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記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個農民的個人心得體會篇一
期初并不知道“朝圣”這個詞是什么意思,“朝圣”是一項具有重大道德或靈性意義的旅程或探尋。老媽推薦我讀這本書的原因也是書中的哲理,主人公的經歷與書本身的精彩。朝圣原本一個宗教的重要之事,現(xiàn)在用在一個人身上,我想表達的就是所謂的信仰與精神吧!畢竟西方人對于宗教與信仰是如此重要,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他們的信仰就如同我們東方國家的佛教那樣根深蒂固。
主人公過了幾十年平平淡淡的生活,工作的一成不變,親友沒有往來。而在早晨一封二十年老友寄來的信開始了小說的序幕,奎妮身患絕癥寫信告別。寫下回信寄出后,他開始了風雨征途,經過一個又一個郵箱,最后橫跨整個英格蘭,心中一直懷著只要他未曾放棄的走下去,奎妮就還可以活下去。
關于愛與信念以及萬物之類,書中用并不華麗的辭藻卻表達出描繪出一切,如此簡單樸素卻令人深深感動,人生的路只夠一個人走,從一個人到兩人一狗,到聲勢浩大的朝圣團,最后世界只剩一人的寧靜與超脫。自己的世界才是過程中想要的,正讓我想起了nba中被多次提到的“相信過程”,雖然有時候結果更令人在意,但或許有時候,在我看來,這更像一場以偽裝自我救贖的尋覓,尋覓幾十年前沒有抱歉與自責,不時傳來哈羅德與莫琳陣陣笑聲的夜晚。
關于離別和重逢,我們能看到的朋友與自己ide交集,過客還是熟人,也許是匆匆的告別,也許是一路走下去,我們除了親人外稱兄弟姐妹的那些人,也只有給我們一句鼓勵,人生的路,總歸要自己走,孤單可以承受,離別時也請還好告別,不是不愿面對地退縮,而是面對摯友揮手告別的勇氣。即將結束的歲月里的一群人,就是需要去告別,就像高考這個截點。小說里的主人公也以他自己的方式朝圣,治療他的摯友,以治療他風塵仆仆的心與千瘡百孔的家。
最后的最后,在奎妮的葬禮上兩人找回了以前兒子還在世的感覺,回憶曾經美好的釋懷。信念可以堅持很多事,不應該去嘲笑看似不實際的想法,善待世界善待自己。
一個農民的個人心得體會篇二
讀了《當我遇見一個人》之后,看了蠻多的書評都說缺點是“感性太多,理性不足,都是主觀,缺乏理論依據”搞得好像感性自來就比理性略遜一籌一樣,說來李雪的本意也從來不是寫一部理論著作,非理論性總結,非“心理專業(yè)必讀”,甚至都不是什么“淺顯易懂的心理初學者入門必備”。
當然掰回理性來說,李雪的話語確實總是偏向極端的,這也是很多人不接受她的原因,我以前也總覺得她偏向性和“對敵攻擊性”太強使我不太舒服。
一個農民的個人心得體會篇三
卷卷剛剛過了兩歲的生日。最近我感覺到她已經有了同理心。吃過晚飯后,通常是我和卷卷單獨相處的時間,我會問她是出去玩還是在家玩。這天,她選擇在家玩撲克牌。玩了一會兒,我已經給她放了一半的洗澡水了。她突然想出去玩。我同意了。
小區(qū)里有個“廣場舞天后”,應該是有過舞蹈基礎的阿姨,舞姿優(yōu)美,我也是她的粉絲。
我們出去的時候,恰逢“天后”在教新的舞蹈動作,我便學起來。此時,卷卷跑向旁邊的滑滑梯。跑了一段路后,看我沒跟上,又停下來等我,嘴里說著“玩滑滑梯”。我便過去跟她說“媽媽想學會兒舞蹈,我們在這里跳舞好不好”。她同意了!
