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世界森林日活動策劃篇一
皎潔的明月驅散了夏日的炎熱與于朝陽,許多人已經早早的睡覺了,咦?森林怎么這么熱鬧?哦,我記起來了,今天是樹林里一年一度的音樂會。
走進森林,夜晚的森林別有一番美麗!天空中無數的小星星眨著眼睛聚在月亮姐姐身旁,仿佛誰也不愿錯過這場盛況空前的音樂會。一只只螢火蟲提著燈籠,在會場上飛來飛去,把音樂會點綴得光彩奪目。小河里的'荷花都開了,好像也來參加這個音樂會。只見動物們坐在“嘻嘻嘻”笑的座位菇上,個個笑足顏開,我找了一個位置坐下來,等待著音樂會的開幕。
“沙——沙——沙——‘嘎——嘎——嘎伴著美妙的樂曲,森林主持人——小草妹妹和鴨子弟弟出來了。小草妹妹大聲說道:‘我宣布森林音樂會現在開始!”先請合唱團——青蛙合唱團為我們演唱美麗的家鄉(xiāng)》。
說著一只只青蛙站上了荷葉臺上亮相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一旁的小白兔可帶勁兒了,拿著小樹枝在烏龜殼上“咚咚咚”地敲起了大鼓,為小青蛙伴奏。小青蛙唱完之后連蹦帶跳的跳下了舞臺。
下面由新世紀歌舞團為大家表演《原始森林那是我原來的家》。
接著一群蝴蝶在花海中翩翩起舞,七彩螢火蟲飛舞在天空中,尾部閃著七彩的光芒,蟈蟈一家拉著小提琴,毛毛蟲笨手笨腳的彈著鋼琴……蝴蝶扇動翅膀嗡嗡嗡——嗡嗡嗡——她們晃動身子,一扭一扭,飛來飛去,展現著優(yōu)美的舞姿。一陣風吹過大樹也發(fā)出了咯咯咯的掌聲。 直到深夜,我才和動物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森林小區(qū),這真是如詩如醉的“夢境”??!
世界森林日活動策劃篇二
作者: 蔣高明字體:大 中 小人類起源于森林
關于森林的功能,許多教科書上都有詳細的介紹。這里不妨再看看一組枯燥的數據:每公頃森林可年吸收灰塵330~900噸,這是說森林是很好的空氣過濾器;有林地比無林地每公頃多蓄水20噸,即森林是“綠色水庫”;每公頃防護林可保護100多公頃農田免受風災,是說森林是農田的“呵護神”;每公頃森林放出的氧氣可供900多人呼吸,因此森林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每公頃松柏林,一晝夜能分泌30公斤抗生素,殺死肺結核、白喉、傷寒、痢疾等細菌,所以森林還是我們的“保健醫(yī)生”;噪聲通過40米林帶可減噪10~15分貝,即森林還可以讓人安靜下來;林地只要有1厘米的枯枝落葉層覆蓋,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減少94%,水土保持效果比裸地提高44倍。還有,森林冬暖夏涼,夏季日平均氣溫低2℃左右,冬季日平均氣溫高2℃左右。因此,適宜的人居環(huán)境里應當有森林。
森林的作用遠不止這些。森林為人類提供了工業(yè)原料、燃料、飼料、肥料及油料;森林是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健康的森林是生態(tài)良好的標志。從全球環(huán)境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還是控制全球變暖的緩沖器。森林對減少全球變暖的貢獻率約占30%~50%。反過來講,要控制全球變化,減少日益增加的空氣二氧化碳,在適宜的地區(qū)大量發(fā)展森林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人們將熱帶雨林形象地比喻成“地球之肺”。
森林還是生物多樣性的搖籃,除了人類起源于森林外,世界上90%以上的物種跟森林有關;熱帶雨林更是生物多樣性的巨大寶庫,它擁有200萬物種,至少是地球上動植物種類的50%。僅在巴西rordonia地區(qū)1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中,就有1200種蝴蝶,是美國和加拿大蝴蝶種類總和的2倍。
然而,盡管人類從大森林里走出,人類對于養(yǎng)育他的“母親”并不是呵護有加,而是處于不斷的砍伐與掠奪之中。森林蒙受災難的原因正是由于它的各項用途??撤ピ斐傻钠茐牟粌H僅是森林本身,棲息在其中的動物、微生物也遭到了滅頂之災。這個災難之后的受害者就是人類本身了,二氧化碳的日益增加、大氣溫度的不斷升高、全球性降水分配不均勻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大肆砍伐森林造成的不良后果。
