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jié),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隱藏在瑣碎事物背后的規(guī)律和原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我們應該為之努力奮斗,不輕易放棄。以上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懽魃系膯⑹竞蛶椭?/p>
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故事篇一
端午節(jié)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又被人們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等。
“端午節(jié)”為我國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在有的地方還要喝雄黃酒,賽龍舟。
傳說端午節(jié)跟我國古代一位名人有關(guān)——屈原,中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戰(zhàn)國末期楚國歸鄉(xiāng)樂平里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在公元前278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聽到了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
他雖然有心報國,但是也無法挽救這一局面了,于是屈原選擇了以死明志,毅然決然的寫下絕筆詩《懷沙》之后,便抱著石頭投入了汨羅江,以身殉國。
沿江的百姓聽聞此事,因為怕屈原的身體被江里面的魚蝦吃掉,于是都劃著小舟去打撈,也有一位老醫(yī)師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了江里。這樣子是為了驅(qū)趕蛟龍水怪以免傷害了屈原的身體。看到老醫(yī)師這樣子做,百姓們也紛紛將米糧投進江中,希望魚蝦吃飽了米糧,就不會傷害屈原的身體。
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jù)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lǐng)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lián)系在一起。
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又稱什么節(jié)。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重五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龍舟節(jié)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端陽節(jié):據(jù)《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jié)”。
重午節(jié):“午”,屬十二地支,農(nóng)歷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jié)又名“重午節(jié)”或“重五節(jié)”,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jié)”。
龍舟節(jié):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廣東地區(qū),廣東地區(qū)稱之為扒龍船。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歷史悠久,已流傳兩千多年,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多是在喜慶節(jié)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傳出國外后,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并形成了國際比賽。
女兒節(jié):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jié),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tài)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jié)?!?/p>
端禮節(jié):在湘南地區(qū)沿古俗,于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qū)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jīng)過洗禮,可以驅(qū)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jié)。
當五汛:在上海部分農(nóng)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qū)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qū),習慣上稱“端五節(jié)”為“當五汛”。
天中節(jié):此名稱根據(jù)陰陽術(shù)數(shù)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jié),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jié)”。日本以五月五日為“男兒節(jié)”,可能也是據(jù)天中節(jié)而來,因其認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氣。
浴蘭節(jié):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fā)季節(jié),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漢代《大戴禮》云:“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粽節(jié):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故又有“解粽節(jié)”之稱。
女兒節(jié):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jié),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tài)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jié)?!?/p>
端禮節(jié):在湘南地區(qū)沿古俗,于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qū)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jīng)過洗禮,可以驅(qū)走瘧疾,能夠安全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jié)。
菖蒲節(jié):端午節(jié)除是古代圖騰祭祀節(jié)外亦是“祛病防疫”的節(jié)日。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qū)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jié)也稱“菖蒲節(jié)”。
龍舟活動:
居于江河兩岸的民眾,有賽龍舟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俗。以懷化沉陵、辰溪等地濱江或?qū)挸ㄏ铀孀顬闊狒[。沉陵城區(qū)龍舟有紅、黃、白三種,各為一組,開展競賽。近年,又增加黑、花、綠各種,共有龍舟:30余艘。
龍舟競渡,城區(qū)數(shù)萬人聚于河灘觀賽。公路沿線,沉、酉水上下民眾,外縣群眾紛紛乘車、船前往觀看龍船。賽程從初五直到十五方止。
端午忌鰍魚:
端午節(jié)前不準吃鰍魚,不許下田捉鰍魚。吃過粽子后,才許下田捉鰍魚。在陰歷立夏后到五月初五前,也不準直說“泥鰍”,而要說是“短蛇”。有時小孩在溪壕中撈魚,偶然撈著,也要說“短蛇呀,我們不要你,下次不要來”,更不許帶回家拿進屋。只有到五月初五后,用鰍魚敬了祖宗才允許吃。
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故事篇二
傳說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據(jù)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shù)匕傩章動嶑R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磥恚宋绻?jié)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guān),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p>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jié),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端午節(jié)驅(qū)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節(jié),民間要用各種方法預防五毒之害。各地還有“吃五黃”以克五毒之俗,黃鱔、黃魚、黃瓜、黃酒、雄黃,噴雄黃于室內(nèi)各處,有的還投于水缸水井中。中國神話傳說中常出現(xiàn)用雄黃來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的情節(jié),比如變成人形的白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黃酒,失去控制現(xiàn)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讓自己不生病。但現(xiàn)代科學證明,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毒性太大,所以雄黃已逐漸在市場中失去蹤影。
金華各地端午節(jié)是女兒回娘家看母親的日子,送到娘家的禮品是一擔粽子,俗稱“擔端午”,擔端午從初一到初四都可以,方言“四”與“喜”諧音,做母親的喜歡女兒初四來。俗諺云:“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個大午前?!钡匠跷迦粘赃^中飯,端午節(jié)就算過完了。而今,端午節(jié)更像是孝敬長輩日,晚輩往往在這一天給長輩送綠豆糕或各種營養(yǎng)品。
端午節(jié)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灶頭及床上懸掛菖蒲、艾草,金華習俗認為菖蒲、艾草可以驅(qū)鬼辟邪。相傳端午日白娘子盜仙草救活許仙,所以各地習俗都以為這一日采草藥最靈。人們采車前草、六月雪、紫蘇、青木香等泡茶或治痧,也有的采菖蒲根浸于鹵水,以備療瘡。有的在端午日取枳殼、陳皮、厚樸、山楂及麥芽糖煮“午時茶”,認為喝了“午時茶”能驅(qū)穢氣。藥店里還有端午送藥頭的習俗,平時各家藥店在自制飲片時,把揀出來的斷頭殘葉積聚一起,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一開始就成筐放在門口,讓顧客免費自取,或送到大主顧家中說是端午節(jié)五毒出洞,讓大家在午時熏煙,可以驅(qū)蟲毒,去穢氣,免疾病。
端午節(jié)前后,各地城鄉(xiāng)都流行掛香包,香包或用絲線鉤織成,或用碎布料縫制成動物等各種形狀,其中心形居多,中納香粉、樟腦或艾草等,或用于出售或分送親朋孩子,掛在胸前辟邪。
舊時,端午節(jié)期間,武義城鄉(xiāng)還要推端午船驅(qū)五鬼,從農(nóng)歷五月初一開始,武義城隍廟就用毛竹扎制龍船,船上綁著五個紙人,象征五鬼,加以裱糊、上色。到初五日,道士在城隍廟各個角落催促“疫鬼”上船,推船前,由打鑼開路的人圍著船敲三圈,叫“側(cè)船”;后由七個男青年推船疾行,以免“五鬼”中途“逃脫”。導以響鑼,鳴放炮仗,叫“推端午船”。各行各業(yè)停工半日前往觀看,沿街各店各戶紛紛向“龍船”撒茶葉、米,最后將船推至水中,意為驅(qū)出“惡鬼”。鄉(xiāng)下則于端午節(jié)前到廟里念經(jīng)三日,端午日推一小木船入河,也叫推端午船。相傳古時永康王崇五鬼纏身,一老道幫助捉鬼,封五鬼于酒壇,投于江中,壇漂至武義,被人撈起打開,五鬼遂出,作祟于此,城隍得知派判官捉五鬼,在端午日扎龍船送鬼出境。后才有此俗。
端午日,有的地方還要“驅(qū)蚊蟲娘”,老年婦女用火把照亮墻角落,口念“蚊蟲娘,蚊蟲娘,送你到東陽;到東陽,吃得胖,回來過重陽”?;颉拔孟x娘,不要在家叮婆娘,快到田里叮稻娘”等,然后送火把出郊。有的在門上畫石灰符,符多為八卦圖,也用以驅(qū)蚊,畫的時候也念類似的咒語。
自然,今日之端午節(jié)早已破舊迎新、化繁就簡,而那份孝父母敬長輩的內(nèi)涵正在發(fā)揚光大。
懷化境內(nèi)民間以五月初五為小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有的看重小端午,有的看重大端午。在洪江還有以初十為節(jié)的。凡端午節(jié)這一天,城鄉(xiāng)家家門前懸艾葉、菖蒲,以“避邪”;同時搗首蒲、蒜頭拌雄黃,取汁灑墻壁屋角以消毒,老少用百草煎湯洗澡,以“防百毒”。各家各戶包粽子、煮鹽蛋、上雄黃酒過午。
這一天,家家用紅紙寫咒語:“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我今把筆畫,蟲蟻歸地府”。貼于墻上,可避蛇蟻。
相傳端午節(jié)百草可藥,此日采藥藥性好。民間采車前草、金銀花、紫蘇、艾葉煮湯沐浴可防生瘡療。又取蟾蜍灌墨汁,倒掛風干,備治癲癰。所以俗語云:“癲蛤蟆躲端午,躲過初五,躲不過十五”。靖州城于端午這天趕藥場,大街小巷擺滿營蒲、艾葉等草藥。
龍舟活動:
居于江河兩岸的民眾,有賽龍舟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俗。以懷化沉陵、辰溪等地濱江或?qū)挸ㄏ铀孀顬闊狒[。沉陵城區(qū)龍舟有紅、黃、白三種,各為一組,開展競賽。近年,又增加黑、花、綠各種,共有龍舟:30余艘。
龍舟競渡,城區(qū)數(shù)萬人聚于河灘觀賽。公路沿線,沉、酉水上下民眾,外縣群眾紛紛乘車、船前往觀看龍船。賽程從初五直到十五方止。
端午忌鰍魚:
端午節(jié)前不準吃鰍魚,不許下田捉鰍魚。吃過粽子后,才許下田捉鰍魚。在陰歷立夏后到五月初五前,也不準直說“泥鰍”,而要說是“短蛇”。有時小孩在溪壕中撈魚,偶然撈著,也要說“短蛇呀,我們不要你,下次不要來”,更不許帶回家拿進屋。只有到五月初五后,用鰍魚敬了祖宗才允許吃。
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故事篇三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
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故事篇四
