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是對過去一段時間的努力和付出的肯定。在職場中,如何提高自己的領導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實現(xiàn)個人和團隊的共同成長?通過閱讀總結范文,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和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一
六種原因:
1、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是第一個原因。
2、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是第二個原因。
3、從通常是單因素的簡單邏輯思維到多因素的復雜邏輯思維(包括判斷、推理、假設、歸納、分析演繹等)的過渡是第三個原因。
4、在運用數(shù)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上,從單純的算術、代數(shù)方法到函數(shù)、圖象、矢量運算、極值等各種數(shù)學工具的綜合應用的變化是第四個原因。
5、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是第五個原因。
6、每年高考都會產生新的題型,三十多年高考使物理題型越來越多,而減負課時越來越少這是第六個原因。
接下來介紹幾種方法,供大家參考:
1.模型歸類。
做過一定量的物理題目之后,會發(fā)現(xiàn)很多題目其實思考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按物理模型進行分類,用一套方法解一類題目。例如宏觀的行星運動和微觀的電荷在磁場中的偏轉都屬于勻速圓周運動,關鍵都是找出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此外還有杠桿類的題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況,還有關于汽車啟動問題的考慮方法其實同樣適用于起重機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題目,能夠判斷出物理模型,將方法對號入座,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2.解題規(guī)范。
高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guī)范,體現(xiàn)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說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須標明步驟,說明用的是什么定理,為什么能用這個定理,有時還需要說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tài)。這樣既讓老師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準中少丟幾分。
3.大膽猜想。
物理題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況,幾乎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釋,所以當看到一道題目的背景很陌生時,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壓軸題,不要慌了手腳。在最后的2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要保持沉著冷靜,根據(jù)給出的物理量和物理關系,把有關的公式都列出來,大膽地猜想磁場的勢能與重力場的勢能是怎樣復合的,取最值的情況是怎樣的,充分利用圖像提供的變化規(guī)律和數(shù)據(jù),在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情況下多得幾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4.知識分層。
通常進入高三后,老師一定會幫我們梳理知識結構,物理的知識不單純是按板塊分的,更重要是按層次分的。比如,力學知識從基礎到最高級可以這樣分:物體的受力分析和運動公式,牛頓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頓第二定律),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動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越高級的知識越具有一般性,通常高考中關于力學、電學、能量轉化的綜合性問題,需要用到各個層次的知識。這也提醒我們,當遇到一道大題做不出或過程繁雜時,不妨換個層次考慮問題。
5.觀察生活。
物理研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很多最基本的認識可以通過自己平時對生活的細致觀察逐漸積累起來,而這些生活中的常識、現(xiàn)象會經常在題目中出現(xiàn),豐富的生活經驗會在你不經意間發(fā)揮作用。比如,你仔細體會過坐電梯在加速減速時的壓力變化嗎?這對你理解視重、超重、失重這些概念很有幫助。你考慮過自行車的主動輪和從動輪的區(qū)別嗎?你觀察過發(fā)廊門口的旋轉燈柱嗎?你嘗試過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觀察杯內外水面的變化嗎?其實物理學習也需要一種感覺,這就是憑經驗積累起的直覺。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二
語文的音形義不明白、不確定的一定要查閱字典、詞典確認。學習課文時,不清楚作者,作品的時代背景,一定要利用好輔導資料核實。
掌握技巧4。
當我們把以上的所有自主學習的基礎打扎實之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答題時就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套路,才能拿更好的分。這就需要孩子們一定要把握住課堂上的黃金時間,一節(jié)課錯過了就是錯過了,課下需要雙倍甚至更多的時間來彌補。
如何上好每一堂語文課呢?簡言之要做到四動:動耳、動腦、動口、動手.
動耳:即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看戲時不會看的看熱鬧,會看的看門道.上課時也要能聽出門道,要抓住要點和重點,要跟著老師的講課思路走.
動手:上課時要邊聽邊記,畫出課文的重點詞句和疑點,記下老師補充的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點,以便使聽課過程系統(tǒng)化和以后的復習.
動腦:即上課時要高度投入,充分調動思維,多思考、多分析、多設疑、多問一問為什么?達到專心致志的程度.
動口:就是敢于舉手發(fā)言.舉手發(fā)言是與動腦密切相關的,舉手之前你已動腦思考了.舉手發(fā)言益處多多,它使你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能鍛煉你的思維、膽識和口才.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三
1、文言文的翻譯,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會水到渠成。
2、除了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外,還要在考前看一看課本中注釋的其他文言實詞,只看注釋即可。
3、文言虛詞要在“而、與、乃、其、所、為、焉、以、因、于、則、之”等常用詞語上,再復習一下。
5、古詩鑒賞重在字句的理解。要從詩中找答案,各種方法要學,但關鍵是對本詩的理解,特別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寫這首詩表現(xiàn)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揚、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實到詞句中。記住的關鍵一點就是:答案在詩歌內,在字句內在作者表達的情景內,如“冷、清、寂、絕、暗、陰、鬧、箋、淚”中。
6、名句名篇默寫:看清四選三,還是三選二,還是全做,記得牢,拿得準,寫得對。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四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評價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目前的現(xiàn)狀是課堂評價語言的單一性、單向性、模糊性等充斥于我們的語文課堂.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課堂評價理念,及時把握和利用課堂動態(tài)生成因素,對學生發(fā)表的不同意見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發(fā)展的催化劑,使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作者:劉松梅作者單位:通州市開發(fā)區(qū)小學刊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roadtosuccess年,卷(期):“”(12)分類號:g63關鍵詞: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五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以測驗、考試為主要手段的學科學業(yè)評價傳統(tǒng)提出了挑戰(zhàn)。中學生語文學科學業(yè)評價,應以包含讀寫聽說能力、學習方法與習慣、合作交流能力、語文實踐能力及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在內的語文綜合素質為評價對象。遵循綜合性、主體性、超前性等原則。采用多主體參與的等級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進行全面、綜合、動態(tài)的評價,以充分體現(xiàn)評價的診斷功能、激勵功能與反饋調控功能。
隨著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對中學生語文素質進行科學合理評價的問題也逐漸被提上日程。顯然,傳統(tǒng)評價學生語文素質的測驗方式已在許多方面不符合現(xiàn)代教育教學目的以及語文教育特點。首先,現(xiàn)實中單調片面的考試評價方式使得學生、教師、學校、家長以及全社會形成了一種誤解:考高分的學生是好學生;班級平均分高的教師是好教師;升學率高的學校是好學校。量化的分數(shù)成了主宰命運的上帝,成了區(qū)分好與不好的標準。這種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評價方式的負面影響背離了教育的初衷,教育變成了為考試做準備,而不是為學生生活做準備。其次,傳統(tǒng)語文測驗方式只強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和技能的運用,用一張試卷、一個分數(shù)進行簡單評定,忽視了語文素養(yǎng)的豐富內涵。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僅僅是語文知識與技能,而且還是“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想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1]可見,簡單沿用傳統(tǒng)評價方式可能會使語文素養(yǎng)中許多有價值的內涵得不到體現(xiàn),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評價趨于片面簡單化,長此以往將最終影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第三,傳統(tǒng)測驗方式只能靜止地看到學生的表面現(xiàn)狀,卻無法深入學生的思維過程,不能診斷學生學習困難及預測學生的學習潛力,只根據(jù)幾次不同質的測驗也無法動態(tài)地分析學生進步、穩(wěn)定還是退步。第四,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世界觀正在逐步形成,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尤其是到了高中階段自我評價已相當謹慎,且愿意講出自己的不足。然而,傳統(tǒng)的測驗方式沒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在整個評價過程中,學生只是扮演一個“被告”的角色,僅僅是受測者。
因此,在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同時,構建一個符合中學語文教育發(fā)展及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現(xiàn)代評價體系是非常必要的。中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fā)展性評價依據(jù)先進的學生評價理論,對中學生的語文素質進行全面、客觀、綜合、動態(tài)的分析評價。其中“語文綜合素質”包括語文讀寫聽說能力、語文學習方法與習慣、合作交流能力、語文實踐能力、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幾項內容,“發(fā)展性評價”是指該評價不是一時一次的評價,而是一個多次綜合動態(tài)并預見學生發(fā)展趨勢的評價。
中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fā)展性評價依據(jù)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在評價的內容結構上體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述:人的發(fā)展表現(xiàn)在人與自然的物質交換過程中,是指人的勞動能力即“體力和智力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和運用”[2];表現(xiàn)在人與社會交往過程中,是對社會關系總和的全面占有,不僅包括智力和體力的發(fā)展,而且還包括精神上、道德上、情感上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在構建高中生語文綜合素質發(fā)展性評價內容時,不僅重視語文能力要求,而且更強調語文德育、語文美育的內容評價,對于這些內容的重要性不因在目前考試內容中沒有具體體現(xiàn)而被忽視。同時,在制定評價目標及作出評價反饋的環(huán)節(jié)上,中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fā)展性評價以多元智力理論為基礎,重視學生間的個別差異,教師和家長幫助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發(fā)展目標,并由教師通過學生日常表現(xiàn)資料的積累分析出每位學生的發(fā)展?jié)摿澳壳暗膬?yōu)勢和不足,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認識到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智力傾向,而表現(xiàn)出來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種智力,也可能是幾種智力;各種智力之間沒有優(yōu)劣之分、好壞之差、輕重之別,每個人都有可資發(fā)展的潛力。在評價過程中,還體現(xiàn)了建構主義的思想,強調人的主體能動性,要求學生、家長及其他有關人員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評價過程中,評價建立在多方協(xié)商的基礎上,從評價目標的制定、評價內容的確定到評價結論的得出,教師都應該與學生甚至是家長進行充分的交流,多方切磋才能保證體現(xiàn)不同主體的需要和利益,體現(xiàn)在形式上不僅有教師評、學生自評,還有學生互評、家長評。中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fā)展性評價也借鑒了后現(xiàn)代主義關于世界是開放的、多元的、具有可變性的主張,在評價主體、評價標準、評價方法等方面都體現(xiàn)了多元的特點,并且注重形成性評價,突出過程,強調收集日常資料的重要性。
中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fā)展性評價構建的直接依據(jù)是中學語文教學論及中學各年級語文課程標準、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以此確定中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評價項目為: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語文學習方法與習慣、合作交流能力、語文實踐能力、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前四項采用等級評價,后四項運用質性評價。根據(jù)中學語文教學論以及有關語文素質培養(yǎng)的論述,并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確定閱讀評價項目可以分為: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寫作項目可分為:審題立意能力、布局謀篇能力、運用表達方式能力、修改文章能力;聽話項目分為:聽知能力、聽評能力;說話項目分為:語音能力、思維能力、運用語音、表情、手勢表情達意的能力、組織語言的能力。
1.綜合性。首先從評價內容看,注意知識與能力、課內與課外并重,由中學語文讀寫聽說能力、語文學習方法與習慣、語文實踐能力、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綜合構成;其次在評價方式方法上,既有形成性評價又有總結性評價、現(xiàn)狀評價與發(fā)展性評價結合、等級評價與質性評價結合等,重視學生日常表現(xiàn)觀察記錄與綜合性學習代表作的收集與展示;另外從評價的時空角度分析,不僅評價過去,更重視現(xiàn)在和未來,是根據(jù)不同的評價內容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而得到的綜合效果。
2.主體性。首先是參與評價的主體廣泛。評價主體不僅有教師,還有學生及家長,目的是盡可能使不同主體的價值觀在評價過程中得到體現(xiàn)。其次是評價對象具有主體性。學生既是評價對象,又是評價主體,而且作為評價對象也具有能動作用,可以自己保管評價表,與其他評價主體之間是平等合作的關系。
3.超前性。本評價旨在尋求學生語文素質的積極發(fā)展,并預見未來,指出發(fā)展了的學生需要揚長避短之處,為學生的未來語文學習做準備。
(一)等級評價框架的構建及實施。
1.框架的構建。
以語文能力為核心,并考慮中學各階段語文教育教學目標及中學生身心特點,把閱讀、寫作、聽話、說話的評價框架確定為:(略)。
根據(jù)以上內容在中學不同階段語文素質評價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各階段的語文課程標準,在與學生及有關人員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分階段制定評價要點、標準和評價等級。
2.實施步驟。
首先,在每單元的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學生本人按照具體的評價標準根據(jù)實際情況對該單元涉及的閱讀、寫作、聽話、說話進行現(xiàn)狀評價。考慮到多主體評價的實效性,在等級評價中不采用學生之間的互評,淡化學生間的`等級比較,而是引導學生關注同學的長處和優(yōu)點,避免產生互不服氣的現(xiàn)象和把評價變成互相挑錯和指責。家長對子女具體學科素質的了解甚少,因此家長主要評的是子女在家中的學習態(tài)度及學習方法等。在等級評價中如果簡單套用多主體評價,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而且還會在家長與教師、同學與同學之間造成誤解,影響評價目的的實現(xiàn)和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最終會費時費力而且對下一次評價的實施增加無形的阻力,所以在等級評價過程中,評價主體的選擇需要慎重?,F(xiàn)以高一年級小說單元閱讀的現(xiàn)狀評價為例(見下表表略)。依據(jù)高中語文的特點及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趨勢,將閱讀項目定為認讀理解能力與鑒賞能力。
然后由教師把每次的現(xiàn)狀評價結果記錄到形成性評價表中,根據(jù)幾個單元的評價結果分析指出學生的發(fā)展趨勢(見下表表略)。
(二)質性評價的構建及實施步驟。
質性評價與等級評價一樣是經過多次觀察記錄來完成的,體現(xiàn)了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結合。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及同學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對學習專題與學習方法的選定過程、學習成果的展示,對某一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與習慣、合作交流能力、語文實踐能力及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用敘述性語言進行記錄。在評價過程中,鼓勵學生對作品的描述和體察,強調關注同學的優(yōu)點和長處。家長也可以通過觀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xiàn),對以上幾個方面內容進行評價。學生本人也要通過自我反思作出評價,以尋找進一步努力的方向。質性評價特別重視日常的觀察和資料的收集,在此基礎上對學生語文素質的發(fā)展變化作出符合實際的判斷。下表是質性評價的記錄表。(表略)。
通過分析等級評價和質性評價,教師為每位學生的語文學習作出診斷,指出學習優(yōu)勢和存在的不足,預期學生的發(fā)展趨勢和潛力,最終交給學生一張能反映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fā)展的評價表:(表略)。
本表由學生本人保管,以便學生在后來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進行自我對照分析,充分挖掘潛力,揚長避短,使自己的語文綜合素質得到不斷的提高和進步。
中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fā)展性評價在許多方面都能適應現(xiàn)代語文課程改革與中學生身心的發(fā)展,符合語文教育教學的目的。但是,在該評價的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和不盡如人意之處。
1.如何使評價成為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fā)展性評價是貫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是教學的一部分。但是,在實踐中,由于受傳統(tǒng)評價觀的影響,教師認為進行評價是備課、上課、輔導、批改作業(yè)、迎接全市(區(qū))統(tǒng)一考試之外另加的環(huán)節(jié),他們不僅要做好日常記錄,還得花專門時間組織實施、評價總結和分析反饋。這種評價與教學兩張皮的傳統(tǒng)觀念與做法,使得任何科學合理的評價改革都難以順利進行。
2.如何使教師專業(yè)素質在實施評價中得到拓展,把教師和評估者這兩個角色有機地結合起來?評價過程自始至終都需要教師組織、實施、記錄并反饋,因此教師不僅僅是教學者,還是評估者。但在現(xiàn)實中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對教學進行精心準備、認真施教,而評價只是隨便找個時間發(fā)發(fā)表格,再收上來,根本不注意評價變量和學生心理的調控,從而使評價最終流于形式,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也受到影響。
3.如何協(xié)調評價與考試的關系?中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fā)展性評價的實施并不是要完全替代語文考試,它只是針對考試所暴露出的問題加以解決。考試作為一種評價學生素質的方式由來已久,具有悠久的傳統(tǒng)。并非有考試就是應試教育,考試雖然有其弊端,但也有別的評價方式所不具有的長處。中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fā)展性評價結合有效適時的語文考試才能最終達到全面客觀評價學生、促使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發(fā)展的目的。但在改革初期,二者之間仍存在師生難以理解的矛盾,所以如何合理安排考試內容、次數(shù)、時間,以及如何發(fā)揮評價與考試的綜合效果,還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
4.如何解決傳統(tǒng)的學生評價觀對廣大師生及家長的影響?盡管中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fā)展性評價過程中有許多需要教師花時間去做的項目,但大量的工作可以通過特定程序在計算機上進行。因此技術問題并不是最難解決的,最難一時轉化的是評價所涉及人員中的評價觀念。當習慣于被人評的學生拿到一張讓自己評價自己及同伴的表格時,反而無所適從,大部分學生在宣泄著長期以來被低分數(shù)評價的不滿,在“本人”一欄里非優(yōu)即良。家長在由自己評價的一欄里沒有寫下對孩子的評價,卻滿是誠懇地要求教師嚴厲執(zhí)教的話語……所有這些現(xiàn)象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只有克服傳統(tǒng)評價觀的影響,廣大師生及家長才能正確認識評價主體問題,恰如其分地充當評價主體。
注:
[1]崔巒.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深化語文教學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3).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2.
