭煩。因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連綿不斷,下起來沒完。而且并不使人氣悶。我覺得昆明雨季氣壓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里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tài),顯示出過分的、近于夸張的旺盛。
我的那張畫是寫實的。我確實親眼看見過倒掛著還能開花的仙人掌。舊日昆明人家門頭上用以辟邪的多是這樣一些東西:一面小鏡子,周圍畫著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個洞,用麻線穿了,掛在釘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極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園的周圍種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籬笆?!N了仙人掌,豬羊便不敢進園吃菜了。仙人掌有刺,豬和羊怕扎。
散文名篇6篇篇四
到了桂林,每日面對著這勝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看著它在朝霧夕輝、陰晴風雨中的變化,實在是一種很大的享受。于是眾心里,羨慕起住在桂林的人們來了。雖然早在二十三年前,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在桂林的八路軍辦事處工作過半年多;但那時候,一來年青,二來也沒有看風景的心情,除了覺得這些山水果真奇展品,七星巖里還可以躲躲空襲之外,于它的勝美之處,實在是很少領略的。一九五九年夏天——剛好過了二十年,李可染同志由桂林寫生回到北京,寄了一幅畫給我看,標題是《桂林畫山側影》。一下子,我就被畫幅吸引了,畫面把我?guī)Я艘环N可以說是幸福的回憶中——不僅是桂林的山水,連同和這相關聯(lián)的那一段生活,都在我記憶里復活起來。那些先前不曾領會的,如今領會了;先前不曾認識的,如今認識了。桂林山水,是這樣逼真地又出現(xiàn)在我面前。這時,我驚嘆于藝術的力量之大,感人之深。并且驚嘆之余,還謅了這樣四句不成樣子的舊詩寄他:
皴法似此并世無,墨猶剝漆筆猶斧;。
畫山九峰兀然立,語意新出是功夫。
這次重到桂林,置身桂林山水之間,使我又想到了可染同志的這幅畫。于是就記憶,印證了畫與山的關系,藝術與真實的關系;明白了它們怎樣地從自然存在,經過畫家的勞動,變?yōu)橛猩?、可以打動人心靈的藝術作品。
桂林山水的宜于入畫,古人早已注意到了。宋代詩人黃庭堅就寫道:“桂嶺環(huán)城如雁蕩,平地蒼玉忽嵯峨。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千峰百嶂何。”詩人的意思,恐怕不止是說當時畫家畫桂林山水的少,還在說,即使李成、郭熙在,也還沒有畫出如桂林山水的這般秀麗來吧?后來元明人多畫黃山,到清初的石濤,由于他的出生桂林,才把他幼年的印象,帶入山水畫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到了近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便以能“遍寫桂林山水”為生平得意,齊白石更說“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慣桂林山”了。所以看起來,桂林山水的入畫,對于豐富中國山水畫的技法,該是不無關系的。
至于在文學上,為桂林山水塑造出一種形象,為人所公認,并能傳之千古,恐怕至今還要推韓愈的“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兩句。他把桂林山水擬人化,比喻為一個素樸而秀美的女子,確是有獨到的觀察。雖然這種形象,在我們時代的生活里已桂林山水的面貌和性格來的。這次到桂林,登疊踩山,攀明月峰,凌空一望,果然,漓江澄碧,自西北方向款款而來,直逼明月峰下,然后向東一轉,穿桂林市,繞伏波山、象鼻山,向東南而去。正象一條青絲羅帶,隨風飄動。而周圍的山峰,在陽光和霧靄的照映中,綠的碧綠,藍的翠藍,灰的銀灰,各各濃淡有致,層次分明;正象美人頭上的裝飾,清秀淡雅。
概括一帶自然面貌,塑造出鮮明的形象來,在文字上是不容易的,往往不是過分刻畫,就是失之抽象。難怪后來的詩人,包括那些知名的如黃庭堅、范成大、劉后村等等,雖都到了桂林,寫了詩,但卻沒有一個形象如韓愈的這般概括而生動。范成大寫《桂海虞衡志》,極力狀寫桂林山水的奇異,結果是人家不相信,只好畫了圖附去??梢娪谜Z言文字,表現(xiàn)一些人所不經見的東西,是需要一點藝術手段的。
古人于描寫山水中創(chuàng)造意境,不獨描寫自然的面貌,是早有體會的。所以山水畫、風景詩,才成為作者思想與人格的表現(xiàn)。柳宗元的遭貶柳州為“摎人”,終日“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結果是寫出了尋些意境清新、韻味雋永的散文來。試讀眾《桂州訾家洲亭記》以下,至《至小丘西小石潭記》的十來篇,在描寫桂林一帶的山水上,真是精美無匹。這些散文雖只記述一次出游,或描寫一丘一壑,一水一石,長不逾千,短的不到二百字,但那觀察之細微,體會之深入,描繪之精確,文字之簡潔,在古代描寫風景的散文里,可以說是少見的。柳宗無在這些文章里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前人所無的境界,到最后,卻自己寫道:“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而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他對這樣的山水得出一個“清”字的境界來,這于他那個時代的桂林的自然面貌,并自身遭遇的感受,是非常確切的。但當他概括地寫到桂林的山,便也只有“發(fā)地峭豎,林立四野”八個字了。
在散文里面,描寫桂林山水的的真實性、具體性上,倒要推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他的散文很少概括和比擬,但卻忠實而詳盡。讀起來你不免要為他的游興所動,為他的辛勤所感,為他的具體而生動的記游所心向往之。不過你要想從他的記述里去想象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樣子,卻也不易。他自己就說:“然予所欲睹者,正不在種種似也?!彼橇硪环N游法,另一種寫法的。他記述自然面貌,道路里程,水之所出,出之所向。人的游記,不獨是好的文學作品,而且留下許多有用的科學資料。所以看起來,徐宏祖倒是古今第一個最會游歷的人。他的不辭辛苦地游,傾家蕩產地游,走遍天下,所到之處,如實記載,即興發(fā)抒,不拘一格,不做規(guī)擬,倒成了他的散文的最能引人入勝的特色。
所以從古以來,山水怎么看,恐怕是各人各有心胸的。但一切既反映了自然真實面貌,又創(chuàng)造了崇高意境的,則無論是繪畫、詩、散文,都成為了我國人民的精神財富,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富麗山河,賦予了種種美好的形象和性格,啟示了和發(fā)展著人們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
桂林山水,畢竟是美的。早晨起來,打開窗子,便有一片灰得發(fā)藍的色撲進房子里來,照得房間里的墻壁、書桌,連同桌上的稿紙,都仿佛有一層透明的嵐的照耀,綠得更深,紅得更艷了。
當然,這是太陽的作用。太陽這時還在山那面,云里邊。由于重重山峰的曲折反映,層層云霧的回環(huán)照耀,陽光在遠近的山峰、高低的云層上,涂上濃淡不等的光彩。這時,桂林的山最是豐富多彩了:近處的藍得透明;遠一點的灰得發(fā)黑;再過去,便挨次地由深灰、淺灰,而至于只剩下一抹淡淡的青色的影子。但是,還不止于此。有時候,在這層分明、重疊掩映的峰巒里,忽然現(xiàn)出一座樹蔥蘢、巖石堎增的山峰來。在那涂著各種美麗色彩的山峰中間,它象一是一個不禮貌的漢子,赤條條地站在你面前——那是因為太陽穿過云層,直接照在了它身上。
接著,便可以看到,漓江在遠處慢慢地泛著微光,一閃一閃地亮起來了。太陽把漓江染成了一條透明的青絲羅帶,輕輕地拋落在桂林周圍的山峰中間。
這時,你可以出去了。無論走到什么地方,有時是轉過一幢房子,忽然一座高倚天表的山峰,矗立在你面前。有時是坐在樹下,透過茂密的枝葉,又看到它清秀的影子?;蛘咴诠珗@的亭子里,你剛探出身,一片翠幕般的青峰,就張掛在亭子的飛檐上。如果站在湖邊,它那粼粼波動的倒影,常常能引起你好一陣的'遐思。
這樣,桂林山水,總是無時無處不在你的身邊,不在你眼里,不在你心里,不在你的感受和思維中留下它的影響。
但是,如果住在陽朔,那感覺不知會是怎樣的?就去過一次印象說,只好用“仙境”二字來形容。那山比起桂林來,要密得多,青得多,幽得多,也靜得多了。一座座的山峰,從地面上直拔了起來,陡升上去卻又互相接連,互相掩映,互相襯托著。由于陽光的照射,云彩的流動,霧靄的聚散和升降,不斷變換著深淺濃淡的顏色。而且,陽朔的山,不像桂林的那樣裸露著巖石,而是長滿了茂密的叢林,把它遮蓋得象穿上了綠色天鵝絨的裙子。這還不算,最妙的是在春天,清明前后,在那翠綠的叢林中,漫山遍野開滿了血紅的杜鵑。就象在綠色天鵝絨的裙子上,繡滿了鮮艷的花朵。這使得人在一片幽靜的氣氛中,能生發(fā)出一種熱烈的情感。
