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最新觀看張桂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通用一
是怎樣的力量把一個人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并且積極影響著16億人的命運呢?又是一種怎樣的力量促使著袁隆平年輕時違背母親的意愿作出自己的人生選擇?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促使他執(zhí)著于雜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終走向成功的呢?
“知識+汗水+機遇+靈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縮寫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從一棵天然雜交稻開始,袁隆平開創(chuàng)了水稻育種的新歷史。作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的英雄,也是有著世界性貢獻的杰出科學家,他獲得的一系列國際獎勵可資證明。若回答“下個世紀誰來養(yǎng)活中國人”?沒有哪位科學家比袁隆平更有資格回答了。
關(guān)于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有著講不完的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時,他以“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還講了一個故事。
從“1953年到1966年,我在農(nóng)校一邊教課,一邊做育種研究,每年都去農(nóng)田選種。從野外選出表現(xiàn)優(yōu)異的植株,找回種子播種,看它第二年的表現(xiàn),這樣來篩選具有穩(wěn)定遺傳優(yōu)異性狀的品種,這稱為系統(tǒng)選育法,是常用的一種方法。1962年,我在一塊田里發(fā)現(xiàn)一株稻鶴立雞群,穗特別大,而且結(jié)實飽滿、整齊一致,我是有心人,沒有放過它。第二年我把它種下去,辛苦培育,滿懷希望有好的收獲,不料大失所望,再長出來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這時候一般人感到失敗就放棄了,我坐在田埂上想為什么失敗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選出的是一棵天然雜交種,不是純種,因此第二年遺傳性狀出現(xiàn)分離,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雜交種的產(chǎn)量來計算,畝產(chǎn)能達到1200斤,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發(fā)靈感,既然水稻有雜交優(yōu)勢,我為什么非要選育純種呢?從此我致力于雜交水稻育種。”
誰能夠想象到,一個關(guān)系著16億中國人吃飯問題的偉大的探索與成功,就這樣由袁隆平的一個意念而開始并最終誕生了。
為了雜交水稻,袁隆平幾乎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知識、汗水、靈感、心血,沒有什么不是為了那夢寐以求的雜交水稻。在研究的初期階段,為了獲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身體的勞累還在其次,學術(shù)界權(quán)威的質(zhì)疑與反對,使袁隆平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當時學術(shù)界流行的經(jīng)典遺傳學觀點認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經(jīng)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許多不良的因子已經(jīng)被淘汰,積累下來的多是優(yōu)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會退化,雜交也不會產(chǎn)生優(yōu)勢,從而斷言搞雜交水稻沒有前途,甚至說研究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然而無論是科學道路上的挫折、失敗,還是人為的干擾、破壞,所有的磨難都無法動搖袁隆平執(zhí)著的夢想。他堅信實踐才是真正的權(quán)威,火熱的生命加上知識的力量能夠改變一切。
1966年,經(jīng)過兩個春秋的艱苦試驗,對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后,袁隆平把獲得的科學數(shù)據(jù)進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寫出首篇重要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國科學院出版的權(quán)威雜志《科學通訊》第4期發(fā)表。這篇論文的發(fā)表,標志著在國內(nèi)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先河,這不僅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水稻育種課題的啟動,而且開創(chuàng)了一個劃時代的嶄新的研究領(lǐng)域。在隨后的30多年間,他在雜交水稻這個領(lǐng)域始終保持著世界領(lǐng)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個接一個,他創(chuàng)造的雜交水稻神話一個接一個。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畝,增產(chǎn)稻谷3500億公斤,相當于解決了35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確保了我國以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yǎng)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廈民族幾千年都在渴盼的夢想,寫下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1999年6月,“袁隆平農(nóng)業(yè)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昭示著高科技與資本的緊密結(jié)合,將促進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而對于科技與知識的力量,怕是鮮有人能比袁隆平有著更深切的認識了。
假設(shè)我們的超級稻大面積推廣時“1畝平均增產(chǎn)400斤,推廣1億畝每年就可以增產(chǎn)糧食400億斤,相當于目前國內(nèi)一個中等省份一年的糧食總產(chǎn)量。而我搞超級稻研究,只需要國家1000萬元的投資。所以科技進步產(chǎn)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么,水稻畝產(chǎn)提高的潛力到底還有多大呢?我跟你講,潛力非常大。在理論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對地表太陽能的利用率可以達到5%。目前全國水稻的平均畝產(chǎn)為800斤左右,只相當于利用光能的12%,通過科技進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論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著畝產(chǎn)翻番。我們的超級稻成功并推廣后,預(yù)計可使全國水稻平均畝產(chǎn)增至1200~1300斤?,F(xiàn)在我的學生們,年輕的一代的科研人員技術(shù)手段更先進了,開展分子水平的育種,效率更高。展望一下,達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時16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就解決了。你說科技的力量大不大?”