參考資料:
1.王漢瀾.教育評價學[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h.framesofmind: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newyork:basicbooks,1983.
3.祝新華.語文能力結構研究[j].教育研究,1995,(11).
4.溫彭年,賈國英.建構主義理論與教學改革[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5).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六
1.全員強制參與的實踐活動(表格一)。首先,實踐活動的項目由學生討論確定。開學初,闡明實踐活動課程的要求及具體評分細則,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由學生討論擬定數(shù)個實踐活動項目,教師匯集項目后進行把關,最后篩選出數(shù)個項目,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行選定本學期的實踐活動目標并確立項目負責人。其次,每個活動小組自行擬定活動的進程安排及人員的分工協(xié)作,組長需跟蹤并記錄組員的活動情況并按時與教師討論溝通,教師進行指導與督促。再次,活動的呈現(xiàn)以比賽方式進行,班級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分別給予組員相應的考核分值,然后優(yōu)勝組在全校范圍內再進行比賽,同樣根據(jù)比賽結構給予相應分值。2.第二課堂(表格二)。它是結合教材及學校生活開展的非強制性課余語文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多樣,如演講比賽、校園活動策劃、詩詞朗誦等,參與者以個體為單位,以自愿為原則,以發(fā)展能力為目標,作為實踐活動課的有效補充,它旨在鼓勵學生參與活動,個性發(fā)揮。
二、實踐活動課程評價重點。
1.重參與原則。開學初所布置給學生的實踐活動項目(表格一)是面向所有的班級學生,要求全員參與,盡量能開發(fā)每個學生的潛能,人人參加活動,人人都有收獲,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分享到探究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為了避免有些學生“只掛名,不務實”的消極心態(tài),強調參與的重要性,在分值分配上教師有意識進行傾斜。滿分15分,一般同學大概拿到12分左右,其中8分在于考察學生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參與情況,同時在獲獎獎勵分值方面,也突出了“參與”原則,縮小了不同獎項之間的分值差,而以平常課堂教學為依托的第二課堂5分,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更多的同學多多參與到平時的實踐活動中來。
2.重激勵原則。在實際的實踐活動中,由于學生個體能力的差異,或者態(tài)度的認真與否,導致其在活動過程中的付出與收獲有很大差距,為了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教師除了在活動過程中多給予指導與鼓勵之外,還需要用考核分數(shù)“吸引”不同層次的學生。首先是態(tài)度有問題的學生。我們發(fā)現(xiàn),在活動中依舊有部分同學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參與活動不過是做做樣子而已,真正在活動中所做的實際工作微乎其微。對于這部分態(tài)度不端正的同學,為了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消除“拈輕避重”“湊份子”的思想,教師特別留意其是否有認真對待,是否有踏實行動,因而除了限制小組活動人數(shù)(避免人數(shù)過多,人浮于事),在分值分配中也刻意強調這一點,專門給出一項“各人活動內容所占比重2分”,也就是說,如果活動過程中只是做做樣子而已,那么這2分可能一分都拿不到。其次,對于態(tài)度認真而能力有限的同學,教師在獎項設置方面做了調整,一方面在全員參與的實踐活動中縮小獎項分值的差距,另一方面在第二課堂取消了具體的獲獎名次,代之以優(yōu)、良及及格(見表格二)而對于特別優(yōu)秀的同學,一般來說他們都在活動小組中處于核心地位,很容易拿到較高分數(shù),教師除了要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其關注活動帶來的成就感外還有專門給予的獎勵分1分,此外這部分同學也可以在第二課堂上拿到相當?shù)姆謹?shù)。
3.重過程原則。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看重結果,師生滿足于貼上標簽,習慣于問題的簡單定論,語文實踐活動考慮的是學生思維是否有發(fā)展,智力是否有提高,能力是否有增強,因此,在評價學生語文實踐活動時,要強調活動過程,只要學生在其中能付出辛苦,能鍛煉其能力,訓練發(fā)展其思維,有一定創(chuàng)造性,我們就應該認為該生有所獲得,就應該對其進行肯定。因此,無論全員參與的實踐活動或者自愿參與的第二課堂,過程分值都高于效果分值。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為了將每一位學生的實踐活動落到實處,除了平常表現(xiàn)為2分外,我們采取組長負責制監(jiān)督活動過程,組長要詳細記錄每個組員的活動情況并及時與教師溝通,教師一方面把握活動方向,一方面督促活動進程,組員也要詳細記錄自身活動情況并于活動結束后上交,考核采取自評、組長評與教師評相結合的方式,而教師評定主要參考組長和組員給出的活動報告(尤其以組長的匯報為主要參考對象)。
4.重語文導向原則。語文實踐活動離不開“實踐”二字,但又不能僅僅停留在“實踐”二字,否則就只關注了表面的熱熱鬧鬧,而沒有將“語文”落到實處,有些實踐活動,如活動策劃,一部分同學如果負責在大賣場購買活動用品,那么算不算實踐?學生究竟鍛煉了什么語文能力?語文哪些能力得到了鍛煉與提高?還有哪些語文能力亟須提升?這些才是語文實踐活動學生和老師需要關注和共同思考的重點。為了明確體現(xiàn)這一點,一方面在擬定活動項目時,盡量與“語文”靠的近些,選擇如采訪、新聞發(fā)布會、辯論會等需要調動學生“手”“口”的活動,另一方面,無論表格一還是表格二,在考核中我們要求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時時思考如何通過活動發(fā)展自身的語文能力(即聽說讀寫的能力),并以文字的`形式記錄自身整個活動過程以及對語文能力的認知(如舉例說明在活動中綜合運用了哪些語文能力,發(fā)現(xiàn)自身哪些語文能力比較薄弱等),這樣一來就強制學生思考問題,鍛煉她們的思維與寫作能力,此外,在活動結束后,學生在上交報告的同時還要向老師做頭口報告以及針對教師的提問做出“答辯”,就這部分考核體現(xiàn)在“活動個人小結”部分,占了2-3分。
5.重學生主體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的原則。語文實踐活動課的活動主體是學生,為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教師要盡最大可能放手將活動交給學生,但事實證明,沒有教師干預,活動缺乏教師的有效監(jiān)督和指導,往往會偏離語文方向,成為熱熱鬧鬧卻收獲不佳的“活動”課,甚至虎頭蛇尾,草草應付了事,因此,語文實踐活動課,學生主體與教師指導就如同走路的兩條腿,缺一不可。在活動課項目的擬定方面,一方面主動權交給學生,由他們集思廣益充分討論并擬定數(shù)個貼近他們生活,他們感興趣的活動項目作為參考,另一方面由教師討論把關,挑選出其中數(shù)個最適合的項目確定下來,然后主動權又一次交給學生自己,由他們結合自身情況,挑選出其中自己最適合的活動項目。在活動課進行的過程中,由學生自己制定安排活動計劃、選擇活動學習方式去體驗;由學生自己來進行活動的組織管理(組長負責制),教師通過與組長的溝通,“遠程”監(jiān)督并指導活動課程,但并不“越俎代庖”,教師把握大的活動方向即可,不必過多給學生提供建設性意見,不過多指出學生的偏差和錯誤,不過多控制活動的發(fā)展節(jié)奏。在活動課的考核方面,教師也要充分尊重“自評”與“組長評”的成績,主要起到把關的作用,而并不是主要考評人。綜上所述,筆者在實踐活動課堂中盡量將活動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細化量化為分值,以分值作為考核的主要依據(jù),將語文實踐活動課的評價方式從“隱性評價”轉化為“顯性評價”,制定了相對統(tǒng)一、明晰的評價標準以及詳細的分值分配,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這一方法被證明更有效、更具操作性,希望能對同仁們有借鑒作用。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七
作者:riverliu-riverliu。
第四節(jié)綜合研究。
前面一節(jié)探討了語文常規(guī)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應用方式,本節(jié)則把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目光聚集在語文學科的綜合性課題研究之上。如果說前者是在糾正過去基礎教育一味強調接受性學習的偏差,那么后者的意義就在于積極推動新的高中語文課程計劃的實施,把握語文教育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一、高中語文課程。
建設開放的富有活動的課程體系,是目前進行的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和其他課程一樣,現(xiàn)行的語文課程在體系上存在一些弊端。如,課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過分追求語文學科嚴整的知識系統(tǒng)或訓練系統(tǒng),把自己孤立起來;課程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承,忽視語文實踐,特別是忽視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的語文實踐活動,把自己封閉起來;課程過于強調統(tǒng)一、集中,東、西、南、北、中,億萬學生同時學習同一個教學內容,使課程變得凝固、僵化,缺少彈性。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建設上,倡導要有大視野,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所謂大視野,即語文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教育要有時代氣息,世界胸懷,超前意識,無論從觀念、內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時代的需要。
具體地說,新高中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四點:
(一)、構建注重應用的語文課程。構建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注重語文的應用性特點,加強與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的聯(lián)系,加強同其他課程的溝通,適應現(xiàn)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
(二)、構建注重審美的語文課程。審美是人類特有的精神需求,審美教育有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文學藝術的欣賞和創(chuàng)作是重要的審美活動,科學技術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以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也貫穿著審美追求。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語文審美教育,應關注學生情感的豐富和發(fā)展,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應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尤其是通過鑒賞優(yōu)秀文學作品,感受語文之美,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以及審美感知、審美鑒賞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
(三)、構建注重研究的語文課程。未來社會要求人們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高中學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維趨于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相當?shù)闹R積累,發(fā)展他們的研究能力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應在繼續(xù)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發(fā)展其綜合思考和理性把握的能力,促進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協(xié)調發(fā)展。高中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意識和習慣,初步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的過程,并學會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分析研究語言文學現(xiàn)象和人文社會等方面的問題。
(四)、構建開放的、多樣化的語文課程?!肮餐A”與“多樣選擇”相統(tǒng)一,是設計高中語文課程和重要原則。在落實“共同基礎”的同時,必須關注學生在原有基礎、發(fā)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現(xiàn)實能力和潛在能力,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內容和途徑,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為具有不同需求的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語文的條件和發(fā)展空間,支持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fā)展。學校應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按照具體條件和學生的需求有選擇地、創(chuàng)造性設計和實施課程,挖掘各方面的課程資源,建立互補互動的資源網(wǎng)絡。
在這個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語文研究性學習有了更為深廣的意義,它說明研究性學習應在高中語文學科課程中全方位推行。根據(jù)研究課題的來源,可以把綜合課題中的語文研究性學習分為學科領域的語文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大語文研究性學習。與語文課堂教學相比,這兩種研究性學習方式并不屬于語文常規(guī)教學,在新的課程標準里,它的位置在語文選修課或是作為必修課的研究型課程之中,它們都是語文課堂教學向教材或是學科外的輻射和延展。其中學科領域的語文研究性學習是在學科內部、打破教材現(xiàn)有知識體系,代之以解決問題為核心進行的一種相對開放的研究。而社會大語文研究性學習則將語文的研究性學習真正地植根于社會生活之中,從而尋求語文的應用價值。另外,根據(jù)學習方式的不同,還可以把綜合課題中的語文研究性學習分為專題研究類和綜合實踐類。
二、學科領域的語文研究性學習。
現(xiàn)行語文閱讀教材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初中的基礎上,學習現(xiàn)代文和古代散文,著重培養(yǎng)理解、分析現(xiàn)代文的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二階段,學習我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古代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著重培養(yǎng)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第三階段,學習文化內涵較豐富的現(xiàn)代論文、科技說明文和文學名家名作,著重培養(yǎng)研討、評價現(xiàn)代文和文學作品的能力。在這三個階段的教學中,學生的語文水平逐漸得到提高,研究能力也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推進語文學科領域的研究性學習,首要的問題是要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在引導學生質疑方面,現(xiàn)行的新教材是做了大量的努力的,許多內容的編排就是為了方便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教師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指導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課題資源。
(一)、必修課本里的課后習題中,有許多本身就是比較好的研究課題,另一些則可以轉化為研究性課題,這里僅以第四冊為例:
1、第一課《祝?!氛n后練習四:
電影《祝福》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祥林嫂捐了門檻,仍然被禁止參與祭祀活動,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廟怒砍門檻。你覺得增添這個情節(jié)妥當嗎?寫一篇三五百字左右的短文,說說你的看法。
2、第4課《荷花淀》課后習題三:
試以水生嫂和祥林嫂為例,說說時代變遷對婦女命運的影響。
3、第9課《林黛玉進賈府》課后習題四:
話說“鳳辣子”:寫一篇三五百字的短文,說說王熙鳳的“辣”。結合課文而不限于課文,可就你所知,聯(lián)系《紅樓夢》有關王熙鳳的描寫去談,也可以發(fā)揮想像。
(4)、第11課《失街亭》課后習題二:
《三國演義》記敘的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在歷史上都有記載,但許多細節(jié)是虛構的。試將課文與《三國志》中的相關論述加以比較。
習題三:
問題討論:失街亭,誰之過?