到陽朔去,最是是坐了木船在漓江里去。單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別有一番境界。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為清晰;而且因為水的流動,山也仿佛流動起來。山的姿態(tài),也隨著船的位置,不斷變化。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沒有一條河流的水能有這樣清。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紋,沙的閃光,沙上小蟲爬過的爪痕。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長長的、象蒲草一樣的葉子,閃著碧綠的光,順著水的方向向前流動。
從桂林到陽朔,有人比喻為一幅天然的畫卷。但比起畫卷來,那山光水色的變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黃錯,卻是各有面目,變化萬千,要生動得多的。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動著一層輕紗般的白蒙蒙的雨絲,遠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這時只有細細的雨聲,打著船篷,打著江面,打著岸邊的草和樹。于是,一種令人感覺不到的輕微的聲響,把整個漓江襯托靜極了。這時忽然一欸乃,一只小小的漁舟,從岸邊溪流里駛入江來。順著溪流望去在細雨之中,一片煙霞般的桃花,沿小溪兩岸一直伸向峽谷深處,然后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或者是云,或者是霧,遮斷了。
這時,我想起了可染同志的《杏花春雨江南》……。
但是,接著,“畫山”在望了。陡峭的石壁,直立在岸邊,由于千百萬年風雨的剝蝕,巖石輪廓分明地現(xiàn)出許多層次,就象無數(shù)山峰重疊起來壓在一起。這些輪廓的線條,層次的明暗,色彩的變化,使人們把它想象成為九匹駿馬,所以畫山又稱“畫山九馬圖”。九匹駿馬,矗立在漓江岸邊的石壁上,或立或臥,或仰或俯,或奔騰跳躍,或臨江漫飲,看上去確是極為生動的。但是,可染同志的那幅《桂林畫山側影》,同時在我記憶里復活起來,而且是更為生動地在我面前出現(xiàn)了。
畫的篇幅不大,而且是全不著色的白描。整個畫面,幾乎全被兀立的山巖占滿了,只在畫面下部不到五分之一的位置,有一排樹木蔥蘢的村舍,村前田塍上,有一個牽牛的人走來。但這些都不是畫的主體,也不引起觀者的特別的注意。而一下子就吸引了觀者的,正是那滿紙兀立的山巖。山巖象挨次騰起的海上驚濤,一浪高過一浪,層層疊豎,前呼后擁,陡直地升高上去,升高上去,直到頂部接近天空的地方,才分出畫山九峰的峰巒來,而山巖石壁,直如斧劈斬一樣,棱嶒峻峭,粗澀的石灰?guī)r質,仿佛伸手就能觸到。于是整個畫山,現(xiàn)出一種雄奇峻拔、咄咄逼人的氣勢。這時,在我面前,畫山仿佛脫離開周圍的山而凸現(xiàn)出來,活動起來,變成了一個有生命,有血肉,有思想和情感的物體。自然存在的山,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山,竟分不出界限,融為一體。
坐在船頭,我木然地沉思著,并且象是有所領悟地想到:人的勞動,人的精神的創(chuàng)造,是這樣神奇!它象是在人和自然之間,搭起了一座神話中的橋梁;又象是一門神話中的金鑰匙,打開了神仙洞府的門。人們通過這橋梁,走進這洞門,才看清了自然的底蘊,自然的靈魂。
桂林山水,從地質學的觀點看來,不過是一種“喀斯特”現(xiàn)象:石灰?guī)r的炭酸鈣質,長期為水溶解,而形成“溶洞”地區(qū)。除桂林外,云南的石林,也是地質上所謂的“喀斯特最發(fā)育”的地區(qū)。作為一種自然現(xiàn)象,它們本身原無所謂美丑。它些山水的美,和有些山水的不美,或不夠美,原是人在社會生活中,長期觀察和比較的結果。而這美丑的觀念,正是人對自然界施加勞動和意識作用的產物。人對自然的這種勞動和意識作用,已經是歷史形成了,自然美也就成為了一種獨立的客觀存在。并且,在不同的時代和階級,不斷地改變著人對自然美的觀點,而使得人對自然的認識,日益深刻和豐富起來。
山水畫作為一種藝術,從古以來就成為了幫助人們認識自然,欣賞自然美,進而幫助人們“按照美的法則”,改造自然的一種手段。和所有的藝術一樣,它的力量是建筑的對自然的深刻觀察深刻,而且描寫具體;因而看起來真實而且有力。結果,就使你從對山水的具體感受中,不知不覺進入了畫家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境界。無論是雄偉,無論是壯麗,無論是種種可以使你對祖國山河油然而生的愛戀情緒。這時,你會感覺到,你的愛國主義是具體的,有力量的,是飽和著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在內的激昂奮發(fā)的情緒。于是,畫家的勞動,也就在這時得到了報償。
可染同志近年來畫了不少寫生作品,他把自己這種創(chuàng)作方法叫做“對景創(chuàng)傷”。在這些作品中,當然沒有憑空虛構,但也沒有臨摹自然。他總是描寫一個具體對象,并且把所描寫的對象放在一個具體刻畫中,去表現(xiàn)對象的精神世界。這樣,就在這些叫做“寫生”的作品中,產生了那種人人可以看得見,感覺到的祖國河山具體而又普遍的典型性格。
也許正是在這一點土吧,《桂林畫山側影》成功了。它透過對桂林的石炭巖質的真實而大膽的刻畫,表現(xiàn)了桂林山水的精神面貌。因而對觀眾,對我,產生一種能以根據(jù)自身經驗去進一步認識生活的藝術的力量。
散文名篇6篇篇五
窗外雨嘩嘩地下著,每一滴仿佛正敲在心上。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春雨是春雨,只這春雨還帶不來杏花。也或許那杏花正在某一處含苞待放,只是我不曾邂逅而已。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前幾日注意看了下公園河畔的柳樹,還是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并未吐任何新芽。似這般氣色,估計明天的風和雨至多只能算是凄風苦雨,還無福當一聲楊柳風杏花雨的美稱。
可古人也有“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樣的詩句,那么,二月便不該這么死氣沉沉的啊?;蛟S,她故意把這般勃勃生機藏了起來,有心叫我著急一番,真真淘氣。亦或許,她是氣我終日困守一隅,有心叫我出去走走看看呢?若真如此,豈不是我辜負了她一番苦心。諸多心思便如女兒柔腸,百轉千回,直讓人摸不透。
月底又是降溫又是下雨,似這般癡癡纏纏,大抵二月是十分不愿離去的。其實,我倒是不介意看她這般哀怨的樣子,反正已經受了那么久的寒雨冷風,也不介意多受兩天。失言了,一年只得一個二月,有幸受她一番折騰也是福氣。
傍晚一場疾風勁雨,一時竟有了置身夏天的錯覺。想不到二月便有這般的雨,倒是改了她一貫溫柔矜持的性子,令人眼前一亮。不想我的鞋卻受不得這樣的驚喜,弄了個渾身濕透,也不知是它的淚多還是雨水多,只苦了我的腳,平白泡了個冷水澡,明日不要落了風寒才好。
此刻,我躺在被窩里,并不擔心落了雨受了涼,窗外的雨卻下得格外溫柔,似乎還有停的跡象。那滴滴答答的聲音,倒像是慢撥琴弦,令人忽起聽風品月的雅興。怎奈,此時月兒是萬不肯露一分臉的,這聽風品月的雅興也得要生生扼了。
也罷,我且先和周公游玩一番,說不定還能抱清風攬明月,傳個佳話呢。
一覺醒來,已是凌晨四點四十分。興許是睡得太死,竟沒顧上和周公游玩,也就不曾擁得清風明月,佳話自然也成了泡影。窗外滴滴答答的雨聲倒是分外清脆,想著有人說“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這時候不流幾滴淚是否太煞風景了?怎奈,淚意毫無,裝模作樣擠幾滴眼淚也是不可能的,這一番詩情畫意算是全給毀了。
那雨聲叮叮咚咚的,倒似催眠曲,迷迷糊糊中竟又睡了過去。待我起床后,拉開窗簾一看,雨已經駐了。濃云密布的天空好似蘸滿了墨的毛筆,隨時都可能淋漓墨跡,描一幅江南煙雨圖。我且等著在這煙雨圖里做個極詩意的角色,也塑一塑那“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意境。
散文名篇6篇篇六
前行的路上,再沒有你靚麗的身影,盈盈的目光,歡甜清脆的聲音。你的音容笑貌,定格于昨天,留守于永恒的記憶中。思緒隨雨滴落,紛紛揚揚,隨水流淌。你湮沒于層層的樓林之中,隨秋風掃過,踏著一地的悲涼。
你消隱于秋花怒放的季節(jié),看雨中朵朵的花兒,安靜地盛開,很雍容,目光盈盈淡然鎮(zhèn)定,讓人流連;讓人回眸。你如秋花,給人瞬間溫暖,豁然明亮。
因為心中的夢想,共同的信仰、興趣、愛好。我們踏上騎游之路,大伙如同守信的蜂蝶,從春天出發(fā),迎來夏花,趕到秋天,只為與大自然有一個約定。為花起舞,直至秋霜滿天,冬雪飛舞。迎花開送花落,曾經騎行在路上,身體與靈魂緊緊相隨。牦牛山上有你屹立的身影;七里壩大草原現(xiàn)你歡快的奔跑;梨花叢里見你迷人的笑容。有你行走在路上,汗水與艱辛迸發(fā);有你行走在路上,風塵與美景盡收。
都說騎游隊伍像個大家庭,你的熱心,細密周全的心思,讓人時刻感受到體貼溫馨。每一次路上大家互幫互學,相互有愛,對新手無微不至的照顧,時時銘記在心。在路上,我們并肩前行,一起健康、開心、快樂!