毀林的例子比比皆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 估計還有5500萬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處于未受破壞的狀態(tài),保留的面積只有原來的50%,相當于美國國土的三分之二。即使這些剩余的熱帶雨林,每年也以16萬平方公里的速度被砍伐;同時有等量的雨林由于耕種、采樵和放牧受到嚴重影響。照此速度,全球熱帶雨林將在30年內徹底消失。熱帶雨林破壞多發(fā)生在經濟落后的非洲,如委內瑞拉每分鐘消失熱帶雨林達30公頃。在我們大部分人的有生之年,世界上將有1/4的物種隨著熱帶雨林一起消失。
繁,尤其是在灌叢林地,其他絕大部分火災是由于疏忽引起的,而非犯罪意圖。在干旱年份,火災發(fā)生的次數急劇上升,尤其是在旅游區(qū)。一向安靜的森林受到了來自人類的最大破壞,而人類是在森林的搖籃里長大的。
假如沒有了森林
沒有了森林的呵護,我們付出的可能是生命的代價。2005年6月1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水,奪去了黑龍江省寧安市沙蘭鎮(zhèn)中心小學88名小學生的幼小生命。如果從表面上看,那些小生命是被那平時看似柔弱的水“變暴”而奪去的,但是,水為什么會變暴呢?這與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退化有著直接的關系。雨降落到地面上形成徑流。地面上如果沒有任何的覆蓋物,像城市的水泥地面那樣,那么雨水將很快聚集成大水;如果這個沒有覆蓋物的地面變成了坡面,即山坡上,那么聚成大水的速度將更快,“洪水猛獸”的形成就是這個簡單道理。相反,如果地面上有植被,植被下面有枯枝落葉層,枯枝落葉層下面有土壤,那么,再暴的雨變成“洪水猛獸”之前都需要一定的緩沖時間。因為,暴雨的力量被山上的森林、灌木、草本、枯枝落葉、土壤五道“衛(wèi)士”大大地減弱了。從茂密森林里流下來的是“涓涓溪流”而非急流或者泥石流。失去了上述五道“衛(wèi)士”保護,暴雨直接從裸露的有一定坡度的巖石面上滾下,其勢如猛虎下山。
2002年,陜西佛坪一場大水奪去了237多人的生命,3103人無家可歸,10564間房屋被毀垮。洪水形成的原因與上面分析的一樣,只不過來勢更猛:一是24小時內的降水超過了400毫米;二是大量的小如籃球大如磨盤的石頭在水里滾動,殺傷力更大。而這些大石頭是從山上沖下來的,因為山上的樹木遭到了嚴重砍伐,土石裸露,遇暴雨成災。
其實,森林涵養(yǎng)水源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功能早就被美國科學家證實了。1965年,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將胡伯德-布盧克森林地區(qū)一條河流上游38英畝的森林全部砍光,并用除草劑將新長出的小草也全部殺死,觀察水土和養(yǎng)分流失情況。沒有了森林保護,流出峽谷的水量增加了40%;鈣的流失量增加了10倍;氮由原來每公頃吸收2公斤到釋放120公斤,河水硝酸鹽含量超過安全飲用水標準。被砍伐后的峽谷肥沃程度急劇下降,暴發(fā)洪水的危險大大增加了。由涓涓溪流到“洪水猛獸”,起關鍵作用的是上游的森林植被。美國的實驗在我國得到了更加慘重、更加觸目驚心的驗證。由于上游大量森林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加劇,1998年我國長江、松花江、嫩江流域都暴發(fā)了特大洪災。僅長江水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就達3000億元,如果加上災后重建的開支,則經濟“付費”的數額就更驚人了。因此,對于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性,我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忽視的。
人類的努力
美國農業(yè)部林務局直接管理著遍布各州的155個國家森林,總面積2000萬公頃。在林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上他們采取了保護和合理開發(fā)森林資源的戰(zhàn)略,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逐步向森林多效益發(fā)展轉移,近年來又從森林單效益向多效益和可持續(xù)經營的方向發(fā)展,突出了生態(tài)優(yōu)先的森林經營理念。管理模式上采取“政企合一”的經營模式,即政府林業(yè)行政管理機構直接管理國家森林企業(yè),對人、財、物,產、供、銷實行統(tǒng)一領導。此外,為彌補用材林不足,他們定向培育集約速生豐產林,建立永續(xù)利用的木材供應基地。歐洲所有的國家都在努力減少原始森林的砍伐量,采用可持續(xù)的林業(yè)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生物多樣性和其他生態(tài)服務功能。