(5)、第14課《茶館》課后習題四:
作者曾說:“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色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痹囈浴按蟛桊^,小社會”為題,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評。也可以與魯迅小說《藥》對茶館中茶客的描寫作比較分析。
(6)、第15課《羅密歐與朱麗葉》課后習題一:
仔細閱讀課文,討論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所蘊含的人文主義思想。
(7)、第17課《竇娥冤》課后習題四:
課文寫竇娥臨刑發(fā)出三樁誓愿,她的冤屈和抗爭感天動地;《孔雀東南飛》寫劉蘭芝和焦仲卿雙雙殉情,化為雙飛鳥。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試就這種寫法談談你的認識。
(8)、第19課《閨塾》課后習題三:
以上這些課后習題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但是單靠課堂教學是無法解決的。學生可以將這些問題轉化成研究性課題,并從課堂教學出發(fā),調動已有的知識,收集更多的相關資料,以問題為核心,向課外延伸和拓展。對于這類所需要時間較長的課題,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每周的研究型課程時間里,按照研究性學習的一般方法完成。
2、語文教材的基本構成單位是教學單元,每個單元都是由具有共同的教學目標的幾篇課文組織在一起的,教師可以圍繞單元教學要點,設置研究性學習課題。以第三、四冊教材為例:
第三冊第一單元現(xiàn)當代、外國詩歌。
第二單元漢魏六朝以前詩歌。
第三單元 nbsp。
第三單元唐宋詩詞。
第四單元散文。
第五單元散文。
第六單元古代散文。
第四冊第一單元現(xiàn)當代、外國小說。
第二單元現(xiàn)當代、外國小說。
第三單元中國古典小說。
第四單元話劇。
第五單元中國古典戲劇。
第六單元中國傳奇小說。
這兩冊教材以文學體裁為綱,選擇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力圖使學生對于這四種體裁的文學有比較全面地認識,并初步學會評價鑒賞文學作品的方法。這些教材內容完全可以用來帶動相關問題的研究,如“詩歌研究”、“小說研究”、“戲劇研究”、“散文研究”等等。此外,第五六冊教材中的“孟子”文化專題研究、“紅樓”文化專題研究,也都是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好課題。如高中語文教材第五冊第五單元是李白和杜甫的詩歌研究,筆者讓自己的'學生在業(yè)余時間里多讀一些李杜的作品和研究李杜思想藝術的文章,然后完成一篇關于李白或杜甫的小論文,下面是一位同學的有關“李杜”對比研究的小論文:
淺談李白與杜甫詩歌的不同。
張祥。
魯迅先生曾在《致楊霽云》中這樣寫道:“我以為一切的好詩,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圣,大可不必動手?!碧圃娫谥袊膶W史上可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而提到唐詩,就不能不提到二位唐詩之集大成者“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
用“詩仙”來形容李白,絕對是不足為過的?!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群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天上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這樣飄逸的文字真可謂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而透過“詩圣”杜甫的那些“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憂民的情愫,也宛然可見一個儒家圣者的情操。
李白、杜甫有著同樣不得志的境遇,但從兩者的詩傳達出來的感情卻是大相徑庭的。李白的詩中流露的是一種“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傲氣,認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自己的才能最終總會有用武之地的一天。即使不得志,也可以“人生得意須盡歡”,甚至可以對名利嗤之以鼻,“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的詩中有一種一蹴而就的不羈與恃才傲物,而杜甫則顯得比較深沉和憂郁。他曾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胸襟與氣魄拼搏,當他無法“居廟堂之高”,他仍然“憂其民”,在他自己極度困窘時,依然為關山北的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潸然淚下。李白是個在世欲與幽谷之間尋找平衡的人,而杜甫無疑是一個“飄飄何所似”的苦行僧。
李白和杜甫的感情是不同的,以至他們對事物的表達方式也不相同。李白是個浪漫主義的詩人,在他飄逸隱怨的詩句中,充滿了奇特夸張的意象?!鞍侔l(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都迸發(fā)出旺盛的激情和個性精神,把讀者帶到一個亦真亦幻的意識流中。而杜甫卻強調真實客觀地反映現(xiàn)實,揭示社會的本質。從杜甫的“三吏”、“三別”和《麗人行》、《并車行》中都,我們都能感受到作者揭示的戰(zhàn)爭對人民的傷害,并從中體會到作者詩文背后蘊藏的深深的人道主義精神。所以說,杜甫的詩是大唐盛世背后的苦難縮影,是一本飽含著時間重量的史書。
馬克思在談及希臘神話時說,“它仍然能夠給我以藝術享受,而且就某方面還是一種規(guī)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边@句話可以用來評價李、杜的詩歌。不管它們表達的是空靈飄逸還是抑郁頓挫,它們都真實地展現(xiàn)了歷史的連續(xù)性,文化的傳承性和藝術的多元性,值得我們探究玩味。
3、《語文讀本》也是教材的一部分,也可以用于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實踐?!墩Z文讀本》的編寫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量,確保學生在高中三年內閱讀不少于300萬字的各類作品。它的許多篇目的安排都是與必修課本相呼應的,非常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某一方面內容的理解,而且許多篇目還構成了比較大的研究背景,幫助對此有興趣的同學做深一步的研究。如高中教材第五冊第三單元只有魯迅的一篇《阿q正傳》課文和魯迅研究專家王富仁的知識短文《魯迅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阿q正傳》是一篇內容厚重的小說,最適合師生共同研讀,為此《語文讀本》中也選進了大量的相關篇目,意在幫助師生理解:
(1)、《〈吶喊〉自序》--魯迅。
(2)、《〈阿q正傳〉的成因》--魯迅。
(3)、《示眾》--魯迅。
(4)、《魯迅警世名言錄》。
(5)、《論〈阿q正傳〉》--張?zhí)煲怼?/p>
(6)、《對于國民性的思考和發(fā)掘》--林非。
(7)、《簡論假洋鬼子》--屈正平。
(8)、《論阿q周圍的人物》--蔣星煜。
(9)、《論〈阿q正傳〉的幽默諷刺語言》--劉福勤。
(10)、《說“吳媽”》--蘇叔陽。
(11)、《為“吳媽”辯護》--孫士杰。
(12)、《魯迅“丑化”了阿q嗎?》--邵燕祥。
(13)、《打破“未莊通例”及其他》--胡邦煒。
(14)、《未莊輿論種種》--王荊。
(15)、《閑話阿q的無賴和霸道》--康式昭。
(16)、《“和尚動得,我動不得?”》--謝云。
(17)、《阿q后傳》--曾穎。
(18)、《阿q的那一“嚓”》--吳非。
這些文章從各個方面對魯迅的風格、思想和他筆下的人物一一點評,各種觀點在一起碰撞交織,對于魯迅及其作品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
(四)、語文學科的范圍極廣,除教材外,教師還要注意開發(fā)學科體系之內的其它資源。如對聯(lián)、詩詞格律、成語典故、特定稱謂等古代文化知識,文字、修辭等語言基礎知識都可以引入研究性學習之中。還有老師曾經提出高考之前的專題復習也可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來進行,這與過去教師包辦代替的做法相比也有一定的進步性。只要有利于學生語文水平、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都不妨一試。
下面是天津十七中學的魏薇老師從語文學科領域出發(fā),設計的語文研究性學習專題,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經驗:
《〈詩經〉三首》課題研究。
天津十七中學魏薇。
《〈詩經〉三首》選自人教版高中新教材第三冊第二單元,選了《氓》、《無衣》《靜女》三篇,本課教學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詩經》的面貌及主要藝術特色,學會欣賞《詩經》中的詩歌。
一、我的總體教學思路是這樣的:不拘泥于教材所選的三首詩,既入乎其內又拔乎其外,將“《詩經》研究”作為一個總的研究課題,將教材規(guī)定的本課書的幾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重章疊唱的結構特點,現(xiàn)實主義精神等,分別轉化為幾個子課題推薦給學生,各課題小組自選其中一個進行研究,形成成果,然后在課上展示交流,全班共享。通過共享,各小組不僅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其他小組進行展示,而且還要傾聽、質疑、探討其他小組的研究成果,從而完成了對本專題的學習。最后教師檢查、評價全班的研究情況。另外,本學期我建立了“新學網(wǎng)上文學院”(),它是一個支持教師和學生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網(wǎng)絡平臺。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這個網(wǎng)站的支持下我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開展了《〈詩經〉三首》的專題教學。
二、我把本專題的教學目標設立為:
知識目標:1、掌握《詩經》的整體面貌,理解《詩經》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體現(xiàn)。
2、學習和掌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重章疊唱的結構形式的特點和作用。
3、了解《詩經》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情感目標:通過廣泛閱讀和研究《詩經》中的詩篇和相關研究文章,培養(yǎng)對《詩經》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
能力目標:1、培養(yǎng)學生利用網(wǎng)絡自主研究、學習的精神和能力。
2、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歸納匯總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及團隊協(xié)作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獲取、處理、發(fā)布信息的能力和素養(yǎng)。
三、實施過程:
第一步,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布置研究任務。
用一課時的時間,先讓學生閱讀課本所選的《詩經》中的三首詩《氓》、《無衣》、《靜女》,結合書下注解弄懂詩意,初步感知詩歌內容后,學生可能會對某些方面產生興趣甚至疑問。然后我亮出了總課題“《詩經》研究”,并結合這課書的教學要點推薦了幾個子課題,讓學生作為選題參考:
1、《詩經》的思想內容及現(xiàn)實主義精神的表現(xiàn)。
2、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
3、重章疊唱的結構特征。
4、《詩經》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
前三個課題是緊密結合本課書的教學要點出的,課題4則只有先真正了解《詩經》的特點的基礎上,才能有所發(fā)展,這個課題是給那些基礎較好、悟性較高的學生設計的。并推薦了十多首必讀詩歌,如《關雎》、《碩鼠》、《七月》等。
第二步,申報課題。
學生們自愿結合成課題小組后,以小組為單位申報了研究課題:
1、詩經所反應的社會現(xiàn)實。
2、詩經中的賦比興。
3、詩經中詩歌結構形式特點。
4、詩經的浪漫主義和愛情詩。
5、詩經對現(xiàn)代愛情觀的影響。
6、詩經中的風土人情。
7、從詩經看古代人民生活。
8、詩經對后世詩界的影響。
9、國風中的戰(zhàn)爭詩。
10、詩經的藝術特點。
11、詩經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12、詩經對后代文學的影響。
13、詩經的意境。
第三步,具體研究,形成成果。
題目選好后,各小組進入了具體研究階段。學生們首先就自己小組的研究專題借助。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八
1、綠色評價體系理念的提出:中科院院士楊叔子提出:“科學求真,人文求善,現(xiàn)代教育應該是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體的'綠色教育'。”他指出:目前學習內容的單調、學習方式的粗放、發(fā)展目標的單一,這種以犧牲學生身體健康和幸??鞓窞榇鷥r的粗放行的教育發(fā)展方式,嚴重影響了一代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成長,這種教育污染是可持續(xù)的。必須建立綠色評價激勵機制,為學校綠色發(fā)展保駕護航。
2、綠色評價體系的宗旨:樹立綠色的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把促進師生健康發(fā)展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關注“每一個”,促進全體師生主動發(fā)展、幸福成長。
3、綠色評價體系的實施措施:
1、通過學習,統(tǒng)一思想認識。
2、制定相關的評價制度和評價方案。
3、每學期開展實施評價,并給予一定的獎勵。
2、評價的形式:(1)教師對學生的評價;(2)學生自我評價(3)家長、同學評價。
3、評價的實施:適時評價、適度評價、定期評價、專項評價。
評價的'實施。
適時評價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上教師的隨機評價和學生的互相評價、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檢查評比等,這個評價隨著學生表現(xiàn)的變化而變化。
適度評價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等級采用優(yōu)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評價的依據(jù)來自任課教師、同班同學以及家長。這個評價要求教師要全方位了解學生,才能做到客觀、公正、公平。
定期評價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的單元、期中、期末成績及總評學業(yè)成績,學生素質報告冊各學科師生評價,每周一星的評選,期末品學優(yōu)秀學生的評選等。這個評價因跨度時間長,要求有平時評價的積累。
專項評價主要體現(xiàn)在:學校每年開展的各種競賽評比活動以及組織學生參加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對學生各種能力的評價。這個評價是作為學生參評期末品學優(yōu)秀學生的依據(jù)。
4、評價的成效。
學生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的起伏的過程,()評價是否適時、適度,是否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非常重要。我校綠色評價體系的構建促進學生樹立自信心,上進心;提高了學生文明守紀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促進了學生全面主動的發(fā)展。三年來獲得了不少的榮譽,獲得各級各類獎項的學生達212人次,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可喜的進步。
5、存在的問題。
學生發(fā)展性評價需要一個系統(tǒng)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標準。要提高教師以發(fā)展性評價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的認識。應清醒認識到任何評價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是對情緒、思維多變的小學生。學生的發(fā)展是一個過程,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同樣要經歷一個過程。因此評價不能只關注結果(尤其是獲獎),更要注重學生的發(fā)展過程,要把學生的發(fā)展過程作為評價的組成部分。我校將繼續(xù)在實施教改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力求評價方式多樣化和富有成效,更為注重學生的發(fā)展進步過程。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九
(一)張若虛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被稱為“吳中四士”。他的詩僅存兩首,然而就是一首《春江花月夜》讓他在文學史上占了一席之地?!洞航ㄔ乱埂肥菢犯f題,藝術特點:
1、題材開拓、意境創(chuàng)新。
作詩貴在創(chuàng)新。《春江花月夜》描寫的春、江、花、月、夜的景色以及游子思婦的題材,歷代屢見不鮮。然而,張若虛卻互這些傳統(tǒng)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它將詩情、畫意、哲理融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贊美自然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并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將他們的思念與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的詢問等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了一種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這對唐詩意境開拓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2、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的突出意象,它象一條紐帶,貫穿全詩,情意也隨著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詩中經歷了一夜的過程,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全過程。而在月光之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花林、流霜、白云、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鴻雁、魚龍,不眠的思婦和漂泊的游子,交相輝映,展現(xiàn)出了一幅充滿生活情趣與人生哲理的畫卷,形成了完整統(tǒng)一的詩歌意境。
3、韻律節(jié)奏美。全詩共36句,每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并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交錯運用平仄,一唱三嘆,前后呼應,既回環(huán)反復,又層出不窮,音樂節(jié)奏感強烈而優(yōu)美。隨著音律節(jié)奏的變化,詩中的情感也在跌蕩起伏。
這確實是一篇橫絕千古的詩篇,故而有人盛贊張若虛是,“孤篇橫絕,竟成大家?!?/p>
1、王維與盛唐山水田園詩。
王維不光是一個文學、書畫、音樂的通才,還是一個詩歌創(chuàng)作的奇才,他各體皆工,尤工五律和五七言絕句,號為“詩佛”。王維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山水田園詩奠定了王維在唐詩史上大師地位。
2、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