再見了,親愛的小雨點,讓我們最后一次與你作別。你如秋花,安靜、雍容。昨日的時光,濃亦淡,淡曾濃。一路上有你,歡笑盡開顏,苦也愿意,累也心甘。也許輪回的世界里早已注定,今生只能夢里與你同行。可你執(zhí)著的信念,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留下深深的烙印,時時影響著這一群騎游人。
你如雨,洗凈我們的風沙與鉛華;蕩滌了我們的嬌飾與浮躁。雨既像留下的淚,又像滴落的傷,昨日的歡顏隨風而去,隨你遠行。
沉痛的心,明天又將上路,帶上你永不失落的靈魂,去征服那一道道山來一道道坎,觸摸山的肌膚,感觸水的靈動,聽風兒幽揚,看云舒云卷。當一覽眾山小時,深深地懷念我們的小雨點。
散文名篇6篇篇七
陶庵夢憶序(明張岱)。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駭駭為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窒不敢與接。作自挽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
瓶粟屢罄,不能舉火,始知首陽二老,直頭餓死,不食周粟,還是后人狀點語也。饑餓之余,好弄筆墨。因思昔人生長王謝,頗事豪華,今日罹此果報:
以笠報顱,以簣報踵,仇簪履也。
以衲報裘,以苧報絺,仇輕煖也。
以藿報肉,以糲報粻,仇甘旨也。
以薦報床,以石報枕,仇溫柔也。
以繩報樞,以甕報牖,仇爽塏也。
以煙報目,以糞報鼻,仇香艷也。
以途報足,以囊報肩,仇輿從也。
種種罪案,從種種果報中見之.。
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黍熟黃梁,車旅螘穴,當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向佛前,一一懺悔。
不次歲月,異年譜也;不分門類,別志林也。偶拈一則,如游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癡人前不得說夢矣。
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癡人則一也。余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
因嘆慧業(yè)文人,名心難化,政如邯鄲夢斷,漏盡鐘鳴,盧生遺表,猶思摹榻二王,以流傳后世。則其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
散文名篇6篇篇八
張曉風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打開窗,聽六月里的第一場雨。把一杯酒喝到無奈,把一個人想到痛徹心扉?;腥婚g才真正明白,生活完全已經不屬于自己,自己在開始慢慢背叛自己的人生。那些陌生的熟悉,熟悉的陌生已經漸行漸遠出我生命的視線。自己象一個無世無爭的旁觀者,聽著別人的'故事,看著別人的表演,靜靜的想著自己的心事。透過窗外的雨簾,朦朧的田野里正恰如其分的接受著我生活里的迷茫、彷徨和無奈。徜徉在心靈深處的那份羈絆,千萬次的確定,是一份無法放手的愛,彌漫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像肆虐的洪流,咆哮著沖擊著情感的海岸。更像一頭受傷的野獸,在一處無人目睹的角落里掙扎得生不如死。
凝視著眼前飄落的雨,這就是我的處境,我的生活,我的情殤。這雨滴算不算是我心靈里一顆顆淚,用決然的姿態(tài)從高空縱然一躍,沒有目的,不知道方向,喪失了盼望,迷失了寄托。沉寂,是一份思考,是冷漠世界里的一份朗讀。雖然無力碎心朗讀,可是聽窗前的雨,讀雨,卻再也猜想不出雨從天幕中決然一躍的態(tài)度。如果愛,或者是不愛,能否擁有決然轉身的灑脫?我想,那種難以名狀的痛苦不會有太多的糾纏,太多的藕斷絲連。
行走在沙沙作響的世界里,漂泊的靈魂居無定所,心里的刺痛延伸到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我說服不了自己為什么要選擇活下來?為什么要接受愛已去又不肯接受的生活?我走不出你的世界,也不能擁抱你的世界,就好像永遠迷醉進你的愛情謊言里,不能清醒,不想清醒,因為我害怕夢醒時分的疼痛讓我重新選擇,用怎樣的方式,鼓勵自己完美的去死。你的遠方,已經不是我熟悉的世界,想要的世界,在背離了愛情曾經的謊言里,我只能靜靜地聽你,讀你,懂你。其實你的眼神已經告訴了我,你的答案。迎著你的飄落,我只想用瞬間流淌在心靈里的文字,肆意的流浪、放牧,堆砌和排列,一直讀到心痛,讀到夢里的纏綿悱惻。
在愛情失足的地方,我恨自己長不出一片楓林,用我的寬闊和博大接受你磅礴的灑脫,纏綿的浪漫,還有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走走停停。我把自己置身于一條河的此岸,遙遙的看著彼岸的你?;蜃蚨?,或者以靜美的姿勢躺臥。
我淌不過這條橫在我面前的河,盡管清澈的水流可以見底,但是我懷疑自己的勇氣和能力。一定是怕了解你的太多,我就痛苦的越多。知道你的故事很多,刺痛我心口的次數(shù)就更多。
愛是什么?是包容?是理解?是忍讓?還是一句能讓對方聽懂的懂?我已無心再聽這樣的句子。承認失敗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命運欺騙了我,生活欺騙了我,愛情欺騙了我,我欺騙了我。我想這一切都來得自然而直接,我可以義無反顧的投入到這場戰(zhàn)斗。可是,我說了謊,至少對我的親人我是這樣。當一場一場的雨忽然來臨,我的心深深的在受傷,原來那些刻意的欺騙自己,竟然是無法解釋的悲傷。自己一直說謊的原因,到頭來把一場戰(zhàn)爭的挑釁全包攬在自己身上。
我有權保持沉默,在愛與不愛面前,我好像失去了談論與被談論的資格。原以為,生活的真諦全在于堅守與放棄之間的選擇,不愛的理由就是放手,給對方一種灑脫的轉身。當問題不是所有的簡單,一定是在錯的時間里遇到了對的人。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冷漠,可以讓一個人的心變涼,慢慢的去死。也可以像激素藥品一般,刺激身體的每一個神經細胞清醒,重新進入工作狀態(tài)。我看不到自己的背影,就好像體會不到別人憐憫的目光,但對自己而言,生活是殘酷的,殘酷的非常真實。
無數(shù)次讀你,懂你,我的心安靜過,也熱血沸騰過,因為我想熱愛自己的生活??墒强吹侥愕膽n傷,你的憂郁,你的舉棋不定,我對生活的未來,沒有了方向。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曾經愛過的兩個人終于有一天,在茫茫人海中走散,也許,再也不會有偶然相遇的機會,因為彼此不想盼望這樣的機會。但我不恨你,因為我也想遺忘生命給我太多的可憐。如果說我還愛你的話,也許我還會有,會有在人潮涌動的街道,與你有一次擦肩而過的沖動。只是我一直明白,不愛才是給對方最大的傷害。可是,我們還要強裝笑臉支撐,靠謊言欺騙世俗,同時也騙了我們自己。
能冷卻手里的那杯香茗的不是溫度,而是心,是無法放棄之后選擇的冷漠,讓各自走向無望的孤單。愛情里祈求誰懂原來是一件多么荒唐和可憐的事情,它無情的扼殺著一個男人的自尊。如果沒有婚姻,不相信愛情,我,會不會依舊是以前的我,沒有傷害,無所謂傷心,可以在心里默默地嘗試著接納某一個人。
如果不相信愛情,如果不信任婚姻,不要堅持,放手比堅持更重要。因為不愛的時候,不需要去讀懂誰,只要讀懂人生就可以了。
如今,你又落進我的窗前,讓我拋開如綢般的生活思緒,重新接納你的潤物細無聲,我毫不留情的告訴你,我不要自己欺騙自己。我只能半掩著門窗,將窗外的幾分柔媚輕輕入懷,然后用另一種心境,讀你、聽你,懂你。
散文名篇6篇篇九
冬天里,最后一片雪花終于微笑著散去……春風攜來了問候,我等在春雨的窗口……薄涼的雪花從指間溶化,流進荷塘灌滿了相思的渡口。
因此,春天里的幽幽小雨,是冬,和春情人般地眼淚,在淺吟低唱著別離……。
夜柔柔,風輕輕,雨戚戚,聆聽著風雨的呢喃,伴隨著歲月的旖旎。春,悄然走進我念你的世界,奏一弦風花,描一曲荷塘月芽,讓念想掛上月芽,無限綻放在夜空。
雨嘀嗒嘀嗒……柳葉隨風起舞,含情的荷塘雨夜,撩人的晚風……風來,雨斜,縷縷詩意在手。雨下,濕了這相思渡口。
散文名篇6篇篇十
赤壁之戰(zhàn)的故事,在我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從正史到演義,從戲曲到影視,都把這場規(guī)模浩大的古代戰(zhàn)爭,渲染得豐富多姿,波瀾壯闊。赤壁鏖兵是意義重大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戰(zhàn)爭的開端,是孫劉兩家的生死存亡;戰(zhàn)爭的進程是如何以弱勝強;戰(zhàn)爭的結局,奠定了三分天下各占一方。
歷史的本身情節(jié)就十分生動,又經過藝術化的處理就更加熱鬧非凡。像舌戰(zhàn)群儒、草船借箭、蔣干盜書、黃蓋詐降、諸葛借風、火燒戰(zhàn)船、敗走華容等一連串的精彩故事,久已深入人心,就連不識字的老頭老太太也都會說:“周瑜打黃蓋—愿打愿挨”可見其影響之深廣。
赤壁懷古之作,最著名的便是一詩、一詞、一賦。詩《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边@是杜牧的名作。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賦都是蘇東坡的。雖然是在同一個地方,緬懷同一件事情,但卻有著不同的意蘊和情致。
比較而言,杜詩寫得清麗俊逸,貴在巧思;蘇詞則寫得雄渾豪放,氣勢磅礴。杜牧完全避開了正面,既不寫景也不敘事,而是通過一份戰(zhàn)爭遺產來引發(fā)懷古之情,讓人們想到那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然后卻陡然一轉,從反面去假設戰(zhàn)爭的另一種結局,其妙處盡在于此。詠史不落窠臼,出神奇于百煉,起別趣于寸心,這正是小杜七絕的特點。
蘇軾的詞寫得豪邁壯闊,雄奇無比,把寫景、詠史、抒情三者融為一體,從正面著筆直入主題。一開始就以非凡的氣魄,極力把時空擴展開來,立刻就展現(xiàn)了一幅雄偉壯觀的畫面。讓人仿佛看到了詩人正兀立岸邊,望浩浩之長江,嘆悠悠之歷史;對巍巍之赤壁,涌翩翩之浮想。
他寫出了壯麗的景色,驚濤拍岸,飛珠濺雪,洶涌澎湃,氣象萬千;他寫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使雄姿英發(fā)的周瑜在他的遙想中出現(xiàn),如見其音容笑貌;他寫出了深沉的感慨,在昂揚激越的詞句后面,分明是無奈的苦澀,壓抑的情懷。這首詞氣勢之宏大是前無古人的,是蘇詞及豪放詞派的代表作品,其雄剛超邁足以傲視古今。
賦,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一種獨特之文體,它始于先秦,盛于漢魏,源遠流長,不絕于歷代。古賦接近于詩,班固曾說:“賦者,古詩之流也”,雖然字不分行,但一般都是句式整煉而協(xié)韻,有別于詩的是“不歌而誦”,即是不便詠唱的詩。至唐宋時,由于古文運動的興起,給賦體注入了新的活力,從而產生了詞情并茂,聲韻和諧,駢散揉合,長短錯落的文賦,《赤壁賦》即是文賦中的代表性名篇。其構思之精巧、立意之高遠、謀篇之嚴謹、詞采之清麗,韻味之雋永、氣脈之順暢,都是卓立古今,罕見其匹的。
還是先讓我們進入他的心靈軌跡吧:
“壬戊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p>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p>