于是我們就繼續(xù)跳舞,結果抬手時不小心碰到了卷卷,原來她不知道什么時候站在我身邊了。好在只是輕輕的碰到,我趕緊蹲下來給卷卷道歉,發(fā)現(xiàn)她眼里含著淚水,喃喃道“滑滑梯,玩滑滑梯”,很明顯的,是壓抑了自己玩滑滑梯的欲望。她很愛媽媽,所以選擇陪伴媽媽。
最近,我在微信讀書上讀了李雪的《當我遇見一個人》,書中提到:接納并完善自己,教育是一種傳遞,當自己杯滿之后,孩子自然會順著對的方向蔓延。這本書的很多觀念與我們的“常識”相背:“好習慣無法培養(yǎng),壞習慣只因缺乏愛”。但值得仔細讀讀。
幸運的是,從卷卷很小的時候,我就請教過長輩,學習了與《當我遇見一個人》中提到的類似的教育理念,傾聽孩子的需求,竭力去滿足,盡量不評價孩子(詳見:不評價的交流方式是怎樣的——李松蔚,慚愧,自己有些時候還做不到完全不評價)。所以,即使卷卷偶爾淘氣的亂扔東西,我也只是默默收起來,不批評?,F(xiàn)在看來,只要多回應孩子,她自然的就培養(yǎng)了同理心,健康的成長。
讀了《當我遇見一個人》,我又學習到了一些具體的與孩子交流的方式。比如提到了: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是試圖解決對方的情緒,其實只要確認對方的感受就好了。孩子失去心愛的小貓,非常想念。如果父母提出解決方案——別太傷心了,再買一只。其實是否定了孩子對小貓的`愛。如果父母只是陪伴或者回應——媽媽看到了你的悲傷,孩子就完整的體驗“失去”的悲傷,變得自然平靜,或許自己就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再買一只小貓。
一個農民的個人心得體會篇四
寫讀書心得體會,不僅可以明白書中或文中的內容和主旨,還可以培養(yǎng)明晰的頭腦,敏銳的眼光,并且使日后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主張或見解。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一個人的村莊》讀書心得體會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讀了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被他具有靈性和才華的文字深深陶醉。
劉亮程文字的美在于他的純粹,他的文字歌頌大自然,帶有純凈的詩意的美,他的文字中,看不到戰(zhàn)火和硝煙,不到歌舞和繁華,只有村莊和河流,似乎一個人走在大地上,太陽照著你,風永遠吹著。
一個優(yōu)秀的抒情的詩人,永恒主題就是對某樣美好的事物的反復歌頌,那樣飽含深情的反復歌頌落葉、露珠、小蟲……只因這一切來源于熱愛 。 。劉亮程作品的永恒主題就是村莊。他筆下的村莊,似乎賦予了生命,他文字敘述所帶來的美感遠遠超越了村莊本身。村莊生活是很苦的,但劉亮程告訴我們:當你懷一顆感恩的、一顆詩意的、對生活無限熱愛的心,你就會感受到其中那份簡簡單單的快樂。
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是屬于他自己的,他靜靜的講述著自己的生活,講述著自己的美學理念,講述著自己的理想生活和思想境界。而我,在世界上一個微小角落生活著的人,只能從心里無比向往。
風總是在吹,夕陽總是在垂暮。
風卷起沙土,混入空氣,吸入黃沙梁鄉(xiāng)親們的身體里。說黃沙梁是沙,不如說沙是人們。黃沙,白面,老牛,夕陽中的輪廓漫步鄉(xiāng)土小路,這便是生活。
每經過一處,都要卷走一些沙土,以掩蓋故鄉(xiāng)泥土的氣味。嘴上說著,我一點也不想家,用各式各樣華麗芬芳的泥土掩住故鄉(xiāng)的味道。又有誰知道心中暗自抓著那把故鄉(xiāng)的土哭了多少回。 多年之后返回故里,故里面貌一新。只是沙土依舊在飛揚,人們雖已老去卻依舊是原來的人們。再抓一把黃土,嗅嗅,用淚水與心將它濕潤,告訴天空你已經回來了。
也許你不認為作者寫此書的初衷,但在我看來做這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想念家鄉(xiāng)的離人。