在盛唐詩人中,李白詩歌的藝術個性非常鮮明;甚至,在整個中國詩歌史上他的詩歌的藝術特色也是絕無僅有的。他上承屈原,將中國詩歌的浪漫精神推向了頂峰。李白對后世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人格力量和個性魅力的影響。李白的自信自負、傲視富貴的個性自由精神,是在傳統(tǒng)政體下,儒家思想熏陶出來的知識分子仰慕不已,借以慰藉的一方心靈土壤。
2、飄逸的風俗的影響。他詩歌飄逸風格、奇特想象和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后代詩人仰慕不已,蘇軾、陸游等大家,都受其影響。
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兩位最杰出的詩人,后人將二人喻為中國詩壇的雙子星座。由于個性和社會經歷等原因,李白詩中較為突出自我,張揚個性;其詩風是飄逸不群;而杜甫則更加關注現(xiàn)實,關注社會,關注政治,關注由社會政治而來的社會苦難;其詩風是沉郁頓挫。杜甫現(xiàn)存詩歌1400余首,這些詩的內容博大精深,我們可以用四個字“民胞物與”來概括。民胞指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物與指的是一切有生命或無生命的物體都是我的朋友。杜甫的詩歌反映現(xiàn)實的深廣度是空前的。因此,其詩被后人稱為詩史。詩史的涵義有兩個方面:
(1)有史的認識價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歷史事件,在杜甫詩中均有反映。如兩京收復,杜甫有《收京三首》、《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九節(jié)度兵敗鄴城,為補充兵力而沿途征兵,杜甫寫了《三吏》、《三別》。杜甫之詩,就象是一部安史之亂的歷史。而且杜甫有些詩所反映的史實,未見于史料記載,還可以補史之缺遺。如杜甫《三絕句》里提及的渝州、開州殺刺史一事,未見史料記載。而且,杜甫之詩也是他自身的一部歷史。我們通過杜甫之詩,可以了解到杜甫一生的行蹤歷程。
(2)形象的歷史生活畫面。只提供史的事實,這是史書所做的事情。杜甫的詩不僅提供了史的事實,而且為我們描述了更為廣闊,更為具體生動的歷史生活畫面。
1、杜詩的風格:沉郁頓挫。
沉郁,是指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它表現(xiàn)了杜詩思想內容的博大深厚,生活體驗的豐富真切、感情的飽滿有力。
頓挫是感情表達的曲折起伏,反復低回;表現(xiàn)了杜詩意境的深厚完整,語言的精工凝煉,音調節(jié)奏的抑揚緩急,頓挫變化。
2、柳宗元,著名散文家,亦是著名詩人。他對儒、道、佛思想均有吸收,具有唯物思想和較為進步的歷史觀。柳詩現(xiàn)存160余首,大部分為遭貶后的悲憤和對山水景物的欣賞寄托之作。
3、白居易和新樂府運動。
新樂府,是與古題樂府相對而言的,是一種用新題目寫時事的樂府詩歌。它始創(chuàng)與杜甫(如三吏、三別等),完全擺脫了舊題的束縛,因事立題,根據(jù)所寫的內容來命題,這樣,使樂府府詩的題材內容和藝術手法都獲得了更大的自由。
新樂府運動,是中唐出現(xiàn)的一次文學運動。繼承了漢樂府反映現(xiàn)實的精神,力求詩歌與現(xiàn)實取得緊密聯(lián)系,以使詩歌發(fā)揮社會作用。他們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作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綱領,創(chuàng)作了直接反映現(xiàn)實生活和百姓疾苦的新樂府詩。白居易的感傷詩《長恨歌》《琵琶行》,以其生動的藝術形象和熟練的藝術技巧,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1、晚唐詩壇,李商隱與杜牧并稱,號“小李杜”。
杜牧的寫景抒情之作,描摹自然之美,以抒發(fā)俊爽之情。如《山行》、《清明》這些詩突出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熱愛,以及為之陶醉的風情。
2、李商隱的詩其藝術風格深情綿邈、綺麗精工。
(1)工于比興,情致纏綿。善于運用比興、象征等手法,刻劃入微,傳達纏綿的情感。
(2)巧于用典,意蘊含蓄朦朧。詩人往往用神話、典故,以及比興、象征等手法,構成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意蘊含蓄,耐人咀嚼。非邏輯的、跳躍的意象組合;朦朧情思與朦朧境界的創(chuàng)造;把詩境虛化。這樣的非寫實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不僅極大地擴大了詩的容量,且亦留給讀者以更大的聯(lián)想空間。就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創(chuàng)新而言,在中國詩史上是空前的。
(3)語言清麗,尤擅七律。李商隱的詩歌語言,兼具清和麗的特點。
詞的分類。
按體制來劃分,詞一般分為小令、中調、長調。
按音樂來劃分,詞一般分為令,引,近,慢四類。
慢詞,是依據(jù)慢調填寫的詞。慢調是詞曲的一種格調。因曲調舒緩,故名。慢調篇幅體制較長,接近長調,但二者并不等同,長調是按體制劃分的,慢詞則是依據(jù)音樂韻律劃分的。
1、辛棄疾繼承并發(fā)展了蘇軾所開創(chuàng)的豪放詞風,因此,文學史上常常蘇辛并稱。但二人在相同中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蘇軾詞多表現(xiàn)出曠達飄逸的風格,辛棄疾詞的愛國詞作則多帶有悲壯沉郁的色調。
2、陸游的詩歌藝術。
陸游詩歌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他是有宋代成就最高,最為杰出的一位詩人。李白的飄逸自然、杜甫的悲壯沉郁他兼而有之。
3、歐陽修為著名的文章家和文壇領袖,倡導了影響深遠的北宋詩_新運動。
歐陽修的散文成就高于其詩歌,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
4、王安石散文創(chuàng)作。
王安石對文學的看法,特別強調其實用功能。和其文學主張相符,王安石的散文也以政論性的為多。這些作品,大都針對時弊,根據(jù)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確的主張,具有極強的說明力量。
5、“元曲四大家”指在元雜劇創(chuàng)作中享有盛名的四位劇作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則根據(jù)四大家的活動年代和他們的創(chuàng)作成就,定四大家為“關白馬鄭”,為學術界所普遍接受。白樸代表作《梧桐雨》;馬致遠代表作《漢宮秋》。鄭光祖代表作《倩女離魂》。
6、關漢卿:以《竇娥冤》、《望江亭》、《救風塵》、《調風月》、《單刀會》、《魯齋郎》、《蝴蝶夢》為代表。
關漢卿劇作的藝術成就。
首先是創(chuàng)造出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戲劇人物形象,尤其是塑造了一大群普通的婦女形象,如童養(yǎng)媳竇娥、妓女趙盼兒、寡婦譚記兒,婢女燕燕等,通過她們的遭遇,刻畫了她們善良、剛強、機智的性格,贊美了他們敢于向黑暗勢力斗爭的反抗精神。
其次是關劇的“當行性”很強。他的劇本結構完整,情節(jié)的發(fā)展層次分明,人物和事件的安排適合舞臺演出的要求?!秵蔚稌逢P羽的出場,就是著名的一例。
第3/7頁。
其三,關劇語言是元雜劇“本色派”的代表?!叭肆暺浞窖?,事肖其本色”(《元曲選序》)語言個性化強,戲劇化強,鮮明生動,通俗易懂,如《竇娥冤》第二折《斗蝦蟆》。同時,關劇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也非常、深刻,如《魯齋郎》中張圭送妻所唱的曲子,就被譽為我國古典戲曲最精彩的內心獨白之一。
其四,關劇的基本創(chuàng)作傾向是現(xiàn)實主義,但在部分作品中,為了強化表現(xiàn)力,又有一定的超現(xiàn)實的描寫,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傾向,二者的有機結合,使關劇發(fā)射出了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輝。
《蝴蝶夢》為代表。
王實甫。
一生創(chuàng)作雜劇十四種。今存《西廂記》、《破窯記》、《麗春堂》三種。以《西廂記》“天下奪魁”。《西廂記》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主要人物張生、鶯鶯、紅娘、老夫人都是公認的杰出典型,這在愛情劇中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湯顯祖,江西臨川人。完成《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合稱“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以《牡丹亭》思想成就最高,長期以來膾炙人口,是湯顯祖的代表作品。
《牡丹亭》不僅主題思想深刻,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非常成功。女主人公杜麗娘尤為光彩照人。
孔尚任《桃花扇》以其深湛的思想內容和嚴謹?shù)乃囆g風格步入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的行列。女主人公李香君是劇本寫得最成功的中心人物。她溫柔、聰慧,雖為歌妓,卻有明確的生活目的和生活理想,積極主動地關心南明興亡,對權奸誤國十分痛恨。在中國文學史上,李香君是唯一的積極的把自己的愛情與時代風支結合得如此緊密的婦女形象,她不僅具有開創(chuàng)性,而且具有深刻的認識價值,她說明中國古代婦女已擺脫了傳統(tǒng)的僅僅向封建禮教抗爭的束縛,已經主動地把自己的命運和家國大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了。
“三言二拍”是明代影響最大的擬話本小說,“三言”系指馮夢龍編撰的三部短篇白話小說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凌蒙初編寫的兩部短篇白話小說集,即《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三言二拍“就是明代擬話本小說創(chuàng)作的代表。
《紅樓夢》是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一部形象化歷史,對封建社會的批判十分全面、深刻。小說以賈府的盛衰演變?yōu)橹骶€,以寶黛愛情為核心,聯(lián)系廣闊的社會背景,廣泛描寫了封建末世的社會生活,通過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腐朽、糜爛的生活的揭露,通過對封建社會種種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通過對貴族青年男女的悲劇愛情的描寫,通過對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盛極而衰的演變過程的展現(xiàn),對中國末期封建社會進行了總體解剖,揭示出它必然走向崩潰的歷史命運。
課文知識要點提示。
1、作家作品。
鼎足對就是指三個互為對偶的句子組成的對聯(lián)。第一句可對第二句,第二句可對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與第一句相對。這首小令語言凝練自然,明白如話,而又內涵豐富,意境深遠。特別是開頭三句的“鼎足對”,由三組名詞九種景物構成,既沒用動詞,也沒有關聯(lián)詞連接,而意境自現(xiàn)。
3、點睛之筆。
“斷腸人在天涯”是全曲的點睛之筆,點明主題:游子思歸,倦于漂泊。
4、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作者在這首小令中是把一組組景物組成色彩濃郁的畫面來傳達感情的。作者將“斷腸人在天涯”的濃重的愁思融進孤寂、蒼涼、蕭索的秋郊日暮的畫面中,使我們仿佛看到了馬背上主人公疲憊而憔悴的身影,感受到作者寂寞的情懷。
《前赤壁賦》。
蘇軾。
課文知識要點提示。
1、作家作品。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
成考高起點《語文》名篇必考詞句。
1、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2、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
3、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4、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5、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
6、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
7、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8、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9、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10、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20__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復習:常見易錯成語。
差強人意:差:稍微地。原來意思是很能振奮人,現(xiàn)多用來表示比人預想的好一些,還算讓人滿意。容易誤解為“不如人意”。
慘淡經營:煞費心思,著意布置、謀劃和管理某項事業(yè)。
側目而視:斜著眼睛看人。形容畏懼、憎恨或鄙視的樣子。
登堂入室:登上廳堂,又進入內室。比喻學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學藝深得師傳。
改弦更張:弦的松緊與調的高低不合,應收緊或放松,使聲音和諧。引申為改革變更。耿耿于懷:對所經歷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卻,牽掛心懷。
起死回生:救活垂危的人。形容醫(yī)術高明。
苦心孤詣:用心良苦,造詣極深。用以稱許刻苦鉆研學問、創(chuàng)造業(yè)績?yōu)樗怂患罢摺I砼R其境:親自到某個地方,應與“設身處地”相區(qū)別。
文不加點:寫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寫成。形容文思敏捷。
首當其沖:首先受到攻擊,首先遭遇災難。
嘆為觀止:贊嘆觀賞的對象精妙之極、完美之至。
兩小無猜:指幼年男女天真無邪,相處融洽。
目無全牛:古代有個殺牛的人最初殺牛,眼睛所看見的是整個的牛(“全?!?,三年之后,技藝大進,動刀時只看到皮骨的間隙,而看不到全牛。后因以“目無全?!北扔骷妓嚲考兪?。典出《莊子養(yǎng)生主》。
緊鑼密鼓:多比喻公開活動前的緊張的輿論準備。
明日黃花:指過了重陽賞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過境遷,則徒然感慨。
禍起蕭墻:禍亂產生于家中,比喻災禍、變亂皆由內部原因所致。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麗或景物非常優(yōu)美。
有條不紊:形容做事、說話有條有理,絲毫不亂。
不刊之論:刊:刪改,修訂。不可刪改或修訂的言論。形容文章或言論的精當,無懈可擊。容易誤用為貶義。
彈冠相慶:《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薄皬椆凇保瑩廴ッ弊由系幕覊m準備做官。后來用“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多用作貶義。使用時容易弄錯感情色彩。重整旗鼓:指失敗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此詞不能用作貶義。
不謀而合: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完全一致。本詞與“不約而同”區(qū)別開來,“不約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一致的意思,但“不約而同”只能做狀語不能做謂語。
無可非議:沒有什么可以指摘的。應與“無可厚非”區(qū)別?!盁o可厚非”意思是不可過分指責。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雖然有缺點,但是還是可以原諒的。莫衷一是:折衷,決斷;是:對。成語意思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使用時要注意術語不能指一個人。
刮目相看:指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別人。注意本成語一般用來指看待別人取得的進步和成績。
不足為訓:訓:準則。不能當作典范或法則。
好整以暇:形容雖在百忙之中仍然從容不迫。不能誤用作貶義。
仁者見仁:指對同一個問題,各人觀察的角度不同,見解也不相同。本詞使用也要注意語境。如:“在要不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見仁,以便達成共識?!边@句中的成語屬于誤用,在原則性的大問題上當然不能“仁者見仁”,否則就不能“達成共識”。
屢試不爽:爽,差錯。經過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注意不能將詞義理解反了。曾幾何時: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誤解為不久的將來。
附庸風雅:附庸:追隨,風雅:文雅,多指才學。為了裝點門面結交名士,從事有關文化的活動。不能誤作褒義。
含英咀華:咀:咀嚼,英、華: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賞、領會詩文的精華。使用時注意本詞領會的對象。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十
作者:riverliu-riverliu。
第二節(jié)教師策略。
一、角色定位。
要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必須要有敢于突破傳統(tǒng),大膽創(chuàng)新的教師。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推行研究性學習,必須預先在教師頭腦中樹立起現(xiàn)代的教育理念,使教師們完成在教學中的角色轉變。
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課堂教學一直是學校教育的核心,人們普遍把課堂教學看成是教師教授學生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過程。在這樣的教育觀念之下,人們更為看重的是教師的水平。正所謂“名師出高徒”,找一個學識淵博的老師是最重要的,如果學生還是學不好,那一定是因為學生不夠努力,辜負了老師的諄諄教誨與殷殷期盼。在這樣的教育觀念之下,教師在教學中成了理所當然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師們真的能擔負起這么重的擔子嗎?其實不然。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在講如何教學生,既要教會他們學習哪些語文知識,又要教會他們如何應用這些知識;既要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能力,又要提高他們的應試水平;既要他們埋頭苦干、不知疲倦,又要求他們主動熱情、面帶笑容。為此我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盡管這些教學模式都蘊藏著很好的教育理念,盡管這些模式最大程度地挖掘出了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然而他們都或多或少地忽略了一個事實:他們工作的方式并不是最科學的方式,他們思考的方式從來不是學生的方式。
“教學”二字,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學記》說“教學相長”,顯然就是把兩者放在了平等的地位上。然而,封建時代的教育思想并沒有按照這個意思發(fā)展下去,教育制度的頑固守舊、教育資源的極度饋乏、教學手段的簡陋枯燥、教育對象的愚昧無知,要求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得對師長有一種近似于無知的崇拜,以至于動輒就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稍有不同意見就斥為“欺師滅祖”。教師至高無上的思想自然與中國古代文明的鼎盛有關,但也與統(tǒng)治階層為自己培養(yǎng)奴仆的教育目的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此后,盡管封建社會消亡了,可是舊的觀念依然左右著人們的行動,特別是在應試教育泛濫的九十年代初,教師至上思想產生的危害達到了它的極致。以應試為目標,以教師的權威為保障,語文教學的功利化傾向越來越明顯。