蘇軾是品月的高手,誰人不知他的《水調歌頭》?果然,隨著月的出現(xiàn),整個情調為之一變。她冉冉升起于東山之上,宛如在協(xié)奏曲中,小提琴拉響了明亮的主旋律,她徘徊于斗牛之間,使夜空更顯得深邃幽遠;她把清冷的光灑向了秋水,使江面更增添空曠茫然。至此,蘇軾已經布下了如詩的夢境,以便把情感升華到沸騰的頂點。突然,他又忽發(fā)奇想,魔法般地使船縮小,變成一葉蘆葦飄浮于萬頃之茫然。他把自身縮小正是為了反襯江天的浩瀚,又讓風來吹送輕舟,拂蕩衣袂,浩浩乎,飄飄然,如夢如煙,怎不讓人身心俱醉,晃若登仙?寫到這里完成了第一段落,而這僅僅是一個精彩的發(fā)端。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鳴鳴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p>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這話不用別人來問,蘇軾自己就首先發(fā)問了:“何為其然也?”有問必有答,這很自然地就引出下文,整個第三段落,都是客人在申述悲之由來,他的滿腹惆悵,首先是由于吊古傷今,由赤壁聯(lián)想到曹操,想到他的文治武功,想到他的英雄一世,想到他當年在此的赫赫聲威,如今他又在哪里呢?如果僅有這種懷古之嘆,來作為悲的由來,那是太不夠了!先別忙,這僅是第一層意思,好戲還在后頭。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p>
他又在縮小自己了,變成了極平凡的小人物,然后再去和歷史上的大人物比較。請看,連英雄豪杰都難免被時光所淹沒,像你我這樣的等閑之輩就更不值一提了,難道還不可悲嗎?這已經不是替古人擔憂了,而是聯(lián)想到自己,在這“無才可去補青天”的王權社會里,縱有鴻鵠之志,又能如何?這應該是他的心里話。
這種對比所引伸出的結果,更是嘆人生之短暫,羨大自然之永存,他幻想著去與神仙為侶,卻擁抱宇宙達到永恒,但絕無實現(xiàn)的可能。愿望破滅了,因此,才托遺響于悲風。到這,那悲的由來才算寫夠了!這段客之所言給全篇的文勢造就了跌宕,形成了波瀾,從而逼出了暢談哲理的第四段,那才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呢。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蘇軾首先把話題扣緊在水和月上,并以水之川流,月之盈虧,來講述變與不變之哲理,這正是全篇的題旨。其實,所謂的“客”無非是一種假托,虛擬人物來制造議論的話題,這是中國古賦的傳統(tǒng)手法,就像司馬相如筆下的子虛、烏有先生一樣。他這番“變與不變”的闡述是全文的意脈之所歸,早就在這里等著呢!前面的泛舟之樂,簫聲悲鳴,客之發(fā)議,都是在一步步地往這引,如筍剝殼,如繭抽絲,逐層深化,終于至此,這是多么縝密精湛的藝術構思啊,“立片言以居要”,妙就妙在這里!”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東坡居士的“變與不變”之妙理,還只是思想認識上的曠達,欲解脫精神上的苦悶,還需有行為上的超逸,于是他又以“風月本無價,山水自有情”來勸慰‘客’,應該在大自然中尋找精神寄托,胸襟自會開闊,忘卻一切榮辱得失。這實際上是他給自己開出的藥方,當時,蘇軾正處于仕途逆境,剛剛因為“鳥臺詩案”而被捕下獄,險些丟了性命。
由湖州知州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仍是待罪之身,限定本州安置,不得簽署公事。官場失意,抱負成空,這是他悲之由來。但另一方面,他在黃州雖躬耕壟畝,處境艱辛,而豪曠不異于往日,常與田父野老交游,在談笑中將塵俗權貴視如草芥,這是他樂觀開朗的性格所決定的。因此,《赤壁賦》中主客的所述的悲觀與達觀,表露的都是他自己的情懷,假托于主客,無非是在表演一出精彩的自拉自唱。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籍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p>
最后一段的結尾,寫得簡短精煉,但卻在情感上再起波瀾,并能關照全局且留下雋永的余味。由于苦悶暫得解脫,故“客喜而笑”,從而完成了全文的由樂而悲、再從悲到喜的情緒轉換。由開始的泛舟到最后的枕舟,由月出東山到東方既白,首尾呼應之妥貼,渾然天成。再看那酒杯,從“舉酒屬客”到“飲酒樂甚”,進而“洗盞更酌”,直至“杯盤狼籍”,好一件貫串道具,正體現(xiàn)了匠心之巧。
那最后的一句更有意思,雖然只是平淡地說:“他們躺在船上就睡著了,連天亮都不知道”,但游樂盡興之意卻躍然紙上,還用明說嗎?總覽全篇則可領悟,東坡文章果然似行云流水,縱橫多姿。他那超凡之筆很從容地就達到了化景物為情思,融哲理于詩意,將壓抑之情包容于曠達之想,極盡神妙。難怪明代有學者嘆服地說:“古今之文,至東坡先生無余能矣!”推崇之情,無以復加。
在中國文學史上,蘇軾的名字是光芒四射的,他不僅文章蓋世,還是個詩書畫全才。即便是飲食養(yǎng)生之道,他也不比后世的營養(yǎng)專家差。他很崇拜韓愈,稱頌韓文公是“文起八代之衰”。但后人評價唐宋八大家時,卻有:“詩到蘇黃盡”之嘆。他的詞,一掃晚唐、五代浮艷之風,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之宗,與辛棄疾之詞并稱“蘇辛體”,在書法方面,他長于行楷,用筆豐腴跌宕,有爛漫之趣,與米芾等合稱宋代書法四大名家;他擅長畫竹,并喜作怪石枯木,論畫主張神似,為文人畫之倡導者,“胸有成竹”的典故正是他的名言。在文章、詩、詞、書、畫五項中,他是全能冠軍,多才多藝,歷代罕見。
值得稱道的是,在唐宋八大家之中,蘇氏一門就占了三個。其父蘇洵和弟弟蘇轍,都是文章泰斗,在文學史上都有著輝煌地位,一門三杰,傳為美談,清代選編的`總集《古文觀止》,從先秦到明末,選了又選,挑了又挑,收了文章二百二十二篇,而蘇氏父子竟占了二十四篇,可見他們爺仨的份量。為了對三蘇加以區(qū)別,他們兄弟倆被人們稱為大蘇、小蘇,其父則被稱之為老蘇。
盡管蘇氏父子名高天下,才冠當時,但居官卻均未顯達。蘇洵僅當過秘書省校書郎、縣主簿等微職,大小蘇兄弟雖同科登第,但仕途都很坎坷,屢遭厄運,幾經謫貶,經常處于逆境。蘇軾在黃州寫《赤壁賦》的時候,正是他最倒霉的時候,生活也較為貧苦,他曾在詩中寫道:“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痹娭兴f的東坡,便是他筑室自居的宅東之土坡,他那永垂后世的雅號——東坡居士,就是這么來的。
歷史有時也會開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那個曾被唐宋兩大詩人吟詠過的黃州赤壁,其實并非“三國周郎赤壁”,原來在湖北省境內有幾處赤壁,除黃州之外,還有武昌縣西南,嘉魚縣東北,蒲圻縣西北三處,都叫赤壁,杜牧在四十歲的時候,曾任黃州刺史,他所詠的《赤壁》與蘇軾所游之處,是同一個地方,經考證,當年周瑜大破曹兵,火燒戰(zhàn)船之處是蒲折西北的長江南岸,對面便是曹操敗走的鳥林。
蘇軾對此也許未必全然不知,所以他詞中才特意點明了“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等于宣布了“我是聽說的,借以抒懷罷了!”。不過,歷史既然造就了名人,名人反過來也能造就歷史。真實的赤壁也許只是殺戮的見證,在此已無多大的意義,而蘇軾筆下的赤壁,已然是精神的升華,喚起了后人無盡的遐思和感悟,人文的美學價值便在于此。在清朝的康熙年間,正式將黃州赤鼻礬定名為“東坡赤壁”,并在那里修了二賦堂等建筑,以紀念那位偉大的文豪。
熙寧九年十月,王安石變法受挫,變法動向發(fā)生逆轉,一些投機新法的分子,結黨營私,傾軋報復,耿直敢言的蘇軾成了官僚們政治傾軋的犧牲品。
元豐二年四月到達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證是蘇軾的一束詩文。原來在蘇軾的詩文中曾流露過一些牢騷,表示過對新法的不同意見,也針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無非是“緣詩人之義,托事以諷”,這些就成了遭受彈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誣蔑他“銜怨懷怒,恣行丑詆”“指斥乘輿”“包藏禍心”,把他投入大獄。一時親友驚散,家人震恐。
蘇軾在獄中遭受詬辱折磨,有時感到難免一死,曾寫兩首詩與弟弟訣別,有“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的詩句。幸虧親友的營救,當時的宋神宗也不想殺他,這年年底,結案出獄,以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的名義被貶謫到黃州。
元封三年正月到黃州,蘇軾一住就是五年,在這里他生計困難,在友人的幫助下,開了幾十畝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號“東坡居士”。蘇軾在黃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對受到這樣殘酷的打擊感到憤懣、痛苦;另一方面,時時想從老莊佛學求得解脫。同時,在他躬耕農事與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溫暖,增強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現(xiàn)了曠達自適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現(xiàn)實。他的前后赤壁賦正反映了這時的思想情感。
蘇軾在黃州的所言所思、所作所為,都會令我們情不自禁地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黃州的蘇軾到底瀟灑在何處?他耕種莊稼、走進廚房、廣交朋友、慈悲為懷;他撰寫著作、勤奮讀書、強身健體、反躬自省。黃州的蘇軾沒有頹廢,沒有消沉,更沒有在黑暗的角落里獨自咬牙切齒,而是盡可能地反思自己的過去,充分理解現(xiàn)實的處境,努力創(chuàng)造生活的樂趣,積極探求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他要努力使自己成為艱苦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奴隸,這也許就是我們所說的黃州蘇軾的瀟灑與成熟。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元豐五年七月十六日的夜晚,蘇軾與幾位要好的朋友,泛一葉小舟,在赤壁之下飲酒賞月。
那時節(jié),江上清風習習吹來,水波泛起陣陣漣漪,大家一邊開懷暢飲,一邊情不自禁地吟唱起《詩經》中那首美麗的《月出》詩篇:“明月出來是多么的明亮,美人的容貌是多么的俊俏!她的身材如此的窈窕,止不住的相思啊令我煩惱!”不一會兒,皎潔的明月從東山那邊緩緩升起,徘徊在閃爍的南斗和牽牛兩個星座之間。舉目一望,但見一派茫茫的霧氣橫越大江,水色與天光交相輝映,好一派縹緲如仙的景象!于是,大家任由這小舟在浩淼蒼茫的江上隨意漂流,船兒好像在空中騰云駕霧,不知道要去向何方;又好似離開了喧囂的塵世,飄飄然飛上天空化作了神仙!這樣的境界真是妙不可言!