為了支持這些行動,“泛歐森林認證框架”為森林提供了自愿認證機制,使歐洲的不同國家體制和非歐洲方案之間可以相互溝通。制止森林砍伐的另一個措施,就是對非法采林進行處罰或采取其他形式的經濟制裁措施。在克羅地亞、捷克、匈牙利、立陶宛和波蘭,木材交易收稅和罰款的所得,用于獎勵保護森林和造林活動。除國家行動以外,歐洲國家還是國際直接或間接處理森林問題聯合行動的重要參與者,許多有關物種保護的國際協(xié)定也是間接的保護森林,如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約、全球變化框架條約、京都議定書、拉姆薩濕地公約等。歐洲保護野生動物和植物棲息地的《歐洲議會指南》于1994年實施,敦促其成員國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多樣性實施有效的保護以及掀起全民性的造林改善環(huán)境運動。
日本是個人多地少的國家,即使如此,該國國土面積的67%為森林所覆蓋著。森林蓄積量達35億立方米,其中人工林占41%,天然林占59%。天然林中樹齡高,蓄積量大的林木多分布于深山地區(qū),被劃定為保安林、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區(qū)等,發(fā)揮著國土保護、自然景觀維持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重要作用。從二戰(zhàn)以后,日本強調造林,以針葉林為主,面積約占98%,蓄積量占99%。因此,日本的人工林大都生產了優(yōu)質的木材。即使如此,日本開始營造有重要生態(tài)功能的其他闊葉本地樹種,如麻櫟、山毛櫸等。
需要指出的是,發(fā)達國家無不例外地利用其強大的資金優(yōu)勢,將生態(tài)危機外部化。一方面他們強調國有森林要突出公益服務,保護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不追求經濟利潤,另一方面大量進口木材,保護本國的森林資源。日本對自己的森林,愛憐有加,但對別國尤其發(fā)展中的國家木才卻大量進口,造成別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
中國歷史上曾經是一個多林的國家。經有關專家考證,在4000年前的遠古時代, 中國森林覆蓋率高達60%以上。但是隨著人口的增加, 加上戰(zhàn)亂、災荒、開荒、開礦、放牧等人為活動,森林資源日趨減少。到2200年前的戰(zhàn)國末期降為46%;1100年前的唐代約為33%;600年前的明代之初為26%;1840年前后約降為17%;民國初期降為8.6%??梢?,中國的森林是被過度增加的人口“一口一口”地“吃”掉的。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大力號召人工造林,以增加森林覆蓋率。尤其毛澤東主席提出了“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口號以后,造林運動成為了全民的行動。應當指出的是,盡管我們在用全民的努力提高森林覆蓋率,一些不恰當的措施還是造成了森林數量和質量的下降。如“大躍進”期間,為大煉鋼鐵,鄉(xiāng)村集體林中的許多次生林被砍伐;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為償還前蘇聯貸款,東北和西南大量的原始森林被毀。目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已由建國初期的12.51%提高到了16.55%。我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五位,人均森林面積居世界第119位。我國森林總蓄積量占世界第8位。我國森林平均公頃蓄積量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人均森林蓄積量是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世界人均擁有森林蓄積量為71.8立方米,我國人均森林蓄積量僅為8.6立方米。
中國人工林面積占世界發(fā)展中國家人工林面積總量的50%左右。發(fā)展中國家年均消失天然林1628.2萬公頃,中國年均消失40萬公頃。我國森林每公頃生物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森林每公頃生物量平均為157噸,而世界平均131噸。我國森林總生物量達160.09億噸,占世界的3.63%。
人工造林有學問