端午節(jié)(dragonboatfestival)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jié)。端午節(jié)起源于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jié)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演變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部分地區(qū)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對于諸“屈原紀念說”,學術(shù)界大都認為是后世牽強附會之辭,難以置信。聞一多認為把屈原和端午節(jié)捆綁在一起,是南朝梁吳均《續(xù)齊諧記》中才出現(xiàn)的,而端午節(jié)很早以前便已存在。學者胡適一直懷疑是否真的有屈原這么一個人,因為在司馬遷的《屈原列傳》之前,史書上沒有關(guān)于屈原的記載。在司馬遷之前至戰(zhàn)國屈原所在時期百幾年這段時間里對屈原的記載是空白的,屈原是在司馬遷的《屈原列傳》才首次出現(xiàn),如果真的有屈原這么一牛人,史書上不該空缺的,司馬遷有可能道聽途說寫了個《屈原列傳》。把屈原和端午節(jié)捆綁在一起是在南朝的文獻,而南朝離屈原跳江自盡間隔了七百多年。在《荊楚歲時記》記述中,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愛國的時間是公元前278年前后,愛國地點和目標是楚國,當時秦國負責扮演的是侵略者的角色。且不討論歷史上是否真的有屈原這么一個人,如果屈原真愛國那可上前線英勇殺敵去,跑到江邊去進行“愛國自殺”,這種愛國方法特另類。假如屈原真的是愛國,那他愛的只是他的楚國,此后東亞大陸的這塊土地上出現(xiàn)了很多個國家,祖國也換了一次又一次。屬于當時楚國的后裔吃粽子紀念屈原是有道理的,但是當時的秦、齊、燕、趙、魏、韓這六個外國的后裔,吃粽子紀念屈原屬于莫名其妙了。據(jù)考,許多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也與屈原毫無關(guān)系,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說文解字》,食粽子習俗早于屈原去世400多年。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故事篇五
根據(jù)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屈原詩歌作品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1篇。據(jù)《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1篇。有些學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懷疑《遠游》以下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筆。據(jù)郭沫若先生考證,屈原作品,共流傳下來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離騷》、《天問》、《招魂》各一篇。
《離騷》是屈原最宏偉的詩篇,是他自全敘平生的長篇抒情詩,在我國古典文學中再沒有比這更長詩篇了。全詩共373句,2477個字。詩中尖銳地抨擊了昏庸王室的黑暗和腐敗,表達了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忠貞,同時也表現(xiàn)了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憂愁苦悶。
《東皇太一》祭祝最尊貴的大神。
《云中君》祭的是云神。
《湘君》、《湘夫人》祭湘水神。
《大司命》祭祀主宰人類生命的男神。
《少司令》祭祀主宰幼兒生命的女神。
《東君》祭祀日神。
《河伯》祭祀黃河之神。
《山鬼》祭的是山中女神。
《國殤》悼念和頌贊為楚國而戰(zhàn)死的將士。
《禮魂》是《九歌》的送神曲,即祭祀完成。
《九章》是屈原寫的一組抒情詩,一共9篇。即《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毒耪隆方M詩中數(shù)《哀郢》最深刻地表達了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毒耪隆泛汀峨x騷》是一類型的作品,區(qū)別在于《離騷》是屈原平生綜合性的自我敘述,而《九章》則是具體的片斷生活的記錄和心情的顯現(xiàn)?!毒耪隆肥茄芯壳胶退枷胱钣袃r值的材料。
《天問》是我國文學史上罕見的一篇奇文。它以一個“日”字領(lǐng)起,作者一口氣對天、地、神、人等各方面提出了170多個問題,鮮明地表現(xiàn)了作者探索事物根源和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精神。全詩共374句,1553個字,是屈原作品中的第二首長詩。
《招魂》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迷信活動。在戰(zhàn)國時代的楚國,這種巫術(shù)宗教活動極為盛行。楚懷王客死秦國后,屈原運用民間的風俗和藝術(shù)形式,寫成了這篇頗有藝術(shù)特色的詩篇。他在詩中把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作了驚心動魄、凄慘恐怖的描寫,叫魂魄哪兒上不要去,趕快回到自己的祖國。屈原招的是懷王的魂,實際是也在招楚國的魂,因為屈原是把懷王扣楚國的命運連結(jié)在一起的?!墩谢辍窡o論其思想內(nèi)容還是藝術(shù)手法,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故事篇六
屈原一生經(jīng)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xiàn)楚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對內(nèi)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nèi)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zhuǎn)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分析: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話題:“命運”“責任”“精神衛(wèi)士”。
其他優(yōu)秀作文素材推薦參閱:
作文素材:雷鋒個人簡介。
雷鋒事跡:孩子們的知心人。
作文素材雷鋒的名言警句。
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故事篇七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更多。
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故事篇八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jié)。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jié)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guān)。
戰(zhàn)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quán),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此風俗日后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尸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jié)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故事篇九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jié)。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jié)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guān)。