東坡居士止不住邊飲酒邊敲擊著船舷唱起歌來,他唱道:“揚起手中的船槳啊,拍打著清澈的江水;船兒溯流而上啊,月光多么明亮;我的心兒早已飄向遠方啊,美人多么令人向往!”聽著這感傷而動人的歌聲,朋友中一位名叫楊世昌的道士和著歌聲吹起了洞簫,那嗚嗚的簫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一曲終了,余音裊裊,不絕如縷。真要使?jié)摬卦谏顪Y中的蛟龍開始翻滾亂舞,又要使孤舟上的寡婦傷心落淚。
這簫聲令東坡居士神情憂郁哀愁,他不禁整了整衣襟,端坐起來,問楊道士:“您的簫聲為何如此悲傷呢?“東坡的一句問話不想卻引出了楊道士的一番大道理來。楊道士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正是曹操曹孟德的詩句嗎?從赤壁向西望去是赫赫有名的夏口,向東望去則是聞名遐邇的武昌,其間山川河流繚繞、林木郁郁蒼蒼,不正是當年周瑜周公瑾圍困曹操的地方嗎?想當初曹操剛剛攻破荊州,收取江陵,大軍順流東下,雄偉的戰(zhàn)船連綿千里,鮮艷的旌旗遮住了天空,曹操舉起酒杯面對浩浩的江水,握著長矛寫下慷慨激昂的詩篇,真不愧是蓋世的英雄!可現(xiàn)在他又身在何處呢?曹操這樣偉大的人物尚且如此,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整日不過在沙洲上捕魚打柴,終日與魚蝦麋鹿為伴,駕著小船,舉起酒杯相互敬酒,真好比朝生暮死的蜉蝣,不過是滄海中的一粒小米罷了!我感慨生命的短暫,羨慕長江的永恒,想要如神仙一樣遨游無窮,與明月一樣永生不滅,但是又知道這并非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將這悲傷的簫聲寄托在秋風中。”
聽罷楊道士的這一番道理,東坡微微笑著說:“您了解江水與月光么?江水日夜流逝,但沒有一份減少;月光由圓而缺,但沒有一點增損。生與死不過是生命的不同存在形式。由生到死,就像流水由西到東,明月由盈而缺,生命本身其實并無變化。要說變化,天地萬物每一秒鐘都在變,要說不變,天地萬物從來都不曾消失。天地萬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無法獲取。只要我們愉快地享受這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不就是與自然一起變化嗎?又何必擔憂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永恒呢?”
顯然,楊道士對時間、生命的領悟還僅僅局限在個人始終的小天地里,因此當他面對大自然無窮無盡的生命力時,便自然發(fā)出悲觀哀傷的嘆息;蘇軾則不同,在他看來,人與自然是一體的,人本來就是自然的一分子,自然無所謂生與死,生與死都只不過是生命的不同形式罷了。而時間的長與短、永恒與變化也是相對的,只要能夠將自己的生命都融于清風當中、明月當中、江水當中,將自己的每一分有限都投入到自然界無限的境界當中去,享受每一分生命、月光、清風,就是永生、永恒。
蘇軾的一番妙語使朋友們豁然開朗,大家重新開始高高興興地吃吃喝喝,不知不覺,橫七豎八地睡在船上,直到天光大亮。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面對赤壁的山水風月、主客的扁舟漁唱等可入詩境的各種物象,著重描寫了水、月兩種優(yōu)美的意象。水是七月長江之水,月乃八月中秋之月。其時之水“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其時之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水狀茫茫無際而雍容舒展,月色濃華可人而與水相照。水若無際,月若無際。不辨何處是水,何處是月,只覺得置身于一片無掛無礙的“空明”之中。萬千毛孔,俱為舒展;百端俗慮,一齊拋撇。于是才引發(fā)了“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極度自由之感。
這是散文自《莊子》以后久違了的精神逍遙游的再現(xiàn)。馮“虛”即游于“空明”也,它將水月的色性融為一體,比謝莊的《月賦》、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更能得水月相交之神髓。因為謝莊借月寫相思之情,月在天外;張若虛見水月興人生之感,月在心外。而蘇軾則將水月之美用心去感覺去揉合了——這才能找到“空明”一詞來形容水月相融之境,和它給予人心的無比熨貼和自由感。而“浩浩乎”、“飄飄乎”直陳襟懷恣暢之感,已是順乎水月之美的導引,自然產生的了?!榜T虛御風”、“羽化而登仙”皆是借用道家典籍所記真人、成仙之事表明內心極度自由、不慮世情之境。它們意味著,如此不見水月、只覺空明之境不僅是作者擺脫俗情的誘因,也是其精神臻于空明后外在的象喻。由此空明見彼空明。空明的境界是一種萬慮都歇的無欲無機之境,而水月則是一種能濾洗人的煩憂、使人進入自由思考的有意味的物象。平日興趣落于人倫的孔子之見流水而感慨時間與存在,性格瀟灑無羈的李白之因明月而人靜起鄉(xiāng)情,最能表明水月的這種精神導向性。佛教禪宗認為它是一種思想的象喻?!耙辉履苡城ЫЫ乱辉聰z?!贬屪咏枰辉屡c千江之月的關系喻言自性(佛性)與他性(一切性)、有和無、變和常的辨證關系,在世界的差別之中更注重無差別的覺悟。因此,水月之象也是佛徒參禪證道的入門處。
宋代禪思想深入人心,理學濟以禪思,詩學濟以禪喻,士大夫們大都將禪思作為思想的增容劑,蘇軾也不例外。在此空明靜觀之夜,蘇子見水月而起幽情,在靜觀中超越得失人我的思想局限,由道入禪,合道與禪,仰觀宇宙、俯察自身,反思自身與宇宙的本性,進入哲學本體思考之境。他和釋子一樣,也借水月為喻,在仿佛永不消逝——“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的水月中,感覺到永恒同樣潛伏在自己的體內:“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這樣,即使明知一切都在微小的時段中發(fā)生變化,“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也因為自己具有與天地宇宙一致的“變中寓有不變”的本性而欣喜,為自身融入自然、獲得自然性而滿足。思想在自由之境穿行而獲得的這種禪思如佛光自照,令他在一瞬間釋濾了長期以來囤積的壓抑和苦悶,精神與肉體一起放松在這空明的禪境中。沐浴著無盡的清風明月,主與客一起擺脫了,自由了,安然酣眠在水月奇境之中,仿佛連夢也不來騷擾一下。
其實,《赤壁賦》中的這一番主客對話,就是蘇軾內心的獨白與對話,是過去之蘇軾與如今之蘇軾的對話,是舊我與新我的對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代表著蘇軾對生命的反省與超越。清代古文家方苞評論這篇文章說:“所見無絕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閑地曠,胸無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豈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為之,亦不能如此適調而暢遂也?!保ㄒ浴对u注古文辭類纂》)蘇軾通過各種藝術手法表現(xiàn)自己坦蕩的胸襟,他只有忘懷得失,胸襟坦蕩,才能撰寫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賦》來。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名作,是宋詞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詞最杰出的代表。它寫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是蘇軾貶居黃州時游黃風城外的赤壁磯時所作。此詞對于一度盛行纏綿悱惻之風的北宋詞壇,具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這首詞感慨古今,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昂揚郁勃,把人們帶入江山如畫、奇?zhèn)バ蹓训木吧蜕铄錈o比的歷史沉思中,喚起讀者對人生的無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嘆、哲理于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看吶!滾滾的長江水浩浩蕩蕩朝著東方流去,讓我們不禁想起孔子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你看那大浪淘沙,淹沒了古往今來多少風流人物!在那山崖的西邊,就是傳說中三國周瑜大破曹操百萬雄師的赤壁!多么宏偉雄奇的赤壁!那陡峭險峻的山崖高入云霄,仿佛要橫穿天空,刺破蒼穹!多么恢弘洶涌的長江水,掀起一陣陣滔天巨浪,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歷史啊,是如此的驚心動魄,人生啊,是如此的壯懷激烈!錦繡江山孕育出多少英雄豪杰,然而,卻早被無情的時間沖刷得干干凈凈!
這是詞的上闕。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驚心動魄的美麗!
詞的下闕更不得了!想想當年的周瑜周公瑾,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浪漫!”小喬初嫁了!“其實我們都知道,小喬與周瑜并非在赤壁大戰(zhàn)時結為百年之好的,東坡之所以偏偏要在這里強調”小喬初嫁“,就是要讓小喬這個久久站在三國英雄視野之外的美麗女性走入英雄的、歷史的畫卷之中,就是要讓上闕那驚心動魄的美麗化作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靚麗!詩人緊接著說:”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讓嬌美柔情的小喬走入歷史,就是為了更加襯托周瑜蓋世英雄的氣概!但這還遠遠不是全部,沒有小喬,周瑜這個英雄的身上就少了許多儒雅從容、瀟灑風流的氣派!所以緊接著就說:”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消滅曹軍,不過是談笑之間,舉手之勞!這才是儒將風流,這才是大英雄的氣度!