作為“科教興國”的一項重要策略,提倡“尊師重教”是毫無疑義的,但不能因此就企圖回歸私塾時代的教育方法,以教師的權威妨礙學生的發(fā)展。和過去的時代相比,如今的時代對教育有了不同的要求。一是在社會進步加速、教育資源極為豐富的信息時代,要求教師改變“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從著重于知識的傳授轉變?yōu)橹赜趯W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面臨人類文化知識的爆炸式增長,單憑教師或學校教育都不可能滿足學生和社會的全部需求,因此教師必須同學校、家長、社會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指導。二是教育渠道多樣化要求學校教育面向社會打開大門。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人們對于信息的獲得變得越來越簡單,過去我們學習《紅樓夢》中的課文,大部分的參考資料都集中在教師手里,而現(xiàn)在學生們只要在google搜索引擎里輸入“紅樓”二字,就有四萬多個相關網(wǎng)站或者相關網(wǎng)頁可供查詢。這些信息資源所涵內容極為豐富,從紅樓人物品評、紅樓詩詞鑒賞、紅樓服飾研究、紅樓戲曲研究到紅樓飲食文化和建筑文化無所不包,而且對于許多問題都有多元化的觀點而不是定論。三是信息時代的人才觀,決定了我們所推行的素質教育以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這個目標的確立要求學校教育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的發(fā)展提供鍛煉機會,特別是在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上,要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并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因此必須改變目前課堂教學的舊有秩序,重新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探究性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
要完成傳統(tǒng)語文教育向研究性學習的轉變,語文教師必須要建立民主化的教育觀念。提倡教學民主化,首先要求教師真正把學生當作是與自己平等的個體。具體表現(xiàn)為尊重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尊重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特長;理解學生的心理,解決學習的困難;了解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促進學生的進步。其次要求教師客觀公平地對待所有的學生,為一切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機會。具體表現(xiàn)為教師要研究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并據(jù)此提供針對學生個體的幫助;不偏愛或歧視某些學生,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會有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幫助他們樹立前進的信心。
要完成傳統(tǒng)語文教育向研究性學習的轉變,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做一個合格的組織者、參與者和研究者。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求知的能力和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因此語文教師要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變革舊的教學模式,把課堂教學的核心地位還給學生,教師作為組織者要構設好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所需要的環(huán)境,把新課程的要求在教學中落到實處,做好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工作。由于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時間、地點、方式、進程都比較靈活,教師不可能全面控制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這就需要教師要多動腦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研究性學習能夠順利進行。在目前的班級制度下,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意愿并充分參考學生的特點,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一般活動人數(shù)最好在四人左右,視具體情況,也允許單個學生獨自研究。在小組內部民主選出大家信賴的同學作為研究性活動的聯(lián)絡員,以利于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教師要對所有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充分了解,既要幫助所有的同學都動起來,又要保證整個過程的科學性,因此可以說教師的組織任務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
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是語文學習的主流,教師要盡量以參與者的角色進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過程。過去教師習慣于居高臨下地教育學生,這樣做最大的危害是在無形中損害了學生的個性;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進入有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自主學習過程的主體,在他們主動吸收自己最感興趣或最需要的東西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鮮明的個性。因此在處理語文教學時,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并鼓勵他們自主探尋就成了關鍵環(huán)節(jié)。好多問題,教師事先知道解決的辦法也不要直接告訴給學生,要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來面目。例如鑒賞一篇文章,有的教師可能會根據(jù)《教學參考書》的介紹進行分析,也有的教師可能會有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的觀點,但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教學則要把這些既成的觀點收起來,可以只給一些方法的'指導,也可以把自己的觀點當成是參考資料,甚至可以把教師擁有的更為詳盡的資料一并發(fā)給學生,然后師生共同合作討論研究,從而得出結論。這樣做可以給語文學習帶來更多的創(chuàng)見,既便有時得出了錯誤的結論,也能引起學習者的重視和思考。而且這種做法的針對性比較強,每個學生在各自的研討中都會傾向于收獲自己最需要的東西,來彌補自身知識或是能力上的缺憾,并最終形成自己的特長、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而在研究性學習中,在開放的大語文面前,教師失去了居高臨下的資本,在許許多多的未知面前,教師和學生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在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和學生一樣,也是研究者、學習者?!秾W記》里說“教學相長”,在語文研究性學習之中,這個觀點得到了充分地體現(xiàn)。教師們對于課本中的內容都比較精通,可學生們感興趣的往往會超出教材的范圍,特別是一些邊緣學科或是綜合學科知識最有可能涉及。要在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師需要儲備更為廣博的學識、舉一反三的方法和融會貫通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一方面積極參加現(xiàn)代教育培訓,學習先進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大膽嘗試教育改革實驗,勇于做教育的先行者。讓教師成為研究者、學習者,不但對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有著重要意義,更對新課程的開發(fā)起推動作用。新的課程改革采取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模式,在保證素質教育大方向的同時,也給予了第一線的教師根據(jù)本地方情況,研究開發(fā)校本課程的權力。這也需要教師加強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真正成為學者型的語文教師。
二、資源準備。
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是建立在大語文教育觀的基石上的,因此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對象極為廣泛,相比之下,語文教學資源就顯得十分不足了。過去我們語文教師關注的核心是教材,雖然為了上好一堂課,我們也會翻閱大量的相關資料,但是所涉獵的領域與研究性學習時代的需要比較起來還相去較遠,資料的來源渠道也多是教師參考用書、文學史等,由于絕大部分資料都在教師手中,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就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情了。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盡最大可能地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盡可能多地主動去尋求資料,而信息時代的到來也給學生們提供了這種可能。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迎頭趕上,在目前已有的條件下,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豐富的資源和必要的指導。
首先,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要利用好學校資源。作為正規(guī)的教育場所,學校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它的資源是直接針對在校學生而建立的。一般來說只要是在校學生,就可以在學校規(guī)定的時間內使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包括實驗室、閱鑒室、教室、操場等,這是指物質方面的資源。同時各學科教師也是很好的人力資源,教師是職業(yè)教育者,通常都有著比較深的教育學知識和專業(yè)知識,他們能夠給學生提供相關領域的指導與幫助。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語文研究性學習中,其它學科的教師應該成為人力資源的重要部分,有許多非語文學科教師的語文功底非常好,而且語文研究性學習也會涉及到其它學科的問題,另外學校領導也可以幫助提供更多的資訊,所以教師資源應該是指學校當中全體教師的合力。近年來還有一種觀念認為學生也應該算作是研究性學習的人力資源,這種提法是非常有道理的。每個新生入學前在語言和思想上并不是真的一片空白,他們都是有著程度不同的語文知識背景的。許多學生都有自己的愛好,或者喜愛文學、或者喜愛軍事、或者偏愛古典詩歌等等,他們在自己善長的領域都能做得很好,因此當很多同學在一起取長補短、合作開展研究,他們彼此之間就構成了對方的資源。
其次,與研究性課程一樣,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需要教師不斷開拓社會資源。學生家長遍布社會各行各業(yè),作為父母和成年人,他們愿意也能夠從精神上和物質上幫助自己的孩子,甚至有的學生家長本身就是某行業(yè)的專家,因此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教師和學生應當及時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遇到問題也可以征詢家長的意見。在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的家長并不理解研究性學習對于學生自身成長的意義,需要教師做好細致耐心的說服工作。可以調動的社會資源還有社會各部門的專家權威,高校教師,或是熟悉某一領域的人,對此教師應該指導學生主動聯(lián)絡這些專業(yè)人士,或是通過學校做好聯(lián)系工作,請專家進校。借助圖書館查閱資料是必要的手段,然而受規(guī)模限制,學校的圖書資源是非常有限的,教師可以在開學初就指導同學去較大的圖書館借閱圖書、查閱資料,并在節(jié)假日安排學生針對某個研究主題集中借閱?,F(xiàn)代社會之中影視、新聞報刊等媒體的影響無所不在,對于社會某個時段的熱點問題來說尤為如此。對于影響范圍大、意義深刻的事件,很多專業(yè)報刊都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報道,這有助于學生們獨立分析能力的提高。電視的普及讓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文化的脈動和變遷,許多電視節(jié)目,例如《焦點訪談》、《東方時空》、《世界電影博覽》等,對于中學生增強對社會的認識,社會實踐能力的獲得,知識與文化的傳承都有著難以估量的作用。
最后,信息時代的到來,讓我們不得不把網(wǎng)絡資源的開拓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做。在當前的教育改革中,很多人都在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之間的關系,華東師范大學祝智庭教授在教育技術的性質和使用問題上曾經作以精辟論述,“如果說信息技術是現(xiàn)代教育革新的魔杖,那么教師應該成為掌握著根魔杖的魔術師”。作為信息時代的標志的網(wǎng)絡,是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有力助手,也必將在教學方式上給語文教學給來重大的影響。無論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還是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下,網(wǎng)絡都可以給語文的教授和學習提供大量的相關資源,因此教師要學會利用網(wǎng)絡資源:
(一)、學會運用搜索引擎查閱資料。教師可以利用新浪、搜狐、網(wǎng)易、雅虎等大型門戶網(wǎng)站上的搜索引擎檢索相關的資料。例如在做有關杜甫的研究性學習專題時,可以在雅虎的搜索引擎上打入“杜甫”二字,就可以在列表中找到相關的網(wǎng)站或網(wǎng)頁。如:
杜甫墓:/004/。
杜甫故里:/004/。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杜甫詩集:/wxzp//202/。
講授在《紅樓夢》中節(jié)選《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筆者利用搜索引擎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紅學專家參與的比較專業(yè)的“紅學”網(wǎng)站。如:
悼紅軒:/cgi-bin/bbs/htm/。
紅樓藝苑:/。
紅樓夢:/。
紅樓夢博覽會:/hlmshow/。
紅樓倩影:
在這些網(wǎng)站的文章中,從背景分析,到人物品評,無所不包。這些網(wǎng)站的開通為師生的研究性學習學習提供了極為有力的幫助,網(wǎng)絡基本涵概了一般研究者所能找到的絕大多數(shù)信息,因而在查閱資料的過程當中,方便快捷就成了網(wǎng)絡的優(yōu)勢。
(二)、熟悉相關的教育網(wǎng)站。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經歷,當計劃查找一些與語文教育教學相關的內容時,卻發(fā)現(xiàn)在一般性的搜索引擎里,根本就找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有時即使能找到卻無法打開網(wǎng)頁。如果教師對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有興趣,那么必須熟悉有關中學語文教學的優(yōu)秀網(wǎng)站。如:
k12k中小學教育網(wǎng):
網(wǎng)絡主題研究:211.101.197.142/webquest。
網(wǎng)上語文課堂:/。
國學網(wǎng)站:
在這些網(wǎng)站之中往往都設有可以在網(wǎng)站內部搜索的引擎,可以由此找到相關的資源。同時,這些類型相近的網(wǎng)站之間常有友情鏈接以互相支持,我們可以先登陸其中某一個教育網(wǎng)站,然后再經由此網(wǎng)站轉到相關的教育網(wǎng)站。
(三)、聯(lián)絡互聯(lián)網(wǎng)絡上的同行。由于地區(qū)教育水平發(fā)展的不均衡,許多先進地區(qū)學校擁有較為豐富的研究性學習資源和經驗,通過網(wǎng)絡與上述地區(qū)的語文同行加強聯(lián)系,共同合作,交換心得,互通有無,是幫助自己更新思想,迅速進入研究性學習的一條捷徑。聯(lián)系的方式既可以是通過網(wǎng)絡提供的電子郵箱與他們取得聯(lián)系,也可以是直接登陸他們所在的學校網(wǎng)站及他們個人的或合作的網(wǎng)站。如:
惟存教育::9000/be/being。
行者驛站:
大語文沙龍: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十一
《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一節(jié)中指出,語文學習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應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應加強“形成性評價”,重視“定性評價”。這些關于評價的關鍵詞句雖然從原則上指出小學語文學習發(fā)展性評價的思想,但是還不夠具體、明晰,本文試圖從評價的目的、功能、內容和方法等方面作進一步的探討分析。
一、從評價目的看,評價要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學習評價沒有把學生當做人來對待,而當做工廠大批量生產的統(tǒng)一規(guī)格的“物”,評價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檢查生產的“物”是否符合規(guī)定的統(tǒng)一標準。1956年頒布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評價是為了檢查學生思想教育和知識傳授的目標達成程度。1963年頒發(fā)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評價是為了檢查學生語文讀寫能力的目標達成程度。20世紀80年代以來,雖然評價的內容較以前全面,但還是把學生作為統(tǒng)一規(guī)格的“物”來考察。以上語文學習評價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具有相同的特征:一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是控制與被控制、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二是評價者為了保持所謂的客觀性而極少投入感情,缺少相互理解和交流,評價成為令大部分學生討厭的事,往往對大部分學生的心靈造成傷害;三是采用統(tǒng)一的標準評價,而忽視人的個性、情感的豐富性、變化性,實際上是對人的尊嚴的漠視。語文新課程的發(fā)展性評價思想是站在學生生命發(fā)展的高度上提出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其主旨是學生的知識是建構的,智能是多元的,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是平等的,都有生命的尊嚴,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它不僅關注學生過去與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更關注學生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不僅關注優(yōu)秀學生的發(fā)展,更關注學習困難學生的發(fā)展;不僅關注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習過程;不僅關注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掌握情況,更關注學習能力、科學探究精神,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是建立在人生平臺上的評價。