夢,誕生于兒時那片美麗的園藝場,然而,回眸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可能誰也無法想到,他之所以會如此義無反顧的選擇以農(nóng)業(yè)作為自己奮斗一生的事業(yè),竟只是緣于兒時感覺到的剎那間的美麗。
最新觀看張桂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通用二
整整十年,她從光明走向黑暗。
都說后天失明的人最痛苦,可她不僅沒有被黑暗吞沒,反而用一顆熱誠的心照亮了身邊無數(shù)人。
在她平凡的人生中,為什么有那么多不平凡的故事?
她叫劉芳,貴州農(nóng)村中學一名女教師,被稱為“中國大山里的海倫·凱勒”。
a.在黑暗中抓住光明
20xx年,一紙命運判決從天而降,醫(yī)生說劉芳的眼病叫視膜色素變性,發(fā)病率只有百萬分之一。那年她26歲,在貴陽市白云區(qū)第三中學剛工作四年,跟相愛的人結(jié)了婚,8個月大的兒子在襁褓中咿呀學語……
劉芳的視野一天比一天變窄,視力一年比一年模糊。
20xx年,她讀了最后一本紙質(zhì)書,是《笑傲江湖》。
20xx年,她看到的最后兩個字,是課本封面上的“語文”。
20xx年,她完全被黑暗包圍。
但是,初見劉芳的人,很多都不相信這是個盲人。
在家,她掃地、洗衣服、倒開水、沖咖啡、炒菜、在跑步機上鍛煉,動作熟練得幾乎與常人無異。借助盲人軟件,她發(fā)短信比很多明眼人還快。在學校,她可以獨自走近百米,下兩層樓,轉(zhuǎn)5個彎,輕松找到公廁。
很少有人了解,這些年她是怎樣挺過來的。
20xx年初冰雪災(zāi)害時,小區(qū)停水停電,她拎著大桶,摸索著下6樓去提水。巨大的冰坨子在頭頂搖搖欲墜,天寒地凍,一步一滑,最后她累得暈倒在地……
不知多少次絆倒、磕傷、撞墻、燙出水泡、碰碎杯子,現(xiàn)在她小腿上還滿是青一塊紫一塊的傷痕。絕望、沮喪、灰心,她想過放棄。但轉(zhuǎn)念一想,又釋然了:“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生活不能改變的話,就改變生活的態(tài)度。”
有人建議她病退或休息,她婉拒了:“那樣我的生命就真的終止了。”
最新觀看張桂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通用三
2021年3月14日,白云三中的劉芳老師來到修文中學給我們作了一個名叫“用愛傾聽”的講座。他的人生事跡深深的吸引了我們。我們?yōu)橹袆訛橹畡尤荨?/p>
十多年來,盡管雙目失明,但劉芳一直堅守在白云三中的三尺講臺上,用她的愛心與善良,默默守護著自己的學生,讓許多學生為之感動。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一次次的傾力挽救,讓不少問題孩子重新站起來,積極樂觀的對待學習和生活,讓他們的青春斑斕而多彩。從劉芳老師的事跡讓我學到了:
在講座的開始,劉芳老師用一個幽默的笑話吸引了我們的留意力。并向我們講述了他眼睛失明的進程,在這個進程中我們才發(fā)現(xiàn)劉芳老師實際上是個盲人。但是我們從她的身上沒有看到一點的氣餒、一點的憤世嫉俗,有的是對生活的無窮肯定;有的,是對生活的樂觀。她教導我們不要怨天尤人,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發(fā)揮無窮的作用。她用很多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講述她的教學生涯、生活例子,幽默風趣。在我們聽來這些故事布滿了樂趣,但是對失明的劉芳老師來講,里面又有多少辛酸呢。她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們,讓我們反思,她碰到了那末多困難都能夠堅持教學、樂觀面對人生。我們還有甚么抱怨的呢?