你看,這就是蘇軾心中的歷史:如畫的江山,滔滔的大浪,雄奇的峭壁,多情的美人,風流倜儻的英雄,千古流傳的功業(yè)!然而,蘇軾又是多么的感傷!赤壁再壯闊,英雄再浪漫,與自己又有什么相干?看看自己蹉跎半生,依然老大無成,卻只顧在這里發(fā)出徒勞無用的感慨,蘇軾啊蘇軾,你也真是太過多情,難怪生出這么多的白發(fā)!
小喬是很美麗,周郎是很瀟灑,赤壁大戰(zhàn)是很輝煌,然而這些如今又在何處呢?人生不過是一場大夢,又何必為虛幻的歷史傷感多情,為自己的老大無成而暗暗悲傷呢?也許只有江水、明月才是永恒的存在,且讓我們與江月共飲,好好領略這赤壁的美麗夜晚吧!
這是詞的下闕,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瀟灑多情的感傷!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一聲宏偉的嘆息,一個壯闊的悲哀,一次飛越歷史的翱翔。無論是驚心動魄的美麗,還是瀟灑多情的感傷,都是一種深情的執(zhí)著、深情的眷戀、深情的向往。而這,不正是蘇軾所要極力超脫、極力超越的束縛嗎?不要再為自己的老大無成而悲傷、嘆息,要知道,個人的情感無論多么強烈,在宏闊壯烈的歷史巨變中,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矯揉造作,那么可憐可笑。所以不必為此再徒勞地感傷,應當享受人生,笑傲江湖。蘇軾就在這種個人與歷史的強烈對比中獲得了對人生的自覺,從而真正做到超然物外、達觀世事。
《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可以說是蘇軾豪放詞的顛峰之作。據(jù)說有一次,蘇軾問一名客人:”我的詞作比柳永如何?“那位客人回答說:”這哪里能夠相比?“蘇軾吃驚地問:”這怎么說?“那客人不慌不忙地說:”您的詞作,必須讓關西大漢懷抱銅琵琶、手握大鐵板,高唱'大江東去'!柳永的詞作卻需要一個二八年華的小女子拈著紅牙拍板,細細地唱'楊柳岸、曉風殘月'?!疤K軾聽后不禁撫掌大笑(事載宋·俞文豹《吹劍續(xù)錄》)。
這一段逸事從表面上來看,似乎是在稱贊蘇軾,其實卻是在貶抑他的詞作。因為在蘇軾的時代,以柳永為代表的婉約詞派乃是詞壇創(chuàng)作的主流。婉約詞派主要描寫男女相思離別之情以及女性的閨閣生活,風格柔弱感傷、婉媚多情。蘇軾對詞最大的貢獻與革新在于:將詞的題材從單純的兒女私情、離愁別緒擴展到豐富的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將詞的格調從抒寫艷麗、媚俗的雕蟲小技提升到抒發(fā)宏偉志向、表達胸襟抱負的黃鐘大呂。蘇軾對詞的革新,如同在獨木小橋之外開辟出一條通天大道,從此,詞開始擁有與詩文一樣重要的地位,而詞的境界也隨之走向宏闊開放。
蘇軾書法名作《天際烏云帖》。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謚文忠。蘇軾博學多才。其文雄視百代,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工詩詞,開豪放一派,與父洵、弟轍并稱了一蘇』;工花鳥,論畫不以形似,但求意趣,開文人畫之先河。書法負盛名,筆致深厚,姿態(tài)橫生,自創(chuàng)一體,位列“宋四家”之首。
《天際烏云帖》又稱《嵩陽帖》,行書,共三十六行,計三百零七個字。此帖無年款,據(jù)清翁方綱所考,約在熙寧十年至元祐丁卯這十余年中所書,時蘇東坡四十二至五十二歲間。應該說,這是蘇氏書法藝術比較成熟時期的作品。
縱覽全篇,字態(tài)凝重而饒有韻致,筆畫圓渾樸茂,一點一畫恰具有力屈萬夫之力度。如果從用筆上去推究,蘇字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顏真卿的筆法,落筆沉著,行筆澀進,提按轉折凝重,故線條圓潤豐實而富有內涵。據(jù)載,蘇東坡“少時規(guī)摹徐會稽,筆圓而姿媚有余;中年喜臨寫顏尚書,真行造次為之,便欲窮本;晚乃喜學李北海,其豪勁多似之?!薄短祀H烏云帖》明顯地留有顏字的遺痕,這是蘇氏中年臨寫顏字的自然流露。
筆力雄厚,卻能書寫隨意;宗法傳統(tǒng),卻能時出新意,這是蘇氏在此帖中為我們展示的駕馭筆墨的非凡才能。作為尚意書風的主要代表,蘇東坡的藝術追求,從來就是強調自我發(fā)揮,揮灑性情。他屢屢自道『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氣強烈地抒發(fā)了一種不為繩縛,崇尚自我和自然的藝術情感。欣賞此帖,能感受到作者從頭至尾都處于一個心手雙暢,興到筆隨的精神狀態(tài)。字勢的映帶關聯(lián),字態(tài)的率意灑脫,字列的大小錯落,都營造出一種順乎自然的藝術情景。所謂“不矜而妍,不束而嚴,不軼而豪,蕭散容與,霏霏如甘雨之霖,森竦掩映,熠熠如從月之星,紆余宛轉,緬緬如縈繭之絲氣顯現(xiàn)出詩一般的美感。
黃庭堅曾云:“余謂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郁郁芊芊發(fā)于筆墨之間?!贝_實,蘇軾那種蕭散的性情和學問文章之氣,是他的書法藝術魅力產生的根本所在。
釋文:
“天際烏云含雨重,樓前紅日照山明。嵩陽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萬里情。”此蔡君謨《夢中》詩也。仆在錢塘,一日謁陳述(古),邀余飲堂前小合中。壁上小書一絕,君謨真跡也?!熬b約新嬌生眼底,侵尋舊事上眉尖。問君別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庇钟腥撕驮疲骸伴L垂玉筋殘妝臉,肯為金釵露指尖。萬斛閑愁何日盡,一分真態(tài)更難添?!倍娊钥捎^,后詩不知誰作也。
杭州營籍周韶,多蓄奇茗,常與君謨斗,勝之。韶又知作詩。子容過杭,述古飲之,韶泣求落籍。子容曰:“可作一絕,”韶援筆立成、曰:“隴上巢空歲月驚,忍看回首自梳翎。開籠若放雪衣女,長念觀音般若經。”韶時有服,衣白,一坐嗟嘆。遂落籍。同輩皆有詩送之,二人者最善。胡楚云:“淡妝輕素鶴翎紅,移入朱欄便不同。應笑西園舊桃李,強勻顏色待東風?!饼堨n云:“桃花流水本無塵,一落人間幾度春。解佩暫酬交甫意,濯纓還作武陵人?!惫手既硕嗷菀?。
蘇軾書法名作《黃州寒食詩帖》。
《黃州寒食詩帖》系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手跡。紙本,25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原屬圓明園收藏,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jié)所發(fā)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后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歷代鑒賞家均對《寒食帖》推崇備至,稱道這是一篇曠世神品。南宋初年,張浩的侄孫張演在詩稿后另紙題跋中說:“老仙(指蘇軾)文筆高妙,燦若霄漢、云霞之麗,山各(指黃庭堅)又發(fā)揚蹈歷之,可謂絕代之珍矣”。自此,《黃州寒食二首》詩稿被稱之為“帖”。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則在帖后題曰:“余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為甲觀”。清代將《寒食帖》收回內府,并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親自題跋于帖后“東坡書豪宕秀逸,為顏、楊后一人。此卷乃謫黃州日所書,后有山谷跋,傾倒至極,所謂無意于佳乃佳……”為彰往事,又特書“雪堂余韻”四字于卷首。
因為有諸家的稱賞贊譽,世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边€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帖》是至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它們先后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里程碑。
蘇軾《黃州寒食帖》釋文: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这抑蠛?,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涂窮,死灰吹不起。
詩中陰霾的意象如小屋、空庖、烏銜紙、墳墓……渲染出一種沉郁、凄愴的意境。表達出了作者時運不濟謫居黃州的灰暗煩悶的心境。從文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可以想見他窘迫的生活。這兩首詩放在蘇軾三千多首詩詞中,并非是其上乘之作。而當作者換用另一種藝術形式——書法表達出來的時候,那淋漓多姿、意蘊豐厚的書法意象釀造出來的悲涼意境,遂使《黃州寒食詩帖》成為千古名作。
《黃州寒食詩帖》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詩寫得蒼涼惆悵,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穩(wěn)健,痛快淋漓,一氣呵成。蘇軾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于點畫線條的變化中,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lián),渾然天成。其結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輕有重,有寬有窄,參差錯落,恣肆奇崛,變化萬千。難怪黃庭堅為之折腰,嘆曰:“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黃州寒食詩跋》)董其昌也有跋語贊云:“余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馀卷,必以此為甲觀”?!饵S州寒食詩帖》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元朝鮮于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書”。