黃沙梁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地方,書中寫的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從平凡的文字里,我能感受到一縷縷鄉(xiāng)愁在文字間洋溢開來。再也尋不回故鄉(xiāng)的實情實景,只能將身體埋身于記憶中,這相當于浸泡著淚水的人生。
風總是在不停地趕著路,從不停息,從不回首經過之處。人如風。飄渺在天地間,不知何處可以停留。人如風,夾雜著記憶卻不能回首。也許不是不能,而是不堪。作為一股莫名的風,沒有資格也沒有臉面去面對過去。
不知作者寫下這些小故事時,是否眼角模糊。馮四、韓老二、以及那條毛色不純的黑狗。他們中的哪位可以見到?他們中的誰的聲音能被聽見?再拾一把鄉(xiāng)土,聽見的只能是他們的離去,而非他們的笑聲。
朝陽已被夕陽取代。紅暈透過風,透過沙土,將紅映在土路上。少時的玩伴,禿頂的禿頂,老去的老去。皺紋,老年斑,彎曲的背影。站在沙土上,他們是幾十年前的少年少女,他們是鄉(xiāng)村的守護者,他們是這里的沙土。又一輪朝陽越過夕陽,他們是老一輩的子女,他們是未來的沙土。年輕人總是帶著朝氣改造鄉(xiāng)村,將沙土轉化為水泥,但老一輩人都知道,土路是最實在的。
揚起塵土,現(xiàn)代化的車輛與現(xiàn)代化的城市。年輕人們大興土木。鄉(xiāng)村,消失了。換來的是繁華的街道和不息的車輛?,F(xiàn)代化的高樓大廈,和人們虛偽的笑容。
不得不說,我在拿到這本書之前對劉亮程是一無所知的。而后來從文字中所感知到的他,是一個有著很淳樸,卻又有深厚積淀的人。他不同于普通的作家,他寫鄉(xiāng)村生活,我可以很分明地感受到,他就是這村莊里的人,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夫;他又不同于普通的農夫,他能將自己的鄉(xiāng)村生活堆砌成文字,很深厚,直擊人心的文字。這樣的存在在我的認知范圍似乎是不曾有過的,可能是因為我有種固執(zhí)的念頭,文人的風骨氣質會讓他們難以和鄉(xiāng)村、和自然徹底的融合。不過,他做到了,而且是近乎完美地做到了。
初讀時我覺得,他寫的生活離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畢竟城市這個四方的玻璃盒子將我框住已經整整20xx年了,我的心、我的夢想如何膨脹,都不可能超出這個四方的盒子,而他的世界,是在玻璃盒子之外的,我有心的時候能透過玻璃望上幾眼,卻從來沒有觸及過。我是不知道他與城市有什么故事,但是我知道,他所在的村莊,似乎是個無比廣闊的天地,因為他能從中獲得的,是糧食,是生活,是對生命的感悟,是很多很多我難以觸及的新鮮東西。
他從一草一木,一蟲一葉都會有無盡的收獲,身邊的牲畜,自然中的小花小草小蟲,村里各類的人,都能成為他取材的對象。這些細小的不值一提的動物植物人物,就因為與劉亮程有了交集,所以這些小東西的生命里就出現(xiàn)了一篇劉亮程為他寫的文章,不管他知不知道,他的生命就這樣被見證了,他的存在就這樣用油墨印刷出來傳到了許多的人的手上。他不會被華麗的詞藻渲染,但是他會被劉亮程對生命的體悟所裝飾,所以他上紙之后仍是擁有生命的溫度的。這是他們的幸事。
他從一字一句,一點一逗都能展現(xiàn)出那個小村莊的生息,我能從文字中聽到村莊的呼吸,我從文字中還原出了那個我不曾到過的村莊,我用這些文字去感受他的生活,最后發(fā)現(xiàn)讀完的時候自己竟像是在這村子里也生活了很久了。我從他咀嚼過的生活中去汲取甘甜的東西,汲取那些說明20xx年在人生中著實是短暫的證據,汲取某些人一生都無法領悟的道理,汲取另一段人生。能夠通過文字去看看劉亮程他“一個人的村莊”,是我的嘗試,是我充實自己的捷徑。這是我的幸事。
他寫出的文字,若轉化成聲音,說它清脆是不完全對的,清是少有的清,清亮而自然,但它不似其他的文字那么脆,不會因為清而輕薄,它們是有重量的,讀完之后總會在心里留點痕跡,時深時淺,但是都不能抹去。我想這是因為他的文字不僅僅是以記敘描寫為重點,而且用自己的體溫去焐熱了別人不曾想到也不敢想到的念頭,讓這些想法一波一波地沖擊在讀者的人生觀念上。生命之重,他輕松執(zhí)起,放在自己寫下的文字上,這就是他令人驚嘆之處。
再讀他的時候,我開始問自己,那個玻璃盒子真的在么,還是我為自己找的借口?其實只要有“一個人”,就可以在心里建造出一個村莊,一個城市,甚至是一個世界呢。