在劉芳老師行將失明的那段時間,她并沒有抱怨世界不公,也沒有去想以后的生活怎樣過,唯一的想法是我還有那末多書還沒有看,然后她利用剩余的光明瀏覽大量的書籍。相對劉芳遺憾,我們更加要學習。我們假如不留意讀書學習,不留意知識的積累,不留意研究新題目,思想就會封閉,思路就會狹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辦法,出不了好主張,工作流于一般化,難以適應(yīng)新情勢和任務(wù)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增強學習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急感,像劉芳老師那樣,利用一切空閑時間抓緊學習。具體來講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斷加強業(yè)務(wù)知識的學習,學會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術(shù)努力推開工作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并且要不斷完善學習方法。要擠時間去學,鍥而不舍的學,結(jié)合現(xiàn)實去學,把學到的知識用于指導工作,反過來在實際工作中去檢驗所學的知識。
在這聽劉芳老師講座的都是老師,我也不例外,劉芳老師在給我們講她的勵志故事時也教導我們很多做老師的道理。要學生喜歡你的課堂,首先你得先喜歡課堂。試想一下,當你走進課堂心里想的是還有幾分鐘下課,那末學生心里面也在想這節(jié)課甚么時候上完。而當你布滿豪情的將學生帶入你所設(shè)計的情形里面,他們則會感慨一節(jié)課怎樣這么快。所以我們既然成了教師,我們就要愛這個職業(yè)。
老師不但要教導學生知識,還要教導他們做人,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經(jīng)常聽到他人說一個班級有個甚么樣的班主任,就有甚么養(yǎng)的班集體,這句話正是說明了老師的行為規(guī)范會影響學生。所以老師要做到以身作則,不講臟話、穩(wěn)定丟垃圾、不給學生帶來負面情緒。
無疑,劉芳老師的事跡是感動的,由于它是真實的,能感動人的只有真心。正由于這樣,我們更要向他學習,努力做一個好老師。上周星期六全校教師組織學習了劉方老師的事跡后,我深受感動,內(nèi)心遭到了極大了震動,我來到修文中學工作已快九年了。在這期間,作為一位普通教師的我,見證了學校發(fā)展的點點滴滴,也經(jīng)常在思考:作為一位普通的科任教師,我能為學校的發(fā)展做些甚么呢?
最新觀看張桂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通用四
九月十八日下午,我們一起學習了于漪老師的先進事跡,我被她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特別是這樣的描述讓我肅然起敬:“她是黨中央、國務(wù)院授予的xx名改革先鋒稱號中唯一的基礎(chǔ)教育界代表,她寫下了400多萬字的論文專著,上了近20xx節(jié)的公開課。” “唯一”、“400多萬”、“近20xx節(jié)”這三個數(shù)字是對她敬業(yè)精神的真實寫照。
下面與大家分享我的幾點收獲:
于漪老師說“師愛超越親子之愛”。她的“愛”是教育篇章的主旋律,她將自己的美好歲月全部奉獻給了三尺講臺,她告訴我們年輕一代如何“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的道理,讓我從心靈深處得出這樣一個感悟---“三尺人生”,不寬廣但偉大!我雖然可能做不到于老師如此的奉獻精神,但是我一樣會“堅守三尺講臺”,熱愛我的工作,愛護我的學生,用愛鋪就快樂的教學路!教育是一份需要好好經(jīng)營的事業(yè),要把學生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去教育和愛護,這樣不僅工作會取得好的效果,自己在工作中也會獲得幸福感。
愛迪生說“教育之于心靈,猶如雕刻之于大理石。”一件發(fā)生在課堂上的.事,至今難忘。班里有一個男生,課上經(jīng)常走神,課下不完成作業(yè),偶爾完成也是胡亂蒙上,成績很不理想。我多次與他談心,也與家長商量過對策,但效果甚微。有一天上課,他給了我一個小小的驚喜。一次我提問了一個作家寫作背景的問題,全班只有他一個人舉起了手,叫起他來,回答得很好,我試著走近他,發(fā)現(xiàn)他不是上課一點不聽講,只是比別人接受慢一些,容易被周圍的事物吸引而走神。我試著鼓勵他,不論是作業(yè)還是聽課狀態(tài)都進步很大!所以我覺得教育有時候需要耐心、需要關(guān)注和等待,每一朵花都會開放,只是花開有早晚,我們都要靜待花開。另外,多了解學生,多找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困難,這樣師生關(guān)系也會更加的融洽。這次于漪老師的事跡更近一步加深了我對學生溝通方面的認識,獲益良多。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不斷地去學習,在教學上不斷地去反思、鉆研,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要做到“胸中有書”,就要自己不斷地去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對每一節(jié)課的要求做到爛熟于心,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做到詳略得當、游刃有余;要做到“胸中有書”,就要求我們不僅局限于課本知識,還要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多讀一些其它的書,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更要成為長流水”,所以我們不僅研究課本上的知識,還要學習其他的知識,這樣才能與時俱進!