二、從評價功能看,強調本體性功能。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實際上具有兩類性質不同的功能,一是本體性功能,二是附加性功能。本體性功能是指教學評價與生俱來的原初的功能,附加性功能則是后來由于其他種種需要而加上去的額外功能。當前語文學習評價把附加性功能看做為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功能,即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選拔功能,造成了評價的負面影響。語文學習評價成了單一的語文總結性考試。人們常說“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師生均把目光集中在考試上,通過題海戰(zhàn)術等千方百計去爭取好的分數(shù),從而提高優(yōu)秀率、合格率等各種指標。小學語文教學中“少、慢、差、費”等癥狀長期存在,小學生學了六年的語文還不能很好地說話、作文,有的甚至錯字連篇,這都與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弊端有著直接的關系。多少年來,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試圖淡化語文學習評價的選拔功能,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這種甄別、選拔的評價是迫于教育資源、教育機會乃至社會資源限制而進行的,是升學與就業(yè)的激烈競爭而賦予的。隨著新課程的進一步推行,各種考試制度的改革,評價的本體性功能將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小學語文學習發(fā)展性評價的本體性功能具體表現(xiàn)為:
(2)展示激勵。把評價的過程看做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和機會,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績,使評價成為激勵的手段。
(3)反思總結。參與評價通常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有助于調動學生內在動機,成為自覺的內省與反思的開始,隨著語文學習發(fā)展性評價的日?;?,將促進學生個體建立良好的反思與總結習慣。
(4)記錄成長。發(fā)展性評價清晰、全面地記錄下個體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展示學生個體成長的進程。這對于以發(fā)展的眼光來客觀評價個體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5)積極導向。發(fā)展性評價將評價本身看做是一個與教學過程同等重要并同時進行的過程,它將引導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自身的成長、家長教育觀念等方方面面,從而促進教師、學生、學校的共同發(fā)展。
三、從評價的內容看,注重綜合性,尊重個體差異。
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不僅僅意味著語文知識技能和智力的發(fā)展,同樣意味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大多數(shù)教師和家長只看重學生的智力發(fā)展,面對智力的認識又僅局限于記憶能力、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這種片面認識導致語文學習評價內容非常狹隘,主要評價學生“字、詞、句、篇”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而對學生的人際關系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人格特征、自我意識等都不去評價,其結果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語文課程標準》正確把握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內涵,把評價的內容分為三個維度和五個領域。評價的三個維度:一是知識和能力,它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二是過程和方法,它是語文學習的重點;三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它是語文學習的'動力。與以往的《大綱》相比,課程標準加強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評價;突出評價內容的實踐性,將“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也作為評價內容的組成部分;對語文的“知識與能力”這一維度也有新的理解。評價的五個領域:一是識字與寫字,二是閱讀,三是寫作,四是口語交際,五是綜合性學習。三個維度、五個領域的語文學習評價內容,不僅關注學生的語文成績,而且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習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fā)展。同時,發(fā)展性學習評價還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對個體發(fā)展獨特性的認可,發(fā)揮學生多方面潛能,給予積極評價,評價的內容要有助于學生悅納自己、擁有自信。
四、從評價的方法看,強調質性評價當前語文學習評價主要采用的是定量的評價方法。實際上定量方法有其局限性,定量方法只適用于評價能夠量化的那些方面,而不能評價無法量化的那些方面。比如,無法評價學生對文章獨特的感受,無法評價學生回答問題時的思考過程,無法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情感、態(tài)度。很多評價內容是需要教師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的,如果硬要把它們變成一堆數(shù)字,很難說這不是對人性的一種歪曲。語文學習發(fā)展性評價以質性評價為主,強調多元化的評價方法。質性評價是指在特定背景下,通過現(xiàn)場觀察甚至親自參與,或者是與有關人員進行深入交談,以及查閱有關書面材料等方式,對評價對象的屬性在概念或程度上作質的規(guī)定,然后進行分析評定,以說明評價對象的性質和程度。質性評價的方法表面上沒有評分、計算等諸多“麻煩”,實際卻更需要教師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博大的教育之愛,如果運用得好,最能體現(xiàn)語文教育的真諦,也最能打動學生的心,最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質性評價的方法不追求固定的形式和嚴格的程序,它的運用貫穿于教師與學生交往的整個過程中,具體方法靈活多樣。如:無結構的參與觀察法、訪談法、生活體驗研究、寫評語、檔案袋法、蘇格拉底研討法等等。甚至教師對學生的一顰一笑、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也是質性評價??梢哉f,學生每時每刻都在接受著教師對自己的質性評價。需要指出的是,質性評價從本質上并不排斥量化評價,它常常與量化的評價結果整合應用,從而實現(xiàn)評價方法的多元化。
五、從評價主體看,強調協(xié)調互動,多方參與。
長期以來,語文學習評價主體單一,評價標準、程序、方法等都是由教師單方面決定的,學生不能對它們有任何懷疑,更無權過問評價過程中的細節(jié),只能被動接受評價結果。在這樣一種評價方式中,學生大多持冷漠、應付、對立、討厭、拒絕或者害怕、恐懼、逃避的態(tài)度。與學生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語文學習評價活動卻把學生拒之門外,讓學生成為評價的被動者、局外人。語文學習發(fā)展性評價強調評價過程中主體間的雙向選擇、溝通和協(xié)商,關注評價結果的認同問題,讓學生參與評價標準的確定、評價內容的選擇、評價結果的解釋。學生通過參與評價過程,能夠更深入地認識自己與評價要求的差異,能夠更自覺地去達到老師的要求。同時,發(fā)展性評價改變單一評價主體的現(xiàn)狀,加強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管理者、學生、家長、社會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如“家長開放日”“社會開放日”等。不同的評價主體,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出發(fā)進行的評價,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有著獨特的作用。教師的評價體現(xiàn)了語文教育目標和課程標準對學生發(fā)展的要求;家長的評價反映了家庭、社會對下一代成長的期待,往往能提供教師看不到的東西;同學之間的互評使學生通過評價他人來反省自己,能夠加深對評價標準、評價要求的理解,提高自己;學生的自我評價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自我反思的習慣和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這種多元主體參與的開放互動的評價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評價思想,能激發(fā)學生的主體精神,促使每一個學生最大可能的發(fā)展。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十二
開學了,我升入了六年級,是全校最高年級,學校對我們各方面都嚴格要求,我也想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新學期的學習、生活當中,特制定學習計劃如下:
1、每天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各科作業(yè),做到書寫工整、美觀,特別體現(xiàn)在語文的作文中。
2、每天堅持做到有30分鐘讀書時間??磮蠹?、課外書籍,堅持摘錄好詞佳句,豐富語言。
3、針對數(shù)學計算馬虎的問題,每天保證10分鐘的練習時間,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4、做到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對當天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解決,對當天出現(xiàn)的作業(yè)的錯誤及時改正。扎扎實實地學好文化知識。
5、寫好單元總結。每學一單元后,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分類、查找漏洞,總結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
6、每個星期去一次新華書店,只有博覽群書,才能開闊眼界,豐富知識。
以上是我的學習計劃,我一定按照計劃去做,朝著三好學生的方向努力,力爭做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畢業(yè)生。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十三
總體來說,我的語文學得不錯,基本功也比較扎實,對于新生活的'語文學習,我有以下幾點計劃、打算:
1、作業(yè)考試中的字不僅要整潔,而且要漂亮,盡量不出現(xiàn)錯別字。
2、在不使用字典的情況下,能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寫出詞義。
3、句子的分析要更有思想和深度。
4、加強對一段話的理解。
5、作文要學會細節(jié)刻畫,并加入自己的思想,使文章更有深度且豐滿。
6、一個月讀1-3本書。
7、上課認真聽講,做好筆記。
8、做作業(yè)前,先復習今天所學過的內容,再將書本及筆記合上,獨立完成作業(yè),全部寫完后,再打開書本對照、檢查,將不會的填上。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十四
學生自我評價能力是教師長期培養(yǎng)的結果,而保護學生自我評價的熱情,更是持續(xù)自我評價的保證。在我們的實際教育教學中,教師一直處于評價的絕對主體,很少去關注學生自我評價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常常不理解:為什么要認真聽講?為什么書寫要工整、為什么發(fā)言要積極?為什么老師、父母對考試分數(shù)會有那么高的要求?當前出現(xiàn)的學生許多諸如“離家出走”、“毒殺親人”等教育、行為、品德方面的問題,我想其中除了家長、教師的評價意識和評價藝術等原因之外,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的缺乏是根本的原因。所以我認為,學生自我評價意識的培養(yǎng)刻不容緩。
(1)熱情鼓勵,提供成功的心理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肯定學生自我評價的點滴進步,對于他們每一點進步都要真誠熱情地鼓勵。讓學生覺得我這么做,這么想是對的。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體會到強烈的愛,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增強自己的信心。“心若在,夢就在!”教師的熱情鼓勵是一種強大的催化劑,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樂于自我評價。
(2)積極評價,給予有效的情緒激勵。例如,在學習李白的古詩《贈汪倫》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既然汪倫和李白的感情這樣好,為什么李白要不辭而別呢?學生們思考片刻后開始發(fā)表看法。有的說:可能頭一天汪倫說今天有事不會來送行了,李白才獨自一個人乘船離開的;有的說:我猜想汪倫不愿意面對離別的傷感,于是約定不去送行,但最終還是來了;有的說:這又是汪倫的刻意安排,就像當初用“十里桃花,萬家酒店”“騙”李白去一樣,這種特別的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以此給李白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這三種說法發(fā)表完了,同學們的手都放下去了。猛然間,我看見班上一個平時非常膽小內向的小女孩舉起了手,我趕緊請她回答,她說:可能李白出來時間長了,他想家了,想他的孩子了;聽了她的回答,有的同學不屑一顧,有的則是嗤之以鼻,甚至有的同學在嘲笑她。此時我引導他們:李白是一個感情特別豐富的人,他寫的詩不僅有表現(xiàn)朋友之情的,還有許多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同學們能吟誦幾首嗎?我這么一說,同學們都思考起來,吟誦起來。這時我又說:家是最溫馨的地方,李白這樣的大詩人想家也是正常的,你們說呢?同學們紛紛表示認同。那位女同學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看到了那是自信。通過這樣積極評價,學生的思維習慣在發(fā)生積極地轉變,自我評價的意識也在不斷加強。
2.注重引導,教給學生自我評價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魚,可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供一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指導學生自我評價的方法,使學生行之有法,善于進行自我評價。
(1)在知識學習中,幫助學生明確自我評價的標準。語文的評價標準即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在語文教學中,每單元有單元目標,每節(jié)課有課時目標,學生的自我評價也要根據(jù)這個階段目標達成的要求進行。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時,有必要將教學目標告訴學生,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努力目標,把握評價的尺度。
(2)在同伴互評中,引導學生領悟自我評價的魅力?!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主動,讓學生在評價中看到成績,了解不足,明確努力方向,增強學習動力。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多讓學生開展自評與互評,反思學習過程,從而提高認識,超越自我。1234文章來源:
個人轉載本站內容,請務必保留上面文章來源信息!任何媒體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生:我知道了李白和汪倫的感情十分深厚,比桃花潭水還要深。其實桃花潭并沒有那么深,這是“夸張”的寫法。
生2: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
生4::“李白”是別人對他的稱呼,這里是采用三人稱手法來自稱。
生5:我認為后兩句詩用“我”便于直接抒發(fā)感情,更顯出感情的真摯。
師:大家分析的很正確,詩的前兩句是敘事,后兩句是抒情,敘事時李白將自己冷靜地置于三人稱,而汪倫的突然出現(xiàn)和特殊的送別方式使李白的心受到強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轉換成“我”是感動之余情到深處的結果。
……。
從中不難看出,通過同伴互評、自評,不僅關注了結果,而且反思了過程,積累了寶貴的數(shù)學思想,形成了嶄新認識,又讓學生從中領悟自我評價的魅力。
(3)采用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唯物主義辨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所以,我認為要想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能力,必須使學生真正地參與評價、實施評價。
(1)寫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不僅可以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用于評價學生思維的'方式,通過筆記幫助他們對于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寫出自己困惑或感興趣的地方。久而久之,讀書筆記還可以發(fā)展成為一個自我報告,作為評價自己能力,反思自己行為的一種手段。在剛開始時,學生可能嘗試寫作比較困難,教師就可以提供一個讀書筆記的格式,例如:
日期:
今天語文課的課題:
所涉及的重要知識:
我理解最好的地方:
有不明白或還要進一步理解的地方:文章來源:
個人轉載本站內容,請務必保留上面文章來源信息!任何媒體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學了本課后有哪些感受:
(2)編制試卷。
歷來,評價內容的安排是教師的權力,學生只有做試卷的份,其實,有時發(fā)動學生共同參與試卷內容的設計,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使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學習情況。
例如在學習了一個單元后,在復習課上,師生共同整理知識后,我又提出了一個要求,讓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學習的體會,設計一到兩道試題,再由教師從全班學生的試題中進行選擇,適當調整,作為單元試卷。因為由學生自己設計試卷,多數(shù)學生偏愛找自己薄弱環(huán)節(jié)的題目,希望在練習中多得到一次訓練的機會,所以,學生的認真態(tài)度是前所未有的。在考試時學生也一改過去的嚴肅、緊張,換之是輕松、坦然地接受考試。在這一活動中,學生產生正視自己,特別是正視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選中或未被選中的題目的同學都說:“今后我要出得更好些?!薄拔乙龅酶钜恍??!边@就是通過自評調動了學生深層的動力。
(3)建立錯題集。
在語文作業(yè)中,學生做錯題的原因很多,我通過建立錯題集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提高他的反省自己不足的能力。開始時,每天每個學生作業(yè)、測驗等,要求做到每錯必登,多錯多登,少錯少登,無錯不登。開始學生不適應,但學生慢慢地從中嘗到了甜頭,看到了好處,體會到了錯題集的優(yōu)越性,絕大多數(shù)學生錯題集上錯題的題目在減少,次數(shù)在下降,他們的學習成績提高了,同時學習能力在增強了,學習新知時,也會隨時注意自己不足之處。