人工恢復森林,首先必須考慮的條件就是水分、溫度、風速、土壤等。如何判斷森林能夠生長,最好的辦法是觀察自然界中的植被分布。如,草原上鮮有大面積的森林,這里就不適合造林。我們應當采取“螞蟻啃骨頭”的辦法,先在那些能夠成活森林的地方造林,北方山地先造溝谷和陰坡,保證成活率。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適當的地方造林,其實是“南轅北轍”,花再大的金錢也是浪費。
其二,造林的物種要適合本地的生態(tài),在中國的四大沙地(科爾沁、毛烏素、渾善達克、呼倫貝爾)里,楊樹的適應力遠不如本地的榆樹,顯然在那里造林,適宜的樹種是榆樹而非楊樹,可目前的做法背道而馳。因此,“年年造林年年不見林”。
第三,造林的密度要符合當地的生態(tài)條件,自然界有其規(guī)律性。如在渾善達克沙地,自然選擇的榆樹密度是每百平方米3~5棵榆樹;而人工的楊樹林密度高達30~50棵,水分根本無法支持。造林設計應當向自然界學習,而不能“閉門造車”。
第四,人工恢復森林要多物種配合,而不能只發(fā)展單個物種的純林,后者極容易遭受病蟲害襲擊,還會造成“綠色荒漠”。
第六,人工造林,不要將目光僅僅盯在那些所謂的速生樹種上,一些貴重木材的慢生樹種,無論經濟價值還是生態(tài)價值、景觀價值都遠遠超過那些速生樹種。隨著各國對天然林的保護,貴重木材的市場需求也越來越緊張,提前設計并種植慢生貴重樹種可以“防患于未然”。
最后再談一點城市造林。城市造林也要一分為二,前面提到的基本原則也應當滿足。城市造林尤其要避免大量使用速生樹,要多發(fā)展那些壽命長、景觀價值和生態(tài)價值高的鄉(xiāng)土樹木。樹木消耗水分大,干旱區(qū)城市造林往往要背上人工澆水的負擔,因此,不能大量發(fā)展。
北京為暖溫帶城市,樹木是能夠生長的,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種植了太多的速生樹種如楊樹,還有入侵物種如火炬樹。城市造林的最高目標是城市森林,即能夠自我更新,不需要打藥、不需要澆水、不需要施肥,能夠像自然界中的森林那樣郁郁蔥蔥、自生自滅,并伴隨一定的野生動物出沒其中。
城市造林的理想原則是,種植本地物種,種成片林,最終成為城市森林,有自然屬性。目前,中國沒有一個城市實現了這個目標。隨著生態(tài)學知識在園林設計師那里逐漸普及,城市森林會離我們的距離將會越來越近。
相關鏈接一:
世界森林之最
我國是一個少林國家,20世紀80年代,森林覆蓋率僅為12.7%,森林蓄積量86.6億立方米。人均不足9立方米,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現有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區(qū)或邊疆地帶,各地區(qū)森林覆蓋率的差異十分懸殊。
世界其他國家的森林分布和覆蓋率情況如何呢?下面這組“世界森林之最”,或許可以讓我們了解一二。
1.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占世界森林面積的24%,森林覆蓋率達到44%。
2.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是南美的圭亞那,達到97%;森林覆蓋率最低的國家是非洲的埃及,僅十萬分之一;森林覆蓋率增長最快的國家是法國。
3.世界人均森林蓄積量最高的是蒙古,達到976立方米,是世界人均蓄積量的10.7倍;世界人均森林蓄積量最低的是墨西哥,僅1立方米。
4.世界人均森林占有面積最多的洲是大洋洲,達到48公頃;最少的是亞洲,僅0.24公頃。
5.世界上人均綠地面積最多的國家是芬蘭,年造林人均達0.38畝。
6.綠化最好的城市是波蘭首都華沙,人均占有綠地達73.5平方米。
7.森林保護最好的國家是德國。
相關鏈接二:
1971年,在歐洲農業(yè)聯盟大會上,西班牙提出設立“世界森林日”的倡議并得到一致通過。同年11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對這一節(jié)日正式予以確認,旨在提醒人們關注森林、保護森林。
許多國家根據本國的特定環(huán)境和需求,還確定了自己的植樹節(jié)。中國在1979年2月28日,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以法律形式確定3月12日為植樹節(jié)。
世界森林日活動策劃篇三
“世界森林日”,又被譯為“世界林業(yè)節(jié)”。這個紀念日是于1971年,在歐洲農業(yè)聯盟的特內里弗島大會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議并得到一致通過的。下面有小編整理的世界森林日口號,歡迎閱讀!