于漪說:“我覺得一個人的幸福感和他所擁有的財富不是絕對掛鉤的,關(guān)鍵取決于你對自己工作價值的理解和熱愛”,是的,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自愧不如,經(jīng)常抱怨批作業(yè)占用了大部分的時間,耽誤了教學上的進步;抱怨學生過于調(diào)皮,占用了自己大量的精力。其實這都是給不專注與懶惰在找借口。“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我將以于漪老師為榜樣,始終保持著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和情懷,兢兢業(yè)業(yè),上下求索,努力做到“做一輩子教師,用一輩子學做教師”。
最新觀看張桂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通用五
“你曾對我說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綠色的河,你曾對我說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青春是綠色的河,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兒是年輕的太陽真誠也活潑”。這是一首歌的歌詞,很喜歡。聽著于漪老師那時而舒緩時而又激揚的陳述,這個旋律開始不停地在耳邊縈繞。
心想,在于老師心中,教育又何嘗不是這樣一首歌。
于漪老師說,愛,是教育的全部。
于漪老師還說,做了一輩子教師,卻越來越感覺到的是一輩子在學做教師。
作為一位年輕教師,聽著于老師講述自己一生的教育,心中不禁汗顏。
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已經(jīng)不錯,總是埋怨教師的心酸和辛苦,總是抱怨學生的調(diào)皮和笨拙,而一個老人卻說自己的一生在學做教師。這樣的反差究竟來自于何處?這是我在心中不停追問自己的問題。
突然再次看到梁衡評價居里夫人的那句話:"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大智之人,不耽于行,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們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執(zhí)著地進取,直進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駕馭規(guī)律,而永葆一種永恒的美麗。"
我想,于老師或許就是這樣的一種境界。
于老師經(jīng)常愛說的一句話,就是陶行知老先生所得: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當然于老師也正是用自己的實踐來詮釋這句話。于老師并不是所謂的"科班"出身,但憑借著為人師的一份良心,為了教給學生更好的有用的東西,自己不斷學習,探求知識的真諦,尋找真實有效的教法,不搞花架子,不學花名堂。這份執(zhí)著不就是一份對知識的真切渴求,不就是對學生的真心付出嗎!最后,于老師在這條路上不斷探索,從而不斷明白,"真"其實永遠在追求之中,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學生,就會有著不同的教育。正是這份明了,讓于老師真切地體會到自己的所知竟是如此的短淺,自己需要學的竟然是許多許多。我想一輩子學做教師是于老師用最質(zhì)樸的語言表達了自己深切的感悟。
我們總說,真和善總是很難融合,我們有句俗語叫做善意的謊言印證著二者的難以統(tǒng)一。但在于老師身上二者有著高度的統(tǒng)一。因為于老師已經(jīng)洞悉了真和善其實是相對的概念。從她的很多的故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信息。比如,對于學生,于老師當嚴則嚴,這是真,但永遠給學生改正的機會,并不辭辛苦地幫助學生改掉自己的缺點。給他們以寬容,不放棄,不鄙棄。用愛來感化每一個學生,這足以融化金石的愛就是善的集中體現(xiàn)。而正是嚴中有愛,從而達到了真和善的完美統(tǒng)一。
美并不存在與具體的事物或結(jié)果之中,她往往在過程中潛移默化中呈現(xiàn),她更多的是在追求真和善的過程中得以體現(xiàn)。于老師把教育當作自己一生可以做的是來做,并認真去做,用一顆愛心關(guān)注學生,用一雙慧眼關(guān)注教育,用責任之心感受社會。
于漪老師就是用這樣的真和善呈現(xiàn)著教育的美,用真和善詮釋著教育這首歌,也許有心酸,甚至淚水,但在一條河的轉(zhuǎn)彎之處,歡樂在緩緩地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