(4)做好學習反思。
《學記》云:學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引導學生做好學習過程中各個方面的反思,可以是一節(jié)課、一個學習階段或一個單元測試的得與失,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中閃光點或不足之處,做些簡短記錄,如方法上的反思,思維過程的反思等。通過反思發(fā)現(xiàn)自己不足之處,加以改正,通過反思,取人之長,補已之短。還有讓學生認真填寫蘇教版的《小學生語文評價手冊》中每單元“評價與反思”,并組織學生在班中進行交流與溝通,做到共同改進與提高。
3.持之以恒,養(yǎng)成學生自我評價的習慣。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意思就是說人要經常檢查自己的思想、言行。學生應通過自己檢查作業(yè)、分析考試情況、回顧自己學習過程,總結經驗教訓等,認識自己的學習情況,實事求是、科學地分析評價自己,逐步養(yǎng)成自我評價的習慣。例如,在單元檢測或一些階段檢測交卷時,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往往會很高,好像每一個交卷的同學都是高分甚至滿分,即使教師監(jiān)考時再三提醒、敦促學生多檢查,他們依然我行我素。如果教師不督促,那么,在做好試卷后的多余時間內思想開小差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一旦老師試卷批閱后,許多學生神情沮喪,他們原來的自信與實際分數(shù)相差很大。這說明這些學生還不會正確評價自己。因此,我嘗試讓學生在試卷上先對自己打分數(shù)的方法,作一些自我評估。然后對照實際分數(shù),對比找出差距,經過多次嘗試,當差距越來越小并逐漸趨于零時,學生也就具備了較高的自我評價的能力。在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結合的過程中,逐步建立了“自我評價----教師評價----找出差距----自我評價----教師評價----有所提高”的評價模式。這樣學生隨時隨地的自我評價必然會滲透到學習過程的其它方面,最終形成自我評價的習慣。
文章來源:
個人轉載本站內容,請務必保留上面文章來源信息!任何媒體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學生自我評價是學生主體對自己表現(xiàn)的認識與批判。通過評價,學生不僅可以看到自己的足跡,進而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還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正視自我,從而明確努力的方向,形成對自己的鞭策。
文章來源:
個人轉載本站內容,請務必保留上面文章來源信息!任何媒體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十五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使自己的學習生活有計劃,有步聚地進行,為此特制訂學習計劃:
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
我們都知道“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彼砸ゾo這早晨的大好時光。
我計劃每天時間安排如下:
早上6:30起床,每周一、三、五7:00——7:30讀語文,二、四讀英語;
中午12:30——13:30做家庭作業(yè);
下午16:30——18:00做家庭作業(yè),19:00寫書法。
古人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睍r間如此寶貴怎能浪費呢?
要努力學習,上課認真聽講,牛年發(fā)揚“牛勁”精神,鉆到學習中去,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不輕意放棄每道難題,不懂 時問 老師,問同學或查找資料,正如葉劍英所說:“功書莫為難,苦戰(zhàn)能過關?!边@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要把上課所學到的東西極時消化,將學到的優(yōu)秀作品為范文,再加上自己的想法,然后寫出自己的文章,一星期不少于三篇。要多寫多看,自然就會進步,杜甫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彼浴坝兄菊?,事竟成?!?/p>
以上計劃即日開始實施,今后我將按照上面的計劃認真執(zhí)行,相信只要我一絲不茍地去做,語文成績一定會更好。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十六
以新課程精神為指導,扎扎實實進行校本教研;緊緊抓住優(yōu)化課堂教學這一中心,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全體語文教師專業(yè)化素質;努力開創(chuàng)語文教研工作的新局面,小學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六。
學習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研究;繼續(xù)進行校本課題的研究;重視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扎實開展各種類型的讀書活動;關注學困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加強理論學習,注重實踐探索。
1、繼續(xù)組織全體語文教師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并通過各種途徑與方法學習課程改革理念,真正走進新課程的實踐與探索。本學期重點學習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研究。
2、結合本校實際,立足于校本教研,組織開展"讀課外書,寫規(guī)范字,誦經典詩文"的研討活動,教師基本功練習提高活動。
3、加強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技能的學習,嘗試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及其他學科的整合,研究整合的有效策略。
4、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觀看優(yōu)秀教學光盤,進行案例分析。積極參加網(wǎng)絡教研活動,鼓勵教師在鳳凰語文青銅峽小語論壇建立自己的隨筆專帖,擴大研討視野,提高研討質量。
(二)培養(yǎng)骨干教師,提升整體素質。
1、通過外出學習、觀摩課例及參加市語文教研活動等方式,加強語文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工作,注重在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教師。
2、以"校本培訓課例"為契機,執(zhí)教老師努力鉆研教學理論和課堂教學策略,錘煉內功,發(fā)展自我。
3、全體語文教師按要求上好校內公開課。
4、以課題帶教研,繼續(xù)加強校本教研課題的研究工作,提高老師的教研能力。
研究課題:低段是提高小學生識字效率有哪幾種途徑?
中段是如何激發(fā)學生自主作文的積極性?
5、高段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很好地做到讀寫結合?
6、結合校本培訓的內容,交流、研討教學反思、教學成果。鼓勵教師把日常的教學經驗、教學感悟加以梳理,積極撰寫學科論文,在學期末參加市、區(qū)級論文評比。
(三)抓好常規(guī)管理,提高教研實效。
1、加強教研、備課、聽課、評課、作業(yè)、輔導的檢查管理。
2、全體語文教師于單周五下午第三節(jié)課后進行學習、交流、備課及評課等活動。
3、繼續(xù)抓好課堂常規(guī)教學,向課堂要質量。教師要認真?zhèn)浜谜n,提高備課質量。
4、完善集體備課制度。
5、積極開展聽課、評課活動。每位教師每周聽課不少于1節(jié),同時做好聽課記錄并填寫好聽課評價表。
6、抓好學生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要求作業(yè)布置量適當,質要高,難易搭配。
7、課堂上關注學困生,努力培養(yǎng)學困生學習興趣,扎實提高學困生學業(yè)成績。
8、全體語文教師繼續(xù)積極參加市、區(qū)級實地觀摩及網(wǎng)絡交流活動。
(四)開展學科活動,促進學生發(fā)展。
1、各年級積極開展推進學生課外閱讀的相關活動。在做好家長支持、配合工作的同時,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引導學生讀好《新課標》要求的必讀書籍。低年級注意從興趣著手,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中年級設法擴大閱讀的數(shù)量。高年級引導學生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多讀精品。
2、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語文寫作活動,積極向報刊雜志投稿。
3、各年級切實利用教材內容,充分發(fā)掘教材里的環(huán)保教育滲透點,在課堂教學中,及時有效地進行環(huán)境教育,加強學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十七
語文學習是循序漸進的,打好基礎是關鍵。
出自 kAOYAnmiJi.cOm
在五、六年級,基礎知識的內容增多,學習新課后,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花時間去定時、定量地復習,溫故才能知新。
此外,也可以運用梳理框架、列提綱等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將看似零散的內容串聯(lián)起來,構建知識網(wǎng)絡。這樣,所學的知識才會更加牢固。
到了小學高年級,孩子在進行課外閱讀時,不能只停留在追求“量”的層面了,要學會“精讀”。
最重要的是,在讀書后,要引導孩子進行深入思考。只有這樣,孩子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才會顯著提升。
語文“作文”一直是許多孩子的一大“痛點”。
有些孩子確實看了不少書,但一到寫作,就是半天寫不出一句話來。這或許因為,孩子僅僅只是積累大量的好詞佳句,但運用不足,這些知識也很難變“活”。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先嘗試模仿——認真分析好詞佳句、優(yōu)秀范文的精彩之處,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積累的內容用得多了,自然也就變“活”了。
1、具有一種優(yōu)良的學習愛好;學習小學六年級語文,明白小學六年級語文,理解一下小學六年級語文卻不低重視他,愛好它不低百無聊賴情愿學,中意學,故而這是咱所講的愛好。愛好是學好小學六年級語文的導師。在學習小學六年級語本文,將這種從自控興致成長到自發(fā)理智“了解”步驟,大自然使自己發(fā)憤學好,成了學習好小學六年級語文的優(yōu)異者。
2、必須要課前預習,對過幾天學習的知識發(fā)生問題,有必須的好奇感。上課的時刻熟記要跟隨老師授課。在講課的過程里乘隙處理預習中的問題,用功協(xié)同課堂上老師的詢問,培養(yǎng)自己的想法與老師的同步感,打起面貌。了解總結研究問題等,就能夠充分開掘學習潛能。
3、要了解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學習風氣。具有一種優(yōu)良的學習風氣,就能夠讓自己學習感覺沒法比較的愉快和條理清楚。學習小學六年級語文應具有優(yōu)良的風氣:勤研究、勤研習、多著手、活躍思想、多解析總結。孩子們在學習語文的步驟里特別注意把老師解說的語文知識翻轉變?yōu)樽约旱牟灰粯釉捳Z,并長遠影象在自己的腦海中。優(yōu)良的學習風氣包括課前自己學習、靜心講課、第一時間復習、獨立操作、處理疑慮、整齊歸納。
4、學習語文必然離不開寫文章,寫文章是需要靠大量匯聚,堅持不渝。寫日志是一種調高寫作能力的好手段其中一個,容易的狀況詳細介紹,一點點慢慢匯聚,給自己一種穩(wěn)定時間,每日研習,不僅就能夠詳細知識,可以匯聚作文題目,為接著學習好語文埋下優(yōu)良基礎。
首先,要分塊學習,分步完成。語文可以分解為基礎知識、閱讀和作文共三大塊進行復習?;A知識部分可以分解為生字、解詞、文學常識、修辭、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背誦默寫等部分。閱讀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則著重復習記敘文。
其次,基礎知識要每天100%過關落實。
最后,作好筆記和試卷錯題整理。每節(jié)課至關重要的總結歸納或考點難點平日都記在筆記中,建立的改錯本。
目標:在小升初的語文學習中,系統(tǒng)化形成語文能力。
準備:1、筆記本一個。
2、改錯本一個。
一、拼音寫漢字(四--六年級生字表、生詞表)。
二、多音字(每天學習的課文與課外閱讀中遇到的多音字及時攢進筆記本)。
三、字:1、字義2、字形3、查字典:a、音序查字(用音序排序題)b、部首查字(注意生僻部首)。
四、錯別字:易錯的字音、易錯的字形(教材與自己所用教輔資料書中你認為易錯的字進行整理)。
五、近義詞(注意靠詞法)反義詞(把意思翻轉過來理解)。
六、成語:句型:abb/aabb/abbc/abab/abcc/aabc/帶近義詞、帶反義詞、帶數(shù)字、帶動物、帶夸張、比喻、成語前后是并列結構的等成語分類。樂園中及我們常見的成語故事及涉及的人物喻意、樂園中及常見歷史典故及對應的主人公。
七、名著介紹(主要作者、書名、里面人物):1國內名著:a、四大名著b、古代作品(如:《女媧補天》《論語》等)c、近現(xiàn)代作品(如魯迅作品,巴金作品等)2、國外名著(如雨果)。
九、每個樂園里的名言詩句歸類:1、愛國2、珍惜時間3、努力學習4、立志等(運用“常用古詩、名句歸類”來檢驗)。
十、詞語的運用歸類:根據(jù)描寫對象的不同分類,如描寫山水,描寫花草樹木,描寫自然現(xiàn)象;根據(jù)語詞色彩的不同來分類:如贊美藝術聲音的,贊美藝術形象的,贊美藝術感受的,貶斥批評的,褒獎贊美的,高度贊揚某些作品或事物的;等來把我們上下兩冊書中語文樂園第一題中與課文中的詞語進行整理。
十一、同字不同義:字在不同詞語中的意思;詞語在不同語文環(huán)境中的不同意思。
十二、語文與生活:借指、對聯(lián)、猜謎語、歇后語、諺語。(語文樂園中的以及常見的)。
十三、修辭手法:1、反問句2、夸張句3、比喻句4、擬人句5、頂針6、借代7、設問8、排比9對偶/對仗10、通感(把課文中經典的例句附上去)。
十八、材料分析題(根據(jù)材料而定,細心認真讀懂內容,一般是反映一種現(xiàn)象,用報刊中的熱點問題來與學生一起探討,培養(yǎng)關注熱點、見解深刻的能力)。
十九、口語交際題(主要考察禮貌用語,根據(jù)材料而定)。
二十、課內閱讀(先看題再看文章,到文章里去理解題目要求)。
二十一、課外閱讀(先看題再看文章,到文章里去理解題目要求,主要找到字眼和中心句等)。
二十二、習作。
1、題目起著畫龍點睛作用,把題目寫好(全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自命題作文三種類型)。
2、把開頭結尾寫經典(仿寫背誦過得開頭結尾)。
3、中間內容要符合內容要求。
4、內容一般都離不開寫事。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十八
我們常常說,做任何事情就要講方法,方法得當就做得快,做得好。學習也是一樣。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子的起步階段,其知識基礎與行為習慣往往要影響學生的一生,培養(yǎng)學生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及相對獨立且又合作的思維方式,也就尤為重要。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同時,他們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頭蛇尾。家長必須幫助并指導孩子的學習,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讓學生有好的學習方法,應該如何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呢?我認為,指導小學生的學習方法,首先應該從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
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于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那么,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個人之見,我認為大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預習與復習的習慣。
2、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4、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
5、大膽發(fā)言,敢于質疑問難,敢于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6、獨立完成作業(yè)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7、課外閱讀的習慣。
微觀具體的做法叫做學習方法,宏觀整體的做法叫學習策略。語文學習有具體的方法,也有整體的策略。在此,先談談我對學習方法的認識。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痹谖磥砩鐣?,“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币虼耍瑢W生進行有關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
語文的學習方法,有涉及語文整體的,有涉及語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體的。關于語文整體的基本學習方法,中外教育家、學者、作家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論述。但多閱讀、多觀察、多練習和多思考看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卻是學好語文的基本功。
關于對小學生具體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分為字詞的學習方法,句子的學習方法,段的學習方法,篇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寫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詞的學習方法有分解法,組詞法,造句法,查字典法,同義法的比較法,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義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學習方法有:擴寫、縮寫句子的方法,變換句式的方法,用關聯(lián)詞語理解簡單復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學習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給段分層的方法,調整段中語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學習方法有:分段的方法,歸納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學習寫作文的方法有:審題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選材的方法,組織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學習策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心理學研究的新興領域,也是當前語文教學心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所謂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在學習活動中,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而學會學習的規(guī)則、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種在學習活動中思考問題的操作過程;這是認識策略在學生學習中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如何理解學生的學習策略呢?