戰(zhàn)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quán),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此風俗日后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尸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jié)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更多。
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故事篇十
農(nóng)歷五月初五那一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重五、端五。早在周朝,就有了“五月五日,要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但端午節(jié)的眾多活動都和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guān)。在這一天里,家家戶戶都吃粽子,南方人賽龍舟。同時,端午節(jié)是自古相傳的“衛(wèi)生節(jié)”。人們在這一天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喝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應出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故事篇十一
端午節(jié)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又被人們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等。那關(guān)于端午節(jié)屈原的故事不知你們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端午節(jié)屈原的故事一覽,歡迎參閱。
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據(jù)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lǐng)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zhàn)國的端午節(jié)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中國的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詩人節(jié)、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jié)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nèi)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含義一。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岸恕钡囊馑己汀俺酢毕嗤Q“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含義二。
端午節(jié),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本名端五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重午節(jié)、天中節(jié)、天長節(jié)。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nóng)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
其他含義。
1、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所端午節(jié)又叫“五月端”。
2、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為了避諱,改五為午,從此,端午之稱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數(shù)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jié)為“重五節(jié)”或“重午節(jié)”。
1、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兒出嫁,長住丈夫家,難得見到自己父母。而從唐朝開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習俗。
但是在山東一帶,有流傳著出嫁的閨女走娘家,不須在端午節(jié)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過端午節(jié)。
因為民間俗話說,“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薄?/p>
2、嚴禁房事。
古人認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為九毒首日。
天地氣場不正的時候,必然會影響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歡房事,必須會中邪毒傷身體。
因此古訓嚴禁端午房事,并且規(guī)定從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應該歸寧,在父母家度過,夫妻分開,并把這天定為“歸寧日”。
3、忌毒氣攻身。
前面也提到過端午節(jié)是毒月,從農(nóng)歷氣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日子。
從五行上看,任何一種五行過旺或過衰,都會形成邪氣,都會對自然氣候或人身健康,構(gòu)成威脅與傷害。
因此,端午節(jié)這天需要在房門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驅(qū)鬼;薰蒼術(shù)、白芷、喝雄黃酒等等。
4、忌舉行喜慶活動。
端午節(jié)最重要的的內(nèi)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時難免產(chǎn)生悲傷,因此這天是不適合向別人說祝福的,當然也不適合舉行和參加開業(yè)、結(jié)婚、慶典等喜慶活動。
加上端午節(jié)是每年的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這天是“楊公忌日”,決不能被選來做為辦理開張、動工、嫁娶、簽訂合同等重要事項的日子。
5、忌下河游泳。
由于五月為“惡月”,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經(jīng)溺死過人的地方游泳。因為在端午節(jié)那天“溺死鬼”最兇,需要找替身“還陽”,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讓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習俗。
來自 KAOyAnmijI.cOm
6、避五毒。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癩蛤蟆)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jié),天氣熱,“無毒”醒,不安寧?!倍宋绻?jié)驅(qū)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節(jié),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于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
7、兒童的禁忌非常多。