保護樹木,人人有責。樹林是我們的家園。
保護森林資源,共建綠色家園。
保護森林、仿木代木、環(huán)保綠色、美化生活。
保護森林,造福子孫。
保護森林,人人有責。
保護森林,就是在保護自己。
保護森林,捍衛(wèi)家園。
保護地球上有限的森林資源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
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yè)
堅持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tǒng)一,生態(tài)效益優(yōu)先
堅持嚴格保護、積極發(fā)展、科學經營、持續(xù)利用森林資源
強化科教興林,堅持依法治林
加快造林綠化,促進生態(tài)平衡
保護森林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植樹造林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義務植樹,利國利民
造林 愛林 護林 重現碧水藍天
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一項基本國策
建設城市森林 改善城市環(huán)境
加快造林綠化,改善生態(tài)條件
改善投資環(huán)境 造林綠化先行
種樹護樹,株株長成搖錢樹;
植樹種草不防火,年復一年白忙活。
植樹造林奔小康,森林防火保安康。
珍愛綠色家園,共創(chuàng)美好明天。
愿綠色覆蓋大地,讓火源遠離森林。
悠悠森林情,寸寸防火心。
用火小心,造福子孫;用火不慎,遺憾終生。
一時疏忽火星飄,一日火勢千里遙。
一份責任心,保住萬重山。
一點星星火,能毀萬畝林。
星火釀大禍禍及森林,防患須小心心系綠色。
小小煙蒂危害大,樹木見了都害怕,防火意識記心中,保護森林靠大家。
小樹成材真不易,用火切莫入林地。
為“綠色王國”筑防火長城!
巍巍興安嶺青山翠,漫漫防火路責任重。
萬人防火不算多,一人疏忽惹大禍。
玩火之心不可有,防火之心不可無。
疏忽一時,火光四起,警惕一時,綠樹常青。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十年樹木,百年成林;一場大火,化為烏有。
十年難育一棵樹,星火能毀萬畝林。
生態(tài)家園保護好,森林防火少不了。
身在林區(qū),惜木如金。
傷害樹木,就是在傷害自己。
森林無火家家樂,生態(tài)優(yōu)美人人康。
森林是我們共同的“心臟”,試問我們離“心臟”的距離,有多遠!
森林是萬物之家,森林防火靠大家。
森林如同萬寶藏,資源財富里面藏;若是防火不為重,定是富土變窮壤。
森林防火危害大,害人害己害國家。
森林防火記心上,人人護林理應當。
森林防火常年抓,保護森林靠大家。
森林,生命的起源;火災,森林的終結。
讓火患遠離森林,讓綠色點綴人間。
讓呼吸在綠色中流暢,讓土地在根系間凝聚!
情系一片綠,心防一把火。
勤于防火,國興民安;疏于防火,必釀后果。
鳥之家,人之園,鳥惜之,人護之。
沐浴陽光享受綠色,走進森林注意防火。
綠樹成蔭,景美;好木為灰,心痛。
綠色家園是我家,森林防火靠大家。
科技興林創(chuàng)大業(yè),護林防火獻青春。
今天你毀滅了森林,明天沙漠就會毀滅你。
火是森林的大敵,讓火源遠離森林。
火燒森林易,樹木成林難。
火不入林林永綠,愛護家園園更青。
毀林之心不可有,防火之心不可無。
護林如愛家,防火靠大家。
護林防火常記,青山綠水長存。
護林防火,繪小康藍圖;青山常在,為子孫造福。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止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
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tài)平衡,促進經濟持續(xù)發(fā)展。
呵護一棵棵綠樹,奉獻一片片愛心。
管山愛山,山山變?yōu)榻疸y山。
給樹木一點關愛,還大地一片綠蔭。
該你帶走的,一樣也別留下;不該你帶走的,什么也別帶走。
防森林火災,保綠色家園,筑生態(tài)屏障。
防火需要您支持,森林渴望人呵護。
防火常抓,青山常在。
點點煙頭火,可毀萬畝林。
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
大地沒了綠色,地球將會怎樣?
參天大樹幾十年,一縷青煙上西天。
讓呼吸在綠色中流暢,讓土地在根系間凝聚!
今天你吃了森林,明天沙漠就會吃了你。
為子孫后代留下藍天碧水綠地!