散文名篇6篇篇十一
母親已是八十歲高齡的老人,她十分賢惠,很受晚輩們的尊重。
母親很是勤勞,她整天忙碌閑不住,一來到我家就搶著搓洗衣服,還不時為我這一家人縫補鞋襪,盡管我們根本不會穿,她依然要縫要補,她是做慣了,閑著難受??匆娡霙]洗,她又搶著洗,弄得我被來客說是“不孝兒女”。老母總是搶著解釋說:“我的小女愛書如命,最不愛洗碗,洗碗時總是皺著眉頭?!蓖砩希秃臀伊奶?,說我小時候特別靈氣,說話猜事特別準,竟然舉出許多事例。母親夸我時,嘴角上總是露出甜甜的笑意……我那調皮的兒子特別愛聽外婆說媽媽的故事,有時還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我和母親之間也發(fā)生過不愉快,那是為了我兒子的緣故。兒子的優(yōu)點是嘴甜,會體貼孝敬長輩,缺點是貪玩,學習興趣不濃,有一次竟然忘記交學校的作業(yè)。這件事我知情后十分不愉快,待孩子回家,我狠狠地罵了他一頓。然而她的靠山——我的老母親十分不高興地說,孩子這么小,不懂事,你只知道罵他,而不表揚和鼓勵他去學習,接著她就數(shù)落起來,說我們兄妹五個小時候,她從不打罵,可是個個學習成績都好。老母親在我兒子面前批評我,雖然助長了孩子貪玩,但母親的確說得在理,我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可能有些問題,也許是我望子成龍心切吧,光批評不鼓勵,這可能要影響孩子的上進心,老母親比我還明白事理,我深深佩服她,母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民,然而她懂得孩子的心理和教育的方法。
母親是我一生中認為最有慧心的女人,會縫衣、補衣、繡花、做鞋。母親所做的布鞋,在我們村子里是最好的。鞋底很厚,由成百上千的碎布層層迭起,每層都有面糊粘連,然后用密密的麻線穿鑿,鞋底上有序地排列著千百個針眼。穿起來既好看又舒適。
我是母親的小女兒,光陰似箭,不知不覺中母親慢慢變老,大哥告訴我年輕時母親是一個十分漂亮勤勞的女人,誠實的大哥為了證明母親的漂亮,還拿來一張母親唯一的一張年輕時候的照片給我看。母親長著一雙會說話的眼睛,人很能干,也很通情達理。我們的父親是個文人,讀過不少書,寫得一手瀟灑的毛筆字,但體質一向不好,母親十分堅強,家里家外,田里地里,精活細活,全靠母親一肩擔。母親十分堅強,靠她堅實的脊柱和頑強的毅力撐起一個家,她白天頂著烈日、冒著風雨,與大自然抗掙,夜晚則嘔心瀝血、夜以繼日地為我們縫縫補補。一家七口鞋子全靠母親一人做,有時要做到半夜雞叫,記得小時候,母親做針線活常常到深夜,我常常依偎到她懷里睡覺,睡著了,她就把我輕輕抱起放到床上,當我一覺醒來,睜開雙眼,就看見母親的背影在微弱的燈光下,伴隨著納鞋底的動作,樣子十分好看,那簡直是一幅美妙的圖畫……那時我就懂得要讀好書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我十二歲那年,在離家有五里路的一個鄉(xiāng)下中學讀書,因為要上晚自習,兩天才能回家一趟,母親總是托人捎上幾個熱乎乎的荷包蛋和我最愛吃的火腿片。母親有時還要專程在百忙之中到學??次?,總是在我的口袋里塞滿雞蛋、山芋、西紅柿等,是母親給我增添了學習力量。十五歲那年,我考上了寧國師范,母親親手給我做了兩雙新布鞋,臨走時告誡我:玲兒,你愛蹦愛跳,夜晚一定要換布鞋,讓腳好好休息,還將她口袋里唯一的叁拾元錢掏出來給我,之后,每次返校,母親總是眼里噙著淚花,將我送了一程又一程。不愛哭的我,也感動地流下了眼淚。參加工作后,我因為做不慣農活,幫不了母親什么忙,每次回家總是買許多菜給母親燒。母親總是從地里回來,放下農具,又鉆進廚房為我們做上好吃的飯菜?,F(xiàn)在我經常有機會上館子吃飯,可總覺得還是母親燒的飯菜味道好,連我的兒子,也最愛吃外婆燒的菜。
母親明理世事,潤澤子孫。她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弱女子,卻能懂得有文化的重要性。她雖然不會說立志成才,報效國家的大道理,她卻知道要教育兒女們好好讀書,要有出息,有作為,光宗耀祖。她最大限度地承擔了大量的家務勞動,那時人們的生活都非常艱難,許多孩子都要做大量的家務勞動。然而,她從不過多的要求兒女們做家務事,而是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兒女們去讀書。她希望兒女個個有出息。
母親樸實節(jié)儉,每到年終,她總是和父親商量給兒女們每人做一套新衣服過年,而她自己的衣服卻總是補了又補,還笑著對我們說:“笑破不笑補”。她節(jié)儉,有病從來不愿就醫(yī),為的是把省下來的一分一厘用來度日,她常說:“柴多米多沒有日子多”。她總是把困苦留給自己,把享樂留讓給兒女。因為長期清苦的生活與繁重的體力勞動,嚴重影響了身體健康,得了許多難以根治的慢性病,她總是以頑強的毅力和病魔作斗爭。
母親象是一首詩,詩中總是溢著芬芳、充滿愛心,母親是一首歌,總讓我唱了還想唱,母親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讓我讀了還想讀,母親,我愛您!
散文名篇6篇篇十二
項脊軒志(明歸有光)。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萁,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價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禽,已為墻,凡再變矣。
家有老嫗,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予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空Z未畢,余泣,嫗亦泣。
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此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辯人。
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散文名篇6篇篇十三
陣陣微風喚下蒙蒙細雨,一望無際的茫茫竹海,竹兒正伸著懶腰,舒展著身姿,迎接細雨的洗禮。雨兒也興高采烈,歡呼雀躍,發(fā)出“滴、嗒、滴、嗒”有節(jié)奏的歡笑聲,恰似一曲巧奪天工的動聽旋律。
絲絲竹中雨,枝枝雨中竹,融洽得竟是如此完美,如此和諧,如此扣人心弦。此情此景令我神往!我信步走進大自然,去感受雨中有竹,竹中有雨的仙境----竹·雨。
蒙密的細雨構成了如畫的仙境,柔柔輕逸的雨絲為竹林掛上了一層絲質的窗簾。如一簾幽夢神秘韻味為竹林蒙上了迷人的霧嵐,散發(fā)出那涼涼的,迷漫而淡淡的馨香。恰年少時無名的情愫播散的甜蜜動人的心弦;似婉轉的鳥鳴悅耳動聽;似流水細細時竊竊的私語。那般輕柔,那般素雅,那般情意綿長。
雨絲輕輕撒落在我的身上,釋放著她們無言的冰涼;歌唱著她們柔美的旋律。是那樣沁人心脾,叩開了我那緊閉的心扉。
茂盛的竹林將綿延大山的頭頂包裹得嚴嚴實實,抬頭望去,那一點一點的亮光似那夜幕中閃爍的星星,眨巴,眨巴......
看!枝埡上巢穴里的雀雀,不時探出小腦袋來,瞅瞅這,瞧瞧那,仿佛在說,來罷!雨兒......
竹葉兒流淚兒,淚珠兒滴打著竹葉兒,竹葉兒反彈著、親吻著淚珠兒,呀,淚珠兒變綠了,變綠了,呵呵,綠寶石!
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大小不等的綠寶石,隨著韻律滑落......
枝尖兒受竹葉兒感染,頻頻向綠寶石兒招手,歡呼著,跳躍著......
如歌如泣的淚珠兒映著竹葉的青翠,依附在竹身上,用自身的晶瑩折射出竹青翠欲滴的風姿,普寫出一曲曲中國人戰(zhàn)勝自然災害的悲壯贊歌!
片片歷經滄桑的葉兒聳拉著腦袋,感嘆時代發(fā)展迅猛,明白自己該是讓賢的時候了,極不情愿的搖晃著,老態(tài)龍鐘的漫天飄舞。在細雨的精心呵護下,溫順飄落在漫山遍野,編織成了一幅幅純天然的美不勝收的淡黃色地毯!
嘿嘿,松軟濕潤的地毯上,悄悄兒鉆出了一只只毛茸茸的筍尖。呵呵,竹筍也終于禁不住誘惑,探出小小的腦袋,接受細雨的洗禮,親吻!
枯黃的葉子退居一層,墨綠的葉子緊靠其后,還有那郁郁蔥蔥翠綠的嫩葉兒,一層接著一層,一片挨著一片,層層遞進又相互包含,枝兒舞動著纖細的腰肢,露出淺淺的微笑,牽手的葉兒輕輕點頭,說著悄悄話,不時發(fā)出“沙沙”的歡呼聲。好美的景致!
感受這淡淡的韻味,以凈化世間復雜的靈魂,為自己充滿渴望的心找一個寧靜的歸宿。
拔開層層雨簾,尋著幽幽小徑輾轉來到后山。站在高高的山峰上,望著眼前的茫茫竹海。飄渺的細雨輕灑在竹尖上,綠得透眼的茫茫竹海低頭恭迎,露出一張張綠色笑臉!
大風起兮,敞開的衣角隨著輕拂,竹浪更是此起彼伏,一層層,一疊疊,波浪前行,擾如綠色巨龍狂歡絲雨的到來而翩然游舞,翻卷.....
不知是哪位畫家點綴出眼前這怡人的勝景?
不知是哪位閨秀刺繡出這如此自然的錦繡?
不知是哪位作曲家創(chuàng)出這和諧美妙的旋律?
我忽然想到:竹枝低頭綠龍舞,山色空蒙雨亦奇!
竹雨撩撥著我的心弦,那詩意的畫面,天籟的弦律模糊了整個世界!
我瞬間悟出了:竹·雨就在我的心中,我心中的竹·雨!
竹·雨,揮動著翅膀的精靈。
竹·雨,閃爍著光芒的繁星。
竹·雨,揮灑著動人的柔情。
我愛竹雨,愛她們的完美結合;
我愛竹雨,愛她們朦朧的意境;
我愛竹雨,愛她們的潔如水晶,綠如寶石;
我愛竹雨,真的愛到了我的心坎里!
散文名篇6篇篇十四
雨,敲打著窗欞,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將我一時的渴望沉入心谷!
倚窗而立,透過玻璃,灰暗的天空像似有巨大的傷情,緊閉著雙眼,它滿目的淚盈而出,將委屈向大地啰嗦地述說著,完全不顧及萬物被肆意的浸淫、被淋濕時的糾結和焦慮!
眼前的世界,是雨的世界,像一幅沒有盡頭的畫卷。細密的雨絲,在天地間織起一張灰蒙蒙的幔帳,似網,籠罩著心情!
雖說是暮春,可是,氣溫還是由于雨水的淋擾幾度下降,蜷縮進被水泥鋼筋包裹的暖居,竟然有絲絲寒意襲來。哆嗦著打開衣柜,那件桃紅色的夾衣靚麗著雙眸,心瞬間開始乞憐,拎起那一抹紅溫暖著身心,一股暖流慢慢涌上心頭!