端午節(jié)不僅是重五惡日,而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關(guān)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較多,例如說端午節(jié)這天不適合生孩子;周歲以內(nèi)的嬰兒端午節(jié)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災禍;兒童在端午節(jié)當天早上要吃兩個鴨蛋,并且在兒童身上灑雄黃酒,以驅(qū)蟲避邪,保障健康。
在北方一帶,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驅(qū)邪平安的習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丟失,傳說如果小孩子丟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內(nèi)會有大災。
端午節(jié)過了以后,小孩子要將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這樣才能免除火災。
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故事篇十二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都城被秦軍攻破,楚國大臣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人們劃船撈救無果,蕩舟江上,后來形成龍舟競渡的習俗,又害怕河里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身體,便將糯米團投入江中喂食魚蝦,希望這樣可以保全屈原的遺體,之后形成了端午食粽的習俗。
端午節(jié)來源于古時龍圖騰的信仰以及自然天象的崇拜,仲夏午月午日,蒼龍七宿運行至正南中方位,《易經(jīng)》稱其為“飛龍在天”。傳說故事中,端午節(jié)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抱石投汨羅江自盡的楚國大臣屈原。
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故事篇十三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他出身楚國貴族,年輕時就表現(xiàn)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懷王的左徒(官名),協(xié)助懷王籌劃國家大事,發(fā)布政令;對外接待各國使者,處理外交事務,很得懷王信任。這樣就招來一些人的妒忌。他的政敵上官大夫在懷王面前造他的謠,說屈原居功自傲,連懷王也不放在眼里,懷王就怒而疏遠了屈原。
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故事篇十四
端午節(jié),最為人們所知曉的一段事跡,是為紀念20xx多年前,我國偉大詩人屈原投江之死的。
屈原是戰(zhàn)國時代的楚國人,22歲時,就已官居左徒、三閭大夫,輔佐楚懷王。屈原救國的愿望破滅了,他在極度悲慟的心境下,于公元前278年(詩人62歲時)農(nóng)歷五月五日縱身投入波濤洶涌的汨羅江。當時楚國人民因舍不得這位賢臣的死去,聞訊后紛紛趕著劃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見蹤影。這便形成了每年此日競賽龍舟的起端。南朝梁時吳均《續(xù)齊諧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之后,人們每年這個時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據(jù)說東漢初年,長沙有個名叫區(qū)曲的人,曾夢遇一位自稱屈原的`賢士,他對區(qū)曲說:“多年來人們祭我的米,都讓蛟龍吃掉了,今后你們要把楝葉和米塞在竹筒里,或用蘆葉包裹好,再用五彩絲纏好,因為蛟龍是害怕楝葉、蘆葉和五彩絲的?!?/p>
后來人們改用楝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粽子,據(jù)說就是這一緣故。此后,歷代沿襲下來,便演變成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風俗。
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故事篇十五
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chuàng)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chuàng)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公元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此風俗日后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尸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jié)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另一個傳說是,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lǐng)兵造**,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難。這一年五月,黃巢的部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他看見一個婦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婦人回答:“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調(diào)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黃巢聽了,就對那婦人說:“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部隊就不會傷害你了?!眿D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里,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部隊攻進城里,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lǐng)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難。
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節(jié),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故事篇十六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jié)。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jié)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guān)。
戰(zhàn)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quán),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此風俗日后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尸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jié)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