一個農民的個人心得體會篇五
這幾個月來,我發(fā)現(xiàn)兒子自信了,我說什么他都能聽進去,不會與我對著干,感覺他越來越好帶了,而且比以前開心活潑了很多。我發(fā)現(xiàn)他的這些變化都是從我看了李雪寫的那本《當我遇見一個人》這本書開始的。
前段時間,我和兒子的關系充滿了糾結擰巴,我想給他愛和自由,卻又被恐懼焦慮抓住,心里想好好愛他,說出口的話卻變成了威脅與詛咒。歸根結底是因為我自己的狀態(tài)沒有整理好,沒有安全感,我自己內心不安寧,有可能還有一點抑郁,不能抱持兒子的任何情緒,看不到也感受不了兒子真實的感覺。
當他說要買玩具的時候,我便批評教育他說家里不是已經有一大堆玩具了嗎?還買那么多回去干嘛呀?并且指責他總是把玩具買來之后就堆在家里,不玩了,浪費我的錢。每次一聽我這樣說,兒子馬上變得垂頭喪氣。有時遇到他特別喜歡的玩具,他便會站在那個玩具旁邊,默默的流眼淚,不愿意離開。
想當初剛來深圳的時候,我剛剛找到一份工作,壓力很大,有時我會把這種焦慮無助的情緒發(fā)泄到兒子身上,特別是當他學他爸爸那樣撅著嘴的時候,我更是怒不可遏,我會瞪大眼睛死死地盯著他看,滿眼都是怒火。兒子那段時間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現(xiàn)在想起來真的很后悔,心疼他。
兒子經常讓我給他買玩具,以前我老是把握不住這個度,總是左右搖擺,有時候覺得應該滿足他,讓他開心快樂一點;有時候又覺得,這樣慣著他,會不會讓他以后不知道節(jié)制啊!
剛好李雪的這本書里面談到這個問題,她的觀點是要誠實回應孩子的需求,對于是不是要百分百滿足孩子的欲望,取決于父母的能力和意愿,有能力也愿意滿足,那就輕松愉快的盡情滿足,多多益善。沒能力或者不愿意滿足,就直言相告,我暫時沒有能力滿足你,或者我就是舍不得花錢。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誠實。誠實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滿足,也會知道那是父母的問題,不是自己配不上,將來依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豐富的物質生活。
看了李雪的這本書我才知道,及時滿足孩子欲望的重要性。兒子有一段時間很喜歡向我要錢,看到我去超市買東西,見我拿錢出來他就要,看到售貨員找我錢他也要,以前我會拒絕,現(xiàn)在我會給他,他要多少就給多少,然后呢他就存在一個收銀柜的玩具里。
現(xiàn)在兒子對于玩具他不會那么強烈地爭著吵著要買了,一般他說要買的玩具我也會買給他。李雪在書中說,父母無論貧富都可以向孩子傳遞: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擁有一切最好的東西,那么孩子未來自然會物質豐盛,而且不執(zhí)著于奢靡。
請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與他分享工作并獲取金錢的樂趣;請不要再嘮叨“珍惜,別浪費”,而是告訴孩子你值得擁有富足美好的生活;請不要再向孩子倒苦水“養(yǎng)家多么不容易”,而是講述你為這個家庭奮斗的自豪和滿足。為了孩子將來物質和精神的豐盛,請父母收起自己的沉重和匱乏感,將希望傳遞給下一代。
中秋節(jié)那天,我問兒子想吃什么,他想了想說,想吃方便面。于是我?guī)コ匈I了一包紅燒牛肉面,中秋節(jié)那天我們倆就一起吃方便面。我發(fā)現(xiàn)偶爾吃一下方便面,其實味道也還不錯。現(xiàn)在我遇到一個新問題就是他每天跟我一樣睡得很晚,這個問題想要解決,我知道關鍵在于我自己,我要改變自己熬夜的這個壞習慣,如果我能做到早睡早起的話,他才會改變。
《當我遇到一個人》這本書的作者李雪,是一個古靈精怪的女孩,她自己雖然沒有生孩子,可是卻一語就抓住了母嬰關系的本質。童年的親子關系模式會內化成孩子的內在關系模式,從而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運。她的這本書,與傳統(tǒng)的育兒書有很大的不同,我覺得她的這本書是道,其他的育兒書是術,她的這本書真的值得父母一讀再讀。