窗紗的幽綠,似乎被雨水揉浸,格外的醒目,十分養(yǎng)眼!柳絲隨風飄逸,翠綠的曼影柔和著我的眼簾,一樹樹櫻花被風雨飄零下的花瓣撒落了一地,花殤,心黯然!
靈魂驅使著心欲掙脫,雨飄,窗紗的幽綠篩撒著雨中的景物,似夢幻縈牽,思緒在飛揚!
走進雨幕,雨敲擊著眼前的世界,單調而隨和,縈思漫緒,漫步雨中,花雨傘柔和的美為我撐起一片晴天,雨滴敲打著雨傘奏起的音律明快而富有節(jié)奏,像是敲打著我的天空,卻從來沒有凌亂我的世界!
雨水濺起澎湃的水花,張揚在我的足邊。走過的路,回眸一望,我看不到自己足跡。
像似空中天女撒下粉紅色的花瓣,望著它們,靜靜的佇立,靜靜的嘆息!
什么時候停止了腳步,我不知曉,只知道,此刻,江南的天空不會也和我的天空一樣,正下著絲絲春雨吧!
此刻,那里的天空一定是湛藍無比,陽光明媚,那一抹如棉的云朵,一定正悠閑地飄逸在藍天上,愜意著我的心境!
渴望,春雨綿綿,敲擊著心房,奏響一曲晴空戀歌,因為,我不想感悟眼前的花蕾,被風雨摧殘后的憐惜和傷痛,我期待,春暖花開的日子里,春光明媚;我祈求,上蒼一定要將我眸中殘敗飄零的花瓣撫慰!
因為,我有一個夢想,變成一只紫蝶,在金秋季節(jié),翩躚江南,去感悟那些花瓣演繹的錦景,去感嘆時光將它們織錦夢縈,輝煌一世,待到來世,破繭成蝶時,輕輕地沐浴著春雨,繾綣在雨巷青石板上游移著的那把紫色油紙傘上,相信,雨傘下同樣會蕩漾著一顆溫暖的心!
散文名篇6篇篇十五
昨夜的雨,不似幾日前的傾盆大雨,仿佛將云層里沉淀的不愉快都要宣泄出來一般,只輕輕柔柔,不規(guī)則地敲打地面,仿佛叩開燥熱與沉悶,心底有一份輕柔悄然而生。
魂兒也終是被雨聲勾去了,放下拿在手中許久的筆,揉一團酸困的眼眸,該是給自己一個接觸自然的機會了。
是夜,四周已陷入寂靜,無色亦無影,雨滴落在樹梢,又慢慢滑落,像多幀的老電影,在月光下折射出珍珠般的細膩光澤,跌落到小樓的青石臺階上,有如琴弦撥過的余音,留下淡淡的痕跡。
喜愛雨后,萬物洗凈鉛華,空氣中有樹葉與泥土混合濕潤的味道,讓人無比安心。
細雨時,不必躲在傘下,而是去靜靜地感受雨的魅力,花盆里有棵小小的枝芽,那是今年才結的種子,迫不及待地落進花盆,前幾天才剛發(fā)出來的,小葉片嫩綠嫩綠的,這場雨是它的第一場音樂會。
雨輕輕敲擊窗,我想,我真的遺忘了許多,春的第一抹綠,便是在潤物細無聲的滋潤下成長,夏的第一株荷尖,便擁有清澈的雨珠在蓮葉間流動,秋的第一壟莊稼便在斜雨中飽滿成熟,冬的第一朵雪花,也是雨露不變的陪伴。
細雨喚清愁,饒是有故事的人都會唏噓不已。還記得斷橋旁撐著雨傘的白娘子嗎?還記得當年雨巷里走出的丁香一般的姑娘嗎?故事里的人物從細雨中次第走來。
細雨總會讓人想起孤單寂廖,一生不短亦不長,卻很少有人陪你走過天涯海角,所謂海誓山盟,有時也抵不過時間,雨水的沖刷洗去了歲月的灰塵。
滴答滴答,不僅是雨聲,思緒也走進了心房,多像時間的記載,看似漫不經心,卻能改變季節(jié),我們無法控制,卻能用心靈去感知。
纏纏綿綿的雨,終是停了,留幾滴在屋檐靜靜地綴著,如同一枚枚小水晶,月漸漸顯出它本來的面目,不知是因了雨滴還是眼角的淚而變得越發(fā)朦朧。
散文名篇6篇篇十六
煙雨易碎,微風托起了黃昏的輕紗,吻著花,牽著笑,在一船楓葉中沾染了靜美的秋紅,蒲公英乘著沙沙作響的風,漂泊,流浪,安暖相伴,歲月靜好;時光易碎,細細的雨在花中醞釀清香,勻散了幾縷芬芳,薄薄的雨在流水中停歇了輕緩的腳步,隨著風,隨著云,放逐的清靜在溫茶中濃香。
聽風吟,看風影。歲月慢慢爬滿了窗臺,回憶在星夢中蔓延,風的鈴兒循環(huán)著花的輕聲細語,靜守時光,看風的身影在煙雨中變淡,是花落流水,逝去了春秋,是月出星河,灑落了皎潔,是墨染梅花,詩化了雅韻;風在吹,花落秋,閑云散去,微涼也清靈,目送著風的影子路過每一個角落,執(zhí)一筆水墨丹青,勾勒了清淺的歲月,在一抹素色的流年里,靜如水,清如風,一杯清茶,一曲高歌,一剪落梅,一樹婆娑。
閑來聽雨,安然清靈。細細的雨,成了我故事里的一個歸人,在夢中與我相約,在文中與我相戀,雨的溫柔在指尖滿溢,雨的清靈在眉宇里流淌,一蓑清雨,大半時光,雨色中的兩三紅,點綴了青蔥的背景,安恬的氣氛里,花醉了千紅,雨潤了清夢。有雨的日子,我喜歡喝茶靜讀著雨的文章,在花深處看雨,在蕭瑟里聽雨,在清茶里品雨,在清風中悟雨,在文字中逢雨,相擁細雨,變得天高、云淡、風輕。
風來,雨到。站在繁花似錦的街道,踮起腳尖輕嗅薔薇,風縈繞著淡淡的思緒,淡了時光,散了時光;墨染過的回憶,在無聲中隨風飄蕩,在無言里隨雨灑落,張開雙臂擁抱自己,一抹微笑,一抹夕陽,拉長的影子在夜色中,淡了,睡了,靜了。
在風中淺唱,在雨中靜養(yǎng)。若晴天和日,就靜賞閑云;若雨落敲窗,就且聽風聲;若流年有愛,就心隨花開;若時光逝卻,就珍存過往;清淺歲月,風吹花落,雨來水波,花開安然,在自然中隨風而去,隨緣,隨意,莫失莫痛,莫哭莫忘,在清閑里隨雨而逝,潤花,潤草,潤萬物,心與自然相連,自己與自然相見。
看風看長風深情,聽雨聽細雨清靈。人生是一場夢的邂逅,總有一些經年的過往,值得流連;總有一些溫暖,值得一輩子山水共長,深情陪伴;總有一些崢嶸的歲月,值得藏在心中,深夜溫嘗,一些故事不曾離開,也無法更改。
散文名篇6篇篇十七
夕陽在雨中變成圖畫,一縷縷輕風吹動著岸邊的樹葉,一只只螞蟻掙扎著爬向高墻,一條條古老的艙船還冒著炊煙;夕陽雨來了,帶著彩色的雨絲,帶著閃爍的水珠,象篩濾細砂一樣飄然而下。夕陽雨像細小的杼針,把天地間織成了絲綢般薄薄的紅色帷簾。
我沿著熟悉的小路獨自徘徊,早已等了良久,真希望能與你穿越時空相聚一起,渴求在雨中看到你溫馨的影子和聽到你親呢的呼喚聲,瞑想在空氣中聞到你的體芳。彼此有一段一段時間未見面了,我胡子長得好快,胡子根部貯滿了晶瑩的雨點和雨的養(yǎng)料成份,又萌發(fā)著對你的遐思,以及對你的追戀,憑欄聽雨,欣賞雨打風鈴美妙旋律。在這個季節(jié)這個時候,我把雨天當成沐浴,我不怕風吹雨淋,仰臥在綠茵的草地上,任細雨輕吻我的臉龐,讓雨水沖淡我的傷感與憂郁。只是這雨太瘦了,無法浸透我童年飄逸的憧憬,卻更使我引出心中太多太多的惆悵和思緒。
雨中的夕陽好美,曾經,你的祝福;現(xiàn)在,我的思念,在朦朧的雨中彌漫著擴散開來。這斷斷續(xù)續(xù)的雨聲,伴著夕陽,扯著嗓子,唱著刷啦啦的歌曲。一場雨一場激動,一抹夕陽一抹風光?;匚段覀兡菚r在夕陽下,共撐一把紅傘走在雨中世界,真有一份深深的歡愉,促使我腦海浮現(xiàn)出太多太多美麗的情趣和幻想。
繡線般的雨絲濕了這條小路,潤了我的心靈,件件往事?lián)亜又岚蝻w向記憶的天空,我用心感受那盛滿甜蜜的時光,用情感化喃喃耳語般的夕陽雨,小雨淅淅瀝瀝下在地上,濕在心里;我拖著疲憊的孤單,沿著這條絲帶般的小路,走向那曾經充滿快樂的愛的小屋,我象小傘綻開的紅磨菇傻傻地站在你門前,不敢按響門鈴,柔風輕輕掀開窗簾,我欣喜若狂地望去,卻不見你的身影;夕陽雨依然在下著,下著,我倚著夕陽,沉寂而落寞地守在門外,我想這薄薄的一扇門莫非隔著厚厚的問答?這段時間我好想你,好想向你訴說我如今的憂思。越想越想,猛然覺得我已在雨中,哭了許久、許久。
一陣吹風,一陣斜雨,一片落葉無聲地飄落在我的眼前,我慢慢地走到樹底下,輕輕地將她捧在胸前,一任愁緒之潮涌向心海,頓時已覺得自已在雨中等待了許久、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