人受傷時,你會流下淚水。樹受傷時,天將再不會哭。
人人當好護林員,保護綠色大家園。
讓天空永遠湛藍,讓綠蔭擁護家園。
保護一片綠地,撐起一片藍天。
世界森林日活動策劃篇四
每年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美化我們的環(huán)境,讓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變得更好。森林可以抵御風沙,保護人類。
近年來,由于消費國大量消耗木材及林產品,導致全球森林面積明顯減少,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萬公頃,這不僅僅是某一個國家的內部問題,它已成為一個國際問題。
1971年第七屆世界森林大會決定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森林日,以引起各國對人類的綠色保護神--森林資源的重視,通過協(xié)調人類與森林的關系,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
世界森林日活動策劃篇五
按照目前流行的說法,人類起源于非洲的叢林。大約1000萬年前,整個非洲大陸覆蓋著連綿不斷的森林。后來,大裂谷的形成改變了非洲的地貌和氣候,森林喪失了生存的條件,連續(xù)的森林碎片化使得東西部動物群的交往受到了阻礙。環(huán)境改變后,人猿的共同祖先發(fā)生了分離。西邊較大居群的后裔適應濕潤的森林環(huán)境,成為兩種大猿;而東邊較小居群共同祖先的后裔則相反,出現了一種對空曠環(huán)境適應的新成員,即人類的祖先。從這個高度簡化的人類起源故事看,人類從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森林有了不解之緣。
關于森林的功能,許多教科書上都有詳細的介紹。這里不妨再看看一組枯燥的數據:每公頃森林可年吸收灰塵330~900噸,這是說森林是很好的空氣過濾器;有林地比無林地每公頃多蓄水20噸,即森林是“綠色水庫”;每公頃防護林可保護100多公頃農田免受風災,是說森林是農田的“呵護神”;每公頃森林放出的氧氣可供900多人呼吸,因此森林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每公頃松柏林,一晝夜能分泌30公斤抗生素,殺死肺結核、白喉、傷寒、痢疾等細菌,所以森林還是我們的“保健醫(yī)生”;噪聲通過40米林帶可減噪10~15分貝,即森林還可以讓人安靜下來;林地只要有1厘米的枯枝落葉層覆蓋,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減少94%,水土保持效果比裸地提高44倍。還有,森林冬暖夏涼,夏季日平均氣溫低2℃左右,冬季日平均氣溫高2℃左右。因此,適宜的人居環(huán)境里應當有森林。
森林的作用遠不止這些。森林為人類提供了工業(yè)原料、燃料、飼料、肥料及油料;森林是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健康的森林是生態(tài)良好的標志。從全球環(huán)境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還是控制全球變暖的緩沖器。森林對減少全球變暖的貢獻率約占30%~50%。反過來講,要控制全球變化,減少日益增加的空氣二氧化碳,在適宜的地區(qū)大量發(fā)展森林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人們將熱帶雨林形象地比喻成“地球之肺”。
森林還是生物多樣性的搖籃,除了人類起源于森林外,世界上90%以上的物種跟森林有關;熱帶雨林更是生物多樣性的巨大寶庫,它擁有200萬物種,至少是地球上動植物種類的50%。僅在巴西rordonia地區(qū)1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中,就有1200種蝴蝶,是美國和加拿大蝴蝶種類總和的2倍。
然而,盡管人類從大森林里走出,人類對于養(yǎng)育他的“母親”并不是呵護有加,而是處于不斷的砍伐與掠奪之中。森林蒙受災難的原因正是由于它的各項用途??撤ピ斐傻钠茐牟粌H僅是森林本身,棲息在其中的動物、微生物也遭到了滅頂之災。這個災難之后的受害者就是人類本身了,二氧化碳的日益增加、大氣溫度的不斷升高、全球性降水分配不均勻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大肆砍伐森林造成的不良后果。