首先,重視學生的學習策略,就是承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和能動作用。第二,學生的學習策略是學會學習的前提,學會學習包含著學生運用一系列的學習策略;學生的學習策略是造成其學習個別差異的重要原因,對學生實行"因材施教"要考慮到他們學習策略的差異。第三,學習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動,它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選擇、使用、調節(jié)和控制學習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動。最后,學生的學習策略實施的過程,也是實行決策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一種理性的認識或認知活動,一種思維或信息加工的的過程,這也是學習活動有別于人類一般認識活動的特征。
知識有簡單和復雜之分,簡單知識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是詞匯學習,其難點不在于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據(jù)記憶規(guī)律,促進知識的保持成為促進簡單知識教學的主要問題。復雜知識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指概念、規(guī)則的學習和閱讀、寫作的學習,其關鍵是理解,而理解的實質是學生知道新知識內部各要素之間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學習策略。
(一)注意策略。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外部手段來控制學生注意,并激發(fā)學生采用適當?shù)淖⒁獠呗?,以促進學習與保持。我在讓學生讀課文時,就注意到"帶著問題讀課文"并不是一種最佳的閱讀方法,而"讓學生先讀課文,然后思考問題",反而是一種更有價值的學習策略。這是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差,一心幾用的能力相對較弱。
(三)精細加工策略。我常常教育學生,在閱讀和聽講時,一邊聽(或一邊看),一邊要做筆記。有時可以畫出文中自己覺得寫得美或者寫得好的句子,有時可以在句子旁邊寫下自己的簡單感受。
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應注意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這一習慣。但真正要使筆記成為一種促進學習的技術,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為了培養(yǎng)學生做筆記的良好習慣,我建議我們教師講課時應注意語速不宜太快,復雜的、重點的內容要適當重復,對講課內容的結構、層次和重點應進行板書。
(四)復述與復習策略。如,學生為了記住漢字,必須一遍遍地讀寫生字。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教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邊閱讀邊背誦,將閱讀和嘗試背誦交替進行。這樣的方法,有助于學生的記憶順利進行。
另外,對于復雜知識的學習,復習策略包括邊看書邊講述材料、在閱讀時對材料的重點、難點和要點用畫線、圈點、加注符號等方式將其突現(xiàn)出來等。
這些都是已被無數(shù)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我們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對學生加以訓練。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語文教學發(fā)展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是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所謂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征,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類。語文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它是以語文概括為基礎的,由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組成的,有20個交結點的、開放性的動態(tài)系統(tǒng)。
概括是語文能力的基礎。對于小學生語文的聽、說、讀、寫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現(xiàn):聽的關鍵是"聽得好"。即會聽,聽得準確,抓住別人講話的中心,理解所聽內容的實質。這是在"聽"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現(xiàn);說的關鍵是"說得清"。即逐步地掌握準確、鮮明、生動的口語表達特點,能做到用詞準確、詞達意明、語言通順、層次分明、修辭恰當、邏輯性強。這是在"說"中的概括能力表現(xiàn)。讀的要素較多,一是朗讀與默讀的閱讀形式,二是理解詞、句、段、篇和修辭結構的閱讀內容,三是分析段落層次、獲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脈絡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三個方面都以學生的概括能力為基礎。寫作能力發(fā)展也是一個概括化的過程。小學生從“說”到“寫”,從“讀”到“寫”(仿寫)兩個過渡,都要通過書面語言條理化地、生動地表達出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這里就有一個綜合提煉的過程,即概括過程。
由于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我們在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對其概括能力的訓練。
傳統(tǒng)將學生的語文能力歸納為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這種提法是正確的。如果說聽、說、讀、寫反映了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基本內容,那么,不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則與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思維品質的差異密切相關。
思維品質是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特點在個體身上的表現(xiàn)。它體現(xiàn)了每個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異,通常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個方面。這五種思維品質,是一個彼此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辯證統(tǒng)一體。
作為教師,我們要從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和敏捷性,這樣,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小學生的學習方法對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有巨大的影響,甚至可以決定將來的學習成就。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循序漸進地、扎扎實實地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不要送給學生一座金山,而要將那個“點石成金”的那個手指送給學生,這樣才能為學生在學海的遨游送上渡海的航船,祝他們,一路順風。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十九
依據(jù)新課程理念,深入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研究,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課堂活力,提高教學效率;讓課堂教學“提速”,將課外閱讀納入課內,實現(xiàn)厚積薄發(fā);讓生活走進課堂,把學習語言與體驗生活結合起來。
目的在于積累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進行大量閱讀,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探討新的科學閱讀方法,大閱讀數(shù)量,多讀書,讀好書,聽說讀寫綜合能力進一步提高。
1、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和自主閱讀的興趣,形成一種樂于探究,努力發(fā)現(xiàn)和求知的心理傾向。
2、拓展渠道,構建語文課、綜合實踐課、地校課三課一體,科學、合理、高效的學習主題叢書。
3、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學會通過同伴之間積極的相互影響,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4、強化積累,豐富讀書摘錄、古詩文誦讀、優(yōu)秀作文集等多種形式的積累活動。
5、初步建立一套班級讀書檢測與獎勵機制。
1.調整課時安排,營造語文教育的大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溝通課堂內外,創(chuàng)立寬松、自主的聽說讀寫的大語文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愛好,發(fā)展個性,滿足學生喜歡讀物激趣、介紹讀物激趣、開展活動激趣、談感受激趣、實行競爭激趣等等,為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提供有效陣地。
2.立足于課堂的課內閱讀文本。
主要以課文為中心,向課外的閱讀材料輻射,從而達到以一篇帶多篇,以課內帶課外、以精讀帶博讀,不斷開闊學生視野,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因此要找到課內教材與課外教材的聯(lián)結點、切入點是有效實施主題學習的關鍵。
我們將把大量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自主合作閱讀,搜集并閱讀與所學課文相關的材料,豐富對事物的認識,豐富自己的語言,讓學生適時獲得閱讀的快樂。
3.調整教學關系,提高教師素養(yǎng),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
充分發(fā)揮教學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進行,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新習慣,為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情境,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發(fā)揮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
主題學習實驗要求我們在一學期中,不僅要學完課本知識,還要讀完配套的《主題學習叢書》,這就勢必要求我們加快課本學習步伐,加大課堂容量。實驗一開始,既要與以前的語文教學搞好銜接,又要加快學習節(jié)奏。在每個單元中,找出一篇課文作為精讀課文,通過精讀課文的學習,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
1、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大力改革課堂教學。
教學現(xiàn)行語文教材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點突破,可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課堂中老師準確把握課文重點,設計最合理的問題,讓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成為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起小組合作學習機制。在課堂上少講,精講,充分讓學生讀書與交流心得。
2.配合“小陶子讀書”,開展多種活動,鞏固主題學習效果。
定期開展學生的語文主題學習手抄報、演講比賽、作文比賽等語文素養(yǎng)展示活動,對表現(xiàn)突出的優(yōu)秀學生予以獎勵。
3、合理安排時間學習《語文主題學習叢書》。
爭取三分之二的時間學完教材,三分之一的時間來學習叢書。老師精心挑選教學篇目,指導學生學習內容,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定期開展閱讀交流會,表揚鼓勵讀書積極分子。交流的形式可以是背誦一個片段、可以是有感情朗讀一段,可以說一說讀后感等。定期開展年級讀書筆記評比活動,并在全校范圍內展評。
5、多種課型的靈活運用,提高學習的實際效率。
本學期我校將配合“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活動,由教學能手帶頭進行觀摩研討課,再在三至六年級開展“語文主題學習”同課異構活動,取長補短,促己進步。
在實驗的過程中,一方面通過學案引領的方法,指導學生拓寬學習內容,加大閱讀量,另一方面也重視典型文章,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針對選文的特點進行不同的訓練,指導學生進行誦讀,積累優(yōu)美語言。
6、課內課外多措并舉,培養(yǎng)閱讀情趣。
在研究的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學生寫作水平。課堂教學異彩紛呈,構建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在語文活動課盡享讀書之樂。師生共讀,樂在其中。
總之,我們在語文主題學習中一定要立足“主題學習材料”,整合多種資源,以此為平臺,引導學生主動讀、悟、記、聽、說、寫,參與各種語文活動,學用結合,互相促進,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體驗緊密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二十
今天是參加教科院第十五屆小學優(yōu)質課觀摩評議會的第二天,共聽了七節(jié)課,在聽課的過程中,內心一次次的受到沖擊,一次次被各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魅力所打動,感受自己與其差距之大,各個方面都有待于提高。
每位教師都能抓住一篇課文的關鍵點(關鍵詞句、關鍵問題)來展開,從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以重點段引導學生讀書、交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得。如趙云老師執(zhí)教的《生命生命》這堂課就抓住了文本中的關鍵問題(是什么引發(fā)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來展開。從中體現(xiàn)了生命是怎樣的飛蛾,怎樣的小花苗,使學生理解生命的真諦。而張琨老師執(zhí)教的《小屋》就是抓住了文本中的關鍵詞句,讀中談感受,使學生明白童年小屋給作者帶來無窮無盡的快樂,教育學生珍惜童年生活。這些給我的印象極為深刻。
在每節(jié)課教學后,各位教師都會展示他們的技藝,每每這時,我都會被他們的才華深深吸引,也在無盡的感嘆中反思自己。各位老師深情的朗誦,精湛的繪畫技巧,有趣的魅力漢字,動聽的《春江花月夜》,綜合各項技藝的吟詩畫。讓我的聽覺,視覺處以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太美妙了。才華橫溢的教師們由衷地敬佩你們,身為你們的同行,覺得有些慚愧,因為至今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自身有哪項值得驕傲的技藝。
通過這次優(yōu)質課活動的參與,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感受到了自己的缺陷與不足,內心受到了更大的震撼,我要把今天學到的,體會到的,運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一位教學過硬,多才多藝的教師。
小學語文學習評價的研究進展篇二十一
常言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1、給優(yōu)生以雄心。
出色的學生有他扎實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于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2、給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于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通過努力還可往上一些,我把他們歸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趨勢,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yōu)生的范圍。
3、給差生以上進心。
在一個教師的眼中,學校中應該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我并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yōu)于別人的長處"。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創(chuàng)造者。
1、課堂進度顧及每個學生。
我通常上課的進度不快,我的每堂課要能使每個同學聽懂,每個同學有所得。特別是按照游董所提出的"分層導學"的教學理念,先在導讀提綱指引下的學生自主學習。
2、課堂提問針對每一層學生。
重點難點提問中我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優(yōu)生,而易題留給了中下等同學,這樣優(yōu)生感覺有挑戰(zhàn)性,而差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
3、課后輔導落實每一類學生。
培優(yōu)補差是落實的重點,對待優(yōu)生我在課堂上進行拔高訓練,比如寫作技巧的指導,閱讀的綜合能力的提高,讓這類學生真正優(yōu)起來,而對于差生則注重基礎的訓練,有關語文知識,學習方法,淺易的閱讀等達到一個鞏固過程,這樣因地制宜,適得其所。
4、分層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所布置的作業(yè)也有所不同。讓中等生和優(yōu)生能有個質的提伸,我增加了課外提升的練習。讓差生對課堂上的基礎知識在做鞏固。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yōu)化。
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fā)生。讓學生懂得如何學習語文,為以后的語文的學校奠定堅實的基礎。
直到現(xiàn)在,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fā)現(xiàn),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的教學有時會令感到"束手無策",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這些障礙,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取得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
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1、自主的價值在于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課堂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