毀林的例子比比皆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 估計還有5500萬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處于未受破壞的狀態(tài),保留的面積只有原來的50%,相當于美國國土的三分之二。即使這些剩余的熱帶雨林,每年也以16萬平方公里的速度被砍伐;同時有等量的雨林由于耕種、采樵和放牧受到嚴重影響。照此速度,全球熱帶雨林將在30年內徹底消失。熱帶雨林破壞多發(fā)生在經濟落后的非洲,如委內瑞拉每分鐘消失熱帶雨林達30公頃。在我們大部分人的有生之年,世界上將有1/4的物種隨著熱帶雨林一起消失。
20世紀上半期,在波羅的海諸國和前蘇聯西部的交界處發(fā)生了森林大規(guī)模砍伐。二戰(zhàn)以后,在工業(yè)伐木的同時,許多造林工程開始實施,但是造林的速度趕不上砍林的速度。由于非法采伐,蘇聯損失了約8.5億公頃溫帶森林和泰加林,所毀森林占世界林地總面積的22%,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最大的森林面積。工業(yè)污染也導致森林嚴重退化,是一把看不見的巨型“斧頭”。東歐和中歐大面積的林地遭到了酸雨的危害,在蘇聯的工業(yè)中心烏拉爾、科拉半島和西伯利亞都發(fā)生了森林退化,僅在西伯利亞的諾里爾斯克就有50多萬公頃林地受到破壞。在地中海地區(qū),由于過度放牧和樹木砍伐,目前不受干擾的森林面積已經非常之少。受氣候條件(空氣干燥,風力強大)影響,火災和植被的可燃性是地中海地區(qū)林地的主要敵人。據估計,每年平均有50萬公頃的林地被燒毀。火災主要是人為因素引起的:在傳統(tǒng)牧區(qū),“牧火”非常頻繁,尤其是在灌叢林地,其他絕大部分火災是由于疏忽引起的,而非犯罪意圖。在干旱年份,火災發(fā)生的次數急劇上升,尤其是在旅游區(qū)。一向安靜的森林受到了來自人類的最大破壞,而人類是在森林的搖籃里長大的。
假如沒有了森林
沒有了森林的呵護,我們付出的可能是生命的代價。2017年6月1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水,奪去了黑龍江省寧安市沙蘭鎮(zhèn)中心小學88名小學生的幼小生命。如果從表面上看,那些小生命是被那平時看似柔弱的水“變暴”而奪去的,但是,水為什么會變暴呢?這與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退化有著直接的關系。
雨降落到地面上形成徑流。地面上如果沒有任何的覆蓋物,像城市的水泥地面那樣,那么雨水將很快聚集成大水;如果這個沒有覆蓋物的地面變成了坡面,即山坡上,那么聚成大水的速度將更快,“洪水猛獸”的形成就是這個簡單道理。相反,如果地面上有植被,植被下面有枯枝落葉層,枯枝落葉層下面有土壤,那么,再暴的雨變成“洪水猛獸”之前都需要一定的緩沖時間。因為,暴雨的力量被山上的森林、灌木、草本、枯枝落葉、土壤五道“衛(wèi)士”大大地減弱了。從茂密森林里流下來的是“涓涓溪流”而非急流或者泥石流。失去了上述五道“衛(wèi)士”保護,暴雨直接從裸露的有一定坡度的巖石面上滾下,其勢如猛虎下山。
2017年,陜西佛坪一場大水奪去了237多人的生命, 3103人無家可歸,10564間房屋被毀垮。洪水形成的原因與上面分析的一樣,只不過來勢更猛:一是24小時內的降水超過了400毫米;二是大量的小如籃球大如磨盤的石頭在水里滾動,殺傷力更大。而這些大石頭是從山上沖下來的,因為山上的樹木遭到了嚴重砍伐,土石裸露,遇暴雨成災。
其實,森林涵養(yǎng)水源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功能早就被美國科學家證實了。1965年,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將胡伯德-布盧克森林地區(qū)一條河流上游38英畝的森林全部砍光,并用除草劑將新長出的小草也全部殺死,觀察水土和養(yǎng)分流失情況。沒有了森林保護,流出峽谷的水量增加了40%;鈣的流失量增加了10倍;氮由原來每公頃吸收2公斤到釋放120公斤,河水硝酸鹽含量超過安全飲用水標準。被砍伐后的峽谷肥沃程度急劇下降,暴發(fā)洪水的危險大大增加了。由涓涓溪流到“洪水猛獸”,起關鍵作用的是上游的森林植被。
美國的實驗在我國得到了更加慘重、更加觸目驚心的驗證。由于上游大量森林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加劇,1998年我國長江、松花江、嫩江流域都暴發(fā)了特大洪災。僅長江水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就達3000億元,如果加上災后重建的開支,則經濟“付費”的數額就更驚人了。因此,對于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性,我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